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微生物肥料效果不好
Ⅰ 微生物菌肥使用效果怎麼樣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生物菌肥施肥量
根據施肥的時機不同,底肥和追肥使用量為每畝5公斤,可以和有機肥料混合後使用;
對於果樹之類的農產品,每顆幼苗使用量為200克左右,成年後的果樹可以放射狀溝施,每顆0.5-1公斤即可。
除此之外,微生物菌肥還可以用作蘸苗灌根、拌苗床土、盆栽以及沖施等,各種施肥方法都有所不同,用量也要把握好,否則就事倍功半了。
使用方法:
1、 用得早,用得足,次數多。微生物菌劑到根際需要與其它的微生物競爭營養和位置等,因此,要做到先聲奪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建議從底肥(生長早期)就開始施用,不要隨意減量,並在一個生長季至少施用2-3次。
2、 採用正確的使用方式:可採用拌種、浸種、蘸根、灌根、穴施、溝施、噴施、滴灌、撒施等方式。浸拌種、蘸根等方式早期效果突出,要達到更好的效果,還需要結合土施的方式,尤其結合灌根、穴施、滴灌等方式效果更好。
1) 撒施在表面後,一定要覆土,促進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避免紫外線的傷害。
2)噴施和滴灌對微生物菌劑的要求較高,大多數微生物菌劑由於載體和生產工藝的限制,是不能溶解的。
注意事項:
1、氮、磷、鉀總含量超過8%時與菌劑混合施肥,會一直菌的活性。
2、不要將菌肥與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草木灰混合使用。
3、建議採用溝施、窩施的方式,一定要將菌肥蓋在土壤里,避免陽光直射,紫外線會殺死細菌;此外,不建議沖施微生物菌肥,因為加速吸收後菌群會被沖散,影響施用後的效果。
4、氣溫過高、過低、乾旱條件下的農作物田塊不建議使用微生物菌肥。
Ⅱ 生物菌肥有哪些誤區
第一部分:7個觀念誤區。
誤區1:靠見效速度評價產品好壞,認為見效快的就是好菌劑或菌肥。
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除了會分解土壤中難溶及被固定的元素,增加營養元素的供應量,利用自然界的物質轉化為植物生長所必須的物質,促進作物產量提高外,還能產生植物生長刺激素和拮抗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可減輕作物病蟲害的發生,肥料效果的發揮與微生物菌群繁殖速度、菌群數量關系緊密,菌群生長存在周期,這一點是與化學肥料和植物調節劑的最大區別,這也就出現了微生物肥料速效性不如化學肥料與植物調節劑的現象。見效慢並無意味著菌劑及菌肥是無效果的,能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看到作物長勢明顯改善的品種也未必是好的菌肥或菌劑,其中也不乏一些添加了植物調節劑的品種。
誤區2:種類混亂,分不清使用的是菌劑還是菌肥。
農用微生物菌劑是指目標微生物(有益菌)經過工業化生產擴繁後製成的活菌制劑,它具有直接或間接改良土壤、恢復地力,維持根際微生物區系平衡,降解有毒、有害物質等作用;應用於農業生產,通過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增加植物養分的供應量或促進植物生長,改善農產品品質及農業生態環境。
微生物菌肥包含復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機肥,復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目的微生物經工業化生產增殖後與營養物質復合而成的活菌製品;生物有機肥是指目的微生物經工業化生產增殖後與主要動植物殘體(如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為來源並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物料復合而成的活菌製品。菌劑、菌肥最大的區別在於產品中營養物質及有機物料的含量,使用中需結合實際需求選擇對路產品。
誤區3:認為一種產品中菌的種類越多、菌種數量越大越好。
復合菌劑的使用效果會受到不同菌種生長習性的影響,盲目的復合,極易造成菌種間的拮抗,影響效果發揮。菌衡量標准為「有效活菌數(CFU)」,單位為「億/g或億/ml」,數量不能代表全部,不但要看菌數量,還要看有效活菌的數量,使用後起作用的只有活菌,有益活菌數量越大效果會表現越好。
