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饃為什麼老不好
⑴ 為何面發的挺好,蒸出來的饅頭卻發死
記得十多年前,剛來廣東的時候,認識一個廣東的朋友,當時關系非常不錯,不知道為什麼,在廣東人的眼裡,除了兩廣,全是北方人。作為一個四川人,在他們眼裡我也是一個「標准」的北方人了。
朋友知道我會一點廚藝,於是約好了去他家展示一下我的手藝。於是我興沖沖的到了他家,萬萬沒想到啊,他居然准備的是麵粉,想吃我做的饅頭。當時我就傻眼了,我在四川做學徒的時候可是學的紅案,也就是炒菜燒菜,麵食可是一點都不會啊。
作為一個年輕人,當時我是死要面子,硬著頭皮也要上。簡單回憶了一下老爸在家裡做饅頭的過程,就挽起袖子上了。
做饅頭雖然不難,只有幾個步驟 ,但是每一步都有講究,俗話說滿瓶水搖不響,半罐水響叮當,我當年就是那種會一點廚藝就到處吹牛逼的那種。
然而現實狠狠地抽打了我的臉,當饅頭蒸熟以後,揭開鍋蓋,發現鍋里就是一堆死麵疙瘩。
當時我就鬧了一個滿臉通紅,實在是太丟面子了,還好朋友很會來事,一再說他連這種麵疙瘩都蒸不出來,後來據說我走了以後,整鍋饅頭都倒去喂狗了。
多年以後我和一個河南的朋友聊天的時候,把這件糗事說了出來,要知道河南人的主食就是饅頭,可以說他們家每一個人都會做饅頭。他告訴我了怎麼樣才能做出好吃的大白饅頭。
第一點:和面的時候要把酵母和均勻,把面團要揉到表面光滑,讓酵母充分的在面團每一處都發揮作用。
第二點:醒發的時候一定要讓面團處在30度左右溫暖的地方,酵母菌才能迅速發酵。並且放一點白糖會讓酵母高水平的發揮作用。直到醒發到面團的2倍大小的時候才算OK。
第三點:醒發過後揉面的時候一定要反復揉,把面團裡面的空氣全部揉出去。
第四點:把饅頭坯做好以後,放到鍋里,保持40度左右的水溫,進行二次醒發大約半小時,讓饅頭坯漲到1.5倍左右大小之後,再開火蒸饅頭。
第五點:蒸好以後的饅頭不要立即揭開鍋蓋,一旦冷熱空氣對沖,熱脹冷縮的作用下,很容易讓饅頭表面迅速塌陷。
饅頭作為北方的主食,製作步驟不是很復雜,但是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的做到位。
蒸得好的饅頭吃起來又松又軟,口感非常的好,還有一絲絲甜味,可口的香甜,回味無窮。這就是饅頭怎麼吃都不膩的原因了。
說起蒸饃頭,本人十六歲就會蒸饅頭了。我老家是北方,北方人以饅頭為干糧的,下午喝稀飯必須要吃饅頭不然吃不飽的。本人蒸饅頭到至今快二十年的 歷史 了,我給大家講解一下這個問題「面發的挺好,蒸出來的饅頭卻發死」是什麼原因。
在家裡蒸饅頭發面,以前都是用老面團作酵引子,開了之後再加面,用鹼水和面,面開了就可以做饅頭了。現在有酵母粉了,直接用溫水把酵母粉化開,比例按一千克麵粉放五克左右的酵母粉,溫水用三十度左右的水就可以了,和好面,上面蓋一層保鮮膜再蓋上蓋子待發就可以做饅頭了。活面時注意:夏天面活的硬些,冬天面活軟些,正所謂「熱脹冷縮」的原理。
面發了,饅頭做好成型之後,要第二次發酵,做好的饅頭用保鮮膜蓋住繼續發酵十分鍾,發酵好之後上鍋,佷多人蒸饅頭都是等水燒開之後再上鍋蒸,這樣很容易燙死酵母,形成死面。可以冷水上鍋又給饅頭一次發酵的時間。
蒸饃頭時間最少不少於四十分鍾,包子可以略短一些,有時時間短了,也會成死面的。饅頭蒸好關火之後,不要直接開蓋出鍋,鍋內外的溫差會導致饅頭皮縮癟,導致死皮,一定要蒸好之後再燜五分鍾之後再出鍋。就不會出現死面的現象了。
蒸饃頭雖說是簡單的事情,但是細節一定要注意,才能做的完美,這是本人在屋做饅頭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到您!
