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蛇的眼睛為什麼會腫

蛇的眼睛為什麼會腫

發布時間: 2023-05-31 04:24:06

Ⅰ 眼鏡蛇的全部知識

眼鏡蛇(又名膨頸蛇)。學名:Naja naja。英文名:Cobra or Indian Cobra。
眼鏡蛇是大家給它起的一個形象的外號,因為它膨脹頸部後呈現出象人戴的眼鏡一樣的花紋,所以那麼叫它,古代人沒有眼鏡,那時候也沒有眼鏡蛇這種叫法。

眼鏡蛇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地的各種環境中。獨居,晝夜均有活動。性兇猛,遇異常被激怒時,昂起身體前部,並膨大頸部,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愈加明顯,發出"呼呼"聲,藉以恐嚇敵人。具冬眠行為。以魚、蛙、鼠、鳥及鳥卵等為食。繁殖期6-8月,每產10-18卵,自然孵化,親蛇在附近守護,孵化期約50天。

眼鏡蛇
學名:Naja naja atra 英文名:Chinese Cobra, Taiwan Spectacle
Cobra

俗名:
眼鏡蛇、飯匙倩、蝙蝠蛇、 脹頸蛇

分布於中國南方雲南、貴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爾可見。國外主要見於越南等地。

特徵介紹:
中大型毒蛇,體色為黃褐色至深灰黑色,頭部為橢圓形,當其興奮或發怒時,頭會昂起且頸部擴張呈扁平狀,狀似飯匙。又因其頸部擴張時,背部會呈現一對美麗的黑白斑,看似眼鏡壯花紋鏡狀紋,故名眼鏡蛇。背鱗列數為21縱列。

毒性成份:
毒素為毒蛋白--Cobrotoxin,分子量為6949、心臟毒素Cardiotoxin及磷酯酵素A。

中毒症狀:
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於運動神經支配的橫紋肌,使其痙攣而麻庳,與箭毒素作用相同。同時具有心臟毒素(Cardiotoxin)為細胞毒性,動物實驗上可以使平滑肌及心肌停止收縮,使血壓下降,亦會破壞局部組織引起細胞壞死及局部紅腫痛,另富含磷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質,而引起間接溶血作用。
讀以上資料可以明白,眼鏡蛇不是發明眼鏡以後才發現的,它還有其他的名字,比如飯匙倩、蝙蝠蛇、 脹頸蛇。此蛇巨毒,大家不小心碰上可要小心呵。
眼鏡蛇 (Naja naja atra)在民間的俗稱是飯鏟頭、吹風蛇、飯匙頭等,頭橢圓形,頸部背面有白色眼鏡架狀斑紋,激怒時其前身 1/3 豎起,頸部膨扁,發「呼呼」之聲,體背黑褐色,間有十多個黃白色橫斑,體長可達2米。分布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生活於平原、丘陵、山區的山野、田邊和住宅附近。

眼鏡蛇(又名膨頸蛇)生活在平原、丘陵、山地的各種環境中。獨居,晝夜均有活動。性兇猛,遇異常時,昂起身體前部,並膨大頸部,發出"呼呼"聲。具冬眠行為。以魚、蛙、鼠、鳥及鳥卵等為食。

繁殖期6-8月,每產10-18卵,自然孵化,親蛇在附近守護,孵化期約50天。北京動物園19年首次飼養展出眼鏡蛇,1970年繁殖成功。

中國一般保護動物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

眼鏡蛇被激怒時,會將身體前�段豎起,頸部兩側膨脹,此時背部的眼鏡圈紋愈加明顯,同時發出"呼呼"聲,藉以恐嚇敵人。

我國的眼鏡蛇大多是指眼鏡王蛇,分布在我國雲南、貴州、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江西、西藏、湖南等地。

眼鏡蛇名字的由來應該是近代十七八世紀以後眼鏡出現後附會而成,最後成為了正式名稱。在正式命名前是沒有統一名稱的,中國歷史上對蛇類大多都沒有專門名稱,民間對眼鏡蛇曾有很多叫法,如山萬蛇、過山風波、大扁頸蛇、大扁頭風、扁頸蛇、大膨頸、吹風蛇、過山標、膨頸蛇、過山風、飯鏟頭等。

眼鏡蛇科Elapidae,最新分類是把海蛇科和扁尾海蛇科並入了眼鏡蛇科,分為:眼鏡蛇亞科Elapinae、扁尾海蛇亞科Laticaudinae、海蛇亞科Hydrophiinae。均是毒蛇,除了歐洲和馬達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溫暖地區都可以發現它們。

