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時為什麼肝臟顏色變化很明顯
① 各型缺氧對呼吸有何影響 血液及肝臟顏色有何不同 為什麼
呵呵,網路這些非專業的知識平台幫助不了你,自己去cnki去找一下
② 缺氧的主要表現
一般輕的是頭暈、頭痛、耳鳴、眼花、四肢軟弱無力;或者產生惡心、嘔吐、心慌、氣急、氣短、呼吸急促、心跳快速無力。
而隨著缺氧的加重,就容易產生意識模糊,全身皮膚、嘴唇、指甲青紫,血壓下降,瞳孔散大,昏迷;嚴重的甚至導致呼吸困難、心跳停止、缺氧窒息而死亡
正常人偶爾也會出現缺氧症狀。
因為人體對段時間的缺氧是有一定的耐受力的,所以偶爾出現缺氧症狀並不可怕,但是對於缺氧症狀的頻繁出現卻要提高警惕,因為氧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元素,長期處於缺氧狀態的人首先免疫力降低,易感冒、運動耐力下降.....
產生原因
正常的氧代謝是從呼吸系統的通氣、氣體交換開始的。呼吸過程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障礙,都會造成氣體交換不充分。這時,人體先將作出代償性的保護反應。由於神經反射作用或血氣的直接作用,可以使呼吸深度增加,繼而呼吸頻率加快。如果代償性的反應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就會出現缺氧。
於是,動脈血氧分壓低於正常水平,同時由於二氧化碳積聚造成的二氧化碳分壓高於正常水平。這種現象總稱為呼吸功能不全。如果動脈血氧分壓低於60mmhg,或二氧化碳分壓高於50rnmhg,就稱為呼吸功能衰竭。缺氧的危害無論什麼原因造成的缺氧,都會改變機體的機能和代謝狀態。神經系統對於缺氧最為敏感。
即便輕度缺氧也有可能出現智力和視覺的功能紊亂。腦是人體各器官中對氧的需求最大的器官。腦的重量只佔體重的2%~3%,而腦的耗氧量占人體總耗氧量的20%~30%。心臟輸出血量的15%都供給了腦。
但是,腦組織本身幾乎沒有一點點供能物質儲備,全部依靠腦循環帶來新鮮血液裡面的氧氣來維持生存和執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腦組織對缺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最低。腦的慢性輕度缺氧即可引發睏倦、注意力分散、記憶力降低等症狀,隨之出現意識障礙、驚厥、昏睡或昏迷,以至死亡。
如果腦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斷,在8~15秒就會喪失知覺,6~10分鍾就會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心臟也是耗氧量大、代謝率高和氧儲備少的器官,所以對於缺氧也很敏感,最容易受到損傷。嚴重缺氧和持續缺氧,可使心肌收縮力降低、心率緩慢、心臟的血液輸出量減少,與缺氧症狀形成惡性循環,甚至心肌細胞變性、壞死。持續的慢性缺氧容易發生心力衰竭。嚴重缺氧直接抑制呼吸中樞,使呼吸減弱,或出現潮式呼吸,甚至呼吸停止。
缺氧症狀-自檢
受每個人的體質、遺傳因素、年齡等原因影響。每個人出現相同缺氧症狀時,在檢測血氧飽和度的結果卻會千差萬別,那麼如何在去醫院以前簡單的了解自己是否處於缺氧狀態呢?
缺氧症狀-嘴唇:
嘴唇顏色是否發紺(發紫,紫紅色)嘴唇的皮膚很薄而且下面密布毛細血管,所以我們看到的嘴唇的顏色幾乎可以說就是血液的顏色,唇色發白說明可能貧血(血液中紅血球含量低於正常值)或者頭部供血不足,唇色發紫(醬紫或發青色)為毛細血管內血液的血氧飽和度過低造成的.......
