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茶盞色為什麼顏色

茶盞色為什麼顏色

發布時間: 2022-08-07 21:04:33

❶ 好的茶盞怎麼區分

中國,是茶的故鄉,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還衍生了不少優秀的茶文化。建盞,便是因茶而生的一種瓷器。古往今來,文人雅士們無不以擁有一隻上好的建盞為榮,因為它不僅僅是飲茶器具,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那麼面對市場上形色各異的建盞,如何才能辨別一隻建盞的優劣呢?

一、產地

建盞因產自福建建陽,所以叫建盞。建陽的自然優勢就是紅壤土,其含鐵量遠遠高於其他窯口。建盞行業有句老話說,"無鐵胎,不建盞",也就是說,如果是含鐵量不高的一般性泥胎釉,那做出來的肯定不是建盞。如果想要識別是不是鐵胎,就要仔細觀察它的顏色、質地、聲音、密度等,像比較白皙、細膩、輕薄的胎就肯定不是建盞。但也要注意鐵胎的顏色除了深灰色,還有可能因為氧化而呈紅褐色。

2、 燒制

每一隻建盞都是土與火的藝術結晶,它需要經歷1300℃的高溫方才能形成最精美的釉面花紋。目前建盞的燒制方法有柴燒、電燒、氣燒。

柴燒,顧名思義,就是用傳統的柴木升溫燒制。是先輩們最早採用的燒制方法,歷史也最為悠久。目前柴燒有龍窯柴燒和倒焰窯柴燒兩種方式。

電燒就是以電力為能源升溫而燒結的一種設備,又稱電窯。目前,電燒是整個建盞燒制設備裡面使用最為廣泛的。

氣燒,又稱氣窯,是以天然液化氣為能源加熱升溫的設備,氣窯主要為梭式窯,推板窯,隧道窯,可燒成不同的曲線。

三、器型

建盞的器型主要有有束口盞、撇口盞、斂口盞、斗笠盞等幾種器型,不管哪種器型,模樣周正才稱得上好盞。一隻周正的建盞要達到兩個標准:1、盞口平整光滑2、盞身線條流暢自然。

四、瑕疵

因其特殊的原材料和燒制工藝,導致建盞的瑕疵率比較高。最常見瑕疵有:變形、跳釉、開裂、粘底、粘底、鼓包、砂眼、針孔等。所以挑選時,要多看幾遍,看有沒有瑕疵或者瑕疵多還是少。

五、釉面

好的建盞最重要的就是釉面。先說兔毫釉面,好的兔毫紋底色呈青黑色,兔毫紋纖毫畢現,根根清晰,從盞口延伸至盞底為佳;第二種是油滴釉面,這種釉面就像油滴落下來形成的斑點一樣,好的油滴斑紋清晰可見,斑點分布均勻飽滿;第三種是曜變釉面,這種釉面小小的一塊斑紋,能同時出現黑、黃、藍、灰、或綠、紫等顏色,而且每隻盞的斑紋都不相同。

