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查眼睛為什麼要檢查眼底
Ⅰ 新生兒為什麼要檢查眼底
新生兒時期的兒童眼底病很多,包括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視神經萎縮、視網膜母細胞瘤、新生兒眼底出血等。根據衛生組織最近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有近40%患有先天性眼病患兒因未及時得到確診而錯了早期有利的治療時機。所以,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新生兒在出生後6周之內便接受常規眼底檢查,以減少先天性眼病致盲率。
那麼哪些新生兒應該及早進行眼底篩查呢?
1. 早產兒低體重兒:早產兒胎齡越短,出生時體重越輕,視網膜發生病變的幾率越高。特別是伴有高濃度氧療史、低氧血症、新生兒窒息、多胎妊娠兒、肺支氣管發育不良、動脈導管未閉、呼吸窘迫綜合征、酸中毒、高碳酸血症、貧血、高膽紅素血症、試管嬰兒、維生素E缺乏的早產兒,更應該進行規范的眼底篩查,排除早產兒視網膜病變這一致盲眼病的發生。
2. 新生兒窒息、呼吸窘迫征等高危兒:進行眼底檢查,除缺血性缺氧性視神經視網膜病變;
3. 進行了藍光照射的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眼底檢查,排除眼部晶狀體及視網膜損傷。
4. 先天性梅毒及巨細胞病毒感染者:進行眼底檢查,排除視神經視網膜病變,並可以幫助疾病診斷和預後判斷;
5. 出生後2個月仍不能追光者:進行眼底檢查,排除白內障、青光眼及其他眼組織發育異常和功能異常;
6. 小兒腦性癱瘓兒:患有小兒腦性癱患者,多有腦組織損傷或顱內出血,進行眼底檢查以除視神經萎縮及眼底出血。此外,腦癱患兒多要進行高壓氧治療,在高壓氧治療前須行眼底檢查,排除視網膜出血及血管發育畸形等禁忌症。
雖說通過眼底篩查可以讓各位寶爸寶媽更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但也有寶爸寶媽擔心檢查會有什麼副作用,會不會對寶寶的眼睛造成傷害?
這個問題各位寶爸寶媽盡可以放心,帶寶寶做眼底篩查時,寶寶會出現哭鬧情況,看起來很不舒服,面對這種情況各位寶爸寶媽也不要緊張。做眼底篩查首先要給寶寶擴瞳,而擴瞳對寶寶的眼睛沒有任何傷害,檢查過程中會有儀器接觸到寶寶的眼睛,寶寶會有幾分鍾的不舒服而導致哭鬧,但是這些對眼睛是沒有任何損傷滴~
Ⅱ 為什麼眼科檢查要先查視力,眼壓,驗光,眼底檢查
因為,醫院眼科都是進行的專業的醫學驗光;必須按照嚴謹的醫學驗光流程檢查;判斷患者近視的真假;檢查是否存在斜視、弱視等眼疾;控制屈光度發展、提高視覺質量、緩解視疲勞;最終出具科學的驗光處方單,達到戴鏡清晰、舒適、美觀和保健的目的;
Ⅲ 配鏡為何要查眼底
是近視配鏡嗎?如果是高度近視的話容易有眼底問題。
我們對於眼睛的健康意識還停留在用眼睛看不出毛病的階段,更先進一點的眼睛保護意識是定期去查一下視力,但是對於高度近視患者,這些遠遠不夠。
如果只是定期去測視力,檢查度數有沒有上升,關注度數的情況,這些遠遠不夠。檢查視力只能看出瞬間視力,生活上的眼疲勞、異物感、飛蚊症都檢查不到。
高度近視有很多並發症,如視網膜脫落、玻璃體液化、開角型青光眼、黃斑變性等,高度近視如果不注意,過度用眼,有的患者情況嚴重可能失明。
高度近視患者做眼底檢查非常重要,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發現在治療的前面,高度近視患者一旦出現視力下降、視物變形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高度近視患者需要做的眼底檢查包括:視力表、視覺檢查、裂隙燈檢查、眼底鏡、眼壓檢查、眼底照相等。建議高度近視患者沒年至少做一次眼底檢查。
Ⅳ 什麼是眼底檢查
眼底檢查是利用檢眼鏡檢查玻璃體、視網膜、脈絡膜及視神經乳頭等眼球後部的方法。分直接和間接兩種。①直接檢眼鏡檢查法。所見是放大16倍的正像。鏡的構造包括照明系統和觀察系統,燈光由一小鏡反射入被檢眼內,檢眼者可通過裝有可調節屈光不正的系列鏡盤檢查眼底。檢查眼底前,應先行徹照法檢查屈光間質有無混濁,查眼底應循序查視乳頭、黃斑部和視網膜。一般由後極至周邊部。②間接眼底鏡檢查法 。所見是放大4倍的倒像。所見眼底范圍大 ,立體感強 ,可同時看清眼底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病變,利用鞏膜壓迫器,還可檢查極周邊的眼底。其工作原理與低倍顯微鏡的工作原理相同。檢查時充分散瞳,檢查者戴雙目間接檢眼鏡,檢查者與被檢者相距約40厘米,將光線射入瞳孔區,檢查者在手持一凸透鏡(通常用+20D) ,置於被檢眼前 ,前後調節距離 ,即可看清眼底。其工作距離遠,還可戴此鏡在直視下作手術。另外還可利用裂隙顯微鏡加三面鏡及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眼底。後者由於注入的染料隨血液運行可動態地觀察眼底變化。當視網膜毛細血管與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損時,可發生染料滲漏而顯示出用檢眼鏡發現不了的情況。
