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為什麼便宜又好占
Ⅰ 為什麼生薑在市場上很便宜
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大都是靠地里種植的農作物生活的,一般來說農民們在地里種植的農作物大都是像水稻小麥一般的糧食作物,不然就是玉米花生等經濟作物,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做出改變,換了別的農作物種植。
地里的作物
像是在這個農村地區生活的農民大哥原本就是種稻穀的,但如今他發現,現在稻穀的價值實在太低了,種稻穀獲得的利潤太少,很多農民都不再自己種植稻穀,而是去買日常所需的稻穀,把自己的土地空置下來種別的作物。
種植生薑
這位大哥便跟別的農民一樣不再種植稻穀,而是將土地空置下來去種生薑。生薑在我們生活中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配菜,人們在平時煮飯做菜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加上一點生薑提味。有人會問,人們對生薑的需求量也只是比價普通,種植生薑會有收益嗎?
搬運上車
拉去販賣
生薑的價格每一年都在變化,而且浮動很高。在前幾年,一斤生薑最貴可以賣到10塊錢以上,很多人抱怨說現在連姜都吃不起了,農民也藉此賺了不少。但是當生薑的價格比價低的時候,一斤生薑的價格也就只有五毛錢,賺的利潤也不太多。
但是現在生薑的價格比較均勻,大概是一斤一塊兩毛錢左右,這個價格就目前的市場來看是農民跟小販都能接受的,如果再高一點小販就不樂意了,可是若低一些的話農民們又難以獲取利潤,也不願意賣了。現如今種植生薑的市場前景還是比較可觀的,只要不像前兩年那樣市場價格變動太大,農民種植生薑的收入還是比較平穩一些。大家那邊的生薑賣多少錢呢?
Ⅱ 2021大姜落價原因
2021年大姜因為什麼降價?就因為供大於求,種姜的一哄而起,加上管理的非常科技,產量比前幾年翻了幾翻,前十年最高的產800斤,還沒有用大棚的技術,現在用上了大棚技術。一畝地就產三萬斤,產量太高了,沒想到的是產量這么高,現代技術真是了不得,現在種的畝數少了,產量倒高了,這主要是技術的產量,技術就是生產力。現在一畝地投資就一萬多元,全國年需量就那麼大,產量高了,你不賣他賣,價比價比的,誰敢存著不賣,有的乾脆不賣,存在地窖,存地窖的也不少,什麼時候貴,就什麼時候才賣,地窖可以存四,五年,比的就是膽量,但也是財運,如果藏不好,就會爛一窖,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價低是沒辦法的。
Ⅲ 為什麼大肉姜在山東1塊多一斤,在廣西要3塊一斤
這其實是市場因素,山東是蔬菜基地,會根據市場前期的種植情況來調整次年的種植基數,所以藏品就決定了市場飽和量,當季生薑上市的時候山東價格就保持在最低價,然後運輸到廣西的時候產生的運費和保值費就理所應當就市場價格行為了。
Ⅳ 為什麼今年生薑的價格很低
價格主要由供需關系決定,今年產量明顯比去年增加不少,供大於求,價格自然回落。去年生薑價格達到高位,種植生薑一畝地純利潤在幾萬元,高利潤刺激種植戶增加面積。
Ⅳ 生薑價格翻了近一倍,生薑有哪些功效
三江通常生活在亞洲的溫暖地區,比如中國印度和日本,它也生長在西非南美和中東地區,中國的地區以山東區域為主為升降的主要生產基地,目前世界上生薑產量最高的國家是印度約佔世界總量的34%,其次是奈及利亞,中國排在生薑總量的第3位,從中國數千年以來,生薑一直是地區飲食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雖然生薑被認為可以安全的納入飲食當做一種食材,但是目前並沒有作為葯物或補充劑的使用范圍,如果適當當調料來使用的話並沒有任何副作用,但如果使用量過大就會產生副作用,目前的科學一致的副作用是它可以影響干擾抗菌素的作用,例如阿司匹林對膽結石患者他可能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另外生薑有時候會有人對它過敏,這樣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謹慎使用,以免引發其他並發症。
Ⅵ 生薑為啥不能向土豆地瓜一樣便宜,都是根菜
因為相對於來說生薑產量比較少,比較少收成,所以不能向土豆地瓜一樣便宜。
Ⅶ 為何新姜比老薑便宜
當年產的是新姜,隔年的就是老薑啦。老薑辣,新姜味美,還有點兒清香味兒。
Ⅷ 生薑價格走向
2007年生薑價格走向--全年低迷,無望擺脫;2006年是低谷,2007年估計也不會有什麼起色。
參考自:http://www.zgjw.net/中國姜網
第一、國內市場分析:
2006年10月下旬,已到生薑收獲期,筆者看到外地人來(山東)收購生薑,每公斤統購價僅1元左右。經了解,今年生薑的市場價大抵如此。
山東的生薑價格受北京需求的影響較大:
經北京市農業局信息中心統計,元旦以來,生薑的價格就一直較低,目前市場上生薑的價格創下最低水平。生薑的市場價1.1元/500克。
