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爸爸告訴孩子為什麼不拿棍

爸爸告訴孩子為什麼不拿棍

發布時間: 2022-06-14 01:12:33

A. 爸爸說棍棒下才能出孝女,這話對嗎

你在不聽話戓犯錯時,你的爸爸就會拿竹棍狠狠抽你,你說打女兒是不對的,但你的爸爸說凡長大後有出息有能力的人小時候都經常挨父母打的,說等到你高中畢業後,只要你不犯大錯,他就不打了,但現在初中還沒畢業就還得挨打,說棍棒下可以出孝女、可以出人才是沒有科學道理的,他一定要好好呵護你才是正確的啊。

B.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後用棍棒的方式懲罰孩子,這種做法可取嗎為什麼

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後會使用棍棒的方式懲罰孩子,但用棍棒教育孩子只會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還會導致親子關系破裂,所以用棍棒教育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提倡的。當孩子犯了錯之後,家長不應該用捆綁的方式教育孩子,但是也不能夠溺愛孩子,溺愛孩子,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所以在每次孩子犯錯誤之後父母會很迷茫,但是要找到正確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犯錯,但是孩子在犯錯中也可以不斷的去探索和學習,後續也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父母應該寬容孩子的錯誤,並且幫孩子找到犯錯誤的原因,父母應該及時糾正孩子改正錯誤,但是不能夠一味的指責孩子用棍棒教育孩子,如果一味的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出現抗壓能力差或自卑感的問題,還會導致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父母應該尊重孩子,溫柔的對在孩子,讓孩子在錯誤中得到真理。多與孩子溝通,當孩子犯錯誤時,要理性的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

C. 對於做事不堅持的孩子,家長要用「棍棒教育」嗎

D. 如今父母使用「棍棒教育」還有用嗎應該特別注意什麼

如今,獨生子女家庭特別多,孩子的教育理念也發生了很大改變,家長與孩子兩方之間的相處模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更多家長都採取說教的方法教育兒女,許多都是說服教育。先前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也被舍棄,只要是媽媽爸爸用了蠻橫的教育理念,就能聽到大量來自於文明水平詰問的聲響:「你為什麼要打兒女」、「打兒女是不守法的」等等。

很多的教育形式也都在警告家庭,謾罵兒女會傷害兒女的美好長大,會對兒女的心理造成傷害。也正是這樣的司空見慣的說教的教育方式,讓更多媽媽爸爸的「聽話的孩子」變為了「壞孩子」,家庭無能為力,但卻不明白這個困擾了很長時間的難題究竟出現在了哪兒。

極度的管教叫作「受虐」,極度的縱容叫作「溺愛」,兒女長大的過程,也正是媽媽爸爸持續進修的過程,要在教育兒女上選對個支撐點,這不是一個輕易的事情。所以在兒女長大的過程中,請媽媽爸爸給兒女樹立個原則和底線,當兒女觸碰了常規時,相應的實施「打罵教育」並不是下下策,總有一天兒女會感覺到,這樣的教育手段形成的美妙。

E. 「棍棒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傷害有哪些孩子犯錯,家長要學會哪些科學教育

會導致孩子和家長的關系特別的惡劣,孩子內心非常敏感,非常沒有安全感,孩子也特別的暴力,孩子的情商會特別低。孩子犯錯了之後,家長應該學會和孩子溝通,應該告訴孩子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要給孩子立規矩。

