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豆為什麼那麼便宜
Ⅰ 大豆價格:美國大豆巴西大豆比中國大豆出油率高,而且便宜,為什麼
美國科技發達,在農業方面中國的農業科技遠遠落後美國,美國大豆很多是轉基因品種,經過科學特殊培育,所以出油率高,但是這種轉基因品種吃多了沒准什麼時候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很多發達國家不用轉基因產品,如日本,他們寧願花高價從中國進口天然的大豆也不去買美國的大豆,中國大豆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在日本價格遠遠高於美國大豆。
美國的農業全是高科技,機械化,規模化經營,所以成本低,效益高,所以大豆便宜。
Ⅱ 東北大豆質量好為什麼賣不上錢
關於「東北大豆質量好為什麼賣不上錢?」這個問題,我們要把這個問題拆分兩塊來看。第一、東北大豆質量是不是好?第二,為什麼東北大豆賣不上價?下面從這兩塊來解讀一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從我們以上兩個角度看,國產大豆在蛋白用途方面質量不錯,但是這並非當前國內大豆的主要流向,然而對於國內大豆急需的榨油用途來說,國產大豆又顯得不夠質優,並且價位又偏高;國內大豆加工企業自然對於東北國產大豆需求量有所降低。那麼,由此看,東北大豆在面臨著進口大豆的沖擊時既然占不到優勢,蕭條的窘境也就不難理解了。
Ⅲ 為什麼進口大豆還比國產大豆便宜
發達國家的農作物大都是機械化種植和管理,大面積種植.平均成本低.加上國家的出口補貼就便宜了.中國的機械化程度不高,種植零散,收購和運輸麻煩.平均成本高.
Ⅳ 大豆種植面積出現恢復性增長,但大豆銷售價格仍然不高,這是為何
大豆種植面積出現恢復性增長,但大豆銷售價格仍然不高,這是為何?
今年的大豆產量高,供應充足,中期價格疲軟。然而,考慮到今年東北大豆的整體質量良好,以及中國糧食儲存系統直屬倉庫宣布購買國產大豆,農民更願意支持價格,這可能會限制其下跌。總體而言,在直接財政部積極收購大豆的支持下,預計短期內國內大豆價格將暫時抑制下跌,但隨著市場上新大豆壓力的顯現,後期國內大豆價格仍有調整的風險。
Ⅳ 現在大豆價格為什麼下滑這么多有經驗的朋友幫哥們分析一下,以後價格我有200多噸 不知道咋整
自上年十月初大豆價格大幅上漲後,價格一直呈下滑的態勢,到今年二月份以前,銷區桂林市場食用大豆批發價格仍然保持在3400-3600元/噸左右。進入三月中旬後,大豆價格在短短幾天內上漲到3900-4100元/噸,目前價格在某種程度4000-4200元/噸,實際價位已達到或超過上年十月份的最高價格。大豆市場明顯表現出受國際市場影響非常明顯,漲跌波動幅度大的特點。
1.前期大豆處於低位運行的主要原因
上年十月份價格上漲後到今年二月份大豆價格一直呈低位平穩運行的主要原因:
一是國內新上市不久,產區和加工壓榨商大豆存量相對充足。
二是春節前後國家增強運力措施,南運大豆到貨比較多。
三是上年大豆進口大幅增長,第四季度國內進口量大,基本集中在今年一、二月份到貨,而且春節後仍然保持了較高的進口量。
三是春節期間國內加工壓榨商放假,基本停止了生產加工,大豆需求減弱。
四是春節後國內發生禽流感疫情,當時又正值國內養殖業淡季,國內豆粕需求大幅下降,大豆加工壓榨大幅減少,需求明顯減弱。
五是周邊國家疫情嚴重,養殖業和飼料生產大受影響,豆粕需求低迷,影響了國際市場對大豆的需求和價格。
六是前期國際市場大豆供給比較充足,國際市場又預期大豆產量大幅增加,預期全球供給比較樂觀。
2.近期大豆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
近期大豆價格大幅上漲,最主要的原因來自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影響。
從國際市場來看,一方面是近期國際大豆市場特別是美國大豆正處於供給短缺期,供給不足;二方面是因為巴西港口工人罷工,遲誤了大豆的裝船,造成港口大豆發運數量大幅減少;三方面是巴西大豆出口許可證仍在等待中國審批,巴西大豆不能大量出口到中國;四方面是南美大豆最終產量的預測數值不斷被調低,巴西和阿根廷年度內新產大豆產量的最新預測值已經低於上年水平,南美大豆產區近期降水不斷增多,對收割和運輸又造成不利影響,未來全球大豆供給形勢預期趨緊;五是國際社會對大豆的需求增長旺盛,特別是我國大豆的實際需求和潛在需求增長都非常明顯。
從國內市場來看,一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國內產區大豆存量在不斷減少;二是產區農民惜售心理有所增強,大豆收購、出庫價格不斷上揚;三是近兩個月進口大豆數量減少,轉基因的不確定因素使國內大豆進口處於不確定之中;四是進口大豆成本價格不斷抬高;五是當前正是大豆春播時期,大豆價格的上漲有利於國內產區增加大豆播種面積,有利於提高國內大豆產量。六是近期國家鐵路運力主要集中在稻米、小麥、玉米方面,使大豆運輸趨緊。八是禽流感疫情解除後,國內養殖業快速發展,飼料需求特別是豆粕需求特別強,而此時國內豆粕因存量不足,價格大幅上漲,刺激了加工壓榨企業大幅增加生產,拉動大豆需求大幅增加。
3.大豆價格後市走勢預測