影響產品使用效果的因素除了菌的種類及數量外,菌的純度至關重要,當產品中黴菌雜菌數及雜菌率超標時也會影響應用,國家標准規定農用微生物菌劑產品雜菌率分別為:液體≤10.0%,粉劑≤20.0%,顆粒≤30.0%;復合微生物肥料產品雜菌率標准為:液體≤15.0%,粉劑≤30.0%,顆粒≤30.0%:市場上少數不合格產品中會含有致病菌,本意是用有益菌修復土壤,使用了不合格品種,反而會引起致病菌繁殖,導致病害發生。
誤區4:一個季節使用一次就可以,一次使用作用可持續多年。
部分微生物菌種施入土壤後會大量繁殖,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成為優勢菌群,但隨著外部環境的改變,如化肥的超量使用、殺菌劑的使用、燜棚、高溫等,都會導致有益菌死亡,從而影響有益菌群在土壤微生物系統中的地位,要繼續保持有益菌群的地位,就需要在作物的生長期多次使用微生物肥料來補充有益菌。
誤區5:不注重菌的種類,認為一種菌可以解決多種問題。
少數用戶在選購微生物肥料時只注重是不是含菌,而不關注菌的種類,缺乏對症用菌的意識,使用了不對症的菌品種,產品效果難以發揮,難以達到用戶目的。現階段在農業部獲得登記的微生物品種有根瘤菌菌劑、固氮菌菌劑、解磷類微生物菌劑、硅酸鹽微生物菌劑、光合細菌菌劑、有機物料腐熟劑、促生菌劑、菌根菌劑、生物修復菌劑。不同品種具有的功能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會體現在六個方面:提供或活化養分功能;產生促進作物生長活性物質能力;促進有機物料腐熟功能;改善農產品品質功能;增強作物抗逆性功能;改良和修復土壤功能。要結合需求、菌種特點、菌種功能選用對症的產品。
誤區6:超過保質期使用就沒有效果。
農用微生物菌劑國家標准規定,「農用微生物菌劑產品」及「有機物料腐熟劑產品」液體製品保質期為3個月,粉劑及顆粒製品為6個月。超過保質期並不意味著產品沒有效果,要區別對待。在實際應用中,也發現了一些特例,如熒光假單胞菌劑製品(液體),超過保質期使用非但沒有減效,作用較之前更突出,有待進一步研究。
誤區7:微生物肥料可以替代化肥
土壤肥力由生物肥力、化學肥力、物理肥力三部分組成,使用微生物肥料後能提高土壤的生物肥力,可以間接促進化學肥力和物理肥力的提高。使用微生物肥料不能完全替代化肥,但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部分化肥的投入。
Ⅲ 微生物殺蟲劑和微生物肥料是值得推廣應用的,為什麼 但又為什麼一直很難推廣應用
首先土壤本身就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施用微生物肥料的目的是要增強有益微生物的數量和種群優勢,從而為植物的根系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
至於微生物殺蟲劑,主要是利用自然界害蟲的天敵來進行生物防治,既有效防治害蟲或病菌,也較好地保護了生態環境。
微生物肥料和殺蟲劑的前景廣闊,但現在科研方面並沒有特別突破性的進展,而且施用效果不明顯/不穩定。廠家和經銷商往往只把「微生物」作為概念來炒作,不太用心去做研發。
Ⅳ 生物菌肥可靠嗎
生物菌肥
生物菌肥是近幾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作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Ⅳ 微生物肥料為什麼不可以取代化肥
微生物菌肥肥料提高化肥利用率的作用,類似豆科植物根瘤菌的作用,改良土壤。要代替化肥這個還不行,但合理應用可以達到化肥不能達到的效果,兩者相輔相成吧。
Ⅵ 微生物肥料選用常見誤區有哪些
現在農技部門都鼓勵農民使用微生物肥料,它可以提高土壤生物肥力、防控根部病害、提高農產品品質。但用後農戶反映效果不穩定,同一批次的產品在不同作物、不同時期、不同用量的情況下效果差異很大。
誤區1:用見效速度評價產品好壞,認為見效快的就是好微生物產品。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命活動,除了會分解難溶及被固定的元素,增加營養元素的供應量,利用自然界的物質轉化為植物生長所必須的物質,促進作物產量提高外,還能產生植物生長刺激素和具有拮抗某些致病微生物的作用,可減輕作物土傳病蟲害的發生。
化學肥料效果的發揮與微生物菌群繁殖速度、菌群數量緊密相關。菌群生長存在生命周期,這一點是微生物肥料與化學肥料和植物調節劑的最大區別,這也就是為什麼微生物肥料速效性不如化學肥料與植物調節劑。
見效慢並不意味著菌劑及菌肥沒有效果的,能在較短時間內看到作物長勢明顯改善的品種也未必是好的微生物肥料產品,其中也不乏一些添加了植物調節劑的產品。
誤區2:認為一種產品中菌的種類越多、含菌量越大越好。
