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不發光的顏色被稱為什麼
『壹』 月亮本身不發光,我們看到的月光從哪裡來
我們看到的光是月亮反射太陽的光,如果地球和月亮太陽呈現一條直線,完全地將太陽光擋住,那麼就會出現月食現象,這時候我們就會發現,月亮根本不發光。
滿月的時候我們仰望月亮,會發現月亮並非一個銀盤,在月亮的表面上有大量的暗斑,這些暗斑被天文學家稱之為月海,月海其實是月球表面的隕石坑,在月球表面上一共有22個月海,占據了月球正面一半的表面積,最大的一個月海叫風暴洋,月海的反光能力比較弱,如果月亮真的如同詩歌裡面說的是個銀盤子的話,估計我們晚上都會被亮的睡不著覺了。
『貳』 #fff是什麼顏色
1、白色。 #fff是十六進制顏色碼的簡寫方式。
十六進制顏色碼就是在軟體中設定顏色值的代碼。在很多軟體中,都會遇到設定顏色值的問題。而在日常中,任何顏色都是由三種最基本的顏色疊加形成的,這三種顏色稱為「三基色」。一般用RGB值表示。
2、可以用 RGB顏色值與十六進制顏色碼轉換工具
(2)本身不發光的顏色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發展來源
人的眼睛看到的顏色有兩種:
⒈ 一種是發光體發出的顏色,比如計算機顯示器屏幕顯示的顏色。
⒉ 另一種是物體本身不發光,而是反射的光產生的顏色,比如看報紙和雜志上的顏色。
我們又知道任何顏色都是由三種最基本的顏色疊加形成的,這三種顏色稱為「三基色」。
⒈ 對於上面提到的第一種顏色,即發光體的顏色模式,又稱為「加色模式」,三基色是「紅」、「綠」、「藍」三種顏色。加色模式又稱為「RGB模式」;
⒉ 而對於印刷品這樣的顏色模式,又稱為「減色模式」,它的三基色是「青」、「洋紅」、「黃」三種顏色。減色模式又稱為「CMYK」模式。
在HTML語言規范中定義,可以通過兩種方式指定顏色。
⒈ 一種方式是以定義好的顏色名稱表示,具體的顏色名稱針對不同的瀏覽器也有所不同。
⒉ 另一種方式通過一個以「#」開頭的6位十六進制數值表示一種顏色。6位數字分為3組,每組兩位,依次表示紅、綠、藍三種顏色的強度。
例如,在網頁上要指定一種顏色,就要使用RGB模式來確定,方法是分別指定R/G/B,也就是紅/綠/藍三種基色的強度,通常規定,每一種顏色強度最低為 0,最高為255,並通常都以16進制數值表示,那麼255對應於十六進制就是FF,並把三個數值依次並列起來 ,以#開頭。
例如,顏色值「#FF0000」為紅色,因為紅色的值達到了最高值 FF(即十進制的255),其餘兩種顏色強度為0。在例如「#FFFF00」表示黃色,因為當紅色和綠色都為最大值,且藍色為0時,產生的就是黃色。
css顏色十六進制對照表-W3School
『叄』 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顏色 記得以前物理老師說物體本身是沒有顏色的 看到的顏色都是光的反射 真的是這樣嗎
真的是這樣的,自然界其實是不存在顏色這個東西的,顏色是特定波長的電磁波給我們視覺細胞造成的一種刺激。
顏色是通過眼、腦和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產生的對光的視覺感受,我們肉眼所見到的光線,是由波長范圍很窄的電磁波產生的,不同波長的電磁波表現為不同的顏色,對色彩的辨認是肉眼受到電磁波輻射能刺激後所引起的視覺神經感覺。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蝴蝶的翅膀是沒有顏色的。
(3)本身不發光的顏色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一個虹所表現的每個顏色只包含一個波長的光。我們稱這樣的顏色為單色的。虹的光譜實際上是連續的,但一般來說,人們將它分為七種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每個人的分法總是稍稍不同。
單色光的強度也會影響人對一個波長的光所感受的顏色,比如暗的橙黃被感受為褐色,而暗的黃綠被感受為橄欖綠,等等。
在物品上塗抹顏料後會出現顏色,顏料是不溶於水或油的無色或有色粉末狀物質。分天然顏料和合成顏料兩類。天然顏料多屬礦物性。
『肆』 顏色代碼0-255都是什麼顏色
准確的說顏色代碼不是0-255的。顏色是由紅、綠、藍三色組成,都是0~255之間數字,這是由十進制或十六進制組成的顏色代碼。
比如如:純紅色(255,0,0)、純黑色(0,0,0)、純藍色(0,0,139)等。
人的眼睛看到的顏色有兩種:
1、發光體發出的顏色,比如計算機顯示器屏幕顯示的顏色;
2、物體本身不發光,而是反射的光產生。
任何顏色都是由三種最基本的顏色疊加形成的,這三種顏色稱為「三基色」。
