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唱片音質不好
『壹』 CD,磁帶,黑膠唱片三者在音質方面具體有什麼區別
1、從理論上說,黑膠唱片和CD的音質是無法比較的,因為前者是模擬介質,記載聲音的波形,後者是數碼介質,記錄的是1和0。2、總有人說黑膠音質好,那通常是對黑膠唱片的聲音特點有偏好。但是,對於現在的大部分聽眾來說,都已經適應了CD的聲音特點,CD的44KHz音質也已經達到了大部分地球人耳部的音域極限,CD是以數碼方式記錄聲音的,准確也不易變質。3、黑膠和CD的區別,就像手繪的畫和電腦渲染的場景的區別。從音質和精確程度來說,CD甩了黑膠不知道幾條街,但是音樂最終打動人的是感覺而非純技術的聲音回放。
電腦渲染的畫面最終要花很多額外的功夫去製造雜質來增加人情味和真實感,CD也是一樣,最好的錄音往往誇耀的不是有多精確,而是瑕疵裡面透出的不經意的炫技。黑膠的模擬特性決定了那些比CD多出的雜音本身都可以是真實感和空氣感的一部分,也是音樂本身的一部分。
(1)為什麼唱片音質不好擴展閱讀:
黑膠唱片一定是黑色的嗎?
黑膠唱片,又俗稱「膠木唱片」。人們之所以稱之為黑膠唱片,也許是因為膠木唱片中大多數是黑色的,但是也有存在其他顏色的黑膠唱片,比如黃色、透明、熒光、白色,同時還可以把歌手的照片印在唱片上,但成本要高一些。
比如,張國榮曾經發行過名為《StandUp》的膠木唱片,發行時就有黃色、紫色、綠色、黑色四種顏色。
參考資料:網路——黑膠唱片
『貳』 黑膠唱片的音質和 CD 的音質哪一個更好為什麼
每個人對音質的理解都不一樣,如果是用保真度或者是頻寬角度,那應該是要看黑膠唱片,如果是聽的舒服度,那就看個人的感覺了,有些人認為黑膠舒服,有些人則認為CD很不錯。
黑膠唱片屬於模擬信號音質,CD屬於數字信號音質,從聽覺來講,黑膠里的聲音比較溫暖,CD里的聲音比較冰冷。
因為黑膠唱片是模擬信號,在整個唱片的製造成本比數字激光信號的CD價格貴不少,所以這兩種音樂介質象徵著兩個不同的時代,代表著有模擬信號進入到數字信號。
黑膠唱片常見的規格
10英寸:錄音時間短,一般只能錄一首歌。
12英寸:錄音時間較長,能達50分鍾,亦為立體聲LP標准規格。
格式:
33又三分之一轉:LP密紋唱片,每面大約可錄6首歌。
45轉:EP細碟,每面只能錄一首歌。
78轉:SP粗紋唱片,每面可錄約4分鍾。
『叄』 聽人說過MP3放的音樂都是垃圾,為什麼啊音質沒唱片好嗎原理是什麼
簡單地說,就是MP3格式的音樂是被壓過的,音質當然不如CD的,但是音質不好只是其一。
其二就是現在中國大陸對於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不夠,我們免費下載的音樂實際都是侵權的,自然被很多看重知識產權的人稱作垃圾。
三是由於免費下載歌曲的盛行,導致了很多人不再花錢買專輯,因而唱片行業不景氣,唱片公司也就會相應地減少開支,這其中就包括了專輯的製作費和推新人的費用,直接後果就是專輯質量下降以及很多有才華的音樂人不被推出來。同時,專輯質量下降又會使購買力繼續下降,客源繼續流失,陷入了惡性循環的怪圈,好音樂好專輯便會越來越少。
第四,就是歌手和製作人在安排專輯曲目順序的時候,有時是會很用心良苦的,要表達一種感覺和想法,這便是專輯和單曲的區別,專輯有一個整體的思想架構,而不是一支支單曲的簡單羅列,而我們下載到MP3的歌曲恰恰是這樣的羅列,影響了歌手和專輯的整個的音樂思想的表達。
『肆』 黑鴨子的唱片音質怎麼都很差
黑膠唱片是模擬錄音、然後制模、壓制的
標準的黑膠唱片是用拾音器拾音,是輸出模擬信號
並直接用音頻放大器放大
這是完全原生無失真的原生音頻信號
cd是錄音後數字化音頻文件,然後制模、壓制的
用激光頭檢測數字信號,並通過數模轉換方式轉換為音頻信號
再經過音頻放大器放大
cd是數字時代保真度最高的音頻存儲媒介
但與黑膠比,多了2次轉換失真
還有所謂的「電腦聲」也就是數字信號特有的疊加失真
現在有些新出的黑膠,其實不是真正的原生黑膠
只是把原來電腦中的數字音頻文件通過轉換後再製成黑膠唱片的
音質反而不如cd
但現在原生黑膠基本找不到人生產了,人工成本太高,作出來救是天價
『伍』 自己刻的cD怎麼音質不行