復合菌劑的使用效果會受到不同菌種生長習性的影響,盲目的復合,極易造成菌種間的拮抗,影響效果發揮。菌衡量標准為「有效活菌數(CFU)」,單位為「億/克或億/毫升」,但數量不能代表全部,不但要看菌數量,還要看有效活菌的數量,使用後起作用的只有活菌,有益活菌數量越大效果越好。影響產品使用效果的因素除了菌的種類及數量外,菌的純度至關重要,當產品中黴菌雜菌數及雜菌率超標時也會影響應用,國家標准規定農用微生物菌劑產品雜菌率分別為:液體≤10%,粉劑≤20%,顆粒≤30%;復合微生物肥料產品雜菌率標准為:液體≤15%,粉劑≤30%,顆粒≤30%:市場上少數不合格產品中會含有致病菌,本意是用有益菌修復土壤,使用了不合格品種,反而會引起致病菌繁殖,導致病害發生。
誤區3:一個季節使用一次就可以,一次使用作用可持續多年。
微生物菌施入土壤後會大量繁殖,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就會成為優勢菌群。有益菌群能否成為優勢菌群關鍵在於土壤環境是否適合有益菌擴繁,如化肥超量使用、殺菌劑頻繁使用、燜棚、高溫等,都會導致有益菌死亡,從而影響有益菌群在土壤微生物系統中的地位,要確保有益菌群的優勢地位,就需要在作物的生長期多次使用微生物肥料來補充有益菌和營造一個適合有益菌繁殖的環境。
誤區4:不注重菌株的差異性,認為一種菌就具有同樣的功能。
少數用戶在選購微生物肥料時只注重是不是含菌,而不關注菌的種類和菌株的來源,缺乏對症用菌的意識,使用了不對症的菌種,產品效果難以發揮,難以達到用戶的目的。
現階段在農業部獲得登記的微生物品種有根瘤菌菌劑、固氮菌菌劑、解磷類微生物菌劑、硅酸鹽微生物菌劑、光合細菌菌劑、有機物料腐熟劑、促生菌劑、菌根菌劑、生物修復菌劑。
Ⅶ 如何區分微生物菌肥的好壞
首先,對於微生物肥料自己來說,菌數是衡量一種菌肥是否達標的重要依據,國家規定微生物菌劑有效活菌數≥2億/克(顆粒1億/克),復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機肥有效活菌數≥2000萬/克。如果達不到這一標准,說明產品質量達不到要求。
其次,是產品本身的有效性,施用菌肥的時候,一定要檢查是否過了保質期,目前我國菌肥保質期超過1年的不多,購買後要盡早施用,當然也有一些菌肥產品存放時間比較久,比如多孢菌常規保存35個月正常復活,比常規菌肥提高了23個月保存期。
除了菌肥自身的條件外就是外界因素了。第一點是溫度,施用菌肥的最佳溫度是25-37攝氏度,低於5攝氏度或是高於45攝氏度,菌肥的施用效果都會比較差,對高溫、低溫、乾旱條件下的農作物田塊不宜施用。但是多孢菌的耐受溫度達140度,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菌肥在溫度上的局限性。第二點時期,菌肥的最佳效果時期是作物的營養臨界期和營養大量吸收期前7-10天左右,在此期間施菌肥效果最佳。第三點用量,一塊兒過度施用化肥的土地對化肥是有依賴性的,不要一下子用菌肥完全代替了化肥,要循序漸進。第四點混合,像殺菌劑、殺蟲劑、除草劑和含硫的化肥(如硫酸鉀等)以及稻草灰等是不能與菌肥混合施用的,它們會殺死生物菌,破壞肥效。
Ⅷ 生物肥、化肥、有機肥的優缺點是什麼,混合使用注意什麼
生物肥、化肥、有機肥三者結合施用是當前比較提倡的一種施肥方法,合理的結合能夠極大提高化肥的利用率,這對於減輕近年來為了追求產量而濫施化肥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土壤乏力、水污染、環境污染、農作物化肥殘留等問題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我就來分別說說它們各自有什麼優勢?混合使用需要注意什麼?
以上就是對化肥、有機肥、微生物肥料優缺點的介紹以及混合使用所要注意的事項,限於篇幅,就不在這里展開贅述,如你對化肥、有機肥、生物菌肥的使用有任何疑問,可關注我,我們一同探討施肥的奧妙。
Ⅸ 生物菌肥有效果嗎怎樣施肥能夠發揮它的效果
個人認為生物菌肥有效果。生物菌肥是近些年出現的一種新型的生物“肥料”,雖然叫做菌肥,但是其本質不是肥,只是通過一些工廠的手段培養的一些在土壤中有利於土壤和作物的有益菌類。
我覺得按照以下幾個方式使用這種“菌肥”能夠發揮它的效果:
1.菌肥要深施。如果大家心細的話會發現,生物菌肥的包裝袋都是不透光的,很多菌肥包裝袋裡面還有一層銀白色的塗層,這就說明在施菌肥時盡量避光。既然是避光,就不能表施了,表施見光影響活性。所以,菌肥要深施。
2.土壤水分。土壤水分也是個關鍵,一般來說使用菌肥的土壤的水分含量控制在65%一下。水分含量高,土壤的通透性差,影響菌肥的活性。而且水分超過70%的話也不適合施肥等農機措施的作業啊。
以上是我對生物菌肥使用的方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