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有的繁簡字意思不一樣

為什麼有的繁簡字意思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10-06 15:41:57

㈠ 為什麼字典里的繁體字與台灣的繁體字有不一樣的呢

國內使用繁體字的地區都有相應的區別,如下∶
中國台灣地區∶標准為《常用國字標准字體表》、《次常用國字標准字體表》和《罕用字體表》。標准寫法和中國大陸的繁體寫法有些地方不同,「黃(田字出頭)」,中國台灣地區為「黃(田不出頭)」;中國香港地區為「骨,下為兩橫」,中國台灣地區為「骨,下為「點提」」,中國大陸為「骨」;香港為「衛」,台灣為「衛」等等。
中國香港地區∶以《常用字字形表》為准。中國香港地區和中國台灣地區的差異整體來說並不算多,像「攜」等字,都顯得一致。但也有些字的分別則較明顯,如「充」與「充」、「讀」與「讀」、「裏」與「裏」、「著」與「著」等,前者為中國香港地區標准寫法,後者為中國台灣地區標准寫法。
香港用的繁體字包括一些廣東方言、特殊地名等.如(乜)(啲)(嚟)(邨)..
現在最常用的繁體字編碼是Big5碼,由台灣方面制訂,由於有很多香港字沒有被收錄進去,所以香港政府又制訂了一個香港字增補方案(HKSCS),不過無論是標準的Big5還是HKSCS都已被收進Unicode和GBK.
中國大陸境內∶以《簡化字總表》和《新華字典》(繁體字版)上的為准。部份寫法有類似簡體字的整理,使中國大陸的繁體字與中國台灣、中國香港的繁體字有些差異,沒有那麼符合字源。如中國台灣、香港均以「沖」、「呂」、「貓」為正體字,但國內的繁體字,則仍要寫作俗寫的「沖」、「呂」、「貓」。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用來推行「規范漢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表明當前推行的規范漢字為簡化字和傳承字。繁體字只在特別情況——如編寫文字學的書籍、練習書法、出版古籍等時候使用。在一般情況下,繁體字被視為不規范、不可使用的漢字。
由於台灣較早開始發展中文電腦和人口較多,電腦中的「繁體中文」一直以來其實代指「台灣中文」,意即絕大部份軟體的「繁體中文版」使用的是台灣的用語和翻譯,此等軟體亦通行於香港、澳門或其他使用繁體字的社群。但由於台灣和香港的用語分別越來越大,不少開源軟體,例如 GNOME 和 KDE 的繁體中文版都已經分拆為「台灣中文版」和「香港中文版」兩個版本,分別使用兩地的翻譯用詞。
繁體字與非主流繁體字(火星文)的區別:強烈不推薦使用非主流繁體字
非主流繁體字「火星文」由符號、繁體字、日文、韓文、冷僻字等非正規化文字元號組合而成。乍看像是亂碼或打錯的字,用法也不同於漢字那麼規范,從字面上根本無法了解。為了中華文字健康傳播和繼承,請使用規範文字,強烈不推薦使用非主流繁體字!
1、台灣和大陸不僅僅是簡繁這么簡單。簡化字簡化的不只是字體,改變還有讀音。例如,誰知道硅的繁體字怎麼寫?矽。如果你查字典它說這只是舊稱。而實際上台灣的教科書和雜志主要還是用的這些所謂的「舊稱」。這僅僅是舉個例子。我從小就常看繁體字的書,很喜歡看台灣的雜志,可是現在看,還是很吃力。經常會有不明所以的字出現。
2、字元難以正確顯示。
關於漢字國家主要有2個標准,一個是GB2312,這個大家太熟悉了。一個是GB18030,這個是01年後的國家強制標准,不支持此標準的軟體不得在中國銷售。但是不幸的告訴大家,基本沒有能很好支持GB18030的。香港政府所使用的即為採用Unicode的UTF-8編碼,同時因港澳地區本身存在的一些口語詞,其政府也用UTF-8發行香港增補字元集。
為什麼提這個呢?
GB2312(win95/98時代)中基本不包括繁體字,所以你的帖子在那種編碼格式下就是一團糟,亂碼。GB18030包含大部分繁體字,但是也未必能囊括BIG5的全部。(p.s.BIG5也不是台灣的官方編碼)。而大家一般所用的win,用的是cp936(code page 936),俗稱GBK.所包含的字元數量比GB2312多多了,但是沒有GB18030多。昨天我就在壇子里發現了一個必須要在GB18030下才能正常顯示的帖子。但是windows系統本身是不支持GB18030的,少數個別軟體支持。
但根本上說,簡體中文和繁體中文,實際上一脈相承,絕大部分大陸人不需要特意進行專門的繁體字教育都可以認識大部分繁體字。長期以來在大陸各地的港商台商也能很好的融入大陸的生活。

㈡ 在書法創作中,為什麼有的繁體字不可隨便用

在書法創作中,有的繁體字不可隨便用,因為亂用容易出洋相。

由此,聯想到近年來網路、視頻、電視字幕中常常出現的錯字、別字,已到了令人不忍目睹的地步。不由想起六十年代針對報刊出版物錯別字頻仍發生的亂象,《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由多位著名專家、學者聯合署名的文章,題目是《為祖國語言文字的純潔健康而奮斗》。如今,是到了重新喊出這個口號的時候了。