眼鏡蛇科主要特徵:上頜骨較短,前端具有溝牙,溝牙之後往往有1至數枚細牙,系前溝牙類毒蛇,蛇毒液含神經毒為主。本科蛇類不愛活動,頭部呈橢圓形,從外形看與無毒蛇不易區別。頭背具有對稱大鱗,無頰鱗。瞳孔圓形,尾圓柱狀,整條脊柱均有椎體下突。我國只有4屬8種左右,如銀環蛇、金環蛇、眼鏡蛇、眼鏡王蛇等主要劇毒蛇。

Ⅱ 甲邊蛇是什麼

甲邊蛇,也被稱為斑蛇,是一種常見的蛇類,主要分布在亞洲地區。其特徵為身體黑色或暗褐色,背部有不規則的黃色斑點,而且在斑點周圍有白色的邊緣,看上去就像是甲殼一樣,因而得名甲邊蛇。

甲邊蛇是一種中等體型的蛇類,一般身長在1米左右,最長可達2米。它們是夜行性動物,以小型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等為食,是殺傷力相對較強的蛇類。在中國南方地區,甲邊蛇是一種常見的蛇種,但並不具備太高的危害性。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甲邊蛇不屬於劇毒蛇,但其口腔中仍然含有毒液,咬傷後會引起局部腫脹、疼痛老凳拿等症狀,因此如果在戶外遇到甲邊蛇,應盡量避免接近或者激怒它們侍搭,以免發生咬傷事件。

總之,甲邊蛇是一種常見的蛇類,對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並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粗鉛。但在戶外活動中,我們仍然需要保持警惕,盡量避免與它們接觸。

Ⅲ 被蛇咬傷後,要如何辨別是有毒蛇還是無毒蛇呢

毒蛇和無毒蛇可以從行動上區分,見到你不跑就算了,還想咬你的就是有毒的,頭一般是三角形,行動特別的慢。沒有毒的蛇眼睛是圓形的,頭也大多是橢圓的,咬完你就跑,行動非常敏捷。除此之外,在傷口上也能分別。

一,咬完之後,牙印不一樣。

一般毒蛇會有兩個尖長尖長的「毒牙」,用來儲存它的毒素,並且在咬中獵物的時候注射進去。所以被毒蛇咬了的話,只有兩個活著四個毒牙的牙印。無毒的蛇體內不會分泌毒素,自然陸李也不需要像注射器一樣的牙齒來幫助自己,所以通常被沒有毒的蛇咬完之後,身上是兩排細小的牙印。

而且毒蛇大多身上的色彩會鮮艷一點,方便它們用來誘惑獵物,但是沒毒的不敢太招搖,顏色就會低調一點,但也不完全絕對。毒蛇大多會直立著上半身行走,保持一種攻擊狀態,無毒的不會。

Ⅳ 為什麼蛇有毒 揭開蛇毒的奧秘

蛇是一種常見的爬行動物,許多種蛇都具有毒性。那麼,為什麼蛇會有毒呢?這是因為蛇需要毒液來捕食獵物、自衛前猜御或防止被捕食。

值得注意的是,蛇毒對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影響是不同的。有些蛇的毒液對人類沒有太大威脅,而對某些動慧岩物卻非常致命。因此,了解蛇毒的成分和作用,對於識別蛇的種類和處理被蛇咬傷的情況非常重要。

蛇毒的成分非常復雜,其中包含許多種不同的蛋白質、酶和其他化學物質。這些成分可以被分為神經毒素、血液毒素和組織毒素三類。

總之,蛇之所以有毒,是為了捕食獵物、自衛或防止被捕食。而蛇毒的成分和作用則因不同種類而異,需要我們加強了解和認識。

神經毒兆含素是蛇毒中最常見的一種成分,它們會影響獵物或敵人的神經系統,導致癱瘓或痙攣。血液毒素則會破壞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血管,導致出血和組織壞死。組織毒素則會直接破壞周圍組織,導致疼痛和腫脹。

Ⅳ 遇到蛇的安全小知識

1.人在遇見蛇怎樣採取安全
不要跑,原地不動,你不傷害它,就不會咬你的。

被蛇咬傷怎麼辦?

蛇多數生活在陰涼潮濕的地方,一般不主動向人發動攻擊,被行人誤踩或碰撞時才會咬人。出現自然災害(如水災 )時蛇會竄到安全的處所,與人遭遇,這時被蛇咬傷的事件便會發生。為避免被蛇咬傷,應盡量躲開有蛇出沒的地方,如果必須從這些地方走過也應避開多草的地段,最好在 *** 、多石頭的地面走。要穿長褲,鞋要把腳全包住。

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症狀為:如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後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如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被毒蛇咬傷後10~20分鍾後,其症狀才回逐漸呈現。被咬傷後,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靠近心臟上端5~10分鍾扎緊,緩解毒素擴散。但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鍾左右,放鬆2~3分鍾。應用冷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