面發的挺好,蒸出的饅頭卻發死?如果出現這種問題,首先要看你發酵的麵粉是否過勁。如果麵粉發酵過度,蒸出的饅頭就會發死不蓬膨起。要是麵粉發酵沒問題,那就是在製作饅頭過程中,面沒有揉制均勻,或者蒸制時間不夠,等幾種原因造成的, 針對這個問題,我來做個詳細解答。
第一。麵粉發酵方法錯誤
我們現在都用酵母發酵麵粉,基本很少出現發酵不好的現象。如果使用老肥發面,出現這種饅頭蒸出來以後發死狀況,那我們直接就可以判定為用鹼不對。因為用老肥發面,需使用面鹼中和,我用鹼過輕,那麼蒸出的饅頭就會發死,發粘口感不好。但使用酵母發酵麵粉,除非麵粉發酵過度,否則是不會出現這種現象的。
第二點。發酵好的面團,揉制排氣與醒發不到位。
我們雖然將麵粉發酵的很好,卻不代表就能蒸出蓬鬆渲軟的饅頭。因為發酵麵粉,只是蒸制饅頭的其中一個步驟,而將發酵好的面團進行揉至排氣與二次醒發是至關重要的,相信很多有麵食經驗的人都知道,想要把發酵麵食品製作出來的口感勁道萱軟,必須要將面團揉至均勻,只有把面團揉至上勁兒,那麼面團的使用效果才會更好,而且成品效果才更理想。
揉面就是最重要的一個操作步驟,只有將發酵好的面團反復揉至,將面團中的二氧化碳排出,使新鮮空氣進入到面團內部,讓面團內部的酵母菌進行重新排列發酵,這樣面團才會發覺更完整,使用效果才會最好。
發酵面團揉至排氣完成後,必須要經過二次醒發這個過程,只有發酵面團經過二次醒發,發酵好的面團兒手感就會更好,面團內部的乳酸菌排列更完整,彭起效果更佳。
第三點。蒸鍋密封性好,蒸制火候足,蒸制時間充足。
①我們在家蒸制饅頭的時候,大多會使用不銹鋼蒸鍋來作為蒸制工具,因為現在的蒸鍋大多比較薄,所以在蒸制過程中,由於鍋內蒸汽的不斷上升,會導致鍋蓋出現漏氣現象。也就會使鍋中的饅頭出現蒸汽不足,導致蒸制出來的饅頭不能完全蓬起。所以我們在蒸制饅頭的時候,可以用濕毛巾將鍋蓋周圍包上,這樣可以防止鍋蓋周圍漏氣。
②在蒸制饅頭的時候,我們必須要保證大火蒸制,這樣鍋內的蒸汽才能更加充足,而饅頭坯受熱更加均勻,蒸制出來的饅頭才會更好。所以在蒸饅頭的時候,必須要保證使用旺火。
③由於饅頭坯體型比較大,所以我們必須要保證蒸制時間充足,在正常情況下,蒸制饅頭的時間,要在20分鍾到25分鍾左右。如果蒸制時間過短,就會導致饅頭蒸制出來發死不蓬起。即使面發的再好,那麼蒸出的饅頭也是不夠萱軟。
所以我們不要以為面發的很好,那麼就會蒸出又白又軟的饅頭來,其實方面只是其中一個步驟,必須要按照正確的方法,來執行其它幾個操作過程,只有這樣才能成功的將饅頭蒸制好。
大家好,我是餐餐美味,我的回答是: 蒸出來饅頭發死,是有很多原因。
我1995年的時候,應征入伍到了部隊,在炊事班工作過半年多,炊事班一共有5名戰士,我是力量比較大的那種,班長就安排我發面、揉面、蒸饅頭,當時我們連隊70多人,一次至少蒸五大籠, 班長教會我怎樣去操作了,對我比較放心,就甩手讓我一個人去蒸饅頭,我的內心也有點忐忑,到時候饅頭蒸不熟怎麼辦?
