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佔便宜的人命不好
① 為什麼那些愛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很難富起來
為什麼愛佔便宜的人容易吃虧,難成大事?
作者:清悠(富書簽約作者)
01
學習了風水課之後,經常有朋友詢問我房屋風水的事情。
基本上,從一件小事上就能看出一個人的格局。
有的朋友幾年沒聯系,會突然間發微信說:「能幫我調調房子嗎?」
我回答說:
可以,不過風水這事情是有講究的,需要收費,其他的事情能幫則幫了。
然後他不說話了,沒有了下文。
還有的朋友訴說各種不順,讓我幫著看看是不是風水上的問題,等我花費兩個小時幫他全面調節布置完成之後,他可能只是草率地說聲謝謝,然後沉默了。
等下次有需要的時候,他又出現了,絲毫不覺得自己的行為有什麼不妥。
然而有的朋友則不一樣,他們在還沒調之前就把紅包發過來,因為他們明白要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需要付出代價。
很多人對金錢的觀念,決定了他怎樣使用金錢,也決定了他怎麼看待這個事物的價值。
像第一種朋友,他不想花錢一方面覺得作為朋友,我應該幫忙;另一方面其實說明他們認為風水這事沒有多大價值,沒必要花錢。
既然這件東西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價值,即使你跟他說了,他也不見得多麼重視,既浪費了別人的時間還暴露了自己的認知缺陷。
有一次,在寫作群里,有位老師給我的文章提了一個小建議,我覺得很受用,隨手發過去一個紅包,雖然不大,但這代表我認為他說的話有價值,對我有幫助。
有價值的東西,用金錢來作為回報和認可是一種最自然的方式。
放眼望去,很多像第一類朋友那樣的人,他們愛佔便宜,哪怕是蠅頭小利,他們也不捨得錯過。但是他們真正撿到便宜了嗎?恐怕沒有。
一件事情即使再小,細心觀察的人都可以看出本質。
愛佔便宜的人,不但占不到便宜,往往還容易吃大虧。
02
看到過一個故事。
一位網友的母親開了一個飯店,有一天收了一張假幣。
他讓母親把假幣貼到櫃台,以示警告,並告訴她要買一個驗鈔機,防止以後此類的事情再發生。
而母親心疼錢,沒有聽他的話,只是把假幣放到了存錢的抽屜中。
有一天母親把假幣找給了一個來吃飯的顧客。
那位顧客發現了假幣,便跟他母親理論了起來,他母親堅持說自己給的是真錢,是顧客自己替換的。
顧客氣憤難當,發誓再也不來飯店吃飯了,巧的是該顧客是飯店周邊工地的一個小領導,其手下的二三十號人再也沒有出現在飯店過。
認識一位朋友也是一個愛貪便宜的人,他習慣於辦各種優惠卡,很多卡並沒有用過幾次,等再去時發現店鋪已經遷走了。
並且由於已經將錢沖進卡里,碰到店鋪服務、技術不滿意的時候,也只能有氣往肚子里咽,反而因為佔了小便宜而影響了好心情。
還有的朋友經常跟我說她愛買超市的打折產品,為了買到打折產品,她經常刻意地開車去超市,當然她沒有什麼計劃性的東西要買,只是為了趕上打折優惠。
然而在我看來,她並沒得到便宜,也許在價格上她少花了錢,可是正是因為少花了這幾個錢,她把大把的時間浪費掉了,而時間是比金錢更寶貴的資源。
愛佔便宜的人,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小到日常事務、人際交往,大到人生高度、企業經營,都往往不長久,因為小便宜會發展成大貪婪。
許多大人物因為貪婪權色而釀成大禍,斷送了自己的一生,許多大企業因為貪婪金錢導致偷稅漏稅、造假問題層出不窮,還記得當年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吧,讓著名的三鹿集團瞬間破產。
貪小便宜的人,總是暴露小氣象,看不清長遠,難成大事。
03
為什麼愛佔便宜的人容易吃虧,難成大事?