F. 為什麼對孩子不能實施棍棒教育

每個家庭情況環境不同,家長的經歷和性格不同,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就千差萬別,就如同有的家長贊同「棍棒教育」有的家長非常反對這種方式。贊同的家長認為棍棒教育是幫助孩子改進錯誤,反對的家長認為這是在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每個家長都有各自的想法。但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是金色太陽嬰兒游泳專家眼裡無論如何不能打孩子的六種情況:
1.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2.孩子所犯的錯誤,父母自己也在犯。爸爸媽媽自己都不知道這方面的事情應該怎麼做,沒有很好地在這方面以身作則時,不要急著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這方面的錯誤,清楚地知道遇到這種事情該怎麼做時,再去懲罰也不遲。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因為這時打孩子往往只是發泄自己的憤怒,懲罰時往往會失去分寸,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給孩子講清楚為什麼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傷孩子。應等自己怒氣平息了,頭腦清醒了,再實施懲罰。
4.孩子生理與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況者不能打:行為亢奮有神經障礙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過情感傷害的孩子。
5.不到3歲的孩子不要打。
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3歲的孩子處於游戲期階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強烈,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發展,自我統一性開始出現,而3歲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或者只是剛剛發展。即使是有的孩子過於頑皮,體罰他的時間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對於1歲半以內的嬰兒是絕對不能進行體罰的。因為在這一年齡段,孩子的活動主要是滿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為吃、喝、拉、撒、睡帶來的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在這一階段體罰孩子,會影響他們做出正常的生理與心理反應,導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6.6歲以後要盡量少打,12歲以後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而言,孩子6歲以後就應盡量減少體罰,而到了12歲就應完全停止了。6歲以後,多數孩子已經進入學校了,獨立自主意識有了較好的發展,自尊心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地做事情,渴望著憑借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來各種成就。這時體罰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喪失成長所必須的成功體驗,影響人格的健康發展,養成消極、自卑的人格;而且在這一時期進行體罰,孩子能夠清楚地記住父母對自己的體罰,在心靈蒙上一層陰影。

G. 父母對孩子採取棍棒教育考慮過孩子的想法嗎打能解決問題嗎

在很多父母的想法之中,總是覺得棍棒教育是較為好使的一種教育方式。

確實我們會發現即使年輕父母想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利用大道理的方式,去讓孩子明白一些道理,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當中運用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是家長無法理解的,在這個過程之中過度的暴躁,憤怒,必然會選擇最原始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武力。



3、期待變少,爭吵變少

當父母對於孩子的期待慢慢變少的時候,就會減少更多的爭吵。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孩子優秀,但是也應該接受孩子的不平凡。

過分的打罵也並不會讓孩子變得更好,有些時候內心的自我驅動才會讓孩子向更好的方向發展。與其過度的逼迫孩子,還不如他們自由的生長,散養之下幸福快樂的成長。

孩子成長過程之中,爸爸媽媽的存在確實是不可或缺的,當我們給孩子帶來的僅僅只是暴力的時候,就應該清楚自己是讓孩子不快樂的。

孩子的一生並不由父母支配,父母的一生也不需要以孩子為主。只有放下對孩子的期待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之中是一個引導者的作用,我們才能減少責罵,這樣孩子也會更好的成長。

H.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用「棍棒」還是「冷處理」呢正確的做法是什麼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單一的用“棍棒”和“冷處理”,而是應該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和親子之間的相處模式,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相處之道,這樣才能在孩子成長的路上成為引路人,成為合格的父母,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引導,從而走向正確的性格塑造之路。

所以,在我看來,正確的教育方式是與孩子建立信任和溝通的橋梁,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盡快的告知父母,在犯過錯誤之後也敢告訴父母,同時知道自己錯誤所在,知道父母不會對自己棍棒相加,冷漠以對,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有信心。有期待的對待生活和學習,才會有更加健康成長的機會。父母不但需要教育孩子,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摸索和學習,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

I. 小孩子淘氣不聽話,作為父母應不應該採用棍棒教育

孩子的成長過程都是分為好幾個階段的,在不同的成長階段里,父母一定要選用特定的教育方法,這樣才能教育好孩子。

這樣的孩子是非常難管的,如果父母的耐心教導對這樣的孩子不管用,那麼父母就可以使用更嚴厲的方法來教育他了。

那麼孩子的哪四種情況,是父母絕對不能使用棍棒教育的呢?

