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的外表岩石顏色分層
1. 為什麼岩石分層界限很明顯
岩層:是由岩性基本一致組成的,由兩個平行或近於平行的界面(一定區域內,生成條件基本一致而生成的,條件的改變造成沉積物的改變,沉積分異作用使上下岩性明顯不同而分層的界面)所限制的層狀岩石。
層理:在沉積過程中,由於自然因素(如季節、氣候等)的周期性變化,引起沉積介質等發生改變,使岩石成分、結構、顏色在剖面上發生變化,從而在岩層內部顯示出成層的一種現象。
層理按其形態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基本類型:
水平層理、波狀層理和斜層理。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況—交錯層理。
層理的識別的依據:
(1)成分的變化:成分特殊的夾層,如塊狀砂岩中礫石層夾層、灰岩中頁岩類夾層等。(2)結構的變化:顆粒變化,如礫岩中大小不同的礫石分層堆積、礫石中的雲母呈片狀分布等,根據碎屑粒度和形狀的變化可以識別出層理。
(3)顏色的變化:在沉積岩中顏色的變化。注意觀察顏色不同的夾層或條帶,也可以指示層理。要注意區別由某些次生變化造成的岩石顏色差異。例如氫氧化鐵膠體溶液,常沿節理或岩石孔隙擴散並沉澱,從而在岩石中形成不同色調的褐紅色條帶或暈圈,容易誤認為層理。
(4)層面原生構造:包括波痕、泥裂、雨痕及其印模等。
共軛剪切破裂角:包含最大主應力軸σ1象限的兩個剪切破裂面之間的夾角。(應為90°,實際在60°左右)。
剪裂角:最大主應力軸σ1方向與剪切破裂面之間的夾角(應為45°,實際在30°左右)。
正斷層特點:
①斷層面的傾角較大,一般都大於45°,60°-70°最常見。
②在破碎帶內的斷層岩(相對於逆斷層、平移斷層而言),破碎不劇烈。
③破碎帶內的斷層岩塊多帶稜角,為斷層角礫岩(正斷層的特點)。
④在斷層帶內沒有擠壓小褶皺等現象,受拉張、伸張引力作用而形成的。
⑤斷層面多粗糙不平。
2. 岩石為什麼有那麼多顏色,說說情況
我們常常看到各種不同顏色的岩石,有紅色的,白色的,綠色的,黑色的,灰色的等等各種顏色,其實岩石的顏色是整體看上去的顏色,仔細看會發現岩石的顏色其實一般是不均勻的,我們看到的只是大體的顏色。岩石顯示出的顏色是其中的礦物的顏色,我們看到的是其中礦物顏色的綜合,其中的主要礦物和某些可以「染色」的微粒會影響岩石看上去的顏色。而礦物有各種顏色,不同的岩石含有的礦物種類和含量不同,因此岩石呈現各種不同的顏色。分散的微粒「色素」物質也會將整個岩石染色,特別是沉積岩更加常見。也就是說,決定岩石顏色的主要因素是它的物質成分。
岩石顏色的研究對於沉積岩更為重要,因為顏色對沉積岩的成因具有重要的指示性意義。
沉積岩的顏色按照主要致色成分劃分為兩大成因類型,即繼承色和自生色。主要由陸源碎屑礦物顯現出來的顏色稱為繼承色,是某種顏色的碎屑較為富集的反映,只出現在陸源碎屑岩中,如較純凈石英砂岩的灰白色,含大量鉀長石的長石砂岩的淺肉紅色,含大量隱晶質岩屑砂岩的暗灰色等。主要由自生礦物(包括有機質)表現出來的顏色稱為自生色,可出現在任何沉積岩中。按致色自生成分的成因,自生色可分為原生色和次生色兩類。原生色是由原生礦物或有機質顯現的顏色,通常分布比較均勻穩定,如海綠石石英砂岩的綠色、炭質頁岩的黑色等等。次生色是由次生礦物顯現的顏色,常常呈斑塊狀、脈狀或其他不規則狀分布,如海綠石石英砂岩順裂隙氧化,部分海綠石變成褐鐵礦而呈現的暗褐色等等。無論是原生色還是次生色,其致色成分的含量並不一定很高,只是致色的效果較強。原生色常常是在沉積環境中或在較淺埋藏條件下形成的,對當時的環境條件具有直接指示性意義。次生色則除特殊情況外,多是在沉積物固結以後才出現的,只與固結以後的條件有關。
