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和甄宓為什麼關系不好
① 甄宓在曹操三父子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情感糾葛
甄宓是三國少有的美女,史書上形容她的容貌是:姿顏絕倫。意思是她的容貌漂亮,天下沒有人能比得上,算得上是三國歷史上的第一美女了。
人美是非多,甄宓美麗的容顏給她帶來了很多事,甄宓出身河北世家,才貌雙全,袁紹主政河北時,為自己的二兒子袁熙迎娶了美若天仙的甄宓,但是袁紹後來在官渡之戰中輸給了曹操,沒兩年就去世了,袁家開始衰敗。
所以,歷史上說一女亂三曹,只是一種詆毀曹操父子的說法,並不是真的存在,甄宓作為一個女人,在當時是無法左右自己的命運,包括她嫁給曹丕,被曹丕賜死,甄宓的命運是曹丕掌握的,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並沒有什麼感情糾葛。
② 有人說歷史上曹丕對甄宓始亂終棄,這是怎麼回事甄氏是一個怎樣的人
甄宓被曹丕賜死,而且曹丕在賜死她的時候,還在她嘴裡塞糠,用頭發蓋住她的臉,可見曹丕對甄宓的憤恨。
還有一種說法是郭女王用計謀擒住了曹丕。郭女王是一個非常有智謀的人,別的不說,就她這個名字,就是一種有智謀的表現。為什麼叫「郭女王」呢?因為小時候別人就說她不同凡響,將來「貴不可言」,因此他父親給她取了這樣一個名字。但是,很顯然,這個名字背後的故事,可能就是她自己虛構的。而這個虛構,對一心想當世子的曹丕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誘惑。
除了以上兩點外,我覺得甄宓自身也有問題。實際上,當初甄宓所表現出來的那些美好的品德,是在她備受曹丕寵愛的時候的樣子。當後來曹丕不再寵愛她的時候,她就有了不一樣的表現,就說了一些抱怨的話。而這樣一來,反而讓曹丕認為她是一個虛偽的人。因此,曹丕做出賜死她的事,並對其遺體「以發覆面,以糠塞嘴」。說起來,甄宓也是一個可憐人。遇到負心人,連一句抱怨的話都不敢說,這就是皇權社會里,女兒的悲哀。(參考資料:《三國志》《魏略》《漢晉春秋》)
③ 軍師聯盟曹丕為什麼不喜歡甄宓呢
其實這個問題劇中看不出來原因,而且這一部分劇情我一直覺得怪怪的,有點像寫文章交代不清的感覺。
首先是甄宓第一次見到的是曹丕,兩人還有對視戲,給人的感覺是兩個人互生愛慕,而且甄宓投河的一瞬間曹丕苦苦相救,甄宓自殺沒有成功,別說只是想施行“仁義”才救下敵將家眷,而不動男女之情?
這進一步反映出了曹丕和曹植二人的人設問題,看到現在為止,我發現曹丕和曹植二人的性格和行事風格都缺少鮮明性,比起《琅琊榜》真是差太多了。感覺這兄弟二人自己都是沒啥主見的,完全跟著幕僚走,而且他們的一些想法甚至經常交叉,像是放錯了位置。
比如關於如何處置安通袁紹的軍中人員書信的時候,二人的建議好像調換過來更合適一些才對。如何設定曹丕仁壽優柔,曹植果決無情,那麼建議不查直接燒書信的應該是曹丕才對,建議仔細查處然後燒掉的應該是曹植,不是嗎?
因為人設的模糊,這兩個本該水火不容的角色很多時候相安無事甚至禮尚往來。從目前看來像是人設上的失敗,不過往後看,也不確定是不是劇情還沒發展到最緊綳的那一幕,兄弟二人內在的品格還沒徹底凸顯,但等的太長才體現也是問題啊?
④ 和曹操父子關系匪淺的甄宓,為何落得被發覆面,以糠塞口的下場呢
甄宓的一首寡婦詩《塘上行》把她送上了西天,那麼《塘上行》為什麼被稱為寡婦詩呢?那就先看看她寫了個啥玩意兒吧。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這兩段是《塘上行》里比較著名的著名的段落。我們乍一眼也就能夠看出七八分其中的意思,大致講的就是她的情人離她遠去了,她心裡非常傷心,常常夜裡想著情郎,想得天天晚上睡不著覺。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曹丕還活著,雖然說不怎麼寵愛甄宓了,但是跟甄宓在一起的時間,也不會太短。甄宓這么說曹丕,豈不就是咒罵他去死?又或者說甄宓心裡藏著另外一個情郎么?