1)首次犯錯,知錯能改

法國教育學家曾表示,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犯錯的過程,當孩子犯錯之後並明白了道理,他的成長才是有意義的。

很多孩子由於生活經驗不足,所以在生活中很容易犯錯,當孩子首次犯錯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耐心教導孩子,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錯誤後,還能有悔改的心理,在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能打罵孩子。

2)無心犯錯,主動認錯

每一個幼小的孩子都非常好奇周圍的世界,所以當他們做出什麼舉動的時候總是會容易出錯,但是這些孩子都是無心的。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不小心,犯錯之後又主動地向家長認錯時,這個時候家長應該鼓勵孩子的這種做法,並贊揚孩子,然後再教導孩子為什麼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如果父母面對孩子無心犯錯時而去打罵了孩子,這個時候孩子承擔的只有非常痛苦的自責。

3)達不到父母過高的期望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能力是有限的,因為他們一直在成長的過程中,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很難摸清孩子能力究竟到達了什麼程度,但是有些父母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孩子過多的期望。

比如說一個只有8歲的孩子,父母覺得他已經可以獨自去超市買東西了,當孩子不敢一個人獨自去買東西時,父母就會責怪孩子。

其實家長的這種做法是不應該的,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弱項。

這位8歲的孩子不敢獨自出門買東西,父母就要鍛煉他的外出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責罵他。

4)努力做事卻不周到

每一個孩子身上都被父母給寄予了很多希望,比如說在學業上,很多孩子好好學習就是為了討父母的歡心,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完成了父母的期望,父母也會誇獎自己,沒有孩子會不喜歡被誇獎的感覺。

但是我們會發現有些孩子想要盡力去做某件事時,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他預想不到的意外。

比如說當父母讓孩子去干什麼事情時,卻沒有告訴孩子要注意什麼,所以結果孩子可能會搞砸了這件事情,這個時候父母千萬不能打罵孩子,要知道孩子這也是在不斷地嘗試和積累自己的生活經驗。

相信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不經意地流露出不耐煩的一面,可能會因為孩子犯的一點小錯誤就去打罵孩子。這樣的家長一定要調整自己的心態去對待孩子的錯誤,可能孩子犯的錯誤並不值得,家長生這么大的氣。

而有些家長面對孩子闖出的滔天大禍時,也不去管教孩子,反而為孩子撐腰,這樣的家長也要明白,對孩子一味的驕縱可能會斷送他的大好人生。

所以說我們在面對孩子犯錯時,要合理地分析清楚,孩子犯什麼樣的錯該打,什麼樣的錯不該打。

在這里提倡家長使用《正面管教》來對待孩子,所謂的《正面管教》是由美國著名教育學家提出的,他說的正面管教是指:教育孩子時既不驕縱也不懲罰,這樣才能培養出自律又有責任感的孩子。

不知道您面對孩子犯錯時會怎麼教育他呢?您面對孩子犯錯時,有沒有想要打他的沖動?

熱點內容
用開水泡奶粉為什麼不好 發布:2025-05-23 19:53:38 瀏覽:332
為什麼吃了東西胃脹胃疼 發布:2025-05-23 19:48:31 瀏覽:176
拍照的人為什麼總是找不到 發布:2025-05-23 19:43:34 瀏覽:571
為什麼網吧的電腦這么順暢 發布:2025-05-23 19:42:03 瀏覽:396
電腦的軟體為什麼會自動退出 發布:2025-05-23 19:33:57 瀏覽:544
大白天眼睛為什麼會出現閃電 發布:2025-05-23 19:14:19 瀏覽:907
為什麼晚上老是膝蓋疼 發布:2025-05-23 19:14:18 瀏覽:995
男生為什麼不喜歡你紋身 發布:2025-05-23 18:58:55 瀏覽:52
紅薯泡一晚上為什麼變綠色 發布:2025-05-23 18:28:15 瀏覽:562
手機為什麼突然顯示無服務 發布:2025-05-23 17:53:50 瀏覽: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