面發的很好,鹼也比較到位,揉面也揉的有彈性,我心裡想,饅頭蒸出來肯定漂亮,班長會表揚我的,我期待著時間的到來,等待著揭籠時那壯觀的場景,當揭開籠看到饅頭時,一個個黑不溜秋瘦的跟猴一樣的饅頭,還耷拉個腦袋,我瞬間一下就臉紅了,那個汗水順著脖頸子向下流,這下完蛋了,一個連隊那麼多人吃飯,到了飯點怎麼辦呀?班長沒有著急批評我,就安排趕緊准備下面條做應急,事後,我在連隊做了檢查。
①食用鹼沒有放到位
雖然面已經發的挺好,揉食用鹼非常關鍵,揉得過多面就黃了,揉得過少面就酸了,掌握起來的確不太容易,這得需要很多竅門。
②溫度低面沒有醒發
發的面雖然到位了,但是由於溫度過低,面發不起來,就算把饅頭蒸在籠屜上,蒸出來卻軟趴趴的。
③揉好饅頭沒有醒面
饅頭揉好後,不要急著上寵屜,一定要靜置的放在案板上醒發15分鍾,讓饅頭自由的變大。
④蒸饅頭冷水下的鍋
饅頭上了蒸籠,鍋里的水是涼的,會對饅頭造成影響,隨著溫度的升高,饅頭在回縮,蒸出來的饅頭肯定是發死的。
⑤饅頭蒸熟沒等五分鍾
饅頭蒸熟後,如果急於掀開蓋子,饅頭會瞬間回縮回去,會變成死饅頭,也就是所謂的發死。
⑥面發的太軟
雖然說發的面很好,面太軟也是不行的,蒸出來的饅頭會發死。
(1)蒸饅頭食用鹼必須要打到位,只有揉到位面才有彈性,才不會發酸或是發死,檢驗的方法:取刀切開有大小均勻蜂窩狀,說明食用鹼打好了。
(2)發好的面,溫度不能過低,一定要放置在恆溫的地方慢慢醒發,放在籠屜上開始蒸制。
(3)揉好的饅頭,放在方便的地方,蓋上紗布進行密封,醒面十分鍾,將饅頭放在蒸籠上去蒸,這樣蒸出來饅頭非常好吃,也不會發死。
(4)水溫達到80度的時候,開始放入饅頭進行蒸制,這樣饅頭不會回縮,蒸出來的饅頭個大、又白、又筋道,不會發死。
(5)饅頭蒸到20分鍾開始停火,此時不要急著掀蓋子,要停留五分鍾慢慢的揭開蓋上,這樣饅頭不會回縮,也不會發死。
(6)只有發的面不軟不硬,這樣蒸出來饅頭不會發死。
最近在家,做麵食上癮了,各種蒸饅頭、豆包;烙餅、水煎包,統統練習,技術提高了許多,把過去一直處理不太明白的「老面引子」、「蒸包子塌」、「蒸饅頭死」的問題都解決了。
--為何面發的挺好,蒸出來的饅頭卻發死?--
1、沒有二次揉面
發好的面由於忽略了細節,缺少「揉」面環節,只是發了面,用了酵母,看起來也發起來了,實際上,耽誤事的是沒有揉面,蒸出來的饅頭,看起來個頭小,甚至「發死」。根本體會不到餳面、揉面後蒸出饅頭的暄軟、白胖。
為什麼要揉面?
2、二次餳面的時間不夠
為什麼沒有二次餳面?
怎麼二次餳面?