1、發光體的顏色模式,又稱為「加色模式」,三基色是「紅」、「綠」、「藍」三種顏色。加色模式又稱為「RGB」模式;
2、而對於印刷品這樣的顏色模式,又稱為「減色模式」,三基色是「青」、「洋紅」、「黃」三種顏色。減色模式又稱為「CMYK」模式。
例如:在網頁上要指定一種顏色,就要使用RGB模式來確定,方法是分別指定R/G/B,也就是紅/綠/藍三種基色的強度,通常規定,每一種顏色強度最低為 0,最高為255,並通常都以16進制數值表示,那麼255對應於十六進制就是FF,並把三個數值依次並列起來 ,以#開頭。
例如,顏色值「#FF0000」為紅色,因為紅色的值達到了最高值 FF(即十進制的255),其餘兩種顏色強度為0。在例如「#FFFF00」表示黃色,因為當紅色和綠色都為最大值,且藍色為0時,產生的就是黃色。
(4)本身不發光的顏色被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顏色代碼:
1、淺粉色:255,182,193;
2、粉紅色:255,192,203;
3、猩紅色:220,20,60;
4、臉紅的淡紫色:255,240,245;
5、蒼白的紫羅蘭紅色:219,112,147;
6、熱情的粉紅:255,105,180;
7、深粉色:255,20,147;
8、適中的紫羅蘭紅色:199,21,133;
9、蘭花的紫色:218,112,214;
10、洋紅:255,0,255;
11、深洋紅色:139,0,139;
12、紫色:128,0,128;
13、純藍:0,0,255;
14、深藍色:0,0,139;
15、天藍色:135,206,235;
『伍』 物體的顏色是由什麼來決定的
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通過它的光決定
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光決定
『陸』 簡述人眼能看到發光和不發光物體顏色的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能看到各種色彩,如藍藍的天空、綠色的草原、朵朵白雲、鮮紅的玫瑰花瓣、綠色的莊稼、黃色的油菜花等。所有這些顏色都是在白天才能看見、分辨,也就是說只有在光線照射的條件下才能呈現出來。人們還注意到,在太陽光下看見某一物體呈現某種顏色,如果再把它放在白熾燈下(特別是某種彩色燈下),該物體的顏色就發生了改變。於是,人們推斷人眼之所以能看到色彩,是由於有光的存在.顏色都是光作用在物體表面後,發生了不同的反映,再刺激人的眼睛後產生的。不同的光會產生不同的刺激,所以眼睛看到不同的物體就會有不同的顏色感覺。
人們把自然界的物體根據其自身能否發光,劃分為發光體與不發光體兩大類。把本身能發射光譜的物體叫做發光體或光源。長期的實踐證明,發光體的顏色決定於它們發射出來的光譜。自然界中大部分物體本身不能發光,稱為不發光體。按照物體是否透明,又把不發光體分為透明體和不透明體。在黑暗條件下,人眼看不見不發光物體顏色的,只有當外來的光線照射在其表面後,它的顏色才能被人眼感知。所以,顏色是光照射到物體表面後的結果。
顏色與電流、密度等普通物理量不同,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物理量。對於不透明物體(對於透明物體是透射光),當外來光線照射到物體表面後,發生反射,反射光刺激人眼後,引起視覺神經沖動(或興奮),再把信號傳遞給大腦。
『柒』 色彩知識
色彩知識
五光十色、絢麗繽紛的大千世界裡,色彩使宇宙萬物充滿情感顯得生機勃勃。色彩作為一種最普遍的審美形式,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衣、食、住、行、用,人們幾乎無所不包,無時不在地與色彩發生著密切的關系。
人的感覺是認識的開端。客觀世界的光和聲作用於感覺器官,通過神經系統和大腦的活動,我們就有了感覺,就對外界事物與現象有了認識。色彩是與人的感覺(外界的刺激)和人的知覺(記憶、聯想、對比…)聯系在一起的。色彩感覺總是存在於色彩知覺之中,很少有孤立的色彩感覺存在。
人的色彩感覺信息傳輸途徑是光源、彩色物體、眼睛和大腦,也就是人們色彩感覺形成的四大要素。這四個要素不僅使人產生色彩感覺,而且也是人能正確判斷色彩的條件。在這四個要素中,如果有一個不確實或者在觀察中有變化,就不能正確地判斷顏色及顏色產生的效果。
光源的輻射能和物體的反射是屬於物理學范疇的,而大腦和眼睛卻是生理學研究的內容,但是色彩永遠是以物理學為基礎的,而色彩感覺總包含著色彩的心理和生理作用的反映,使人產生一系列的對比與聯想。