依我看,他們至少輸在了這幾個方面。
1.關注小而放棄大
貪便宜的人容易聚焦在小事情的利益上面,沒有精力再去關注那些可以使自己提高和精進的事情。
那些小事往往包含如何節省錢,如何多利用一下別人等等,這就導致其面對一些類似投資的事情時,過於注重眼前的利益,缺少遠見,不懂評估從而錯過了最好的時機。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這類人,他們甚至夢想著天上能掉下餡餅,經常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斤斤計較,而在關乎自身發展的問題上卻充耳不聞,這正是關注小而忽視大的弊端所在。
2.得到了利益,失去了信任
貪便宜是會上癮的,當一個人經常由於佔了便宜而沾沾自喜的時候,他大概已經養成了一種行為習慣。
一種習慣就會塑造一種品性,愛佔便宜的人之所以虧是因為在人際交往中,當這種特點逐步顯現的時候,會伴隨著小氣、不誠信、自私的影子,反而更近一步拉遠了人們與之的距離,加速了人際關系的惡化程度,而且他們更容易受到物質的誘惑,落入騙子的圈套。
一個人不再被信任,是比損失利益更嚴重的「失去」。
當貪便宜的人過於注重自己得失而不考慮別人時,便會喪失為人的良好品質,逐漸失去他人的信任。
很多人跟朋友吃飯,每當需要付錢的時候就假裝玩手機或者去廁所,從來都不曾主動,以至於幾次下去,朋友直接將其拉黑。
愛佔便宜的人展示了一種狹隘的心胸,很難在你需要的時候出手相助。他們最缺的是心胸和格局,而沒有心胸和格局的人自然難以獲得真正的尊重和成功。
3.不尊重時間
因為佔了物質上的便宜,卻提高了時間成本,恰恰是愛貪便宜的人最虧的時候。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是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學會尊重時間,利用時間,而佔便宜體現了一種貪婪的心理。
一個對物質、利益貪婪的人往往會無視時間,他們寧願跟別人為了幾塊錢討價還價,寧願跑幾十公里去買打折的產品,寧願花費很多時間去算計別人,卻從來都不曾知道在他們懷揣自己的小心思時,最珍貴的、最有價值的東西---時間正在離他們悄然而去。
《精進》中有個對時間最好的處理原則:
在做家務等體力勞動、常規性的事物、購買商品、無法達成共識的爭吵和爭論等方面要盡可能快,少花時間;而在與家人共度時光、欣賞藝術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決策等方面則盡可能慢,充分利用時間。
愛佔便宜的人顛倒了這個時間原則,把最寶貴的時間用在了最不值得計較、最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這是他們最大的失敗。
04
那些有大成功、受人尊重的人大多心胸豁達、為人大度,沒有貪婪之心。
明朝小說《醒世警言》描寫了一個故事。
唐朝有個叫裴度的人,後來官至宰相,這個人幾次科舉都落榜,窮困潦倒,無處安身,躲在附近的一所山神廟里。
有一天,他從香案底下一摸,摸到一串很名貴的玉帶。
他心想,這條玉帶肯定是有錢人丟在了這里,沒有起絲毫貪心,拿起玉帶便趕緊跑到廟外去尋找失主。
迎面正好走來一位姑娘,在急急忙忙地找玉帶,姑娘說她要拿玉帶去換錢,救自己的父親,裴度便把玉帶就交還給了她。
姑娘非常感動,要給他報酬,他擺擺手說什麼都不要。正在說話間,轟然一聲響,旁邊的山神廟塌下來了,如果他不是為了追尋失主而跑出來的話,很可能被砸死在裡面。
助人即助己,是他的不貪婪拯救了自己的性命。
李嘉誠曾闡述過他對財富的理念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亦用之有道」,承諾未來10年李嘉誠基金會的捐款,將超過他過去30年的捐款。
俞敏洪也認為眼前利益會讓人迷失方向,他說:「生活中得到與失去是一個大循環的過程,不是現金交易,而是一輩子的交易。」
從人生的角度來看,你會發現,當你懂得舍,懂得給予的時候,恰恰是你得到最多的時候。
而這種「得到」的內涵更廣泛,它不只來自物質、更是精神上的喜悅與富足。
那些占來的小便宜會讓你吃大虧,那些敦厚、大度、不貪婪的人格品質才會為你帶來「大財富」。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清悠,富書簽約作者,80後女青年,關注內在成長和精神品質,追求豐富的單純和不張揚的激情,走在修心的路上,願與您一起探尋人生的美好,微博@清悠的雜貨鋪,簡書@清悠1202。 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② 為什麼愛佔便宜的人更容易吃虧
