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空軍為什麼便宜
Ⅰ 二戰德日海軍問題
興登堡系列裡的11萬噸、800mm主炮戰列艦方案純粹是希特勒異想天開的YY產物,比較現實的是6萬多噸、420mm主炮的方案,如果造出來了那麼跟大和相比還是差不太多。在主炮威力上可能還要居於下風。所以大和厲害。
另外二戰日本沒有空軍,日本的飛機分別歸海軍和陸軍管,飛機種類也很多。太平洋戰爭初期零式戰斗機的性能高於美國、蘇聯的任何一種戰機。但是跟德國飛機相比如何我也不太知道。
附超大和參考資料:
日本方面獲得的情報顯示,美國用於對抗「大和」級的5艘「蒙大拿」級戰列艦裝備了與「大和」級相當的457毫米主炮, 按照日本人傳統的線性思維方式,惟有在美國新型主力艦建成前試製成功更大口徑的火炮才能保持日本戰艦在火力上的優勢。1941年春,日本海軍以「試制甲炮」名義在吳海軍工廠開始研製45倍徑的510毫米火炮,並在是年年底取得成功。該炮重223.4噸,長23.56米,彈重1900到2000公斤(穿甲彈),發射葯重480公斤,射速1到1.5發/分,整個炮塔重量達2736噸。日軍決定將這種秘密武器安裝到丸五計劃中的798、799號艦上,建成兩艘「超大和」型戰列艦。
為實現對美國新戰艦的壓倒性優勢,「超大和」型最初設計方案的噸位和尺寸空前巨大,標准排水量85000噸,滿載排水量達10萬噸以上,裝備3到4座三聯510毫米主炮,航速30節。但當時的日本根本沒有能建造10萬噸級巨型戰艦的船台,為適應實際條件、建造方案不得不一再修改。最終的艦體主要設計、武器配置、噸位和「改大和」型(797號艦)大體相當,標准排水量64000噸,長263米,寬38.9米,航速27節,續航力7200海里/16節。原「大和」級的3座三聯裝460毫米主炮更換為3座雙聯510毫米主炮,此外還有2座三聯155毫米副炮,主要防空火力為10到12座雙聯九八式100毫米高炮。兩艘「超大和」型戰列艦未獲得命名,據推測可能按照未完成的第三次八八艦隊計劃命名順序定名為「紀伊」和「尾張」。
為使新型戰列艦迅速完工、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主力艦隊對美國海軍的優勢,丸五計劃中的3艘超級戰列艦將同時開工。其中,797號艦在橫須賀工廠(待「信濃」號完工後),798號艦在吳工廠(待111號艦完工後),799號艦在大分縣的新建船塢建造。各艦預定1943年開工,1947到1948年完成。但在1942年6月中途島海戰失敗後,日本海軍為補充機動艦隊的損失,把以戰列艦建造為中心的丸五計劃修改為以艦隊航母建造為中心的改五計劃,還在繪圖板上的3艘超級戰列艦永遠失去了變為現實的可能。
Ⅱ 曾經所向披靡的德國空軍,為何在1944年慘敗,差不多沒有戰斗機起飛
德國空軍曾經所向披靡,有著極高的聲望,許多國家聽到德國空軍的名號都感到不寒而慄。然而,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居然在後來慘敗,德國空軍的沒落不是偶然,這是因為德國空軍面對的敵人進攻壓力大,飛機產量不足,飛行員訓練缺乏,以及石油短缺。
飛行員的損失和飛機的損失一樣慘重。培養一名優秀的飛行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而在當時戰爭吃緊的特殊時期,飛行員的訓練根本就沒有時間保障。一方面是有經驗的飛行員訓練人員極度缺乏,找不到足夠的人來訓練飛行員。另一方面,戰場需要大量飛行員投入作戰,一些飛行員僅僅掌握了基本操作就硬著頭皮上戰場,這樣的部隊怎麼可能會擁有極強的作戰能力呢?