美國光學學會(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的色度學委員會曾經把顏色定義為:顏色是除了空間的和時間的不均勻性以外的光的一種特性,即光的輻射能刺激視網膜而引起觀察者通過視覺而獲得的景象。在我國國家標准GB5698-85中,顏色的定義為:色是光作用於人眼引起除形象以外的視覺特性。根據這一定義,色是一種物理刺激作用於人眼的視覺特性,而人的視覺特性是受大腦支配的,也是一種心理反映。所以,色彩感覺不僅與物體本來的顏色特性有關,而且還受時間、空間、外表狀態以及該物體的周圍環境的影響,同時還受各人的經歷、記憶力、看法和視覺靈敏度等各種因素的影響。
色彩是源於自然,但人類結合了大自然色彩的啟示和自然或人工色料,使得我們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
色彩混合
A:原色理論
三原色,所謂三原色,就是指這三種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兩種原色混合產生,而其他色可由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來,色彩學上將這三個獨立的色稱為三原色。
B:混色理論
色彩的混合分為加法混合和減法混合,色彩還可以在進入視覺之後才發生混合,稱為中性混合。
(一)加法混合
加法混合是指色光的混合,兩種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會提高,混合色的光的總亮度等於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色光混合中,三原色是朱紅、翠綠、藍紫。這三色光是不能用其它別的色光相混而產生的。而:
朱紅光+翠綠光=黃色光
翠綠光+藍紫光=藍色光
藍紫光+朱紅光=紫紅色光
黃色光、藍色光、紫色光為間色光。
如果只通過兩種色光混合就能產生白色光,那麼這兩種光就是互為補色。例如:朱紅色光與藍色光;翠綠色光與紫色光;藍紫色光與黃色光。
(二)減法混合
減法混合主要是指的色料的混合。
白色光線透過有色濾光片之後,一部分光線被反射而吸收其餘的光線,減少掉一部分輻射功率,最後透過的光是兩次減光的結果,這樣的色彩混合稱為減法混合。一般說來,透明性強的染料,混合後具有明顯的減光作用。
減法混合的三原色是加法混合的三原色的補色,即:翠綠的補色紅(品紅)、藍紫的補色黃(淡黃)、朱紅的補色藍(天藍)。用兩種原色相混,產生的顏色為間色:
紅色+藍色=紫色
黃色+紅色=橙色
黃色+藍色=綠色
如果兩種顏色能產生灰色或黑色,這兩種色就是互補色。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相混,所得的色可以是黑色或黑灰色。在減法混合中,混合的色越多,明度越低,純度也會有所下降。
(三)中性混合
中性混合是基於人的視覺生理特徵所產生的視覺色彩混合,而並不變化色光或發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減低,所以稱為中性混合。
有兩種視覺混合方式:
A:顏色旋轉混合:把兩種或多種色並置於一個圓盤上,通過動力令其快速旋轉,而看到的新的色彩。顏色旋轉混合效果在色相方面與加法混合的規律相似,但在明度上卻是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B:空間混合:將不同的顏色並置在一起,當它們在視網膜上的投影小到一定程度時,這些不同的顏色刺激就會同時作用到視網膜上非常鄰近的部位的感光細胞,以致眼睛很難將它們獨立地分辨出來,就會在視覺中產生色彩的混合,這種混合稱空間混合。
色彩基礎
要理解和運用色彩,必須掌握進行色彩歸納整理的原則和方法。而其中最主要的是掌握色彩的屬性。
色彩,可分為無彩色和有彩色兩大類。前者如黑、白。灰,後者如紅、黃.藍等七彩。
有彩色就是具備光譜上的某種或某些色相,統稱為彩調。與此反,無彩色就沒有彩調。
無彩色有明有暗,表現為白、黑,也稱色調。有彩色表現很復雜,但可以用三組特微值來確定。其一是彩調,也就是色相;其二是明暗,也就是明度;其三是色強,也就是純度、彩度。明度、彩度確定色彩的狀態。稱為色彩的三屬性。明度和色相合並為二線的色狀態,稱為色調。有些人把明度理解為色調,這是不全面的。
明度
談到明度,宜從無彩色人手,因為無彩色只有一維,好辯的多。(圖)最亮是白,最暗是黑.以及黑白之間不同程度的灰,都具有明暗強度的表現。若按一定的間隔劃分,就構成明暗尺度。有彩色即靠自身所具有的明度值,也靠加減灰、白調來調節明暗。
日本色研配色體系(P.C.C·S·)用九級,門塞兒則用十一級來表示明暗,兩者都用一連串數字表示明度的速增。物體表面明度,和它表面的反射率有關。反射的多,吸收得少,便是亮的;相反便是暗的。只有百分之百反射的光線,才是理想的白,百分之百吸收光線,便是理想的黑。事買上我們周圍沒有這種理想的現象,因此人們常常把最近乎理想的白的硫化鎂結晶表面,作為白的標准。在P.C.C.S.制中,黑為』1,灰調順次是2.4.3.5、4.5. 5.5、 6.5、 7.5、 8.5,白就是9.5。越靠向白,亮度越高,越靠向黑,亮度越低。通俗的劃分,有最高、高、略高、中、略低、低、最低七級。在九級中間,如果加上它們的分界級,即 2、 3、 4、 5、 6、 7. 8、 9,便得十七個亮度級。