然後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拔火罐,或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吮(口內不能有傷口),盡量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

蛇可分為毒蛇和無毒蛇兩大類。

無毒蛇咬人留下的牙痕細小,排成八字形的兩排;而毒蛇咬傷後皮膚上常見兩個又

大又深的牙痕。

被蛇咬傷後不要慌張,應馬上檢查傷口,判斷咬人的是否毒蛇。

無毒蛇咬傷不用特殊處理,往傷處 塗點紅葯水或碘酒就可以了。如果肯定是毒蛇咬傷或當時不能判斷咬人的蛇有沒有毒,就應按毒蛇咬傷處理:用橡 皮管、皮帶、布條、繩子等捆紮在傷口上側,每隔半小時放鬆一次,每次1~2分鍾。盡量去除傷口裡的毒液:用雙 氧水或冷開水、鹽水等沖洗傷口,然後用消毒(如火燒)過的小刀或刀片劃開牙痕之間的皮膚,手指在傷口兩側擠壓,以排出毒液。緊急時可直接用嘴吮吸(注意嘴裡不能有破損),吸後馬上把吸進的液體吐掉並且漱口。如果有蛇葯或半邊蓮等草葯,可以敷在傷口上。

其他相關處理措施:

1.保持患者鎮靜並靜止不動,如果可能的話,使咬傷處低於心臟水平。

2.盡量辨鏈腔認蛇的類型。如果您把蛇殺死了,請不要破壞他的頭部。注意,不要過份靠近蛇,以免自己被蛟傷。

3.撥打急救電話並匯報被咬傷人的蛇的種類。

4.檢查患者的氣道、呼吸及循環。如果患者沒有呼吸或沒有脈搏及心跳,請開始心肺復甦。

5.如果是上肢或下肢被咬傷,可以在其上方綁一個帶子。每15~30分鍾放開帶子1~2分鍾。如果腫脹已超過帶子,應將帶子上移數寸。注意:如果是珊瑚蛇咬傷,請不要用帶子。

6.如果您確信是有毒蛇咬傷,且咬傷時間在5分鍾以內,並且醫務人員要30分鍾以上才能趕到,您應切開傷口並吸出毒液。用消毒的刮鬍刀片在傷口上切開用吸瓶或嘴吸出毒液。注意:沿四肢長軸方向切,不要切開頭頸及軀幹部位。不要咽下毒液,應將其吐出棚薯衫。如果口腔內有傷口,請不要吸毒液。如果是珊瑚蛇咬傷,請不要切開。

7.輕輕地用肥皂和水洗傷口。不要擦傷口,應用布輕拍,以使其乾燥。

8.脫去傷口附手前近的衣服和首飾。

9.在傷口上放一塊干凈的布或綳帶。

10.觀察是否有嚴重過敏反應。

11.如果需移動病人,應抬著他,而不要讓他自己走動。

7

急救處理後應把傷者送到醫療單位繼續治療。
2.人在遇見蛇怎樣採取安全
不要跑,原地不動,你不傷害它,就不會咬你的。

被蛇咬傷怎麼辦?

蛇多數生活在陰涼潮濕的地方,一般不主動向人發動攻擊,被行人誤踩或碰撞時才會咬人。出現自然災害(如水災 )時蛇會竄到安全的處所,與人遭遇,這時被蛇咬傷的事件便會發生。為避免被蛇咬傷,應盡量躲開有蛇出沒的地方,如果必須從這些地方走過也應避開多草的地段,最好在 *** 、多石頭的地面走。要穿長褲,鞋要把腳全包住。

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症狀為:如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後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如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被毒蛇咬傷後10~20分鍾後,其症狀才回逐漸呈現。被咬傷後,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靠近心臟上端5~10分鍾扎緊,緩解毒素擴散。但為防止肢體壞死,每隔10分鍾左右,放鬆2~3分鍾。應用冷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

然後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拔火罐,或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吮(口內不能有傷口),盡量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

蛇可分為毒蛇和無毒蛇兩大類。

無毒蛇咬人留下的牙痕細小,排成八字形的兩排;而毒蛇咬傷後皮膚上常見兩個又

大又深的牙痕。

被蛇咬傷後不要慌張,應馬上檢查傷口,判斷咬人的是否毒蛇。

無毒蛇咬傷不用特殊處理,往傷處 塗點紅葯水或碘酒就可以了。如果肯定是毒蛇咬傷或當時不能判斷咬人的蛇有沒有毒,就應按毒蛇咬傷處理:用橡 皮管、皮帶、布條、繩子等捆紮在傷口上側,每隔半小時放鬆一次,每次1~2分鍾。盡量去除傷口裡的毒液:用雙 氧水或冷開水、鹽水等沖洗傷口,然後用消毒(如火燒)過的小刀或刀片劃開牙痕之間的皮膚,手指在傷口兩側擠壓,以排出毒液。緊急時可直接用嘴吮吸(注意嘴裡不能有破損),吸後馬上把吸進的液體吐掉並且漱口。如果有蛇葯或半邊蓮等草葯,可以敷在傷口上。

