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糧食為什麼便宜
Ⅰ 糧食為什麼價格這樣便宜
的確很便宜,所以種麥子的越來越少,國家有的是糧食儲備,徵收少了,在一個是決大部分人員出去打工比種地收入高,所以也不種麥子了,有了錢買麵粉吃。
Ⅱ 今年小麥為什麼這么便宜
自由市場的調節經濟杠桿作用下,市場上小麥多了,供大於求,價格自然下跌。
這與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有明顯區別。過去價格由政府控制,『剪刀差』致使農產品價格低廉,工業品價格昂貴。例如1967年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堅決依靠的貧下中農,他們的收入普遍都較低:縣級輕工業五年以上的二級工人工資33元,農村生產隊報酬普遍幾毛錢,甚至一、二毛錢,當時的 米價每斤一角零三厘,上海牌手錶一隻120元,永久牌自行車一輛180元。
Ⅲ 為什麼今年玉米這樣便宜
糧食豐收,糧價大跌,農民收入直線下降。今年入秋以來,糧食主產區的玉米、小麥價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玉米價格下跌明顯,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達30%,而小麥在國慶前也經歷了一輪斷崖式下跌。目前,水稻收購價總體穩定,但部分地區較往年也有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三大主糧全線下挫這在往年並不多見,國際低糧價與國內庫存積壓均被視為本輪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今年要格外重視糧價大跌對數億農民收入的影響,千億級的收入負增長會影響到消費市場,預計會影響1%的GDP增長。
三大主糧全線下挫
國慶過完,各地玉米陸續收割完畢進入收購環節,但是多地農民發現今年的玉米收購價卻低於往年的20%-30%。
《華夏時報》記者對多個糧食主產區隨機抽樣調查,其中吉林長春地區收割的濕玉米價格為每斤6毛,比往年低了近3毛;山東濟寧長溝鎮地區,去年涼曬玉米(達到收購標准)的價格是1塊零幾分,今年只有8毛錢,跌了2毛多。河北邯鄲農民告訴記者,當地的玉米收購價一直維持在8毛左右,相比往年跌了20%多。
今年北大荒地區,糧食獲得豐收,但是糧價同樣重挫農民的積極性,七台河市官方通報,玉米收割後大部分直接上市,30%水分玉米棒收購價格為0.35元/斤,玉米粒0.65元/斤,比2014年同期的0.75元/斤降低0.1元/斤,降幅13.3%。
安徽省碭山縣周寨鎮孫集村農民張愛芹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涼曬乾的玉米去年同期價格是1.07元/斤,今年0.78元/斤,且收購商特別少,主要是賣給販子。「我家7畝田去年賣了5243元,今年玉米受蟲災產量下滑價格更低,今年全部收入3588元,少收1655元,我明年不種了把地全包出去。」
除了玉米,小麥的價格同樣出現大幅下滑。今年國慶放假期間,小麥價格出現了多年難見的斷崖式下跌行情。中國糧食信息網稱,大部分地區的制粉企業二等小麥的收購價格從假期前的1.15-1.20元/斤之間迅速跌至1.05-1.10元/斤之間,跌幅在0.1元/斤左右。這使得大部分做小麥貿易方面的相關人士摸不到頭緒,市場陷入嚴重的恐慌氛圍中。
一般而言,在全國國儲托市收購9月30日結束後,小麥價格是會有一波下跌行情的,好讓制粉企業有一個接盤的過程,但今年的麥價下跌幅度歷年少見。
有小麥業內人士介紹,這次大跌是由山東引起的,當地托市收購結束,但是各地糧庫仍有大批小麥車隊無法今年入庫,特別是在聊城和德州兩市,只能將小麥送到麵粉廠,而麵粉廠無法消化直接壓跌價格。