Ⅳ 高度近視為什麼要做眼底檢查
高度近視的話之所以要做眼底檢查,是有檢查一下視力,檢查一下眼睛有沒有故障異常,有沒有影響眼睛發育的情況,所以做一下全面檢查。
Ⅵ 眼底檢查有什麼目的
臨床上眼底檢查不僅經常用於診斷眼科疾病,而且對於識別和判斷內科、神經科、婦產科的某些疾病,也是一項重要的甚至不可缺少的手段。
人體中眼底是唯一能夠直接看清楚血管的地方。眼底的視神經、視網膜和血管是腦的延伸部分。由於眼底血管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血管的情況,故與此相關的許多疾病,諸如動脈硬化、高血壓、腎炎、糖尿病、妊娠中毒症、腦腫瘤等,都需要檢查眼底。它不僅有助於判斷病變程度,而且對觀察治療效果、評估疾病預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可以說,眼底檢查起到了「窺一斑而見全豹」的功用。
有人將眼底看做是「腦之門戶」,不無道理。例如,腦腫瘤患者早期常自述頭痛,但未引起重視,僅服用止痛片治療,隨後發展至視力有些模糊,經過眼科醫生施行眼底檢查,發現兩側視乳頭水腫,疑為腦腫瘤。進一步拍頭顱X光片得以證實判斷,井得到及時治療。據統計,75%腦腫瘤病人都有視乳頭水腫,它和頭痛、嘔吐是引起顱內壓增高的三大症狀。可見眼底檢查對於早期診斷腦腫瘤具有重要意義。當然,視乳頭水腫也可發生在嚴重高血壓、腦膜炎、腎炎、妊娠中毒症等,故需要結合病人其他表現進行鑒別。
眼底檢查簡便可行,患者無痛苦。眼科醫生可通過檢眼鏡直接觀察到眼底組織的情況,為臨床明確診斷提供依據。需要提出的是,眼睛中瞳孔是眼底檢查必經的部位。但瞳孔很小,一般直徑在2.5~4mm,有時為了看得更清楚、更准確,常需要先點葯散瞳;點葯30分鍾後瞳孔散大,就可仔細檢查眼底變化了。兩小時後瞳孔可恢復正常,部分人散瞳後1~2天看近處物體時有模糊感覺,但屬暫時性,對眼健康無礙,不必顧慮。至於有青光眼的患者,就不能隨意使用散瞳葯,以免誘發青光眼症狀,這一點切不可大意。
Ⅶ 眼科檢查的檢查意義
眼科檢查是體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年輕人中最多見的問題是屈光不正(雙眼視力在未經矯正的情況下,或矯正不正確時,視力不正常)。這類人應盡早就診,驗光和配鏡。
在中老年人中,最常見的眼科問題是白內障及視網膜動脈硬化。發生白內障的原因多是老化,也就是隨著年齡的增加晶體出現混濁。據統計,80歲以上的老人100%有這種情況。如果在50歲以前出現白內障,應考慮是否有其他因素的影響,並積極就診。視網膜動脈的改變可反映體內動脈硬化的程度,多發生在50~60歲或以上,並常與高血壓病、糖尿病並存。據統計,高血壓病患者70%可發生視網膜動脈改變,故這也是判斷高血壓病程度的一個標准;嚴重的糖尿病患者亦有眼底改變。因此,有高血壓病和糖尿病的患者,應常規進行眼底檢查。
Ⅷ 眼睛不舒服,為什麼要做眼底眼底篩查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類信息的90%依靠視覺獲得。全身活體血管,唯有眼底可見。
眼科醫生是用眼底鏡通過瞳孔來觀察眼底,正常的瞳孔大小隻有3mm,所見范圍很小,全憑醫生的經驗。點散瞳眼葯水(只要眼壓正常)可以使瞳孔散大,擴大眼底觀察的范圍。然而,病人只能從醫生的描述中,了解自身眼底的情況。
如果用眼底照相機給眼底照相,照片可同時列印出來,我們就可以看到自己眼底的全貌。眼底有非常重要的結構,包括視神經、視網膜、視網膜動靜脈血管、黃斑(視物的中心)。
眼底圖像只是平面圖像,也有局限性。我們還可以做眼底熒光血管造影,通過肘靜脈注射熒光素,同時連續拍片,它能清晰地表現出微循環的細微結構,直到毛細血管水平,在拍照的不同時間,獲得動態的影像,完整系統的表述循環的正常或異常狀態,以及出血、滲出、熒光素滲漏、毛細血管無灌注區等。
從眼底圖像我們可以診斷各種眼病以及內科病和腦系科的疾病。如視神經病變、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病變、黃斑病變、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病、血液病、顱腦疾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