其他相關處理措施:

1.保持患者鎮靜並靜止不動,如果可能的話,使咬傷處低於心臟水平。

2.盡量辨認蛇的類型。如果您把蛇殺死了,請不要破壞他的頭部。注意,不要過份靠近蛇,以免自己被蛟傷。

3.撥打急救電話並匯報被咬傷人的蛇的種類。

4.檢查患者的氣道、呼吸及循環。如果患者沒有呼吸或沒有脈搏及心跳,請開始心肺復甦。

5.如果是上肢或下肢被咬傷,可以在其上方綁一個帶子。每15~30分鍾放開帶子1~2分鍾。如果腫脹已超過帶子,應將帶子上移數寸。注意:如果是珊瑚蛇咬傷,請不要用帶子。

6.如果您確信是有毒蛇咬傷,且咬傷時間在5分鍾以內,並且醫務人員要30分鍾以上才能趕到,您應切開傷口並吸出毒液。用消毒的刮鬍刀片在傷口上切開用吸瓶或嘴吸出毒液。注意:沿四肢長軸方向切,不要切開頭頸及軀幹部位。不要咽下毒液,應將其吐出。如果口腔內有傷口,請不要吸毒液。如果是珊瑚蛇咬傷,請不要切開。

7.輕輕地用肥皂和水洗傷口。不要擦傷口,應用布輕拍,以使其乾燥。

8.脫去傷口附近的衣服和首飾。

9.在傷口上放一塊干凈的布或綳帶。

10.觀察是否有嚴重過敏反應。

11.如果需移動病人,應抬著他,而不要讓他自己走動。

7

急救處理後應把傷者送到醫療單位繼續治療。
3.野外求生遇到蛇的防範措施
參加戶外活動、休息或經過蛇類棲息的草叢、石縫、枯木、竹林、溪畔或其他比較陰暗潮濕潮濕處時,如果不慎被蛇咬傷,不要嚇得不知所措。首先應判斷是否為毒蛇咬傷。

通常觀察傷口上有兩個較大和較深的牙痕,才可判斷為毒蛇咬傷。若無牙痕,並在20分鍾內沒有局部疼痛、腫脹、麻木和無力等症狀,則為無毒蛇咬傷。只需要對傷口清洗、止血、包紮。若有條件再送醫院注射破傷風針即可。

被毒蛇咬傷的主要症狀為:如是出血性蛇毒:傷口灼痛、局部腫脹並擴散,傷口周圍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漿狀血由傷口滲出,皮膚或者、皮下組織壞死、發燒、惡心、嘔吐、七竅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壓降低,瞳孔縮小、抽筋等。被咬後6—48小時內可能導致傷者死亡。

如是神經性蛇毒:傷口疼痛、局部腫脹,嗜睡,運動失調,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局部無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惡心、嘔吐、昏迷、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傷者可能在8—72小時內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傷後10—20分鍾後,其症狀才回逐漸呈現。

被咬傷後,爭取時間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帶或長鞋帶在傷口的向心一側綁上,但務必注意15分鍾放鬆2—3分鍾。應用冷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的蛇毒。 然後以牙痕為中心,用消過毒的小刀將傷口的皮膚切成十字形。再用兩手用力擠壓,拔火罐,或在傷口上覆蓋4—5層紗布,用嘴隔紗布用力吸允(口內不能有傷口,用嘴吸毒並不是好方法,吸毒的人也可能因此中毒),盡量將傷口內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葯片,並將解蛇毒葯粉塗抹在傷口周圍,但千萬不要在傷口處塗酒精。盡量減緩傷者的行動,並迅速送附近的醫院救治。(如不能確定是那種蛇毒應將蛇打死,一並帶到醫院。)