六、釉料

釉彩一般包含三個成分:釉基、發色劑、助溶劑。建盞一般都是原礦原釉,燒制用的釉礦石主要有石英,其次是草木灰、長石等,帶少量粘土,含鐵量高,屬於鐵系結晶釉。

以上就是建盞的六大知識點,掌握了這些知識點,可以更好地幫您挑出一隻好建盞哦

❷ 宋朝點茶湯色以白為美,盞色以黑為美嗎

中國的飲茶習俗自漢唐時期以來十分盛行,入宋以來,此風尤盛,在上層統治階級中最為流行的是「鬥茶」,這是一種比唐代煮茶更為進步的晶茗藝術,它講究生活情趣,追求喝茶意境,宋代宮內崇尚這種飲茶方式,宋徽宗趙估也常與王公貴族和臣僚們鬥茶,上行下效,迅速風靡全國。
鬥茶又稱「點茶」、「試茶」,或稱「斗試」、「斗」。此法可追溯到唐代,馮撰《記事珠》中曰:「建人謂鬥茶為茗哉」。但當時尚未形成風氣,入宋以後,建安(今建甌)地方首先倡行鬥茶之術,本省莆田人 蔡襄者《茶錄》和宋徽宗《大觀茶論》對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上自貴族皇室,下至布衣之家,無不以鬥茶為日常生活的一項樂趣。
鬥茶執法首先要觀其色,其次要視其湯。宋人鬥茶以觀色品評高低,以觀湯區分輸贏。《大觀茶論》哉:「點茶之色,以純白為上真,青白為次,灰白次之,黃白又次之。」蔡襄在《茶錄》中談到建安斗試之法也說:「茶色貴白,黃白者受水混重,青白者受水詳明。故建安人「斗試」,以青白勝黃白」。此所謂鬥茶亦斗色也。同時,鬥茶還須斗品,即斗湯(茶湯),以茶湯先在茶盞周圍出現水痕者為輸家,故《茶錄》中說:「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為絕佳;建安鬥茶,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
宋人鬥茶常飲用的是一種茶,即把一種經過半發酵的青餅茶碾成細末,在碾茶前先用干凈的紙襄糙碎,讓後細碾;碾過的茶末還須籮篩,鬥茶時按茶盞容量的大小,用勺子挑上一定量的茶末,擱入到茶盞中,並注入少量沸水,調成青狀。這道程序中關鍵在於盞。盞冷則茶不浮,味不香,因此,《大觀茶論》中說:「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茶錄》也說:「凡欲點茶,先須 盞,令熱,冷則茶不浮。」之後再往茶盞中注水,這種鬥茶方式送人又稱之為「點茶」,這道程序非常講究,點注時要准確而有節制,否則,「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粥面聚」。在點注的同時,還需用一隻手執茶筅(一種用竹子做成的小掃帚一類的用具)拂動茶盞中的茶湯,使之冷成湯花,運筅輕重要的當,才能達到理想的鬥茶效果。
為了創造最佳的鬥茶效果,不僅需要茶品好,技巧嫻熟,而且需要優質的茶盞,此所謂「好馬配好鞍」。由於送人鬥茶的茶色為白色,故《茶錄》說:「茶色白,宜黑盞」,這樣黑白分明,一目瞭然,所以當時全國有很多地方燒造黑釉瓷器。本省的南平、武夷山、光澤、寧德、閩侯、南安、泉州、福清、省外的江西、四川、河南、河北等地都大量生產黑釉盞,但鬥茶家對見長獨有鍾愛,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建盞的特點最適合鬥茶,首先建盞的外觀具有典型的名族風格和濃郁的東方藝術色彩,盞內外飾以變幻莫測的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等紋樣,令人美不剩收,這種裝飾紋樣與手工繪制或刻劃、模印不同,它即依靠釉料配方的變化,又依託窯內燒成溫度與氣氛的不同而產生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紋理,往往產生意外的效果,因此具有無窮的藝術魄力,似為「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其次,建盞造型別致,口大底深,邊薄底厚,胎骨厚重,胎質粗松,具有良好的保溫性,當地百姓至今流傳一種說法,說即使在三伏天建盞裝菜也越宿不餿。因此,茶湯置於盞中久熱難冷,易於保溫。正如《茶錄》所雲:「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重要。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盞的諸多優點使其他窯場生產的茶盞大為遜色,並成為商城的鬥茶用具。河北曲陽定要生產的黑釉盞色黑如漆,而胎骨潔白,從質上足可與建盞相媲美,且距京城汴梁又近,但宋微宗卻舍近求遠,命建窯的窯場主燒造貢瓷,其原因就在於定窯黑盞胎薄細膩,保溫性差,不適合鬥茶。《宣和遺亭》載:「(壬辰政和二年)夏四月,燕蔡京內苑,輔臣、親王皆與。……又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貢太平嘉瑞茶飲之。」證實在徽宗時,建盞已作為宮廷御用茶盞,由此,建盞身價倍增,備受社會青睞。文人墨客們更是以詩文贊頌,北宋大文豪蘇東坡(1073-1101)《送南屏謙師》詩雲:「道人繞出南屏山,來試點茶三味手;忽驚午盞兔毫斑,打出春翁鵝兒酒。」黃庭堅(1048——1106)在《滿庭芳•茶》中贊道:「兔毫金絲寶碗,松風蟹眼新湯」。楊萬里(1127-1206)在《以六一泉煮雙井茶》中也有詩贊道:「鷹爪新茶蟹眼湯,松風鳴雪兔毫霜。」宋代鬥茶成風,文人詠茶成趣,對建盞推崇備至,客觀上刺激了建盞的生產,這也是建窯爐密布,窯具等廢棄物堆積如山的原因。宋代建窯的窯爐長度多在70米以上,多條窯爐超過百米,有的一窯產量高達十萬件,令其他窯場自嘆不如。視其原因,也是與宋代的鬥茶之風密不可分的。因此,建窯的斗試家們提供了最上乘的茶具,增添了無盡的生活情趣;反過來,查封的倡導和傳播又促進和壯大了建窯的生產規模,使之成為一代名窯。