曹丕作為篡位得來天下的皇帝,最討厭的,那就是有人挑戰他的權威。他看了這首詩以後,哪裡還能放過甄宓?所以就將她給賜死了。為了防止甄宓有怨氣,曹丕將甄宓以發覆面,以糠塞口,死法相當可憐。
甄宓和曹植之間,可能也有一段秘密。
甄宓比曹植大了9歲,這在古代本來是比較大的年齡差了。但是我們想啊,甄宓29的時候,曹植也已經有20歲了,所以發生故事,是很正常的事情。
甄宓嫁給曹丕以後,長期蹲守在家裡,因為曹丕時常要跟著曹操外出打仗。可是年幼的曹植自幼喜歡舞文弄墨,所以他也沒有跟隨曹操出征。
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還至河內,帝驛馬召到,引入卧內,執其手謂曰“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宣王頓首流涕。即日,帝崩於嘉福殿,時年三十六。癸丑,葬高平陵。---《三國志》
為此這就給曹植和甄宓之間,創造了一個機會。曹植常常到曹丕家裡遊玩,也不知道這家裡到底什麼好玩的,哥哥又不在家,家裡的山水也是看膩歪的,唯一的理由就是甄宓了。
⑤ 曹丕和甄宓的關系真的像劇中那樣嗎
甄宓被曹丕賜死,而且曹丕在賜死她的時候,還在她嘴裡塞糠,用頭發蓋住她的臉,可見曹丕對甄宓的憤恨。但是如果我們看歷史,我們會發現曹丕對甄宓憤恨的毫無道理。為什麼說毫無道理呢?
⑥ 曹丕為何如此殘忍對待自己曾經的愛妻甄宓原因是什麼呢
是因為曹丕這么多年都是一廂情願,甄宓從來沒有真心愛過她,他作為一個男人太窩囊了,所以才會殘忍對待她。
⑦ 曹丕對甄宓的怨恨是怎麼來的,曹丕為何要賜死甄宓
甄宓原先是袁紹的妻子,袁紹被滅了之後,就被曹丕帶入宮中,變成了曹丕的皇後。甄宓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人,也是一個非常要強的女人,她對曹丕的放盪和不忠十分惱怒,而且經常當眾抒發自己的不滿,說曹丕的壞話。
甄宓的美貌讓曹家父子三個人都對她非常喜歡,尤其是曹植。但是其他人對甄宓的喜愛,讓曹丕非常的嫉妒。就像是在他心中插了一根刺一樣,這也是他最後賜死甄宓其中一個非常主要的原因。
⑧ 絕世美人甄宓,本來深受曹丕寵愛,但為何晚年卻如此凄慘
怎麼說呢?按俗套說這個是美人遲暮的悲傷故事,但是我覺得甄宓之所以晚景凄慘,除了曹丕薄情,還有她自身的原因,她實在太「白蓮花」了,而「白蓮花」其實讓人討厭。首先,甄宓的美在歷史上是有跡可循的,後人曾說:「江南有二喬,河北甄宓俏。」可見她的確有曠世之美。
曹丕是個實在人,他聽甄宓說要他多納妾,可是認了真,於是廣納姬妾,充實後宮,其中才貌俱全的郭女王特別招他喜愛。甄宓哪能容忍自己受到冷遇,可是論外貌,自己畢竟吃了年齡的虧;論才智,郭女王分分鍾秒殺她。
此時的甄宓心裡除了怨恨就是怨恨,成天說些陰陽怪氣的話,這話自然一句不落得被人傳到了曹丕的耳中,曹丕這才發覺她心口不一,也就開始厭惡她。處於弱勢的甄宓無奈之下寫了一首《塘上行》,想讓曹丕回心轉意,沒曾想曹丕真不是文學青年,他好恨做文學青年的大哥曹植,這會又看到甄宓也寫詩來嘰歪,一怒之下便將她毒殺了。
這事真怪不得別人,甄宓從一開始就在「白蓮花」的路上狂奔,她總以為我又美,又有才華,又賢良,人人都把我來誇,可是她不知道用力過猛,總會有明眼人看穿她的舉動,比如卞夫人,她那麼孝順,可是孝順得過了火,讓卞夫人看透了她,所以她死時,沒有人替她求情,卞夫人不會,曹操不會,曹丕的那些妻妾也不會,因為沒有人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