有彩色的明暗,其純度的明度,以無彩色灰調的相應明度來表示其相應的明度值。明度一般採用上下垂直來標示。最上方的是白,最下方是黑,然後按感覺的發調差級,排入灰調。『這一表明明暗的垂直軸,稱無彩色軸,是色立體的中軸。
色相
有彩色就是包含了彩調,即組、黃、藍等幾個色族,這些色族便叫色相。
最初的基本色相為:紅、橙、黃、綠、藍、紫。在各色中間加插一兩個中間色,其頭尾色相,按光譜順序為:紅、橙紅、黃橙、黃、黃綠、綠、綠藍、藍綠、藍、藍紫,紫。紅紫、紅和紫中再加個中間色,可制出十二基本色相。
這十二色相的彩調變化,在光譜色感上是均勻的。如果進一步再找出其中間色,便可以得到二十四個色相。如果再把光譜的紅、橙黃、綠、藍、紫諸色帶圈起來,在紅和紫之間插入半幅,構成環形的色相關系,便稱為色相環。基本色相間取中間色,即得十二色相環。再進一步便是二十四色相環。在色相環的圓圈裡,各彩調按不同角度排列,則十二色相環每一色相間距為30度。二十四色相環每一色相間距為15度。
P.C.C.s制對色相製作了較規則的統一名稱和符號。其中紅、橙、黃、綠、藍、紫,指的是其「正」色(當然,所謂正色的理解,各地習慣未盡相同)。正色用單個大寫字母表示,等量混色用並列的兩個大寫字母表示,不等量混色,主要用大寫字母,到色用小寫字母。唯一例外的是藍紫用V而不用BP。V是紫羅蘭的首字母,為色相編上字母作為標記,便於正確運用而又便於初學記憶。
日本人以這樣來劃分並定色名,顯然是和門塞爾的十色相,二十色相配合的。門塞爾系統是以紅、黃、綠、藍、紫五色為基本色,把它稱作黃紅。因此P、C、C、S制的二十四色便也歸為十類,
彩度
一種色相彩調,也有強弱之分。拿正紅來說,有鮮艷無雜質的純紅,有澀而像干殘的「凋玫瑰」,也有較淡薄的粉紅。它們的色相都相同,但強弱不一,一般稱為(Sa+ura+lOn)或色品。彩度常用高低來指述,彩度越高,色越純,越艷;彩度越低,色越澀,越濁。純色是彩度最高的一級。
表示彩度,一般用水平橫軸.以無彩色豎軸為點,在色相環某一色相方向伸展開去,按彩度由低至高分作若干級, P、 C、 C、 S制便分九級,以S為其標度單位。最低為IS。
最高為g S。越靠近無彩豎軸,彩度便越低。無彩軸上沒有一點兒彩調,可說彩度為O S。離無彩軸遠則彩度高,端點便是純色,亦即是光譜上該色之色相。
彩度是這樣分級的:按純度的亮度,尋找其對應的灰調,分九等份(依感覺),逐一加入純色中,同時逐一扣去約色的一份。於是便得到純色的八個連續的彩度。 5 S是扣去4/9純色加入了4/9的灰量;ISG是扣去8/9純度,加入了8/9純色,加入了8/9灰量.通俗的分法,與九級彩度相對應。用高、略高、中、略低、低五級來標示。
立體色標
我們把以上在白光下混合所得的明度、色相和彩色組織起來,選由下而上,在每一橫斷面上的色標都相同,上橫斷面上的色標較下橫斷面上色標的明度高。再由黑、白、灰作為中心軸,中心而外,·使同一圓柱上,色標的純度都相同,外圓柱上的比內圓柱上的純度高。再隊中心軸向外,每一縱斷面上色標的色相都相同,使不同縱斷面的色相不同的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相自環中心軸依時針順序而列,這樣就把數以千計的色標嚴整地組織起來,成為立體色標。目前影響較大的立體色標是奧斯特華色標和門塞爾色標。
色彩的表示方法、牛頓色環與色立體
一、色彩的表示方法
色彩的種類繁多,正常人眼可分辨的顏色種類可達幾十萬種以上,而用測色器則可以分辨出一百萬種以上的顏色。為了正確的表達和應用色彩,每種色彩都用一個名稱來表示,這種方法叫色名法,色名法有自然色名法和系統化色名法兩種:
自然色名法:
用自然界景物色彩的方法為自然色名法,使用自然景色、植物、動物、礦物色彩,例如:海藍色,寶石藍,栗色,桔黃色,象牙白、蛋青色等等。
系統色名法:
系統化色名法是在色相加修飾語的基礎上,再加上明度和純度的修飾語。通過色調的傾向以及明度和純度的修飾就比較精確了。國際顏色協會(ISCC)和美國國家標准局共同確定並頒布了267個適用於非發光物質的標准顏色名稱(簡稱ISCC-NBS色名)。
二、牛頓色環與色立體
牛頓色環
英國科學家牛頓在1666年發現,把太陽光經過三棱鏡折射,然後投射到白色屏幕上,會顯出一條象彩虹一樣美麗的色光帶譜,從紅開始,依次接臨的是橙、黃、綠、青、藍、紫七色。