「河北等地麵粉巨頭得知聊城、德州小麥收購價格快速下跌的消息後,均作出了快速反應,開始下調小麥收購價格,這些麵粉企業的價格往往是市場的風向標,最終傳導到全國。」上述人士說。
不僅是小麥玉米,水稻今年的行情也不怎麼樣,多地的數據顯示水稻價格穩中有跌。安徽當塗縣農民楊治財告訴記者,今年水稻價格較往年跌了一毛左右,自己種的幾百畝地少收幾萬元。記者抽樣調查黑龍江地區,目前水稻價格基本與往年一致。
馬文峰說,今年價格下跌最大的是玉米和小麥,其中玉米主要是飼料,而水稻的稻糠作飼料也會受到影響,主要是在飼料環節傳導到價格,同時庫存積壓也有影響。「但僅玉米這一項就影響很大。」
影響GDP或達1%
盡管有國家托市收購政策,但是政策難以影響到市場。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華夏時報》采訪時說,國家調控價格是一塊錢但市場相對調控價掉了30%,「這說明國家力量影響趨弱。而中國的玉米市場價格已經和國際市場接軌,與國際市場同步下調,差距會越來越小。」
受全球經濟的影響,今年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全球農產品的價格隨之下跌,與中國市場糧價形成差價。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9月在《求是》發文稱,目前國際大豆、玉米、小麥、大米價格分別比國內價格每噸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這給國內市場帶來一定沖擊,糧食進口數量持續增加,擠佔了國內市場銷售份額。
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2015年9月份我國穀物及穀物粉進口量為313萬噸,1-9月為2608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2%。大豆前9個月累計進口5964噸,去年同期5274噸,同比增加13%。
「國際糧價對國內的傳導一方面是直接的進口,另一方面是信息的傳導,不過,由於我國對糧食進口實行配額管理,這種傳導更多的是信息傳導。」李國祥說。
當然,除了正常途徑進口,還有大量的走私糧食。有相關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今年屢屢查到重大糧食走私案,走私已在國內形成了完整鏈條,危及國家糧食安全。
除了國際因素,國內糧食過多也是主要原因,目前國內糧食存在積壓。10月8日,國家糧食局發布通知用兩個「前所未有」來形容當前的糧食儲存形勢:「目前我國糧食庫存達到新高,各類糧油倉儲企業儲存的糧食數量之大前所未有,儲存在露天和簡易存儲設施中的國家政策性糧食數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馬文峰認為,今年糧價20%以上的跌幅直接影響農民可支配收入近千億,按照上半年我國農民的78%的消費傾向簡單核算,今年糧價大跌直接影響農民消費市場,或影響到GDP的增速1個百分點。
「去年玉米的利潤是460億,今年利潤則是負977億,較上年的農民的可支配收入僅此項下降1437億元。」這是根據發改委公布農產品成本收益核算體系,玉米生產期間化肥價格變動和當前價格變動,以及國內玉米的播種進行測算的結果。「按照農村地區消費傾向核算大概影響國民生產總值是6500億。」馬文峰介紹,6500億是這樣計算的,去年發改委公布的每畝玉米凈利潤是81塊錢,今年大概是負179元,目前玉米種植面積是3.82億畝,從賺81元到虧179元差價是260元,兩者相乘是接近千億,如果再結合農民消費指數計算,除以0.22消費乘數效應,大概是6500億。
詳細的可以參考下農業一站通的的今年國內玉米小麥大豆價格全部下降是什麼原因?http://www.nyyzt.com/news/show-16648.html
Ⅳ 糧食價格穩中略降,為什麼糧價會下降呢