❸ 宋代歷代流行的茶盞顏色是什麼

宋朝茶盞的流行色主要被幾個名窯壟斷:

鈞瓷的海棠紅、玫瑰紫、好似晚霞般光輝燦爛,其「窯變色釉」釉色變化如行雲流水。

汝窯造型最豐富,來源於生活,如宮中陳設瓷,瓷釉顯得晶瑩柔潤,猶如一盅凝脂。翠綠晶潤的「梅子青」是宋代龍泉窯中上好的青瓷。被美術家譽為「缺陷美」和「瑕疵美」的宋代辭瓷(又名冰裂、斷紋)令人玩味無窮,其「油滴」、「兔毫」「玳瑁」等結晶釉正是宋人的創舉。

五代時期窯工們創造的越窯如冰似玉的「千峰翠色」、「秋色」,美不勝收。

(3)茶盞色為什麼顏色擴展閱讀:

宋朝瓷器,以其古樸深沉、素雅簡潔,同時又千姿百態、各競風流的氣象為中國勞動人民在世界工藝發展史上矗立起一座讓世人景仰的豐碑。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突破「南青北白」的局面

2、品類繁多,器型多樣。最受歡迎的有「梅瓶」、「玉壺春」等

3、釉色優美,以典雅含蓄,高貴朴實,有類玉的效果,以單色瓷為主(除鈞窯)。體現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簡潔素雅之美,有明顯的民族精神體現。

4、裝飾方法有印花、畫花、刻花、剔花、貼花、鏤花等,圖案以花鳥蟲魚等為主,造型,色彩,紋樣追求完整、意境、氣韻。

❹ 為什麼建盞用久了會出現彩虹似的五顏六色的色澤

其實類似三棱鏡折射陽光的原理類似。時間久了,茶或者水中的礦物質(一般是鹼性的鈣鎂鉀)沉澱在建盞表面,形成類似三棱鏡,把陽光不同波長的光譜分開,不同晶格長度折射不同波長的光,就顯示出不同的顏色。一般有釉上結晶的更容易「養彩」(如蔡龍的百花,闕阿姨的黑底牡丹),因為釉上結晶屬於鐵系化合物單晶已經析出玻化面,表面更凹凸不平,能夠更容易吸附鹼性金屬離子,導致不同的晶格結構,彩色更容易出現。釉下結晶由於存在玻化面(就是硅酸鹽化合物),表面更平整,金屬離子比較難吸附,所以難養彩。有人用茶湯直接煮建盞,也是能較快養彩,但是這樣養出來的一般比較容易脫落,並且樣色也不是很自然艷麗,這樣養出來的就是有機化合物附著在建盞表面,並沒有和建盞本身的無機化合物形成晶格結構,這樣的彩很容易脫落,泡泡茶洗洗碗就掉了。

❺ 茶碗和茶盞有什麼區別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明確為什麼要區分茶碗和茶盞,什麼原因導致了茶碗和茶盞的區別。顧名思義碗形制一般為敞口,上大下小,整體高度略高於直徑。盞一般為斂口或撇口,上大下小,整體高度略小於直徑。茶碗茶盞皆為品茶之物,但明代以前茶盞盛行,是因為特殊的歷史原理導致的,比如宋代喝的是抹茶(即用熱水將搗碎的茶粉沖調開),並且鬥茶之風盛行,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提到茶盞時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意思大概是說「茶盞的釉色以青黑為寶貴,有條理通達的為上品,因為它能煥發茶葉絢麗的光彩」,因為只有茶盞青黑色才能更加襯托出抹茶上層白色泡沫的顏色和美感,故而建盞在當時風行(註:日本現存的幾件國產天目盞即為宋代之物,如圖)。明代以後茶碗占據主流也是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導致的,當時朱元璋「廢團興散」(即廢掉抹茶,喝茶葉),這就是我們現在日常喝茶葉的開端,此時茶碗也就隨之大行其道占據主流了,所以茶碗和茶盞的區別不僅僅是形制上,更多的在於歷史和文化原因。