人與人之間,講求的是真誠二字。真誠的人,他吸引來的,相對來說是真誠的人也多。相反,愛佔小便宜的人,可能短期內獲得了金錢、慾望、權勢或其他利益方面上的暫時滿足,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大家都能看清一個人的真實面目,愛佔便宜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別人的利益,久而久之,大家對愛佔便宜的人敬而遠之。這樣反倒失去了很多機會,因而更加容易吃虧
③ 經常貪小便宜的人,會有出息嗎
④ 愛佔小便宜有什麼不良影響
愛貪圖小便宜的人在心理上都有較強烈的佔有慾望,這種佔有慾望在每得到一次小便宜的時候便會產生相應的滿足感。滿足程度與得來便宜的難易程度、大小程度有很大關系,且每得到一次便宜,他們的佔有慾望便會加強一次。隨著這種慾望日益膨脹,很可能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後果。
.它會影響你同朋友、同事、同學及周圍的人的相互關系。與人相處,總想去占別人的便宜,必然會引起別人的警惕和反感,失去同志、親友的信任。久而久之,關系緊張,團結會受到影響,友誼會受到破壞。
.由於輿論和道德的限制,佔小便宜的慾望常常會得不到滿足,於是,便使自己常常處於一種不愉快的心理狀態中,使自己的生活失去光明和歡樂。
.愛佔小便宜的心理還會使自己的心胸無大志,難以成為對人類有作為的人才。因為有作為的人普遍對於他人、對於社會是要有所奉獻的,而貪圖小便宜的人的心理境界是無法同他們相比的。
.由於此種「病症」具有擴張的趨勢,發展到一定程度便會對社會造成危害,以致走到犯罪的道路上去。
⑤ 老人常說:貪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有沒有道理
一個人,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誰都不能“不勞而獲”。也許有人投機取巧,發了財,其實是暫時的——欠別人的,終究要還。
人在做,天在看,別以為你的小聰明是生財之道。人啊,貪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不信,你看看下面三種分析,就明白了!
記住了:人有萬算,天只一算,貪小便宜吃大虧。佔了朋友的便宜,朋友會疏遠你;一廂情願為自己,再愛你的人也會寒心;貪便宜買東西,多半沒有好貨;算計了親戚,也會斷絕關系。
你算計別人,得到的不過是蠅頭小利,失去的是人品道德;你貪圖的東西,也許並不需要,拿到 也是負擔。
人心是一桿秤,孰是孰非,都一清二楚,別貪小便宜了,害人害己,何苦呢。
⑥ 一些心地善良的人,為什麼往往「命不好」
在現實生活中,心地善良的人往往“四處碰壁”,而外人看來,亦是如此。
其實有些時候,善良應該帶點鋒芒,而不是無原則的妥協。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具有正能量,多多幫助別人,為別人解決困難,這些都是正確的。只不過有些貪得無厭的人,他們非常喜歡佔小便宜,那麼在這個時候,善良的人就會受到傷害。因為這些自私的人,總是拚命的索取,而心地善良的人,總是給出支持。
有些時候善良的人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不問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只是一味的滿足對方。到底是排憂解難,還是助紂為虐,這還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當善良的人能夠明白這一點,並且在生活過程中,能夠注意到這個問題,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裡,善良的人,總是能夠“結交好運”。並且應該明白貪婪的人,與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它們二者之間的差別在哪裡,否則還會被人看成“命不好”。只要掌握這些原則,就能夠避免這些問題,而且在生活中也能夠游刃有餘,做一個高情商的善良人。
