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為什麼是物質的物理屬性
1. 顏色究竟會是真實存在的還是人類發明或意識反應呢
我們經常會聽到顏色是不存在的,是人類的意識感知。這話貌似聽起來正確,因為每當談起顏色,都有人的參與,如果沒有人誰來談顏色。但這種想法其實也經不起推敲。我想說的是顏色不是人類發明的,而是客觀的物理存在!為什麼這么說呢?下面我們就一探究竟。我們看不看光,都改變不了光的物理性質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人眼對於測量某種混合顏色的真實性質是非常不完善的檢測器。典型的混合顏色有許多不同的光譜顏色成分,而不僅僅是紅色、綠色和藍色。因此,我們就需要使用機器來測量混合顏色中的所有光譜顏色,以便准確地描述這種混合色,每種光譜顏色可以混合色種大量或少量存在。為了科學的、完整的描述混合顏色,我們必須說出每個光譜成分的功率和波長。某種混合顏色的合成圖被稱為它的“光譜功率分布”,或者簡稱為它的“光譜”。如果你問一個人:“太陽是什麼顏色的?”,你會得到不精確的答案“白色”,因為我們眼睛分辨不出來這種混合色的成分。但是如果你問一個科學家或光譜儀器同樣的問題,答案將是:太陽光譜。
2. 物體本身有顏色嗎
物質本身並沒有顏色。
顏色本質上並不是物體本身固有的屬性,或者更大膽地說,任何事物都是沒有顏色的。我們之所以看到一個蘋果是紅色的,是因為它反射的光線進入我們眼睛,刺激我們的視覺神經,使我們產生了「紅色」的知覺。所以這涉及到兩個過程:在光線進入眼睛之前的物理過程和光線進入眼睛後的生理(心理)過程。
中央凹以外區域,兩種細胞兼有,離中央凹越遠視桿細胞越多,視錐細胞則越少。在視神經離開視網膜的部位(乳頭),由於沒有任何光感受器,便形成盲點。由兩種光感受器的視覺生理特性及分布特點可知,觀察顏色主要利用眼球視網膜的中央區,也就是視場要小一些。
因為當視場過大眼球側視時,先是紅、綠感覺消失,只能看到黃藍色;再往外側視,黃藍色感覺也會消失成為全色盲區,這時對顏色的判斷會發生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