❻ 宋朝飲茶為何鍾情於黑釉瓷茶盞

黑釉瓷器和青瓷一樣,早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

故宮博物院宋代建陽窯黑釉兔毫盞

宋代是我國陶瓷工藝和美學大發展的重要時期,黑釉瓷經歷了近千年的發展,也終於迎來了大顯身手的高潮期。這與宋代點茶、鬥茶的流行密切相關。

宋代茶碗多稱為盞。盞也作?,是一種比碗小的器皿,故亦稱碗,宋代文獻亦稱為甌。盞,小杯的意思。

宋代鬥茶以茶湯乳花純白鮮明、著盞無水痕或咬盞持久、水痕晚現為勝,完全由視覺感官來驗定,因此,茶盞就要以易於觀察茶色、水痕為宜。黑釉瓷茶盞最適合鬥茶之需。

鬥茶圖

「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如兔毫。其青白盞,斗試自不用。」從蔡襄的《茶錄》中可看出,由於飲茶方式和審美趣味的變化,唐朝陸羽衡量再三的青瓷、白瓷茶碗,到了宋朝,已不得不讓位黑瓷了。

正是由於黑釉茶盞宜於煥發茶色,鬥茶流風所至,宋代各地窯場生產黑瓷者甚多。在市場需求和陶瓷藝人的努力下,宋代黑釉瓷燒造工藝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燒制技術也日臻成熟,使得黑釉呈現出了兔毫紋、鷓鴣斑紋、油滴釉、玳瑁釉、剪紙漏花、樹葉紋等特殊的肌理效果和紋飾,花樣輩出。平凡的黑釉也由此而煥彩勃發,所制茶盞深受茶人喜愛,尤以建窯黑盞盛極一時,吉州窯黑釉茶盞也很有名。

黑釉茶盞黑色釉是建窯的本色釉,由於在窯爐焙燒的過程中,火候與氣氛的微妙變化,又出現呈色純正、烏亮漆黑的烏金釉和稍微泛黃或泛紅的黑褐色釉以及藍黑色釉。藍黑色釉是建窯的典型釉色,於黑中泛天青色,瑩亮滋潤,深沉厚重。

兔毫紋茶盞兔毫盞是宋代黑釉茶盞中最著名的品種,尤以福建建陽窯最為突出,由於其盞身內外皆有棕色或鐵銹色條紋,尤以閃銀光色的細長條紋者為最佳,狀如兔毛,故稱兔毫盞,建窯兔毫盞為全國之最。

油滴釉茶盞油滴釉也是黑釉的特殊品種之一,因在其釉面上有許多大小不一、具有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形似油滴而得名,油滴大者如豆,小如針尖。

玳瑁釉茶盞吉州窯遺址位於今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除建窯外,是宋代另一以生產黑釉茶盞著稱的名窯,兩窯共同代表了宋代黑釉茶盞的最高水平。

剪紙貼花紋茶盞剪紙是我國民間美術中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唐宋時期剪紙十分流行,將剪紙貼於茶盞內壁偽為花身的漏影春法,是把剪紙直接用於點茶,但這種異花現於盞中的幻象須臾即滅,難以操作和久觀。吉州窯的陶瓷藝人可能就是從此得到了啟發,別出心裁地將民間剪紙藝術和陶瓷藝術結合起來,發明了剪紙貼花紋茶盞。

熱點內容
為什麼手機儲存卡只顯示2個文件 發布:2024-04-25 14:31:04 瀏覽:445
為什麼眼睛大更容易衰老 發布:2024-04-25 14:14:20 瀏覽:675
為什麼萬寶路定位不同銷量不一樣 發布:2024-04-25 13:58:29 瀏覽:677
華為手機為什麼要登錄才能用 發布:2024-04-25 13:39:22 瀏覽:967
為什麼小米手機會有安全模式 發布:2024-04-25 12:40:26 瀏覽:915
嚼東西的時候為什麼腦袋尖疼 發布:2024-04-25 12:34:53 瀏覽:806
女人變了是因為什麼 發布:2024-04-25 12:29:56 瀏覽:72
國美賣蘋果為什麼降價 發布:2024-04-25 12:29:56 瀏覽:298
為什麼蘋果4g旁邊的圈圈一直轉 發布:2024-04-25 12:16:44 瀏覽:39
為什麼抖音全是蘋果手機沒看過安卓 發布:2024-04-25 11:50:34 瀏覽: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