3、蒸饅頭時沸水入鍋蒸 4、蒸好饅頭立馬掀開鍋蓋
因為開鍋蓋早,把饅頭蒸死了,太可惜, 毀在最後「一公里」了。
面發的挺好,蒸出的饅頭發死,說明是在實際操作步驟出現了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處理好饅頭製作過程中的一些細節。
做饅頭用的麵粉一般採用中筋麵粉。發酵劑主要有面種(老面),酒釀,即發乾酵母和鮮酵母。過去都是用老面發酵,但需要勾兌鹼水中和發酵面團的酸度,較難掌握,對初學者不建議使用。
製作饅頭的第一步通常是把酵母溶於水中,再把酵母水逐漸倒入麵粉中,邊攪拌邊加酵母水,直到將麵粉攪拌成雪花狀,再用手揉搓成均勻的面團。
製作饅頭面團時,麵粉與水的比例通常為2比1,冬天用三四十度的溫水和面,夏天用涼水就可以,最重要的一點是發酵面團的調制不能用60度以上的熱水,熱水會把酵母燙死,而導致面團發酵不好,酵母的用量也要靈活掌握,冬天可以多用些,夏天可以少用些,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500克麵粉加四克乾酵母或者六克左右的鮮酵母即可,天氣變冷,或者酵母快過期了,就要增加酵母的用量。活好的面團要加蓋或蓋上擰乾的濕布,餳發發至原體積兩倍大,此時將面團扒開面團內部的狀態呈均勻的蜂窩狀。再用手揉搓,直到將發酵好的面團內產生的氣體全部揉出,這時就可以搓條,下劑,再揉成饅頭生坯,置於簾子上,蓋上擰乾的濕布進行二次醒發,時間為20到30分鍾,二次醒發完成後,用手輕按饅頭生坯的表面會立即彈起,托起生坯會感到發輕沒有一開始那麼沉甸甸的,就說明醒發好了。
最後將醒發好的饅頭生坯放入已經加好涼水,並且鋪好打濕屜布的籠屜上,生坯之間要留一定的空隙,因為蒸的時候饅頭會蓬鬆脹大,間距太小,饅頭容易相互粘連,將蒸鍋蓋上蓋用大火燒開,再轉小火蒸15到20分鍾即可,關火後不要立即打開蓋子,等三分鍾以後再開蓋後,開蓋後要立即將蒸好的饅頭取出,放在簾子上,如果不是馬上吃,就要蓋擰乾的濕布晾涼,然後放入保鮮袋中,入冰箱保存。
做饅頭時注意一下幾個細節,可以防止一些失誤的出現。面團的二次醒發,一定要到位,切不可操之過急。
面團揉的時間越長,蒸出的饅頭,成品表面越光潔,內部組織越細膩,均勻。
蒸饅頭時,生坯一定要涼水上鍋,開鍋後立即轉小火蒸制,如果一直用大火蒸制,鍋內形成的蒸汽水滴會把饅頭燙死,表面發黑,不起發饅頭蒸好以後不要立即開蓋,等關火三分鍾以後,蒸鍋內外壓力基本一致的時候再取出蒸好的饅頭,就不會出現回縮的現象了。
蒸饅頭不僅要面發的好,蒸的時候也有技巧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晨末記食, 關於為何面發的挺好,蒸出來的饅頭卻發死?
我是個南方人,第一次在家學做饅頭的時候,就出現了這個問題,明明把面都發起來的,在蒸好饅頭,揭開蓋子的時候,個個卻是奇形怪狀,一點都不好看,而且還不好吃!後來自己多做了幾次,發現其實做饅頭還是有些小講究的!
面發得好為什麼饅頭卻發不起來呢? 我們都知道饅頭要想發得好,關鍵是酵母菌的作用,在發酵的時候,如果發不起來,那麼你這鍋饅頭就白做了,在第第一次發的時候,大概發到1.5倍大的時候即可,整理好形狀需要再次醒發15分鍾左右,這樣的饅頭才能發得更加柔軟!