後市大豆價格仍將受上述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大豆供給不可能在短期內根本好轉,長期來看,國際大豆供給依然不樂觀,國產大豆供給嚴重不足,國內大豆存量也在不斷減少;另一方面是國內需求將日趨旺盛,國際市場需求大於供給。因此,後市國內大豆價格走向主要取決於進口大豆的數量與價格。從數量來看,不可能在短期內大幅增加;從價格來看,大豆進口成本價格不斷提高。
綜合上述因素,預計近期大豆價格仍將在高位運行。長期來看,國內大豆的供給問題不可能完全解決,需求將繼續快速增長,供需矛盾還將繼續存在和擴大,大豆市場機會與風險都將在較長的時期內繼續存在。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廣西區分中心 陳開遠)
Ⅵ 為什麼大豆美國進口,還可以賣的那麼便宜
磚家教授們,有的說糧食漲價對農民不利,糧食漲價對社會穩定不利,請問城裡人不種糧食,是最大消費者,然而他們卻一套房幾百萬,上千萬,又有社會最低保障,不進口美國的玉米、大豆等糧食,國內市場的糧價可能會有些上漲的。首先國內糧食總需求量是基本固定並還會逐年上升的,國內糧食總產量也是每年差不多相對穩定的。如果不從美國進過著有啤酒有麵包的一直以來很多種植戶存在一個誤區,認為玉米、大豆進口量明顯減少後,國產玉米、大豆的價格就會出現明顯的上漲,實際上這種想法是欠考慮的,哪怕我國把這兩項都排除在外。
對於這個問題於2017年的數據為例,看一下主要糧食的進現實情況中,我們確實是每年都在進口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主要原因是國外的糧食價格比較便宜。同時由於糧食進口,對糧食價格也有一定的影響,如果停止進口的話,糧食的價格會口的來源以及數據就可以知道我國不進口美國的玉米大豆等糧食,國內的糧食價格是否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或者是沖擊?這是不能的,就目前的情況即使不進口美國的大豆,玉米,咱國內的糧食價格不是也沒有出現大幅度上漲。糧食價格上漲不上漲和美國沒有多大的關系。到底是為什麼呢?
Ⅶ 關於中國大豆
我們中國是大豆的故鄉,大豆也曾經是中國在國際市場上最具競爭力的農產品,可是現在,中國大豆正在面臨著從未有過的一場危機,這場危機讓每一個種大豆的中國農民直接感受到來自國際市場的壓力。
1995年以前,中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2000年中國大豆年進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此後幾年,中國的大豆進口額連續攀升;2005年中國進口
大豆進口量連年攀升,是因為國內大豆出現短缺嗎?
在國內大豆主產區的黑龍江省的農村,往年收獲的大豆堆積如山以各種形式,各種方法分別堆放在村每家每戶的各個角落,村民都在為這些賣不出去的大豆發愁。據了解,村民往年大豆堆積不賣的原因就是因為價格太低,照現在市場上的價格不僅不會賺錢,反而還得賠錢。再過一個月的時間,今年的大豆就要收獲,而新的豆子一上市,陳豆還是往下壓,陳豆賣不上新豆的價,新豆的價也起不來。
現在黑龍江當地大豆的價格在每噸2200元左右,比去年這會兒又低了550元,如果今年新大豆上市之前,市場價格還不能回升的話,黑龍江整個大豆主產區都會面臨巨大的損失。
黑龍江大豆主產區的大豆賣不動,農民種植的熱情也開始銳減,今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已經比2005年減少了25%,而明年大豆種植面積預計會比2005年還要減少40%左右,大幅下滑的還不僅僅是種植面積,前些年黑龍江當地曾經有過上百家以大豆為原料的油脂加工企業,可目前能維持開工的只剩下四五家,這些企業和農民一樣,在面臨著進口大豆的沖擊。
黑龍江九三油脂集團的總經理田仁禮介紹說:「我對美國大豆有想法,因為美國大豆是靠巨額的財政補貼進來的,而我們沒有補貼,這種競爭是不公平的,因為九三油脂從建廠那天起就是國有農場籌資建起來的,建這個廠的目的就是消化我們農場的大豆,後來我們擴大了以後,實際就是為了消化沿海的大豆,這是我們的主要目的,所以說現在農民的利益是跟我們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事實上,大豆進口數量猛增的幕後推手,是那些進入國內大豆加工市場的外資企業,記者了解了一下,目前國內60多家主要的大豆加工企業中大部分都有外資持股,而外資持股後他們更傾向於采購價格較低的進口大豆,他們靠規模逐漸控制了中國的大豆市場,相比之下,國內農戶和企業的力量比較分散,不足以影響大豆的市場價格。
田仁禮說:「全國這個大豆產業就是加工業這一塊,73%份額已經是外國獨資和合資企業了,實際上我們這個行業已經失去了話語權,被人家控制了,所以我覺得再有一兩年,整個大豆產業就不存在了,而且接至而來的我們中國大豆種植業就可能不存在了,退出歷史舞台了,這個現象已經非常明顯了。」
大豆除了是油料原料以外,也是飼料蛋白豆粕的來源,大豆產業的穩定直接影響城鄉農副產品的價格穩定。
「中國大豆產業衰退了,到時候我們再需要的時候買美國大豆他不賣給你,再去恢復我們這個很難了,所以這個時候,就不光是一個適應問題。」
目前,國內大豆產業面臨的這場危機,已經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去年開始,國家發改委已經組織相關部門對大豆產業展開了多方調研,今年7月,按照國務院的批復,國家發改委決定,由中糧集團牽頭,由土畜進出口商會協辦,建立聯合採購機制,一場由眾多政府部門參與的拯救大豆行動正在展開。
那麼,誰來拯救中國的大豆呢?