一般多因曲目質量問題,無法與唱片公司的母帶相比,出來的聲音會偏空﹑偏暗,無法與原版CD唱片飽滿﹑細膩的聲音相比,若屬於原版唱片復制會稍好一些。
『陸』 黑膠唱片的效果怎麼樣
聽黑膠唱片區別於我們平時聽的數字信號,會顯得更接近於其錄制時現場的聲音,聽起來會更溫暖,例如聽到的所謂「爆豆聲」則是錄制的時候隨著現場的聲音一起刻錄進去的。如果我們聽慣了數字音樂,可能會覺得聽黑膠唱片的音質不好,會覺得不夠清晰解析度不高,這是因為我們現在聽的數字音樂都是經過後期加工,經過不少聲音處理,因此聽起來會更符合我們每個人的音樂習慣。而黑膠音樂主張高度還原現場感和空靈感而不經過後期處理,因此聽起來效果區別蠻大的。聽黑膠唱片需要用專門的黑膠唱機,因此黑膠唱機的性能也很重要,沒有好的機器也無法充分詮釋唱片的信息。
鐵三角唱頭
『柒』 磁帶錄出來的音質差是什麼原因
大家都知道,磁帶使用久了之後,錄放音性能會衰退,尤其是錄音性能,將大大不如新帶;一般的認為,都是著眼於磁帶的物理磨損,但是,在同樣的磨損情況之下,回放時感覺到的音質劣化,卻遠遠沒有再次錄音時感受到的音質劣化明顯,尤其是高頻段,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有切身體會。
那麼,同樣的帶基被磨損了,為什麼回放受的影響不如錄音明顯呢?為什麼中低頻受的影響小而高頻受的影響大呢?為什麼舊帶錄音電平普遍提不高,且於高頻段尤為明顯呢?這一切,就恐怕不僅僅是由於物理磨損這一個原因了;個人以為,可能是與磁性粒子多次反復充退磁後本身磁性能的衰退劣化大有關系。
具體來說就是,磁帶上塗敷的磁性粒子,不僅僅在多次的錄音過程中遭遇高強度的重復退磁和磁化,在反反復復的放音過程中,磁頭縫隙上的感應電流產生的感應磁場也會反作用於磁帶表層的磁性粒子,雖然強度微弱,但在反復播放的蹂躪之下,在這些個復雜的電磁轉化過程中,日積月累,慢慢就使得磁性粒子的磁性能出現了鈍化、退花,尤其是磁帶表層的磁性粒子,再加上物理磨損的影響,才是導致磁帶多次錄放音後整體性能劣化的真正原因。
磁帶整體磁性能的衰退後產生的最明顯的效應與主觀感受,就是感覺舊磁帶錄音電平變低了,高音尤其錄不好,聲音發悶,而在播放過程中反復的電磁反作用於磁帶表面(我稱之為放音 「逆磁化」 ),加上不可避免的物理磨損(受潮掉粉的不算),估計就是使高頻段錄放音性能出現比中低頻更為嚴重衰退的罪魁禍首。
每一次的錄音,磁帶都要經歷高強度的抹音和錄音偏磁,都會使磁帶上的磁粒子性能遭遇一次默默的衰退,相比之下,每次放音所帶來的磨損和逆磁化,其影響就微弱多了,這也就是為什麼放音可以很好的原版帶,再次錄音卻一塌糊塗的真正原因了。
綜上所述,再好的磁帶,也經不起反復多次的錄音,好帶差帶,區別只在衰退的程度高低而已,但衰退是肯定且不可逆的;因此,好帶子、好內容,還是一次錄音搞定的為妙。
『捌』 為什麼市面上賣的cd碟片音質不好
建議買無損CD,好的無損CD音質非常好,但是價格相對來說比較貴。
CD又稱光碟,在中國大陸稱作光碟,台灣、港澳稱作光碟,於1965年由美國發明,當時所存儲的格式仍以模擬為主。它是用激光掃描的記錄和讀出方式保存信息的一種介質。大約在1990年代左右時開始普及,具有存放大量數據的特性,1片12cm的CD-R約可存放1小時的MPEG1的影片,或74分鍾的音樂,或680MB的數據。
『玖』 周傑倫黑膠音質差
題主是否想詢問「周傑倫黑膠音質差嗎」?不差。因為周傑倫黑膠是目前市面上最接近原聲的唱片,音質也是毋庸置疑,其帶來的感受不是CD也不是無損音質有的感覺,並且黑膠唱片聽歌具有很強的儀式感。
『拾』 為什麼錄音磁帶的音質越來越差
什麼東西用的時間長了,都會有磨損,錄音磁帶也是一樣。在錄音磁帶的表面,有一層用膠水拌和的磁粉,錄音時,聲音變成磁場,使磁粉磁化,把聲音錄在了磁帶上,放音時,磁帶緊貼磁頭移動,放出聲音。由於磁帶與磁頭摩擦,天長日久,磁粉層被磨損了,磁帶上的聲音自然也被磨損了,所以,音質就越來越差。
要想保持磁帶的音質,一是要經常清洗磁頭,減少磁頭對磁帶的磨損;二是要經常對磁頭和主條軸消磁,避免噪音;三是磁帶存放要避免帶有磁場的物體,這樣才能延長磁帶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