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歐洲四大名著為什麼文體不一樣

歐洲四大名著為什麼文體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10-06 15:56:47

㈠ 歐洲文學史四大名著

歐洲四大名著指荷馬的《史詩》、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1. 《荷馬史詩》相傳為古希臘的盲詩人荷馬所作,包括很多神話,也有不少歷史傳說。這些神話傳說,情節優美動人,常被後世用為典故。

  2. 《神曲》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的義大利詩人但丁的作品。全詩分為《地獄》、《煉獄》和《天堂》三部分。地獄是罪惡之徒受苦刑的地方,煉獄是懺悔場所,天堂是享受幸福之處。但丁不是按教會標准,而是根據自己的愛憎來貶惡揚善,充分體現了作者的人文主義思想。

  3. 《浮士德》中的主人公浮士德是一個追求豐富知識、美好事物、具有崇高理想的人物。浮士德一生經歷了書齋、愛情、宮廷、美的夢幻等階段,每個階段都以悲劇結束,反映了德意志資產階級同封建制度不可調和的矛盾。《浮士德》被看成是歐洲文藝復興以後資產階級精神生活的一部發展史。

  4.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復仇記》,也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傑出的詩人和戲劇家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描寫了丹麥國王的弟弟謀殺了兄長,自己當了國王,並娶了原來的王後為妻。王子哈姆雷特知情後,決心為父報仇。這時國王也想除掉哈姆雷特,設計讓哈姆雷特與人比劍,他准備了毒酒,還在比劍對手的劍上凃上毒葯。結果王後誤飲毒酒,哈姆雷特中了劍毒,但他臨死前刺死了國王。


西方文藝評論界把荷馬、但丁、歌德和莎士比亞成為世界四大詩人。「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們要讀中國的四大名著,也要讀歐洲的四大名著。

㈡ 為什麼四大名著都是小說而不是別的體裁

我的觀點是,作品形式,也就是文體,決定了,小說更適合稱為文學著作。更早期的作品形式,更適合稱為文集,直到明末,我國小說創作開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涌現出了太多的優秀作品。也是同時期,開始有了四大奇書的提法,建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在50年代出版三,水,西,紅四套書時,用了四大名著的說法,從此定名。

㈢ 四大名著各是什麼文體 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1、《紅樓夢》作者:曹雪芹(清),故事背景:清,體裁:小說。

2、《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故事背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體裁:小說。

3、《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故事背景:北宋末年,體裁:小說。

4、《西遊記》作者:吳承恩(明),故事背景:唐,體裁:小說。

㈣ 為什麼四大名著都是小說而不是別的體裁

首先來說,將問題圈定在「四大名著」,其實就已經是把問題圈定在了中國名著這個范圍。

為什麼四大名著都是小說題材,首先是因為我中國明清的文學作品主要是以詩詞和小說為主,那為何在那個時代被人們所認可為「四大名著」的是小說而不是詩詞呢?

中國詩詞從古至今一直以表現心情為主,並沒什麼故事性,這給讀者的品鑒性就較小說少了很多趣味。

再者,那時大部分國人的文化底蘊還不足以品鑒《浮士德》那樣有一個冗長故事的詩歌。因此那時中國詩歌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火起來,而詩詞雖然優秀且底蘊深厚,卻不足以成就故事。

散文更是同理,不足以滿足當代對能委婉揭露社會的故事性文章的需求。因此中國「四大名著」之所以是小說題材的原因,其實是那個時代國人文化需求所致。

㈤ 歐洲古典四大名著是什麼

歐洲古典四大名著是:

1、荷馬史詩:

《哈姆雷特》是威廉·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

㈥ 四大名著都是什麼文體小說這種文體的好處是什麼

四大名著都是小說文體。
小說是一種以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為主的敘述文體,這種敘述文體同其他敘述文體相比較,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這就是情節結構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小說是文學中表現力最強的一種體裁。凡生活中存在而語言又能加以表現的,小說都有能力加以描寫,寫人、狀物、擬聲、描繪人的感受、幻覺、夢境以至於潛意識心理狀態等等,無所不能。這就有可能把存在於廣闊時空中的歷史畫面和人物內心深處的精神世界,色彩鮮明、惟妙惟肖地在一定篇幅里刻畫出來。

㈦ 歐洲四大古典主義名著

荷馬的《史詩》(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1、《伊利亞特》

《伊利亞特》(ΙΛΙΑΣ,Ilias,Iliad, 又譯《伊利昂記》、《伊利亞特》。) 相傳是由盲詩人荷馬(Homer,公元前800-公元前600)所作史詩。

《伊利亞特》全詩共15,693行,分為24卷,主要內容是敘述希臘人遠征特洛伊城的故事。它通過對特洛伊戰爭的描寫,歌頌英勇善戰、維護集體利益、為集體建立功勛的英雄。