毒蛇咬到時毒蛇有青竹蛇、腹蛇、眼鏡蛇……等等,尤其是眼鏡蛇,動作敏捷,一不小心碰觸,就會被咬傷,傷口劇痛發腫,必須趕快到醫院打血清。 大多數蛇不會主動攻擊人,只有人不小心踩或要抓它,才會露牙咬人。上山時,穿登山鞋或長靴,可避免危險。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隨便把手插入樹洞或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時「打草驚蛇」,也是方法之一。 打119電話 , 119並不只是火警電話,當你遇到較大的危難時,同樣可以打119。 119得到消息,立刻會派人去救援,如果被蛇咬到,也會送患者到有血清的醫院治療。
4.在家裡遇到蛇的時候該怎麼辦,有什麼防範措施么
首先辨別是不是毒蛇, 你碰到的是毒蛇嗎? 一般來說,毒蛇頭部呈三角形,而無毒的蛇頭部呈橢圓形。毒蛇身體較粗短,後部突然變細,體表條紋鮮艷。無毒的蛇較細長,身體在尾部慢慢變細,條紋不太鮮艷。 無毒的蛇很少將身體盤圓,一般較機敏,見到人後快速逃竄。毒蛇則喜歡將身體盤圓,見到人後也並不立即逃竄,行動懶散。蛇的視力很弱,對於靜止的物體更是不敏銳。遇到毒蛇後,可慢慢地拿出手巾,拋向別處,轉移它的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過去,蒙住它,然後跑開。如果迫不得已要殺死蛇,可以用登山杖或木棍向蛇頭部猛擊(關鍵是打得中打不中就看你的造化了)。但最好是站著不動,如果害怕非跑必須按「之」字來跑(當然跑的快不快還是要看你的造化)!還有!還有!遇見蛇要保持冷靜,不要再向前靠近,看它是立著站的還是盤著的

如果他是盤著的,你繞開走就好了,如果它立著身體,證明它已經感覺到威脅了

如果是面對著你,那你就是威脅它的,它很有可能會襲擊你,不過看是什麼蛇

從現在很多養蛇人的經驗還有科學的判斷來看,一般蛇感覺到有威脅而發出的攻擊,很少會用大毒液,不過不是絕對的,因為它如果感覺到會威脅到它生命,那它會選擇先殺了你

轉回話題來,遇見蛇,把你的外衣慢慢的脫下,注意自己的安全,扔過去蓋住蛇,千萬不可靠近,被蓋住的蛇會鎮靜下來

那如果被咬了,那應該用止血法,把自己受傷的部位包紮,控制血液的流動,減少毒液的擴散,同時要緊急聯系醫院來救你,因為蛇毒有很多種,有腐蝕性的也有神經麻痹性,同時也要有個好運氣

最好別遇見憤怒的蛇,呵呵!`

反正我建議你一定不能跑~

看了不點贊!(你全家都會在下次蛇年遭蛇咬!)
5.怎樣抓蛇最安全
如過真的被葯到,除在野外緊急處理外,有條件的,應盡早將病人送往醫院治療。如有可能記下蛇的品種(或打死後隨身攜帶)將有利於醫生更好地採取治療方案。

首先,對蛇傷應該分清是無毒蛇咬傷還是毒蛇咬傷。具體區分方法是:被毒蛇咬傷後,傷口局部可有成對或單一深牙痕(有時伴有成串淺牙痕),在咬傷的局部立即出現麻木、腫脹或出血等狀況,尤其混合毒及血循毒更為明顯,神經毒為主者出現局部劇痛但腫脹不明顯。無毒蛇咬傷,傷口局部一般只有2—4排淺牙痕,而無局部腫痛或全身症狀。

野外治療毒蛇咬傷一般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早期結扎。被蛇咬後,應立即用柔軟的繩子或乳膠管(建議隨身攜帶),在傷口上方超過一個關節結扎,結扎的動作要迅速,最好在咬傷後2—5分鍾完成,「一般來說只要在一兩個小時內能趕到醫院的,可以在綁紮好傷口後不再做其它處理。」

2、沖洗傷口。結扎後,可用清水、冷開水、冷開水加食鹽或肥皂水沖洗傷口,若用雙氧水、1:500高錳酸鉀液沖洗更好。

3、刀刺排毒。在經過沖洗處理後,應用干凈的利器(建議在野外急救箱內備幾片手術刀片)挑破傷口,同時在傷口周圍的皮膚上,挑破如米粒大小數處。或以牙痕為中心作「?觹」型切開。用刀時不宜刺得太深,以免傷及血管。有條件的可以將傷口浸於冷鹽水中,從上而下地向傷口擠壓20分鍾左右,使毒液排出。也可以用口直接吸毒,但必須注意安全,邊吸邊吐,每次都用清水漱口,陳醫生特別提醒說:「若口內有潰瘍或齲齒,則不能用口吸毒,因為毒液通過口腔黏膜損傷處會很快進入血液循環。」

戶外防蛇攻略

戶外活動愛好者小趙向記者講述了他的野外防蛇經驗:

據統計,蛇傷大部分都在小腿以下部位,因此,戶外用鞋應選擇高幫者,盡量避免穿涼鞋;還有的蛇喜歡上樹,如樂山本地較常見的竹葉青蛇,因此,穿越叢林時,戴頂帽子、扣緊衣領顯得尤為重要。