解決辦法
腹式呼吸
在出現缺氧症狀的時候作20分鍾胸腹式深呼吸(也叫青蛙式呼吸,吸氣時盡可能張開胸輪和挺腹,雙肩向背部後攏,吐氣時緩慢而又深長)如果症狀緩解說明這些症狀的出現與缺氧相關。
如何避免和糾正缺氧
缺氧後果的嚴重程度,與缺氧持續的時間有很大關系,及時糾正缺氧,可以避免或減少組織器官的損傷,迅速恢復機體代謝功能。如果缺氧長期得不到糾正,細胞的損傷便難以恢復,並會導致器官病變。因此,高強度的腦力勞動者、長期呆在氧含量較少的空調房間里的白領、手術前後的病人、到高原等地的旅遊者、失眠者、老人和孕期准媽媽們,應注意給自己的大腦補氧。外供氧除直接吸氧外,還包括各種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深呼吸、改善吸氧環境、喝高氧水等。
③ 大葉性肺炎「灰色肝樣變期」缺氧現象為什麼可有一定
肉眼觀察:肺灰白,質實如肝,切面顆粒狀隆起。
顯微鏡觀察:肺泡腔內較多纖維素滲出,伴有較多炎性細胞,紅細胞較少。肺泡隔毛細血管貧血。有代償性肺氣腫。
④ 低張性缺氧肝臟的顏色為何是暗紅色而不是像發紺的顏色
缺氧導致。
低張性缺氧主要是由於吸入氧分壓低,導致肺功能不全,靜脈血與動脈血混合明顯增多。患者伴有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精神抑鬱等症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胃腸道不適,如惡心、嘔吐等症狀。提示低張性缺氧患者應及時在醫院進行氧療,以減輕缺氧症狀的發生。建議患者在呼吸時可以進行深呼吸,增大肺部呼吸的面積,緩解缺氧的症狀。
低張性缺氧注意事項
低張性缺氧時,血氧分壓、血氧飽和度、血氧含量和動-靜脈氧差均降低,而血氧容量正常。但是如果由於慢性缺氧,由於單位容積血液內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量增多,則血氧容量增加。
低張性缺氧時,PAO2降低,血氧含量減少,使同量血液彌散供組織利用的氧減少,故動-靜脈血氧含量差一般減小。如果慢性缺氧使組織利用氧的能力代償性增強,則動-靜脈氧差也可無明顯變化或變化不顯著。
⑤ 營養不良肝會變成暗紅色嗎
營養不良會得脂肪肝,使肝變成暗紅色。長期處於飢餓狀態,因低血糖刺激交感神經功能亢進,加劇脂肪分解,過量脂肪酸進入血液,使血中游離脂肪酸增多而造成肝內脂肪蓄積。但隨著禁食時間延長,其他組織利用脂肪作為熱量主要來源,肝內脂肪蓄積反見減輕,我們提醒患者晚上最好不要吃太多的東西這會給肝臟帶來很大的壓力。
每天我們的身體都在因為各種原因而消耗自己的能量,但如果攝入營養高脂飲食過多也不要出問題的:長期攝入高脂飲食,可因血中乳糜微粒和游離脂肪酸增多引起脂肪肝。
多數高脂飲食所致的脂肪肝病人同時伴有蛋白質缺乏,蛋白質、脂肪比例失衡可加重肝細胞脂肪浸潤。低蛋白飲食:蛋白質攝入不足是引起脂肪肝的另一重要原因。
長期蛋白質--熱量攝入不足所致的營養不良稱惡性營養不良症,好發於兒童。患兒長期以澱粉食物為主,由於蛋白質缺乏,白蛋白合成減少,血漿甘油三酯和極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脂肪組織分解加速使血液中游離脂肪酸增加;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提示患者:不要在晚上吃過多含脂肪的食物這對我們自身的消化也是會產生不良影響的。
面對眼前那麼多的食物我們只有對他們多進行了解,才能更好的進行選擇。另一方面由於載脂蛋白合成障礙,甘油三酯釋放入血減緩
,引起脂肪組織在肝內大量蓄積而導致脂肪肝。
此外,攝入氨基酸不平衡的食物,如缺乏合成載脂蛋白所必需的氨基酸如精氨酸、蘇氨酸、高氨酸、異亮氨酸等,載脂蛋白合成減少,無法將肝細胞內的甘油三酯轉運出肝臟而引起脂肪肝,當然誘發肝病的原因也不僅僅是飲食這一方面,還有如:不良情緒、生活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