㈢ 繁體字到底有多少種為什麼有些繁體字會存在不一樣的繁體字

主要是台灣那邊異體字用的比較多,如果你的文章來源是台灣那邊過來的,就會出現一些看似繁體字但是實際上不是繁體字的字,我稍微舉兩個例子。比如台灣那邊說你(你),台(台)灣,台(台)風。

㈣ 為什麼繁體字有些讀音、意思相同,字形卻有些不同 求詳細解釋。

為字兩體(爪字頭的為、點起筆的為),以前者為正體,後者為變體。古代字書有解釋:《玉篇·爪部》「為【爪字頭的為】,俗作為【點起筆的為】。」 就是說,「為」是「為」的俗字。這一類的字有為數不多的一批,你查古代字書可以查到。
另外有一部分古今字,如「禮」和「禮【示豊合體字】」。「禮」是「禮【示豊合體字】」的古字,後來以「禮【示豊合體字】」為正體。簡化字以其古字筆劃少,容易書寫,將古字作為正體、簡體,而將「禮【示豊合體字】」作為繁體。
其他,音同義同字不同的情況,屬於異體字,主要是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北分裂,北方被少數民族統治,統治者新造了一批字,這樣就與南方有了不同。後來南北統一了,這些同音同義不同形的字就分別得以傳承下來,就構成了異體字。
還有一類,兩個字古時都有,只是形不同義不同而音同,如「丑」與「丑【酉鬼合體字】」,「丑」專門用於干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丑【酉鬼合體字】」用來形容難看。簡化字用「丑」一身兼二任,集「丑」與「丑【酉鬼合體字】」於一身。這一類的字也有一批。

㈤ 為什麼有些繁體字讀音和意思相似,可字形不同例如:里 裏

= =其實呢。。。里和裏 是兩個字,因為本來只有繁體字沒有所謂的簡化字啊。簡化的過程中,把裏簡化為了里,而原來的里字不做簡化。於是現在就開始混淆了。。。用法不一樣的。參考STEELOCK的回答~

㈥ 為什麼有的漢字有幾個繁體字

這個是因為漢字簡化的原因,當初把好幾個讀音一樣的字簡化為一個字,也是為了以後拼音化做准備。後來漢字拼音化不了了之,不過一簡對多繁的情況卻流傳了下來。

比如說「丑」這個字,以前是有兩個字的,都是讀chou(三聲):丑、丑。簡化的時候直接把「丑」取消了,全部用「丑」來代替。但實際上丑和丑這個兩個字的意思完全不一樣。

再比如說干、乾、干這個三個字,讀音一樣,簡化的時候就直接把乾和干去掉了,全部用干。但實際上這三個字意思也完全不一樣,在寫繁體字時,「干涉」仍為「干涉」,而「乾燥」應為「乾燥」,「幹部」應為「幹部」。

㈦ 有的字繁體字怎麼不一樣是用什麼字體的

各位好。「只」字是由兩個字義完全不同的繁體字簡化而來的。
當讀第一聲時,是量詞。一隻狗、一隻襪子、隻身獨往、小小船隻……這個「只」的繁體字是「隹+又」。
當讀第三聲時,作副詞。表示限於某個范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表示僅有,家裡只有我一個人……這個繁體字是「礻+氏」。見《參考資料》欄。
這兩個字用全拼和紫光拼音都打耐性翻頁都能翻得到。
王碼五筆打不出繁體字,小鴨五筆打WYCU四鍵得「隹+又」。打PYQA四鍵得只「礻+氏」。大家不妨試試。祝好,再見。
參考資料:只(用作量詞)
只(用作副詞),現在這兩個字都簡化為『只』

㈧ 有的字繁體字怎麼不一樣是用什麼字體的

各位好。「只」字是由兩個字義完全不同的繁體字簡化而來的。
當讀第一聲時,是量詞。一隻狗、一隻襪子、隻身獨往、小小船隻……這個「只」的繁體字是「隹+又」。
當讀第三聲時,作副詞。表示限於某個范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表示僅有,家裡只有我一個人……這個繁體字是「礻+氏」。見《參考資料》欄。
這兩個字用全拼和紫光拼音都打耐性翻頁都能翻得到。
王碼五筆打不出繁體字,小鴨五筆打WYCU四鍵得「隹+又」。打PYQA四鍵得只「礻+氏」。大家不妨試試。祝好,再見。
參考資料:只(用作量詞) 只(用作副詞),現在這兩個字都簡化為『只』

熱點內容
吃東西為什麼要嚼36下 發布:2025-08-20 11:20:59 瀏覽:440
為什麼剛到的核桃顏色深 發布:2025-08-20 11:19:28 瀏覽:239
女巫為什麼一直在煮東西 發布:2025-08-20 11:03:45 瀏覽:437
綠巨人復興號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8-20 10:49:15 瀏覽:385
海南經濟學院為什麼不好 發布:2025-08-20 10:46:02 瀏覽:380
手機微信為什麼打不開收款碼 發布:2025-08-20 10:44:28 瀏覽:299
為什麼面條放的時間長了煮了變色 發布:2025-08-20 10:44:25 瀏覽:42
空調長時間不用為什麼要先開一下 發布:2025-08-20 10:42:19 瀏覽:659
為什麼找不到一個優秀的男朋友 發布:2025-08-20 10:42:05 瀏覽:526
蘋果13里為什麼沒有百度插件 發布:2025-08-20 10:14:57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