戰爭時期的物資本就十分匱乏,能源資源石油就更是如此了。海陸空都需要大量石油來支持戰爭進行 而空軍尤其如此。沒有足夠的石油對於空軍而言就如同失去了血液。
正是以上的種種原因,讓原本戰鬥力極強的德國空軍最後失敗了。
Ⅲ 日本對決德國……
這個問題毫無疑問,肯定是德國大獲全勝。雖然帶有一些個人情緒。
首先戰爭拼的就是工業,德國的工業基礎和實力要遠遠強於小日本。艦船、飛機、坦克等等均要比小日本的先進。而且德國有著廣泛德殖民地,資源也要比小日本來的充足。
海戰比較難說,因為德國的海軍重視的是潛艇和火力兇猛的袖珍戰列艦,缺乏航空母艦會使素質更高的德軍贏得比較艱難,但南極洲附近氣候惡劣,不適宜飛機的飛行,因此小日本的航母能發揮的作用要大打折扣。而在水下的先進德德軍潛艇幾乎就不受天氣影響,日軍的水上部隊就會遭到致命打擊。
而且德軍德遠程打擊力量也要比小日本強,數量眾多的V-1,V-2導彈就足以給小日本的聚集目標毀滅性的打擊。
除了海軍,在空中,德國空軍我覺的不會佔多大便宜,雖然德國空軍實力與裝備要比小日本好,但是畢竟沒有小日本德航母優勢,只能依靠遠程打擊,這一點上會贏得比較艱難。
不說在南極洲上進行大規模德作戰,因為南極洲德惡劣氣候根本不適宜打仗,能保命就不錯了。但可能會在南極洲附近的島嶼上進行一系列的爭奪,這時候德軍的裝備優勢就要顯現出來了,蘇軍打贏德軍傷亡了近幾千萬,而小日本在偌門坎根本就不是蘇軍德對手,由此可見小日本在陸地上根本就不是德國人德對手!
最後最要德是小日本德戰略戰術往往帶有孤注一擲的味道,碰到德國人的縝密而又大膽的戰略戰術相信不止是吃虧、賠光家底而已。
所以不論是從國力、軍隊素質、戰略戰術上小日本都必輸無疑。
Ⅳ 為何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好像並不強不列顛空戰幾乎打光後備力量,為何
二戰前期的時候,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可以說是大發神威,幾乎席捲了整個歐洲,很多人都對德國的閃電戰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對於德國的空軍卻沒有太多的了解,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德國空軍實力一般。
Ⅳ 二戰時的德國空軍實力到底怎麼樣
二戰前期到中期,德國空軍憑借大量優秀的BF109制空戰斗機、精確打擊的斯圖卡俯沖轟炸機、層出不窮王牌飛行員、先進的空戰戰術、輝煌的戰績毫無疑問成為當時世界上實力最強、作戰戰鬥力最強的空軍,但是二戰後期隨著德國精銳飛行員的損失,盟軍新式戰斗機P-51、B系列轟炸機不僅在數量上、質量上、戰術克制方面都對德國空軍開始壓制,德國空軍逐漸式微。
破而後立的德國空軍擁有大量性能優異的新式作戰飛機
(1)破而後立,10年時間重建德國空軍
一戰後的凡爾賽條約,要求德國空軍解散,德國空軍的1.6萬架飛機都被銷毀,直到1926年,所以二戰時的德國空軍基本上是從1926年巴黎協定後重建的。得益於充足的技術積累給德國空軍帶來了質的飛躍,德國從1926年到1936年生產了大量新式作戰飛機,到1939年德國已經擁有3750架新式作戰飛機,這與其他仍以老舊戰斗機為主的法國、英國、蘇聯空軍相比,擁有巨大優勢。
(2)為閃電戰服務的戰術空軍
有限的10年時間,有限的國力和資源調配,在德國確定了閃電戰的立體作戰戰術思想後,空軍的作戰目的就是奪取制空權,然後用轟炸機配合裝甲部隊快速突擊,所以二戰中德國空軍是為陸軍服務的,其主力戰機就是戰斗+俯沖轟炸機。
(3)前中期主力制空戰斗機BF109,只有英國的噴火能與之抗衡,擁有出色的爬升能力,德國飛行員圍繞這一性能優勢,開發出了一系列戰術,螺旋爬升、哈特曼翻滾
二戰德國主力戰機,累計生產了33000架,單發的BF109(ME109)主力制空機型,最擁有當時最先進的空氣動力外形,可收放起落架,下單翼,也是二戰期間綜合性能最優秀的輕型戰斗機。在二戰期間,德國空軍總戰果有一半以上是由BF109取得的,也是產生空戰王牌最多的戰斗機,世界三大王牌飛行員均是飛行BF109的。
圖10 瘋狂投彈的美國轟炸機