《伊利亞特》是重要的古希臘文學作品,也是整個西方的經典之一。

2、《奧德賽》

《奧德賽》(希臘語:ΟΔΥΣΣΕΙΑ,轉寫:Odýsseia)又譯《奧狄賽》、《奧德修紀》、或《奧德賽飄流記》是古希臘最重要的兩部史詩之一(另一部是《伊利亞特》,統稱《荷馬史詩》)。《奧德賽》延續了《伊利亞特》的故事情節,相傳為盲詩人荷馬所作。

《奧德賽》共12000多行,也分為24卷。詩人把俄底修斯的10年海上歷險,用倒敘的手法放在他臨到家前40多天的時間里來描述。

這10年驚心動魄的經歷,包含了許多遠古的神話,反映出經幻想加工過的自然現象以及古希臘人同自然的斗爭和勝利。第9卷中所寫的俄底修斯用計制勝巨人族波呂斐摩斯的故事,突出地表現了他的機智和勇敢。

這部史詩是西方文學的奠基之作,是除《吉爾伽美什史詩》和《伊利亞特》外現存最古老的西方文學作品。

3、《神曲》

《神曲(義大利語:Divina Commedia,英語:Divine Comedy)》,是著名義大利詩人但丁·阿利蓋利(Dante Alighieri,c.1265–1321)創作的長詩。

寫於1307年至1321年,這部作品作者通過與地獄、煉獄以及天堂中各種著名人物的對話,反映出中古文化領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問題,帶有「網路全書」性質,從中也可隱約窺見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

全詩為三部分:《地獄(Inferno)》、《煉獄(Purgatorio)》和《天堂(Paradiso)》,以長詩的形式,敘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個夢,以此來譴責教會的統治,但仍然未擺脫基督教神學的觀點。

在這部長達一萬四千餘行的史詩中,但丁堅決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表達了執著地追求真理的思想,對歐洲後世的詩歌創作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神曲》原名《喜劇》,薄伽丘在《但丁傳》中為了表示對詩人的崇敬,給這部作品冠以「神聖的」稱謂。後來的版本便以《神聖的喜劇》為書名。中譯本通稱《神曲》。

4、《浮士德》

《浮士德》是德國作家歌德創作的一部長達12111行的詩劇,第一部出版於1808年,共二十五場,不分幕。

第二部共二十七場,分五幕。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

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

《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畢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浮士德》的構思和寫作,貫串了歌德的一生,1768年開始創作,直到1832年——前後一共64年,即歌德逝世前一年才最後完成。

《浮士德》構思宏偉,內容復雜,結構龐大,風格多變,融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於一爐,將真實的描寫與奔放的想像、當代的生活與古代的神話傳說雜糅一處,善於運用矛盾對比之法安排場面、配置人物、時庄時諧、有諷有頌、形式多樣、色彩斑駁,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

5、《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創作於1599年至1602年間的一部悲劇作品。戲劇講述了叔叔克勞狄斯謀害了哈姆雷特的父親,篡取了王位,並娶了國王的遺孀喬特魯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為父王向叔叔復仇。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所有戲劇中篇幅最長的一部, 也是莎士比亞最負盛名的劇本,具有深刻的悲劇意義、復雜的人物性格以及豐富完美的悲劇藝術手法,代表著整個西方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同《麥克白》、《李爾王》和《奧賽羅》一起組成莎士比亞「四大悲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歐洲四大名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荷馬史詩

熱點內容
吃東西為什麼要嚼36下 發布:2025-08-20 11:20:59 瀏覽:440
為什麼剛到的核桃顏色深 發布:2025-08-20 11:19:28 瀏覽:239
女巫為什麼一直在煮東西 發布:2025-08-20 11:03:45 瀏覽:437
綠巨人復興號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8-20 10:49:15 瀏覽:385
海南經濟學院為什麼不好 發布:2025-08-20 10:46:02 瀏覽:380
手機微信為什麼打不開收款碼 發布:2025-08-20 10:44:28 瀏覽:299
為什麼面條放的時間長了煮了變色 發布:2025-08-20 10:44:25 瀏覽:42
空調長時間不用為什麼要先開一下 發布:2025-08-20 10:42:19 瀏覽:659
為什麼找不到一個優秀的男朋友 發布:2025-08-20 10:42:05 瀏覽:526
蘋果13里為什麼沒有百度插件 發布:2025-08-20 10:14:57 瀏覽: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