史書上記載,中國人在黃帝時代就種植大豆,中國人種植的大豆曾經比全世界其他地區種植的總量還要多。但是,這個輝煌的歷史絲毫不能幫助中國農民緩解今天面臨的困境,種了幾千年大豆的中國農民好象再也駕馭不了大豆了。剛才節目里提到了,最近 10多年裡,中國大豆產量由原來的世界第一,退居為繼美國、巴西和阿根廷之後的世界第四,而且,自 1996 年開始,中國已經從傳統的大豆出口國轉變為大豆、豆粕和豆油全面進口的凈進口大國。
5年前,當中國將要加入 WTO 的時候,有不少人就指出過中國大豆面臨國外競爭的危險,現在發生的一切只是應驗了這一警告。
其實,WTO 只不過是一個誘因,中國農業生產投入少、生產力低下、競爭力差才是大豆不堪一擊的真正原因。業內人士指出,在中國,大豆生產並未得到像小麥、水稻和玉米等大宗糧食作物那樣的重視和優惠政策。因此,大豆生產的發展受到單產更高的小麥、水稻和玉米生產的沖擊,大豆產量占糧食總產量的比重一直在下降。與此同時,中國對大豆的研究投入嚴重不足,大豆技術的推廣不力,全國玉米、水稻和小麥的品種已經更新了幾十次,但大豆主產區的許多農民仍在沿用幾十年前的老品種。
中國大豆成本高、出油率低,與低價優質的進口大豆相比,經不起沖擊自然在情理之中。但中國的農民不知道這一切,也無法改變這一切,當外國大豆在中國勢不可擋時,他們只有吃驚和無奈。
只有把中國傳統農業注入現代化內涵,提高其競爭力,才能拯救中國的大豆,而要作到這一點,政府、科技工作者和農民都要想辦法,政府擁有豐富的政策、技術、資金資源,在拯救大豆過程中負有最主要的責任。
參考資料:中國飼料糧油信息網
Ⅷ 為什麼進口大豆便宜,國產的大豆貴
小編知道黑土地黃土地都能種出豆子來,中國那麼多的土地難道還需要去國外進口大豆嗎?確實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需要進口糧食來保障國民生活。其中就包括大豆。
對於進口大豆,絕大多數的都是被打上“轉基因”標簽的大豆,而國家也明確表示,這些大豆不能以食品的方式出現,只能用於加工原料使用。而這些大豆的用途大家也都知道,首先就是榨油,畢竟進口大豆的顆粒飽滿,其中的出油率更高一些,看起來質量更好。因此那些大豆油的製作廠商絕大多數都是使用進口大豆進行壓榨,而這些油則會進入市場中。
雖說國內的大豆比較貴,但小編還是會買,國家近些年裡也在鼓勵著農民種植大豆,東三省的種植補貼達到了300元每畝,讓農民更有收益。小編是不說廢話的口水君,記得關注我或者點贊哦,小編需要你們的支持呢!
Ⅸ 為什麼美國大豆運回中國,都要比國內大豆還要便宜
中國的大豆有缺口。一直是依賴進口的主要原因。由於中國的大豆是非轉基因的,其產量和產油量與美國、巴西和其他國家的非轉基因大豆相差甚遠。
美國大豆成本低,利潤高。最後,許多中國企業依賴進口大豆,進一步推動了從美國進口大豆的增加。受企業利益驅動,許多大豆加工企業將在港口附近建立加工廠,以色列將購買廉價進口轉基因大豆,這可以很好地降低成本,轉基因大豆具有更高的出油率,可以獲得更多利潤。
美國大豆價格低廉。盡管目前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仍在繼續,即使中國徵收25%的關稅,但進口大豆稅後的價格還是相對較低,還是比國內大豆的價格低廉很多,這也是中國大多數大豆加工企業選擇進口大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