而對於其他岩石來講,顏色主要都是由其中的礦物決定的。例如有的岩石因為含有氧化鐵礦物或者是鉀長石較多,因此看上去是紅色的;有的岩石含有石英或者方解石等礦物特別多,因此看上去是白色的。有的岩石是花的,呈現紅、黑、白、黃等各種顏色,例如花崗岩,是由於其中的礦物成分比較復雜,因此呈現出各自的顏色,黑色的為黑雲母和輝石等,白色的為石英、鈉長石,紅色的為鉀長石等。變質岩中常見的綠簾石、綠泥石、海綠石等礦物常使岩石呈現綠色。還有一些岩石是含有某些金屬礦物高的礦石,例如黃銅礦,呈現金黃色,並有金屬光澤。而鐵是最普通的「色素」,三價鐵離子微粒使岩石呈紅色;二價的鐵離子使岩石呈綠色,並且因為 Fe3+、 Fe2+不同而呈混色紫紅、黃褐等。有機質等使岩石呈灰——黑色,錳使岩石呈褐——黑色。百分之幾的鐵即可使岩石具較濃的顏色。
3. 這些分層的岩石是怎麼形成的
早期人們一直認為是沉積岩,也就是一層層沉積出來的岩石所以分層。山體岩石絕大多數是火山岩漿形成,即使在朱峰附近也會見到分層岩石,絕大多數山體即使是山體內部也會見到頁岩結構,很多花崗岩也會見到分層結構,沉積岩顯然很難解釋所有頁岩。近期地質學家提出全新解釋,那就是冰河期的見證。一座普通的由火山噴發物形成的花崗岩山體,在冰河期會被冰雪覆蓋,小冰期會有幾百米上千米的冰蓋,大冰河期甚至會有十公里以上的冰蓋對山體進行壓縮。冰河期過後冰雪融化山體恢復,一直到下一個冰河期,如此反復。山體經歷多次壓縮與舒張形成頁岩結構。
4. 為什麼一座山,它的顏色會有不同呢
不同的山,則岩石不同,植被不同,顏色不同。
同一座山,時間,角度均會不同色。四季不同色;早晚有小差別;前後植被不同,光線不同而不同色。
5. 為什麼山脈山體顏色分層
山脈山體顏色分層由於不同時期地質沉積,風化速度不同,還有不用層的岩石所含成分不同導致
6. 石頭為什麼有多種顏色
有些礦物的顏色,則是由石頭所含的一些雜質引起的,這雜質的含量雖然十分微少,但卻對礦物呈現什麼樣的顏色有重大的影響。如無色透明的石英,只要混入一點點炭質或黑色礦物,就會呈黑色。紅寶石所以顯紅色,是因為含有雜質金屬鉻,紅瑪瑙的顏色是由於含鐵,紅色的方解石也是因為混入鐵質的緣故。這些顏色都稱為他色。
對於一種礦物來說,他色將隨所含雜質組分的不同而變化。此外當礦物晶格中存在某種晶格缺陷時,也會引起他色,例如紫水晶的紫色。
(6)為什麼山的外表岩石顏色分層擴展閱讀:
石頭注意事項:
由於石頭受到空氣風化和雨水溶蝕以及生物作用的影響後,岩石的表面顏色就產生了變化。終年淋不到雨的地方大部分變成了桔黃色或者是淺褐色;能淋到雨、光線又充足的岩石上端,其顏色是淺灰色。
苔蘚和藻類更是改變岩石顏色的高手。石林岩石的表面生長著許多苔蘚和藻類,大部分藻類肉眼很難分辨,卻悄悄地改變了石林岩石表面的顏色,使灰白色的岩石變成了青灰色,還有一些特殊藻類使石林岩石表面形成了淺紅色和淺綠色。
7. 為什麼山體有一層層的岩石條
根據你的描述可能是「頁岩」。頁岩是一種沉積岩,是經過長時間的沉積形成的,具有薄頁狀或薄片層節理狀的粘土岩,其礦物成分主要是由粘土礦物組成,含有大量的高嶺石、埃洛石、蒙脫石、伊利石等。其次還含有石英、長石、雲母等碎屑礦物和自生非粘土礦物。顏色有青、綠、黃、紅、紫、褐、黑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