我認為玉米價格不能上漲。農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做養殖業的人都出去打工了,能在家喂牲畜的人也少喂幾只,夠自己吃就行了。至於大牲畜,還是要身體結實喂養,個人也要養,有幾戶人家,規模也不大。別說雞和鴨,做的院子很臟,很少有人養雞鴨。村裡的養殖業消費不大,都想種錢,國際糧食價格也越來越低,市長/市場沖擊也越來越大,農村人也擔心大面積種植,一些國家的玉米生產成本很低,進口糧食價格遠低於國內,因此玉米價格不能波動。近年來種植的糧食無法在當地消化,一些大型飼料廠也因不景氣,糧食供應大於需求
我認為一年前不缺錢買年貨,有錢的話,無視現在玉米價格下降的情況,先囤玉米,到年後再看年後的價格,最遲可以來的5、6月份再動手。玉米價格又下跌,基本上是完全市場化的行為。這是我國玉米生產銷售由市場主導的必然結果。通俗地說,目前市場上玉米太多,不值得。熟悉基本經濟學常識的朋友應該知道,當一個商品的供應大於需求時,如果買方占上風,商品就一定會降價。但是相反,當某些商品的供應低於需求時,如果售價占優勢,商品也會相應提高價格。
Ⅳ 為什麼今年小麥水稻那麼便宜
國際糧食價格低,導致我國的保護價難運行,國產糧食沒辦法銷售、進口糧食創新高
Ⅵ 農民種田的糧食為什麼這么便宜難怪種田的人越來越少。
市場導向造成的,現在糧價都已經放開了,市場平衡下來就是這個價位水平,你不賣,有人賣喲。話又說回來,糧食假使高了,那麼生產糧食的成本也高了,高到一定的程度,還倒不如進口糧食;其實現在的糧價不見得低,大部分利潤都在糧食加工企業,只是你們賣給他們很低,假使是這樣,從兩個方面考慮看能不能獲得多一點,其一,減低生產成本,提供生產產量和質量;其二,自己生產自己加工,這樣你們賣糧食就會賺錢了。
Ⅶ 為什麼中國的糧食那麼便宜,肉卻那麼貴呢
糧食是進口的,豬牛羊是農民養的。
Ⅷ 今年玉米價格為什麼這么低,謝謝
今年3月以來,我國玉米價格在創下歷史新高之後,開始歷時六個月下跌。我們認為,我國玉米價格在供應壓力、需求疲弱以及今年收儲價格下降的情況下,熊市格局確立,玉米價格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間。
1、 供應端:產量新高 庫存龐大
據USDA最新預估數據,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2.25億噸,持平9月預估;照此預估,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較前三年增幅約4.33%、3%和9.43%,再創歷史新高。我們認為,2015/16年度中國玉米產量創下歷史新高,利空中國玉米價格。
從實地調研情況看,我國玉米產區前三位的省市分別為:黑龍江、吉林、內蒙古。2015年9月21日至9月26日,我們對我國大豆、玉米主產區黑龍江西北部地區進行了為期六天的實地調研,西線調研路線為:哈爾濱—綏化—北安—黑河—訥河—齊齊哈爾——哈爾濱,通過本次調研我們對於今年黑龍江西北部地區大豆和玉米產量了解到如下情況:
黑龍江西北部地區大豆玉米種植主要為承包租地方式,農戶自種比例約佔1/3。除了黑龍江偏北地區種植大豆以外,偏南地區以種植玉米為主。從地區分布來看,綏棱、海倫、海北、北安等地以種植玉米為主:如綏化地區農戶反映,今年全部種植玉米;綏棱縣克音河鄉部落村農戶反映,去年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各佔一半,而今年玉米種植面積上升至90%,大豆種植下降至10%;海倫縣鄉鎮領導反映,該縣去年大豆種植面積約17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約205萬畝,佔比分別為45.3%和54.7%;今年大豆和玉米的種植面積預計為165萬畝和210畝,佔比分別為44%和56%;黑河市孫吳縣某合作社負責人反映,最近幾年全部種植大豆;黑河市西崗子鎮以種植玉米為主,大豆種植較少;嫩江縣今年大豆種植面積略增;內蒙古莫旗塔溫敖保鎮農戶反映,今年大豆種植面積增加約1倍多;齊齊哈爾相關人士反映,大豆種植500多萬畝,在該地區種植結構中的比例約為15%,玉米種植面積2000萬畝,佔比約57%。由此可見,從我們調研的情況來看,今年黑龍江西北部地區玉米種植面積仍然居首。