如果德國人不提前起飛,等到轟炸機來的時候在起飛,那麼他們將面對高空俯沖下來的P51雨點式的攻擊,被敵軍咬住了不能亂跑,因為要攻擊轟炸機,好不容易咬住敵機,也不能追,因為要攻擊轟炸機,所以德國人很無奈,在1個星期的憋屈戰斗中,德國的王牌飛行員和超級王牌飛行員就損失殆盡了,至此,德國人的空軍再也組織不起來有規模的攔截活動了,至此德國的天空徹底向盟軍敞開,就這樣德國人失去了制空權
總的來說,技術先進、高質量、高戰術素養、作戰半徑短、高空作戰能力缺陷,小油瓶認為這五個詞最能體現二戰德國空軍的特點。
但不可否認,在二戰前中期德國空軍仍然是世界上戰鬥力最強悍、戰績最輝煌的一隻空軍。
Ⅵ 為什麼說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就是一個笑話
如果選出二戰中的100名王牌飛行員,你會發現清一色都是德國人。蘇聯、美國、英國、加拿大、義大利或其他國家的飛行員都得靠邊站。即使把名單擴大到前200名,其中也只有6名非德國人,還主要都是在冬季戰爭中與蘇聯作戰的芬蘭飛行員。
Ⅶ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打英國打到一半不打了,開始打蘇聯
不列顛空襲戰對倫敦久攻不下,英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讓德國空軍損失慘重,死傷及被俘數千名飛行員。而德國海軍雖然有「俾斯麥號」戰艦這樣的強大武器,但總體上和大英帝國海軍還是有著天地之別的差距。德國陸軍要想進行登陸英國作戰又必須事先取得制空權。這讓希特勒對進攻英國越來越不感冒,轉而停止了原本打算陸軍登陸英國的「海獅計劃」,對英國採取對抗的態度。而同時,大規模的戰爭使德軍的戰略儲備出現缺口,以閃擊戰為制勝法寶的結果就是石油儲備遭遇瓶頸,供應開始出現不足,再加上希特勒還沉浸在橫掃歐洲大陸勝利的喜悅中以及他對「猶太布爾什維主義」的刻骨敵視,自然把侵略目標轉移到了東方物資極度豐富的蘇聯,在消滅蘇聯布爾什維克政治的同時以蘇聯雄厚的物資儲備做德國進一步擴張戰爭的有力支撐,所以在對英國由攻擊轉為對抗的同時開始進攻蘇聯。從德軍在蘇聯的進攻目標可以看出德軍的這一入侵目的。
Ⅷ 二戰德國飛機的質量和性能是不是不如英美
二戰德國飛機的質量和性能不次於英美,主要是多線作戰,飛行員消耗太大,再加上戰爭後期德國資源匱乏損失彌補不了補充。
Me262
Ⅸ 外表看似強大,實際上卻脆弱不堪的德國空軍,到底有多少弊端呢
在二戰初期,德國空軍作為德國的閃電戰的支柱力量,為世人展示了在機械化戰爭中,空軍所能發揮的力量。至法國戰役後,德國空軍被認為是一支強大的空中力量。然而德國空軍的勝利就彷彿曇花一現,在不列顛空戰後迅速衰落,盛極而衰的速度驚人。然而德國空軍內部是出了什麼問題?到底是什麼導致了德國空軍的這種盛極而衰?
一、匆忙的建軍
事實上需要注意到,德國空軍的建立不同於英美,在當時德國空軍並非作為陸軍的附庸,而是強調了自己的攻擊性。他們認為德國空軍應該有能力獨自贏取一場勝利,這種理論是來自於諸如杜黑的《制空權》等理論書籍。在德國空軍的將領眼裡,空軍的轟炸機完全可以在奪取制空權之後,利用轟炸機粉碎敵人的抵抗,並最終取得勝利。
在大量飛機損失的情況下,德國空軍損失慘重,急需重組。但是新生產的飛機卻無法補充缺額。盡管部分原因要歸結於,德國在戰前生產計劃上的失敗和陸軍對資源的佔用。但究其原因是生產結構和效率上的問題。相較於英國的作戰飛機生產超額43%,德國空軍在1940年夏天落後原預定計劃40%的產量。事實上德國空軍飛機的產量在1940年7月至11月間,不僅沒有增長,反而出現倒退,產量從每月227架降為177架。
Ⅹ 二戰前中期的德國空軍非常強大,後期為什麼不行了
一是飛行員數量,盟國飛行員有輪換制度,老鳥打打還能回去教教菜鳥,德國這邊是一直干到死,後備缺乏。
二是,油油油,盟國有美帝爸爸全力供應,慫個卵,全世界都是美帝爸爸在供應,油料小CASE。德國這邊,用完了戰前的儲備油,只有羅馬尼亞及其他一些小的產油區,蘇聯高加索油區即使打下來也沒有鞏固,陸軍,海軍,空軍,三家一瓜分,呵呵呵,燒希特勒屍體的汽油還是從希特勒的專車里抽出來的,你就知道德國人缺油缺到什麼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