盡量避免在草叢里行走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最好拿竹棍在草叢里敲打幾下。

登山或穿越時,盡量避免抓著樹枝借力,因為有的蛇會偽裝成樹枝的形狀。

看到蛇時,不必驚慌,也不要靠得太近,更切忌兇巴巴地想去滅了它,「一來嘛,此舉與動物保護宗旨有悖;再說了,真動起手來,你不一定是其對手,若被誤傷就不劃算了。」其實,蛇只有在感到受威脅時才會主動攻擊人,因此看到蛇時遠遠地避開才是上策。

不幸被蛇追趕時,千萬不要下坡,否則,它定會攆上你;逃跑路線盡量保持「S」形。

夏季雷雨前或洪水後,蛇蟲紛紛出洞,此時要格外小心。

「一般來說,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都會帶上蛇葯片,」小趙還說,在野外如果真的遇上有人被蛇咬傷時,在急救吸血時最好用塑料袋或氣球覆在傷口上再吸,這樣比較安全些。
6.關於毒蛇防治的小知識有哪些
編者按:驢友進山總是會擔心遇到毒蛇, 事實上,野外無毒蛇佔多數,作為有經驗的驢友,提醒那些遇見毒蛇的山友,應遠道繞行,若被蛇追逐時,應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對於毒蛇的防治知識,大家的來源不外乎「生存手冊」之類的教材,還有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民間的「土說法」、土辦法」。這些中有一些含糊謬誤之處。

錯誤認識一:小蛇不毒?錯 雖然一般情況下被大蛇咬傷症狀更嚴重,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剛孵化出不久的小蛇完全有可能比它那茶杯粗的蛇媽媽毒性大。比如大蛇捕食頻繁,咬人時注毒量較少。反之,小蛇尤其是剛剛孵化的小蛇較少捕食,因此咬人時注毒量相對較多,而且小蛇大多初生牛犢不怕虎,對人兇狠。許多養蛇專業戶甚至蛇類專家都吃過這個教訓。 另外蛇的種類不同,毒性強弱也不同,如銀環蛇的個頭通常很小,但是它的蛇毒的毒性卻極強。所以,哪怕遇到小蛇,也不能掉以輕心。

錯誤認識二:被蛇咬過,但是幾十分鍾內沒有不適感,那一定是無毒蛇了

實際上,有些毒蛇咬傷後的症狀要經過1到4小時才能顯現出來。比如97年福建附一醫院就收治了一個8歲大的小孩,他被銀環蛇咬傷後4小時才出現症狀,耽誤了最寶貴的搶救時間,後來經各方全力搶救,仍然昏迷了一個多星期才蘇醒。

錯誤認識三:被蛇咬了,吾命休矣 事實上,野外無毒蛇佔多數,被無毒蛇咬傷的人,因為精神過度緊張,也可能因驚恐而出現傷口劇痛紅腫甚至昏倒的現象。這是心理暗示的結果。即便是有毒蛇咬傷,也會有「僥幸」存在:毒蛇咬人時不一定放出毒液或把足夠量的毒液注入人體,被毒蛇咬傷的人只有小部分中毒症狀比較嚴重,個別人有生命危險。如果治療及時,甚至可以使100%的人救活(可惜的是,很多人因為沒有及時治療而使這個100%只是理想數字)。

錯誤認識四:三角腦袋的才是毒蛇 不一定的,有的毒蛇就不是三角腦袋。

民間說法:蛇往往咬第二個人? 一隊人行進的時候,第一個人起了「打草驚蛇」的作用,然後這個人走過去了,第二個人跟上來,正好被蛇「看」到,當了倒霉蛋。這種民間說法有一定道理。

預防: 1、在蛇區行走時,紮好褲腳(更不能穿短褲),穿好鞋襪(莫穿涼鞋)。 2、在草叢中行走時,手持一棍棒,邊走邊打草,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 3、夜行應持手電筒照明 4、野外露營時應將附近之長草,泥洞,石穴清除,以防蛇類躲藏。 5、關好帳篷門。 6、常備蛇葯,以防萬一!

7、遇見毒蛇,應遠道繞行,若被蛇追逐時,應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7.戶外防蛇的知識有哪些
蛇是變溫動物,氣溫達到18度以上才出來活動。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傷發病高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後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雨前、雨後、洪水過後的時間內要特別注意防蛇。

1、行軍防蛇:

(1)除眼睛蛇外,蛇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我們沒有發現它而過分逼近蛇體,或無意踩到蛇體時,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動進攻,千萬不要驚擾它,尤其不要振動地面,最好等它逃遁,或者等人來救援。

(2)蛇是變溫動物,氣溫達到18度以上才出來活動。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傷發病高期。特別是在悶熱欲雨或雨後初晴時蛇經常出洞活動。雨前、雨後、洪水過後的時間內要特別注意防蛇。