農戶選擇種植大豆或玉米的主要原因:(1)玉米種植收益遠遠高於大豆,如海倫現鄉鎮領導估算,如果不算大豆價格補貼的話,預估大豆每垧收益比玉米低4000-5000元,種植收益使得農戶偏好種植玉米。如有農戶表示,如果大豆價格升至3元/斤,才會考慮種植大豆。(2)地塊原因,農戶只有在不能夠種植玉米的情況下才種植大豆,如內蒙古莫旗塔溫敖保鎮農戶認為該地區因氣溫低、農葯殘留大,所以該地區不適合種植玉米。
從今年大豆、玉米的生長情況來看,不同地區也呈現出不同情況:綏化地區農戶反映,由於今年雨水偏多,積溫低,播種晚,預計今年玉米單產不及去年。去年玉米收成好,主要因為出現了夜裡下雨,白天晴天的良好天氣,對於玉米生長極為有利。今年預計沒有霜凍危害,因為至今還沒有下霜,往年此時已經下霜。綏棱縣克音河鄉部落村農戶反映,今年大豆單產情況良好,因為天氣好,不旱不澇,單產預估約300斤/畝,蛋白質量較好;該村玉米種植則因選購河田2號種子的原因,造成大面積倒伏;農戶預估今年玉米單產約1萬斤/垧,去年單產為2.3萬斤/垧。海倫縣鄉鎮領導介紹,今年大豆單產情況不及去年,主要因為積溫低(大約少了200-300度),所以大豆底部15-20CM沒有結莢,同時頂部籽粒不夠飽滿,有青豆現象,今年大豆單產預計4500斤/垧,較去年減產約10%左右;玉米平均單產預計約2.4萬斤/垧。黑河市孫吳縣某合作社負責人反映,今年略微偏旱一些,所以預計大豆產量比去年略低。去年大豆產量約4000斤/垧,今年大豆產量當前預估為3500-3600斤/垧。黑河市西崗子鎮某收購商反映,今年玉米產量還可以,略有下降,主要是去年玉米產量非常高,而大豆也沒有聽說出現減產現象。嫩江縣某糧庫負責人預計該地區大豆總產量預計60-70萬噸,較去年略減10萬噸左右,玉米總產量預計200萬噸左右。內蒙古莫旗塔溫敖保鎮農戶反映,今年天氣還可以,今年大豆單產預計約3000-3500斤/垧,往年平均單產約3200斤/垧。齊齊哈爾市相關人士反映,今年整個糧食作物的生長都比較好,其中4-5月不是太好,主要是低溫多雨,無法進行田地耕作;6月有的地方出現了旱情,如龍江南部,後來也出現了「隔道不下雨」的情況。總體而言,今年總降水量和往年差不多,但是降水分布不均勻,導致玉米品種可能出現不一樣的情況,即雨水充沛的地方玉米漲勢良好,反之玉米漲勢可能不太好。今年玉米棒比較小,現在還沒有完全成熟,成熟期比往常晚了3-5天,這就有可能面臨早霜風險。不過,幸運的是截止當前齊齊哈爾地區都沒有出現0度的情況,據天氣預報,「十一」之後氣溫還會上升,所以今年齊齊哈爾地區應該沒有早霜問題。
Ⅸ 人民幣貶值了,糧價最近為什麼會降這么厲害
,今年糧食豐收,糧價大跌,農民收入大幅下降。今年入秋以來,糧食主產區的玉米、小麥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下跌。玉米價格下跌明顯,農戶價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達30%,而小麥價格在國慶前也經歷了一輪大幅下跌。目前,水稻收購價總體穩定,但部分地區較往年也有小的跌幅。
三大主糧全線下挫,在往年並不多見。國際低糧價與國內庫存積壓,被視為本輪糧價下跌的主要原因。由於國家糧庫容量有限,且糧食最多儲存2年,國家收儲能力有限。而國際糧價又低於國內,對國內糧價沖擊很大。
此前我國糧食價格一直較低,而農民種地的各項成本如化肥、農葯等不斷增加,農民種地已經利潤菲薄,使得青壯年勞動力紛紛離鄉外出打工。而今年糧價更低,必然傷農,農地拋荒的現象將更為嚴重,明年的糧食生產難免受到影響。