在牛頓色相環上,表示著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間的相互關系。如果將圓環進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別填入紅、橙、黃、綠、青、紫六個色相,那麼他們之間表示著三原色、三間色、鄰近色、對比色、互補色等相互關系。牛頓色環為後來的表色體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在此基礎上又發展成10色相環、12色相環、24色相環、100色相等。
牛頓色環的發明雖然建立了色彩的色相關繫上的表示方法,但是色彩的基本屬性還有明度與純度。顯然,二維的平面是無法表達三個因素的,所謂色立體,就是藉助於三維空間的模式來表示色相、明度、純度關系的一些表色方法。
色立體
所謂色立體,即是把色彩的三屬性,有系統的排列組合成一個立體形狀的色彩結構。色立體對於整體色彩的整理、分類、表示、記述以及色彩的觀察、表達及有效應用,都有很大的幫助。
色立體的基本結構,即以明度階段為中心垂直軸,往上明度漸高,以白色為頂點,往下明度漸低,直到黑色為止。其次由明度軸向外做出水平方向的彩度階段,愈接近明度軸,彩度愈低;愈遠離明度軸,彩度愈高。
各明度階段都有同明度的彩度階段向外延伸,因此,構成某一種色相的(等色相面)。以明度階段為中心軸,將各色相的(等色相面),依紅、橙、黃、綠……等順序排列成一放射狀的結構,便形成所謂的色立體。
色彩對比
色彩對比
生活中的色彩往往不是單獨存在。我們觀察色彩時,或是在一定背景中觀察,或是幾種色彩並列,或是先看某種色彩再看另一種色彩,等等。這樣所看到的色彩就會發生變化,形成色彩對比現象,影響心理感覺。
1、色彩對比
在色彩對比的狀態下,由於相互作用的緣故,與單獨見到的色彩是不一樣。這種現象是由是視覺殘像引起的。當我們短時間注視某一色彩圖形後,再看白色背景時,會出現色相、明度關系大體相仿的補色圖形。如果背景是有色彩的,殘像色就與背景色混色。並置色的情況下,就出現相互影響的情況。因此,當我們進行配色設計時。就應當考慮到由於補色殘像下形成的視覺效果,並作出相應的處理。
同時對比和繼時對比
當兩種或兩種以上色彩並致配色時,相鄰兩色會互相影響,這種對比稱為同時對比。其對比效果主要是:在色相上,彼此把自己的補色加到另一方色彩上,兩色越接近補色,對比越強烈;在明度上上,明度高的越高,明度低的越低;越接近交界線,影響越強烈,並引起色彩滲漏現象。
當看了一種色彩再看一種色彩時,會把前一種色彩的補色加到後一種色彩上,這種對比稱為繼時對比。例如看了綠色再看黃色時,黃色就有鮮紅的感覺。
邊緣對比
兩種顏色對比時,在兩種顏色的邊緣部分對比效果最強烈,這種現象稱為邊緣對比。尤其是兩種顏色互為補色時候,對比更強烈。
如圖,紅色和綠色是補色關系,形成強烈的對比,兩色的邊緣感覺帶有一種耀眼的邊線,實際上是沒有邊線的。這就是強烈對比產生的錯覺。
在設計中要緩和這種對比通常採用漸變、加白邊、或加陰影等辦法。
色相對比
在色彩三屬性中以色相差異為主形成的對比稱為色相對比。
明度對比
在色彩三屬性中以明度的差異形成的對比稱為明度對比。明度高的會顯得明亮,明度低的會顯得更暗。例如同一明度的色彩,在白底上會顯得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卻顯得更亮。
純度對比
在色彩三屬性中以純度差異形成的對比稱為純度對比。同一純度的顏色,在幾乎等明度、等色相而純度不同的兩種顏色背景上時,在純度低的背景色上的會顯得鮮艷一些,而在純度高的背景色上會顯得灰濁。
以上對比在實際應用中單獨存在的情況比較少,往往是兩種或者更多種對比同時存在,只是主次強弱不同而已。同時對比
結果使相鄰之色改變原來的性質,都帶有相鄰色的補色光。
例如: 同一灰色在黑底上發亮,在白底上變深。
同一黑色在紅底上呈綠灰味,在綠底上呈紅灰味,在綠底上呈紅灰味,在紫底上呈黃灰味,在黃底上呈紫灰味。
同一灰色在紅、橙、黃、綠、青、紫底上都稍帶有背景色的補色味紅與紫並置,紅傾向於橙,紫傾向於藍。相鄰之色都傾向於將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方向 紅與綠並置,紅更覺其紅,綠更覺其綠。
色彩同時對比,在交界處更為明顯,這種現象又稱為邊緣對比。現將色彩同時對比的規律歸納如下:
1、亮色與暗色相鄰,亮者更亮,暗者更暗;灰色與艷色並置,艷者更艷灰者更灰;冷色與暖色並置,冷者更冷、暖者更暖。 2、不同色相相鄰時,都傾向於將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3、補色相鄰時,由於對比作用強烈,各自都增加了補色光,色彩的鮮明度也同時增加。4、同時對比效果,隨著純度增加而增加,同時以相鄰交界之處即邊緣部分最為明顯。5、同時對比作用只有在色彩相鄰時才能產生,其中以一色包圍另一色時效果最為醒目
強化同時對比效果的方法: (1)提高對比色彩的純度,強化純度對比作用;(2)使對比之色建立補色關系,強化色相對比作用 (3)擴大面積對比關系,強化面積對比作用。
抑制的方法:
(1)改變純度,提高明度,緩和純度對比作用;
(2)破壞互補關系,避免補色強烈對比;
(3)採用間隔、漸變的方法,緩沖色彩對比作用;
(4)縮小面積對比關系,建立面積平衡關系。
例如:橙色底上配青灰能強化同時對比作用;而橙色底上配黃灰就能抑制同時對比作用。
伊頓在《色彩藝術》中指出:「連續對比與同時對比說明了人類的眼睛只有在互補關系建立時,才會滿足或處於平衡。」「視覺殘像的現象和同時性的效果,兩者都表明了一個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實,即視力需要有相應的補色來對任何特定的色彩進行平衡,如果這種補色沒有出現,視力還會自動地產生這種補色。」「互補色的規則是色彩和諧布局的基礎,因為遵守這種規則便會在視覺中建立精確的平衡。」伊頓提出的「補色平衡理論」揭示了一條色彩構成的基本規律,對色彩藝術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如果色彩構成過分暖昧而缺少生氣時,那麼互補色的選擇是十分有效的配色方法,無論是舞台環境色彩對人物的烘托和氣氛的渲染,還是商品廣告及陳列等等,巧妙地運用互補色構成,是提高藝術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補色平衡理論」在醫療實踐中已被廣泛採用。根據視覺色彩互補平衡的原理,醫院手術室、手術台、外科醫生護士的衣服一般都採用綠色,這不僅因為綠色是中性的溫和之色,更重要的是綠色能減輕外科醫生因手術中長時間受到鮮紅血液的刺激引起的視覺疲勞,避免發生視覺殘像而影響手術正常進行。
色彩的前進與後退感
色彩具有前進、後退感是色彩設計者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從生理學上講,人眼晶狀體的調節,對於距離的變化是非常精密和靈敏的,但是它總是有一定的限度,對於波長微小的差異就無法正確調節。眼睛在同一距離觀察不同波長的色彩時,波長長的暖色如紅、橙等色,在視網膜上形成內側映像;波長短的冷色如藍、紫等色,則在視網膜上形成外側映像。因此暖色好像在前進,冷色好像在後退。
色彩的前進、後退感除與波長有關,還與色彩對比的知覺度有關,凡對比度強的色彩具有前進感,對比度弱的色彩具有後退感;膨脹的色彩具有前進感,收縮的色彩具有後退感;明快的色彩具有前進感,曖昧的色彩具有後退感;高純度之色具有前進感,低純度之色具有後退感。色彩的前進、後退感形成的距離錯視原理,在繪畫中常被用來加強畫面空間層次,如畫面背景或天空退遠可選擇冷色,色彩對比度也應減弱;為了使前景或主體突出應選擇暖色,色彩對比度也應加強。
色彩表情
色彩的表情
無論是有彩色還是無彩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徵,每一種色相當它的純度和明度發生變化,或者處於不同的顏色搭配關系時,顏色的表情也就隨之改變了。因此 要想說出各種顏色的表情特徵,就像要說出世界上每個人的性格特徵一樣困難,然而對於典型的性格,我們還是可以作出一些描述。
紅色Red
紅色是熱烈、沖動、強有力的色彩,它能使肌肉的機能和血液循環加快。由於紅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種媒體中也被廣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較佳的明視效果之外,更被用來傳達有活力,積極,熱誠,溫暖,前進等涵義的企業形象與精神,另外紅色也常用來作為警告,危險,禁止,防火等標示用色,人們在一些場合或物品上,看到紅色標示時,常不必仔細看內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險之意,在工業安全用色中,紅色即是警告,危險,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大紅色一般用來醒目,如紅旗、萬綠叢中一點紅;淺紅色一般較為溫柔、幼嫩,如:新房的布置、孩童的衣飾等;深紅色一般可以作襯托,有比較深沉熱烈的感覺。
紅色與淺黃色最為匹配,大紅色與綠色、橙色、藍色(尤其是深一點的藍色)相斥,與奶黃色、灰色為中性搭配。
橙色 Orange
橙色是歡快活潑的光輝色彩,是暖色系中最溫暖的色,它使人聯想到金色的秋天,豐碩的果實,是一種富足、快樂而幸福的顏色。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會變成一種穩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但混入較多的黑色,就成為一種燒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較多的白色會帶來一種甜膩的感覺。