1,面發了好了發不起來可能是酵母發過頭,失效了,我第一次做的時候也是發得太大了,後面蒸好都是死面,一點都不蓬鬆
2,就是在二次醒發的時候,很多人就是忽略了醒發就直接上鍋蒸,其實是錯誤的,這時候面團整形後,還沒醒發起來,就直接蒸,導致酵母還沒發揮作用,就被蒸熟了,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個別情況是正常! 有時候經常會一鍋蒸好,總有那麼一兩個皺巴巴的,其實是遇到「鬼捏饅頭」,是屬於正常的狀況,我自己做也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是因為饅頭因為水蒸氣滴在了饅頭上,造成了這種現象!
在蒸饅頭的時候,我們都忽略了饅頭要用熱水還是冷水,正確的是要用冷水,因為在加熱的時候,溫度慢慢上升,酵母在受到溫度加熱的時候,也會使饅頭蓬鬆起來,不會因為溫度太高,使酵母菌失效!你們平時是用冷水還是熱水呢?
饅頭蒸熟後如果立即開鍋,鍋蓋上的水蒸氣滴在上面,會使饅頭表面回縮,影響外形和口感。你等蒸好後過3-5分鍾再開鍋試一下,另外在開鍋的時候先把鍋蓋轉幾圈,讓水蒸氣沿著鍋沿流下來,這樣饅頭就不容易回縮了
饅頭食材:麵粉500g,水200g,酵母5g,糖20g
做法:
1,麵粉加入酵母、糖攪拌均勻,再把水慢慢倒入,邊倒邊攪拌
2,攪拌至絮狀之後,用手把面團揉至光滑的面團
3,放至溫暖處,發酵40分鍾左右,面團發至1.5倍大即可
4,把面團拿出來揉一揉,排出空氣,整形就可以了
5,把做好的饅頭,放至溫暖處,醒發15分鍾
6,冷水上鍋,冒氣後,計時蒸13分鍾左右即可
小貼士:
1,加白糖是為了幫助酵母菌發酵,喜歡甜的加多點,不喜歡減少即可
2,水要按麵粉的吸水量來下,不一定要全部下
3,發酵的時間大概是40分鍾左右,溫度低時間會加長,建議放在溫暖處更快
4,蒸的過程不要解開蓋子,避免饅頭受冷收縮,蒸好燜3分鍾再開蓋
最近宅在家裡不幹別的,基本光玩面了。做為一個北方沿海城市居住的人,饅頭可以說是我家裡天天都要吃的主食。
不過以前家裡很少發面蒸饅頭,因為:
為什麼面發的挺好,而蒸出來的饅頭發死我丈母娘祖籍山東的,山東人蒸饅頭的水平應該排在全國第一位。她老人家經常蒸饅頭,而且饅頭都可以被他蒸出「花」來。
我為了蒸饅頭這事,跟丈母娘請教過多次,現在我家裡蒸饅頭也可以「得心應手」了!那麼面發的挺好,為什麼蒸出的饅頭發死,我覺得是這幾方面原因:
如何解決饅頭發死的問題
為何面發的挺好,蒸出來的饅頭卻發死?大家好,我是食味四季,我的回答是:最近總聽到很多朋友跟我抱怨說,面發的特別好,醒的也很到位,可是蒸出來的饅頭,特別硬,沒法吃,很多年了,一直都是這樣,其實這個問題也困惑了我很長時間,好在經過我自己的親身實踐總算是找到了問題的所在。
我們做饅頭,包子,花捲時,第一步就是和面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用涼水來化開酵母,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 酵母應該用溫水化開後靜置10分鍾, 因為溫水可以叫酵母充分的活躍起來,然後要在酵母里放一些白糖,這樣可以促進酵母發酵,之後再用酵母水和面,揉成光滑的面團,這樣蒸出來的饅頭就不會發硬了。
面和好之後就是發酵了,面團的發酵與季節和溫度有著很大的關系,面團發酵適宜的溫度在27 30 之間,冬天發酵的時間需要長一些,夏天則短一些,總的選擇面團發酵至原來的2倍大就說明面團已經發酵好了,和好的面一定要蓋保鮮膜或者是濕籠布放在溫暖的地方靜置。
