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史書賣的這么便宜
⑴ 6元本中華國學百部為什麼這么便宜
沒看過,但是國學還是帶拼音的好。有解釋一時可以理解,但是沒有如兒童與現在小孩們讀經的百遍的誦讀,那麼永遠不會體味 文言文韻律的美。太美了。呵呵。
我就是帶家裡女兒讀經。現在讀的看文言文
超簡單。中華文化太美了。現在國內所有關於國學的兒童讀經的我都很熟悉,有興趣從這里開始吧,因為教育孩子做父母的永遠不知疲倦,所以更有持久力。39446274,這是我QQ晚上有空。呵呵。再見!
哦,對了,現在的正經國學書也很便宜。到時有國學群介紹給你。
⑵ 我想問一下,像史記啊之類的史書,各種版本,有的一套好幾本,有的一本就概全。是內容有刪減還是怎麼樣
刪減是肯定有的,這些史書肯定都不全,一些歷史根本不會提到,所以如果是想具體了解某部分的歷史建議不要通過史書,自己網路查一下吧
順便說一句,書的字體大小不同也會影響本數和頁數,書上的插圖也會影響
⑶ 史書可信嗎會不會有虛假成分
真實的歷史叫第一歷史,這種是沒有辦法再還原的。
任何書面歷史,口述歷史,都無法再現第一歷史。
史書叫做第二歷史,一般認為和第一歷史最為接近,但是畢竟不可能與第一歷史等同,
虛假,不實成分總會有的,
⑷ 關於 孔子舊書網 給要買書的人給大家一些忠告 我本身是消費者
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叔梁紇的正妻)所容,孔母顏徵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徵在卒,他服了三年喪。 孔子十九歲時娶宋國人丌官氏為妻,一年後丌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 據《孔子家語》和《史記》記載,孔子青年時代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庫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場的小官),事無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於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學識,很快得到不斷提拔。到孔子五十一歲的時候,被任命為中都宰(相當於現在的市長,今濟寧市汶上縣一帶),政績非常顯著;一年後升任司空(相當於現在的建設部長),後又升任大司寇(相當於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長兼檢查部長兼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五十六歲時,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務(由於孔子升遷過快,不符合當時官員晉升標准,因此為代理宰相)。孔子執政時,立即將擾亂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殺掉,以嚴肅法紀,因而名動一時,由此可看出孔子不是後世某些人認為的迂腐不堪的學究,而是敢作敢為但不暴虎馮河的偉丈夫。孔子執政僅三個月,就使魯國內政外交等各個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國家實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各守禮法,社會秩序非常好(史書上稱「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奸佞之人和刁民紛紛出逃;同時,孔子還通過外交手段,逼迫齊國將在戰爭中侵略魯國的大片領地還給了魯國。魯定公12年,孔子為削弱三桓(季孫氏、叔孫氏、 孟孫氏三家世卿,因為是魯桓公的三個孫子故稱三桓,當時的魯國政權實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著三桓),採取了墮三都的措施(即拆毀三桓所建城堡)。後來墮三都的行動未能最終成功,但對強公室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孔子傑出的執政能力讓齊國倍感威脅,於是為了擠走孔子,送了上120匹良馬和80名女樂給魯國諸侯。魯國國君沉溺於此,連續三天沒有上朝,到了祭祀之日,忘了分祭肉(這在那個時代是非常嚴重的事情)。孔子對魯君大失所望,於是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孔子先後去了衛、宋、曹、齊、陳、蔡、楚等國。孔子雖然在各國都受到了尊重,但由於孔子以仁為核心,以禮為秩序,要求和諧,愛惜民力的政治主張和當時諸侯追求的霸道格格不入,孔子始終未能得到重用從而實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68歲回到魯國,魯國國君對孔子相當禮遇,但依舊沒有重用孔子。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當時無法得到實施,但孔子之偉大在於「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寄託於後世。孔子因而在回到魯國之後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動,一面繼續整理文化典籍,修訂六經;一面廣收弟子,大規模的開展文化教育事業,相傳教授弟子3000餘人,其中精通六藝的弟子有72人。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顏回不幸早逝,得意門生子路死於衛國內亂,兒子孔鯉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這一連串的打擊之下,筆者猜測孔子的身體健康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孔子於公元前479年農歷二月十一日73歲時(72周歲)與世長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