⑦ 愛占哪些便宜的女人,往往是「命苦」的開始
圖片來自網路
做人,最重要的是挺直脊樑骨,再缺錢用,也不能去占他人的便宜。
俗話說吃虧是福,你投之以桃,愛你的人當然會報之以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其實就是人情賬,只有共同往其中存錢,才會愉悅彼此。如果你總是想著去搬空它,對你再好的人,也不願意和你再有來往。
佔小便宜,終究是要吃大虧的,當它成了習慣,就會讓你損失你的福氣,成為一個被孤立的命苦之人。
愛佔小便宜,容易讓人因貪婪而犯傻,什麼事情都做
得出來,喪失了應有的主見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對自己就是致命的打擊。
⑧ 愛佔小便宜的人
喜歡佔便宜的人,就是他的命不好。因為他會養成一種習慣,你看凡是捨得的人,他福氣都很夠;凡是捨不得的人,他都沒什麼福氣。這是他內心的需求,你經不起吃虧,就一定要佔便宜,那你就沒有那個能量和智慧。
在一般人看來,好福氣就像財貨一樣,需要越積累才能越多。
為什麼曾仕強教授反而說「喜歡佔便宜的人,往往命不好」?
其實,我們要帶著辯證思想去看問題,不是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忽略不利的一面。
正所謂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倚,人生當中的許多福與禍都是可以互相轉變的。
那些佔到便宜的人,不一定會有好福氣,反而會有更大的禍害。
為什麼這么說呢?
第一:因小失大
有兩只公羊,為了爭奪配偶而打鬥,雙方都用犄角拚命頂撞,搞得地上流了不少血。一隻豺狼走了過來,高興壞了,想著自己可以「漁翁得利」。
但是這只豺狼又想先去舔地上的血,嘗嘗鮮,再去吃羊肉。
沒想到,這兩只羊又撞到一起,而這只豺狼只顧舔血,沒來得及躲開,被羊頂死了。
縱觀歷史,不少人為了眼前的一點利益,最後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吳國的太宰伯嚭深度吳王夫差的賞識與信任,但是他有個致命的弱點——貪財好色。
越國的文種便抓住這個弱點,給伯嚭送去金銀財寶和絕世美女,成功離間吳國君臣,繼而幫助勾踐滅吳稱霸。
伯嚭想著自己對勾踐有恩,准備投靠勾踐,當越國臣子。
令伯嚭沒有想到的是,勾踐卻以「不忠於其君,而外受重賂」的罪名,將其誅殺了。
伯嚭貪財好色,為一己私利而不顧國家安危,因小失大,落得悲慘下場,還留下千古罵名。
楚懷王因為貪圖秦國的商於之地,輕信張儀,在外交上絕齊親秦。最後,他去秦國赴約,沒想到當場被扣押,客死異鄉。正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趙孝成王因為貪圖韓國的上黨之地,跟秦國決戰,結果導致趙軍長平大敗,45萬趙軍精銳部隊被白起坑殺。與此同時,趙孝成王也以小失大,失去了統一中原的資本。
貪小便宜吃大虧,這是人性的一個致命弱點,而且根深蒂固,難以鏟除。
因此,人們很難從歷史中吸取經營和教訓,相同的悲劇總在不斷上演。
第二:貪吝是心毒
一個人如果喜歡佔便宜,用佛家用語來說,就是此人「貪吝之心」太重了,業障深重。
貪、嗔、痴三者殘害人的身心,是人們為惡的根源。
當我們內心充滿貪吝的時候,其實也說明心上有毒,早晚也會引發不好的一面。
《太上感應篇》開篇便說:人的禍福沒有門路,完全是由自己招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像人影緊跟著形體一樣,絕不差錯。
愛佔便宜的行為,雖然只是一種小惡,但是積小成大,惡有惡報,早晚會遭受更大的報應。
《菜根譚》有雲:「討了人事的便宜,必受天道的虧;貪了世味的滋益,必招性分的損。」
這些話都是古人用血的教訓告誡世人:貪了小便宜,早晚要吃大虧。
人生在世,屬於自己的福氣,順其自然。
原本不屬於自己的福氣,卻硬要搶奪,或者占他人便宜,就是屬於非份之舉,要承受大的禍患。
莊子中記載了一個關於猴子的小故事:
養猴人給猴子分橡子,說:「早上分給三升,晚上分給四升」。
猴子們聽了非常憤怒。養猴人便改口說:「那麼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吧。」
猴子們聽了後,都高興得跳了起來。
其實,名義和實際都沒有虧損,但是猴子的喜與怒卻發生了變化,真是愚笨啊!