面團發酵好之後就是揉面,下劑之後,我們應將面劑放入蒸籠蓋蓋再次發酵15到25分鍾,這樣面劑會再次膨脹,松軟,如果直接下劑上鍋蒸,很大可能會出現死面饅頭。
2次發酵好的面團,在鍋里彼此要留有一定的膨脹空間,水開後直接上鍋蒸,蒸的時間一般在20分鍾左右,切記蒸好以後不能立馬掀開。而是再燜5分鍾,這樣蒸出來饅頭,松軟可口,蓬鬆十足。
⑵ 九陽電蒸鍋蒸饃不好熟
1、時間不夠,蒸饃要從鍋縫上大熱氣開始計時,時間要在20分鍾以上,讓蒸氣充斥著九陽電蒸鍋。
2、火力不足,蒸饃時火力要足,要一直保持熱氣向外噴發。
3、饃與饃之間要有足夠的空隙。
4、蒸饅頭時,鍋內須用冷水加熱,逐漸升溫,使饅頭均勻受熱,這樣饃才好熟。
⑶ 為什麼饅頭才出鍋松軟,涼了發硬。
一個原因就是你的面沒有發酵好,另一個原因就是用的發酵粉用量不當。在做的時候注意以下幾點:
1、在揉好饅頭後適當放一段時間,讓他再發一發(就是我們常說的醒面)這樣做出來的面才會松軟。
2、在送入鍋中蒸的時候,要在水未開之前即可將饅頭放入鍋內,讓饅頭經過逐步加熱有利於面發得更好。不要水開了之後才放下去。
3、蒸好關火後,稍停一會再打開鍋蓋,以使溫度逐漸下降,避免因快速打開鍋蓋使溫度迅速下降而造成的熱漲冷縮現象。這樣蒸熟後取出效果就好了。
(3)蒸饃為什麼老不好擴展閱讀:
(1)稱謂:饅頭,又稱之為饃、蒸饃,中國特色傳統麵食之一,是一種用麵粉發酵蒸成的食品,形圓而隆起。本有餡,後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通常北方人選擇饅頭作為主食,而南方人選擇大米作為主食,且北方人多稱饅頭為「饃饃」。
(2)原料:饅頭,以小麥麵粉為主要原料,是中國主要的日常主食之一。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重視主食的保健性能。營養強化和保健饅頭多以天然原料添加主。
(3)營養價值:饅頭中含有酵母,酵母分為鮮酵母、乾酵母兩種,是一種可食用的、營養豐富的單細胞微生物,營養學上把它叫做「取之不盡的營養源」。除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類以外,酵母還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酶類。
蒸饅頭的小竅門:
(1)蒸饅頭時,如果面似發非發,可在面團中間挖個小坑,倒進兩小杯白酒,停10分鍾後,面就發開了。
(2)發面時如果沒有酵母,可用蜂蜜代替,每500克麵粉加蜂蜜15~20克。面團揉軟後,蓋濕布4~6小時即可發起。蜂蜜發面蒸出的饅頭松軟清香,入口回甜。
(3)冬天室內溫度低,發面需要的時間較長,如果發酵時在面里放點白糖,就可以縮短發面的時間。
(4)在發酵的面團里,人們常要放入適量鹼來除去酸味。檢查施鹼量是否適中,可將面團用刀切一塊,上面如有芝麻粒大小均勻的孔,則說明用鹼量適宜。
(5)蒸出的饅頭,如因鹼放多了變黃,且鹼味難聞,可在蒸過饅頭的水中加入食醋100~160克,把已蒸過的饅頭再放入鍋中蒸10~15分鍾,饅頭即可變白,且無鹼味。
(6)蒸饅頭時,在麵粉里放一點鹽水,可以促使發酵,蒸出的饅頭又白又香。
饅頭-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