(3)蛇類的晝夜活動有一定規律。眼鏡蛇,眼鏡王蛇白天活動,銀環蛇晚上活動,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動。蛇傷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時,晚上18-22時。此外蝮蛇對熱源很敏感,有撲火習慣,所以夜間行路用明火照亮時,要防避毒蛇咬傷。

(4)穿高幫鞋(皮靴),穿著長衣長褲,戴帽、扣緊衣領、袖口、褲口。

(5)盡量避免在草叢里行軍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打草驚蛇(眼鏡蛇會主動攻擊人,打草驚蛇有可能會引起眼鏡蛇主動攻擊人,不知道這一條到底怎樣用。

(6)盡量避免抓著樹枝借力,在伐取灌木、採摘水果前要小心觀察,一些蛇類經常棲於樹木之上。翻轉石塊或圓木以及掘坑挖洞時使用木棒,不可徒手進行這類活動。

(7)如果與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鎮定安靜,不要突然移動,不要向其發起攻擊。應遠道繞行,若被蛇追逐時,應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8)把手裡的什麼東西往它旁邊扔過去,轉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過去蒙住它,然後跑開。

(9)如果迫不得已要殺死毒蛇,可取一根長棒,要具有良好的彈性,快速劈向其後腦。

2、營地防蛇

(1)避免在蛇鼠洞多、亂石堆或灌木從中扎營。營地周圍的雜草應鏟除干凈,另外,一條較深的排水溝也能較好的防止蛇蟲的入侵。

(2)在營地周圍撒上下列物品的一種或數種:雄黃。石灰粉。草木灰。水浸濕了的煙葉。

(3)在使用包裹前要小心查看一遍,蛇類很可能就躲在下面。露營時應將帳篷拉鏈完全合上。睡前檢查床鋪,壓好帳篷,早晨起來檢查鞋子。萬一發現蛇,可迅速退後,保持一定距離。

(4)若打地鋪,可用樹枝、樹葉或細竹墊鋪,盡量不要用雜草。臨睡前要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蟲。醒來時,應首先仔細的察看身體周圍,否則附近若有蛇或昆蟲會被突然的活動驚動。

(5)注意保持營地的清潔,所有垃圾必須及時掩埋。因為只要有星點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螞蟻引來,螞蟻又會將蜥蜴引來,而蜥蜴又會把蛇引來。注意不要用火燒魚骨頭,這種氣味也會把蛇引來。

該答案來自極限戶外網官方網站
8.在野外遇到蛇時應該怎麼辦
小時侯聽我姐說過,學校有請人去演示防蛇知識,其中有演示被蛇咬到後用耳屎塗在傷口(我記不清楚了,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有文章說叢林遇到蟒蛇要裝死,蟒蛇會慢慢把你吞下去,等吞到半身的時候,用刀子快速從蟒蛇嘴邊切開,就可以脫身了.因為人都是被蟒蛇勒死的.遇到響尾蛇則只能轉身就跑. 另附網上資料 資料一 1、燒灼法,用點燃的火柴燒灼傷口兩三分鍾,然後沖洗。

2、擴創法,用刀在傷口出劃十字,阻止血液流通 3、包紮法,用紗布在距離傷口二三厘米除包紮,阻止血液向心臟流通。 4、口服有效的蛇葯。

被蛇咬傷,首先坐下,盡量減少運動,避免血液循環加速。一般咬傷在腳踝,將膝蓋屈起,壓迫血管,減少血液流動。

用結實的行軍背帶或繩子扎緊傷口上方(靠心臟方)10~30厘米處,用刀片割開傷口上方1厘米處,1-2厘米寬,從上往下擠壓放血。同時,服用蛇葯(一次20片),4小時一次。

扎緊處需半小時松開一次,以免肌肉壞死。 還有,注意看傷口,如果有一排細牙印,為無毒蛇咬傷,沒有什麼問題;如果有兩顆較深牙印,就是毒蛇咬傷,必須按上述處理。

預防是關鍵:在山間行走,穿高幫鞋,最好綁小腿,打草驚蛇,看見五步蛇要繞開走。 帶子捆紮的地方是小腿的最上方,緊貼膝蓋的髕骨,這樣才不會在後來搬動時松托(當時咬傷部位是小腿外側,只有一個牙印,另一隻牙估計沒咬到或者已經脫落了). 一般都是兩個牙印,至少半厘米深,可以根據兩個牙印的間距判斷毒蛇的大小(一般來說知道其大小也意義不大). 如有條件,最好在清潔的水中擠血,特別是後來速度快的多,效果比想像的要好. 未帶蛇葯(一般都不帶),擠血到後來, 特殊情況下只有用嘴吸,吸一口吐一口,(如果嘴裡沒有傷口,少量神經毒素進入胃內後果並不可怕) 盡量把攻擊致傷的蛇打死帶上去醫院作鑒別,抗毒血清分幾大類,都各有針對性的 一般來說毒蛇攻擊時不會咬到就放開,多數是咬著不放被甩開的,這過程中就在注入毒液,所以一感到痛(被咬了)就要馬上盡快甩開,甚至必須騰出手把它硬拽下來,我見到的例子就是被攻擊的人還試圖用手掰開蛇嘴(銀環蛇),浪費了很多時間,還好人多又處理及時,離城也不遠,否則被多注入的毒液就會很麻煩. 資料二 戶外防蛇攻略 戶外活動愛好者小趙向記者講述了他的野外防蛇經驗: 據統計,蛇傷大部分都在小腿以下部位,因此,戶外用鞋應選擇高幫者,盡量避免穿涼鞋;還有的蛇喜歡上樹,如樂山本地較常見的竹葉青蛇,因此,穿越叢林時,戴頂帽子、扣緊衣領顯得尤為重要。