橙色明視度高,在工業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車頭,登山服裝,背包,救生衣等,橙色一般可作為喜慶的顏色,同時也可作富貴色,如皇宮里的許多裝飾。橙色可作餐廳的布置色,據說在餐廳里多用橙色可以增加食慾。
橙色與淺綠色和淺藍色相配,可以構成最響亮、最歡樂的色彩。橙色與淡黃色相配有一種很舒服的過渡感。橙色一般不能與紫色或深藍色相配,這將給人一種不幹凈、晦澀的感覺。由於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時會使人有負面低俗的意象,這種狀況尤其容易發生在服飾的運用上,所以在運用橙色時,要注意選擇搭配的色彩和表現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潑具有口感的特性發揮出來。
黃色 Yellow
黃色的燦爛、輝煌,有著太陽般的光輝,象徵著照亮黑暗的智慧之光。黃色有著金色的光芒,有象徵著財富和權利,它是驕傲的色彩。在工業用色上,黃色常用來警告危險或提醒注意,如交通標志上的黃燈,工程用的大型機器,學生用雨衣,雨鞋等,都使用黃色。黃色在黑色和紫色的襯托下可以達到力量的無限擴大,淡淡的粉紅色也可以像少女一樣將黃色這驕傲的王子征服。黃色與綠色相配,顯得很有朝氣,有活力;黃色與藍色相配,顯得美麗、清新;淡黃色與深黃色相配顯得最為高雅。
淡黃色幾乎能與所有的顏色相配,但如果要醒目,不能放在其它的淺色上,尤其是白色,因為它將是你什麼也看不見。深黃色一般不能與深紅色及深紫色相配,也不適合與黑色相配,因為它會使人感到晦澀和垃圾箱的感覺。
綠色 Green
在商業設計中,綠色所傳達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長的意象,符合了服務業,衛生保健業的訴求,在工廠中為了避免操作時眼睛疲勞,許多工作的機械也是採用綠色,一般的醫療機構場所,也常採用綠色來作空間色彩規劃即標示醫療用品。
鮮艷的綠色是一種非常美麗、優雅的顏色,它生機勃勃,象徵著生命。綠色寬容、大度,幾乎能容納所有的顏色。綠色的用途極為廣闊,無論是童年、青年、中年、還是老年,使用綠色決不失其活潑、大方。在各種繪畫、裝飾中都離不開綠色,綠色還可以作為一種休閑的顏色。
綠色中滲入黃色為黃綠色,它單純、年輕;綠色中滲入藍色為藍綠色,它清秀、豁達。含灰的綠色,仍是一種寧靜、平和的色彩,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霧中的田野。深綠色和淺綠色相配有一種和諧、安寧的感覺;綠色與白色相配,顯得很年輕;淺綠色與黑色相配,顯得美麗、大方。綠色與淺紅色相配,象徵著春天的到來。但深綠色一般不與深紅色及紫紅色相配,那樣會有雜亂、不潔之感。
藍色 Blue
藍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這遼闊的景色都呈蔚藍色。藍色是永恆的象徵,它是最冷的色彩。純凈的藍色表現出一種美麗、文靜、 理智、安祥與潔凈。
由於藍色沉穩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確的意象,在商業設計中,強調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業形象,大多選用藍色當標准色,企業色,如電腦,汽車,影印機,攝影器材等等,另外藍色也代表憂郁,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響,這個意象也運用在文學作品或感性訴求的商業設計中。
藍色的用途很廣,藍色可以安定情緒,天藍色可用作醫院、衛生設備的裝飾,或者夏日的衣飾、窗簾等。在一般的繪畫及各類飾品也決離不開藍色。
不同的藍色與白色相配,表現出明朗、清爽與潔凈;藍色與黃色相配,對比度大,較為明快;大塊的藍色一般不與綠色相配,它們只能互相滲入,變成藍綠色、湖藍色或青色,這也是令人陶醉的顏色;淺綠色與黑色相配,顯得莊重、老成、有修養。深藍色不能與深紅色、紫紅色、深棕色與黑色相配,因為這樣既無對比度,也無明快度,只有一種贓兮兮、亂糟糟的感覺。
紫色 purple
由於具有強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業設計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當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關的商品或企業形象之外,其他類的設計不常採用為主色。
紫色是波長最短的可見光波。紫色是非知覺的色,它美麗而又神秘,給人深刻的印象,它既富有威脅性,又富有鼓舞性。紫色是象徵虔誠的色相,當光明與理解照亮了蒙昧的虔誠之色時,優美可愛的暈色就會使人心醉!