眼睛只盯著眼前的利益,喜歡佔便宜的人,往往會被利益懵逼雙眼,喪失應有的理性,最後智慧膚淺。
就如古語所說:嗜欲深者天機淺,凡外重者內必拙。
魚因為短視,只見食物而不見鉤;人也會因為短視,愛佔便宜,見利而不見害,佔小便宜吃大虧。
所以說,那些愛佔小便宜的人,表面上得了香油,實則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真正聰明的人,在小事上面,往往能糊塗就糊塗;
真正糊塗的人,往往在小事上,卻表現得十分精明。
許多商家喜歡打著免費或者低價的幌子,吸引消費者,特別是老年用戶喜歡去購買,或者參加某活動,最後發現「只有買錯,不會賣錯」,老年人上當受騙的例子也特別多。
當別人找我們借錢,我們或許是因為貪圖對方許諾的高利息,最後人財兩空,本金也拿不回來。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你貪圖別人的利息,別人看重的是你的本金。
多麼痛的領悟啊!
朋友A為人精明,喜歡佔小便宜,就算是去餐館吃頓飯,也要拿一大包免費的衛生紙,她認為這種便宜,不佔白不佔。
但就是她這種愛佔便宜的性格,讓他因小失大,吃了大虧。
熟人找她借幾萬塊錢,用以資金周轉,並許諾高於銀行幾倍的利息,她覺得有利可圖,便答應了。
沒想到,他人只付了半年的利息,就玩消失,電話不接,簡訊不回,還將朋友A拉黑了。
不得已,朋友A走司法程序,起訴借款人,讓對方成為了老賴,但是至今沒有拿回一分錢。
朋友A後悔不已,叫苦不迭,發誓再也不借錢出去了,但是她估計也很難改變自己愛佔便宜的性格,因此命運到現在也不是很好。
第三:輕財得以聚人
有個媽媽曾經對我自豪地說:我家孩子精得很,在外面一點虧都吃不了!
聽完這番話,我反而更加擔憂這個孩子的未來。
因為這種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看似是精明能幹,實則是「人奸沒飯吃」,在朋友眼中的人品與口碑也會越來越差。
最終,他們必然是失道寡助,人緣越來越差,朋友越來越少,人生路越走越窄,形成作繭自縛的局面。
反之,與朋友相處的時候,懂得「輕財」,絲毫不佔朋友便宜,這樣才能凝聚更多人心,成就更大的事業。
正所謂是:小舍小得,大舍大道,不捨不得!
有一次,曾國藩寫信告訴幾位弟弟說:
我不肯輕易受別人的恩惠,情願別人占我的便宜,決不能去占別人的便宜。以後凡事不可以占人半點便宜,不可輕易受人錢財,切記切記!
為什麼曾國藩如此反對佔人便宜?
就是因為他看透了佔人便宜是格局小、境界低的行為,更是深知「輕財足以聚人」的道理。
正是因為曾國藩這種大度的處世之道,周圍人更願意與他打交道,最後他結交的真心朋友也越來越多,他的人生路也越走越廣。
綜上所述,愛佔便宜的人,往往命不好。
曾仕強教授的話還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