糧賤傷農令農民不願種地而拋荒,其客觀上有利於推動土地流轉到下鄉資本手中,會降低他們的圈地成本。但更多的土地集中到資本手中,相當可能進一步推高明年的糧食價格。
因為資本圈地會增加三個種糧成本:1.對農民土地的租用成本;2.原來農民自己種地,現在僱人,增加了勞動力成本;3.一般而言,資本圈地,利潤優先,優先搞休閑農庄等,而後是經濟作物,最後才是糧食,會減少糧食種植面積。
從進口糧食的角度看,鑒於人民幣未來一年內出現貶值是大概率事件,中國進口的糧食會因美元對人民幣升值而相應漲價,進口數量亦會減少,這可能從市場機制上進一步刺激糧價上漲。
因此,對於今年秋糧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有關方面不能等閑視之,筆者的建議是:1.要控制糧食進口數量;2.國家要確保以去年糧價收購標准無限制地收購儲備糧食;3.對於土地流轉必須嚴格限制——糧食耕地不得轉種經濟作物或轉為其他用途。如此三管齊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明年糧食上漲的幅度。
Ⅹ 為什麼今年稻穀價格這么低
對於老百姓而言,今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除了本土疫情頻發之外,河南等地也遭受了特大洪水。因此,網上開始傳出「糧價大漲馬上就要來了」的消息,但水稻價格卻一直未上漲,那麼,2021年為什麼水稻價格這么低呢?
一、糧價大漲馬上就要來了?
對於農民而言,最關注的就是糧食價格,因為糧價上漲今年的收益就會提高。而9月以來,國際糧食價格一直在上漲,會不會帶動國內的糧價這也是種糧大戶最關心的問題。但根據當前形勢來看,國內糧價,玉米、稻穀、大豆等價格還將按照各自的邏輯運行,出現大漲的概率不大。下面小編帶來各種糧食價格如下:
1.玉米價格
近期玉米市場走勢偏弱,但是從終端消費情況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預計玉米的春天很快就會到來。為什麼說後市玉米價格值得期待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①一是缺口仍然存在
從市場供給、進口量增長、以及大量小麥替代等情況看,玉米供給應該是存在缺口的。
②二是生豬產能恢復
飼料需求量持續增長,最新數據據顯示,前7個月全國豬料產量7291萬噸,同比猛增2909萬噸,漲幅66.39%,再疊加近期飼料上漲50-150元/噸,對玉米價格也將構成支撐。
③三是澱粉走貨加快
由於疫情逐步穩定,餐飲恢復營業,也開始進入啤酒飲料需求旺盛期,這也導致澱粉走貨好轉。像本周澱粉開機率為58.69%,較上周增長了4.1%,也悄悄推動玉米價格。
2.稻穀價格
隨著早稻和中稻的陸續上市,但總體來看,早秈稻價格還不錯,而中秈稻價格與去年相比,行情有點走低,像安徽地區質量好的稻穀價格才賣到1.27-1.28元/斤左右,湖北地區均價在1.25元/斤。
3.大豆價格
大豆價格要好於水稻,主要是受國際大豆預產下降影響,國內進口大豆成本也水漲船高,價格從年度初期的4000元/噸左右上漲至當前的4500元/噸左右。
綜上,國內糧價上漲優先,用來大漲的幾率比較小,但玉米 和大豆後市行情還是比較看好的。
二、2021年為什麼水稻價格這么低?
1.原因一:產量高
現在大多數地區種植的都是雜交水稻品種,而且產量也是比較高的,像華南地區畝產在900-1000斤左右,若管理得當的畝產一千斤以上都不是問題。
2.原因二:有餘糧
根據9月份公布的稻穀最低收購價公告來看,國家還在收購2017年產的水稻,但收購價普遍較低,成交量也有,這也說明了農戶手中的水稻餘量足夠,這也是今年水稻價格走低的其中一個原因所在。
總得來說,2021年糧價大漲的概率比較小,而水稻價格這么低主要是因為產量高、有餘糧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