用紫色表現孤獨與獻身,用紫紅色表現神聖的愛與精神的統轄領域,這就是紫色帶來的表現價值。
紫色處於冷暖之間游離不定的狀態,加上它的低明度性質,構成了這一色彩心理上的消極感。與黃色不同,紫色不能容納許多色彩,但它可以容納許多淡化的層次,一個暗的純紫色只要加入少量的白色,就會成為一種十分優美、柔和的色彩。隨著白色的不斷加入,產生出許多層次的淡紫色,而每一層次的淡紫色,都顯得那樣柔美、動人。
褐色 brown
褐色通常用來表現原始材料的質感,如麻,木材,竹片,軟木等,或用來傳達某些飲品原料的色澤即味感,如咖啡,茶,麥類等,或強調格調古典優雅的企業或商品形象。
白色
白色具有高級,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純白色會帶給別人寒冷,嚴峻的感覺,所以在使用白色時,都會摻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蘋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飾用色上,白色是永遠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顏色作搭配。
黑色 Black
黑色具有高貴,穩重,科技
『捌』 物體本身沒有顏色正確嗎
首先我們得說:顏色本質上並不是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或者更大膽地說,任何事物都是沒有顏色的。我們之所以看到一個蘋果是紅色的,是因為它反射的光線進入我們眼睛,刺激我們的視覺神經,使我們產生了「紅色」的知覺。所以這涉及到兩個過程:在光線進入眼睛之前的物理過程和光線進入眼睛後的生理(心理)過程。
先來說物理過程。我們能看到的物體,要麼它是光源,要麼它能夠反射的光線。如果它是光源,那麼它發出的光譜完全取決於它自身的性質(溫度、元素組成等);而如果它是後者,那麼從它發出的光線就不僅僅是取決於這個物體本身的性質,還取決於入射的是什麼光(譜)。例如打開的白熾燈無論什麼時候看都是白色的,而一件正午時刻看起來鮮紅的衣服,在傍晚的余暉中卻似乎有點兒深紅。正是因為這樣,衣帽店即使白天也要開著柔和的燈光,這樣他們才能保證衣帽不「變色」。
物體發出的光譜並不完全等於進入我們眼睛中的光譜,因為它還要穿過介質。霧霾天慘紅的太陽和晴朗天氣中刺眼的驕陽它們發出的光線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前者的光線要穿過一層厚厚的醇霾,這層霾更大程度上(相比著空氣)改變了太陽的光譜。
光線進入眼睛,穿過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打到視網膜上。視網膜上有兩種感光細胞: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這些細胞內含有視色素,視色素在光線照射下會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產生神經興奮,但它們只對特定譜段的光線敏感。能夠產生色彩感覺的是視錐細胞。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有3種視錐細胞,分別包含光譜吸收峰在光譜紅、綠、藍區的視色素。這里也是我們「紅+綠=黃」這樣的公式能夠成立的原因。但是到了晚上(光線強度較低),由於視錐細胞光敏性沒有視桿細胞好,這時主要是視桿細胞發揮作用,我們看到的物體就似乎只有黑白色了。
總結一句的話就是:顏色只是我們的一種感覺,而不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它取決於光源的光譜、反射物體、中間介質以及我們眼睛(感光材料)這一完整的光路。我們說蘋果是紅的,那隻是我們把自己的感覺強加給蘋果的;蘋果人家願不願意,還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