據來自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信息中心的消息,12月2日,生薑的上市量達到35萬公斤,價格在0.8元/500克至0.7元/500克。角門、天陶、洋橋、大紅門等地菜市場,市場上生薑的價格最高達1.4元/500克,大部分在1.1元/500克至1.2元/500克。
第二、國際市場生薑價格
國際上每公斤淹漬姜、保鮮姜收購價分別為2.8元RMB和2.4元RMB;
第三、生薑市場大盤分析
生薑市場低迷 發展宜謹慎
經過前幾年的高峰期後,我國生薑2006年下半年每公斤收購價已降至0.8元~1.2元。其市場低迷、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供求失衡 2006年,我國生薑種植面積近11萬公頃,按2年生隔年採挖計算,年可採挖近6.3萬公頃,以每公頃產鮮姜2.25萬公斤計算,可獲鮮姜170萬噸,摺合干黃姜52萬噸,可生產皂素1萬噸以上。而皂素國內需求量為1600噸~1800噸,國際市場需求量為3600噸~3800噸。世界上產黃姜的國家有中國、越南、墨西哥等,僅中國一家產皂素已經超過了世界皂素需求總量。估計在近一二年內,很難改變這一供大於求的狀況,並將引發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生薑價格下跌,種植生薑的效益下降。
2.生薑加工產品較單一 我國生薑加工企業僅能生產皂素、雙烯等幾個品種,生薑利用率低,產業鏈太短,且小規模企業多,只能生產中間體產品。德國先令公司已掌握合成雙烯技術,這勢必大大減少皂素、雙烯等激素葯物中間體原料的需求量,從而影響生薑市場的國際供求關系。
3.人為炒作 前幾年,由於人為炒作,使生薑種植過熱,種價抬高,導致生薑市場價格大大超過其實際價值,形成一種市場繁榮的假象,最後結果是「種的時候是寶,種出來之後是草」。
生薑是較好的葯用植物,從其地下根莖中提取的薯蕷皂素是醫葯工業合成激素的重要原材料,可以生產多種激素類葯物。隨著社會進步和科技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激素類葯物開發利用程度的不斷提高,生薑開發前景依然被人們看好。通過市場的「冷」處理後,很大一部分姜農將退出生薑市場。根據市場分析預測,生薑生產從高潮進入低谷再到下一個高潮來臨一般需要四五年時間,2004年~2006年是低谷,2007年估計不會有什麼起色。
對現有姜地要加大培管力度,做好開溝排水、防病治蟲、施肥除草等工作。堅持科學布局,宜姜則姜,不要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在排水不暢或地下水位高的地塊不要種植黃姜。姜地還可套種玉米等旱糧作物,每667平方米能新增收入400多元,以實現以糧補姜。
乾薑價格略有上揚空間
乾薑,別名白姜、川姜、淡乾薑、粉姜。它主產四川的犍為、宜賓、雙流,貴州的興義、安順、長順,雲南的文山,陝西的漢中,浙江的臨海,安徽的阜南,其次在廣東、山東、雲南、湖北亦產。
近日乾薑源源不斷從產區陸續運回葯市,從主產區反饋的信息顯示,產區今冬貨源仍顯不足。前去產區吸納乾薑客商絡繹不絕,不等烘全乾就被搶購一空,大貨供求趨緊,求購者眾多,需求量大。雖然新貨上市價格不降反升,已經升至8.8~9。6元/kg,盡管價格上揚,但投交量不減,導致乾薑由平轉暢,爭相搶購。乾薑價格上揚有三種原因:
一、社會用量日益擴大
前幾年由於生薑的價格偏低,在農貿市場僅1~2元/kg,造成生薑對乾薑價格沖擊的局面,導致乾薑價格在5~7元/kg徘徊。無論在南方,還是在北方的乾薑主產區,姜農種植乾薑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挫傷,乾薑產量急劇下降。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用量的逐步提高,乾薑又有出頭之日,價格略微抬頭。特別是2004年以後,調料廠、方便麵廠遍地開花,社會需求量直線上升。葯用量由2000年代初期的200萬kg猛升為目前的260萬kg以上。食用量多用於加工調料粉面、火鍋調料、方便麵調料包以及十三香之類品種,加上食品行業的乾薑出口,食用量高於葯用,估計在320萬kg以上。
二、產區葯市庫存空虛
今冬乾薑貨源不足原因有二:一為姜農承包地有限,直接制約著乾薑的擴種,影響產量的提高。二是姜農把鮮姜預留作明年的種苗,擴大種植或者出售。在亳州、安國等葯市新貨上市之前,乾薑的庫存量略顯不足。
三、乾薑出口轉暢,銷量平穩
國際市場銷量平穩,尤其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國。根據產區乾薑價格行情走勢和葯市供需實際情況判斷,估計乾薑在2006冬2007年春價格會有小幅度上揚的空間。
Ⅸ 今年全國生薑為什麼價格特別低為什麼今年生薑價格特別低
那一定是姜的豐收。供過於求!所以價格必須下降,否則怎麼賣呢?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產品太多了。如果你不能使用它們,你必須拚命降低價格,這樣你才能更多地使用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