盡量避免在草叢里行走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最好拿竹棍在草叢里敲打幾下。 登山或穿越時,盡量避免抓著樹枝借力,因為有的蛇會偽裝成樹枝的形狀。

看到蛇時,不必驚慌,也不要靠得太近,更切忌兇巴巴地想去滅了它,「一來嘛,此舉與動物保護宗旨有悖;再說了,真動起手來,你不一定是其對手,若被誤傷就不劃算了。」其實,蛇只有在感到受威脅時才會主動攻擊人,因此看到蛇時遠遠地避開才是上策。

不幸被蛇追趕時,千萬不要下坡,否則,它定會攆上你;逃跑路線盡量保持「S」形。 夏季雷雨前或洪水後,蛇蟲紛紛出洞,此時要格外小心。

「一般來說,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都會帶上蛇葯片,」小趙還說,在野外如果真的遇上有人被蛇咬傷時,在急救吸血時最好用塑料袋或氣球覆在傷口上再吸,這樣比較安全些。

Ⅵ 我的小水蛇眼睛有點腫了怎麼辦

眼睛的問題也許是長期泡著自來水所致`不少家養的龜/魚/蠑螈等動物都容易患此病(如果真出問題導致眼睛掙不開`或白化了`可以到獸醫店弄點消炎用的燃褲前眼葯水)
一周沒進食其實也不是問題`可能是上周的食物還沒排出來`又或者氣溫原因`總之`有空多給它曬曬太陽或買加熱棒加溫(寵物店就有)吸足熱量`讓身體純攜活躍些.
至於你說的蛻皮`也有這個可能性`所以得觀察下`不必那麼快下定論.
建議樓主給它投餵乳鼠/泥鰍/小魚苗/小蝦等食物.
蛇類在排便之前是絕對不會進食任何食物的`所以每次排完後皮清再喂就可以了.

Ⅶ 玉米蛇暴風雪凸眼么

玉米蛇暴風雪凸眼是指在2017年1月的美國強烈冬季風暴「暴風雪」期間,一隻名為「冰鱗」的「玉米胡塌差蛇」(Corn Snake)因於飲食、氣溫褲皮和濕度等原因而出現雙側眼球凸出的現象。這種情況稱為「眼部水腫」或「凸眼症」。據研究,玉米蛇的眼部水腫症狀可能是由於它們的飲食不足或者營養不良導致體內脂肪消耗過快,不得不利用眼部儲存的脂肪來維持生命機能。另外,冰鱗衫襪的暴風雪期間的飲食、環境(氣溫和濕度)的改變也可能是導致其眼部水腫的原因之一。需要指出的是,玉米蛇眼部水腫,也可能是有炎症、過敏、寄生蟲以及其他疾病導致的。所以,當發現寵物出現任何異常狀況時,及時就醫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早教對孩子傷害大 發布:2025-05-20 10:07:38 瀏覽:159
蒼蠅為什麼眼睛是紅色或綠色的呢童話故事 發布:2025-05-20 10:06:54 瀏覽:348
糯米粉做出來的東西為什麼有點苦 發布:2025-05-20 10:02:02 瀏覽:7
女人為什麼喜歡男人的jj 發布:2025-05-20 09:56:03 瀏覽:425
為什麼感覺喉嚨處惡心有東西 發布:2025-05-20 09:18:38 瀏覽:160
手機為什麼刪不掉信息qq微信 發布:2025-05-20 09:16:43 瀏覽:333
為什麼會有小米生態鏈模式 發布:2025-05-20 08:49:20 瀏覽:247
表格填充顏色為什麼會遮線 發布:2025-05-20 08:43:12 瀏覽:331
懷孕哭了眼睛為什麼難受 發布:2025-05-20 08:38:35 瀏覽:692
為什麼微信視頻通話結束後不顯示 發布:2025-05-20 08:30:35 瀏覽: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