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韓城每次文件單列
① 計劃單列市,是什麼意思
計劃單列市是指保持省轄市行政隸屬關系,但在經濟體制和管理許可權上相當於省級,經濟計劃單列,直接向中央政府負責的城市。
國家計劃單列市的財政與中央掛鉤,但不一定就與所在省財政完全脫鉤。實際執行中,存在計劃單列市仍需在不同時期以不同形式和比例向所在省區上繳一定的財政收入的情況,即「單列不脫鉤」。
設立國家計劃單列市之初,並未對行政級別做明確解釋。出任這一行政區四套班子的一把手官員由所在省提出建議,中央任命,級別為副省級。
(1)為什麼韓城每次文件單列擴展閱讀
1983 年2 月,國務院批准重慶市(於1997年升級為直轄市)試行計劃單列,隨後,武漢市、沈陽市、大連市、哈爾濱市、西安市、廣州市、成都市、青島市、寧波市、廈門市、深圳市、南京市、長春市等相繼實行計劃單列。
計劃單列城市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同省的行政隸屬關系,仍受省的「統籌、服務、協調、監督 」等方面的領導,計劃單列內容主要是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郵電、固定資產投資、主要商品購銷和分配調撥,能源及主要物資分配調撥、外貿進出口、地方定額外匯、勞動工資 、財政信貸、科學技術以及各項社會發展計劃指標等。
計劃單列市的收支可與中央掛鉤,但不一定就與所在省財政脫鉤。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存在計劃單列市仍需向所在省財政上繳一定財政收入的情況。計劃單列市市長的官員級別為副省部級,其四套班子的正職一般均由中組部直接任命。
計劃單列市的設立是分批的,1983年2月,中央批准重慶市為全國第一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為了搞好這次試點,發揮重慶作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作用,從1984年起,對重慶市實行國家計劃單列體制。隨後,武漢、沈陽、大連、廣州、哈爾濱、西安等城市先後也實行了計劃單列。
1985年9月,國家體改委和國家計委在沈陽召開計劃單列工作會議,會上形成了《關於繼續落實和完善大城市計劃單列工作的報告》。
截至1993年我國共設立計劃單列市14個:重慶、沈陽、大連、長春、哈爾濱、南京、寧波、廈門、青島、武漢、成都、廣州、深圳、西安。
1994年2月25日,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發布並施行中編[1994]1號文件,省會城市取消計劃單列,同時設立「副省級城市」,原14個計劃單列市和杭州市、濟南市共16個市被正式確定為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減少為6個。
1997年,重慶恢復中央直轄市,其計劃單列市地位自動取消。因此國家計劃單列市為以下5個:
大連市(1984年7月18日批准)
青島市(1986年10月15日批准)
寧波市(1987年2月24日批准)
廈門市(1988年4月18日批准)
深圳市(1988年10月3日批准)
此外,我國部分省區還在其境內設置了省區內的計劃單列市,如內蒙古自治區的滿洲里及二連浩特(自治區計劃單列市,准地級,類似於省直管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國家社會與經濟發展計劃單列市
② 陝西東部有哪些城市
陝西東部有渭南市、韓城市、華陰市。韓城市是陝西省的計劃單列市,華陰市是省轄市,韓城、華陰兩市均由渭南市代管。渭南市是原來的秦東大地渭南地區,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撤地設的地級市,韓城、華陰都是撤縣設的縣級市。
陝西東部有渭南市、韓城市、華陰市。韓城市是陝西省的計劃單列市,華陰市是省轄市,韓城、華陰兩市均由渭南市代管。渭南市是原來的秦東大地渭南地區,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撤地設的地級市,韓城、華陰都是撤縣設的縣級市。
③ 江蘇省司法廳文件為什麼要把崑山、泰興、沭陽縣(市)司法局單獨列出
您好,這個是省直管縣試點的三個單位,所以要單獨列出來的,望採納。。。
④ 陝西省發文時,神木市和韓城市為什麼要單獨列出
因為神木市和韓城市是陝西的「縣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