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外界負荷一定製冷量不一樣
❶ 空調的製冷量和制熱量為什麼不是一樣大
通常空調製冷量要小於制熱量:
第一個原因是製冷的時候壓縮機工作產生的熱量是無用功,而制熱的時候壓縮機產生的熱量就能利用制熱。
第二個原因,空調本身製冷功率要比制熱功率低。
這里我要介紹一個參數:「能效比」。
能效比:是在額定工況和規定條件下,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實際製冷(熱)量與實際輸入功率之比。這是一個綜合性指標,反映了單位輸入功率在空調運行過程中轉換成的製冷(熱)量。空調能效比越大,在製冷量相等時節省的電能就越多。
比如,一台空調的製冷量:2300W,製冷功率:702W,制熱量:2620(3220)W,制熱功率:730(1330)W。
能效比「EER」=2300/702=3.276。
在相同能效比的前提下制熱量應該是730*3.276=2391.7<2620。
但空調實際制熱量是2620,多出來的2620-2391.7=228.3熱量就是空調器本身運行產生的熱量。因此正常情況下,空調的制熱量都會比製冷量高。
PS:參數中制熱量2620(3220)括弧中的制熱量是帶電輔加熱空調在電輔加熱運行時的制熱量。
❷ 為什麼空調的製冷量和製冷功率不等
空調消耗了電能轉換成為冷量一樣是能量守恆的,這與能量守恆定律不矛盾,不過是電能的形式與製冷量的形式不同罷了。製冷量用了與電功率相同的瓦為單位,容易引起混淆,其實兩者概念是不同的。熱泵型空調的優點其實是消耗較少的電能換來的製冷量在製冷產品中效率是最高的。
❸ 都是3P的空調,為什麼製冷量不一樣呢
3匹的空調有小三匹,正3匹,大3匹的,再說效率有高低,所以說製冷量有區別,但一般不會超過一定的誤差范圍。
❹ 空調冷負荷和製冷量區別
空調機的製冷量是指空氣通過蒸發器、表面冷卻器、噴水室後被降溫所需的冷量。
空調冷負荷是指空調房間為維持一定溫、濕度參數,排除室內余熱、余濕所需的冷量。在穩定的工況下,空調機的製冷量等於空調冷負荷,送風管道冷量損失和排風的冷量損失之和。
❺ 冷負荷與冷量的關系
冷負荷是用戶的需冷量,冷量是機器的製冷量,一、後者大於前者,二還有狀態問題,後者要滿足前者。也就是說,要根據用戶的條件來計算和選擇。因為狀態不同,製冷量不同。比如說-10和-15。
❻ 為何空調的製冷量和額定功率會不一樣呢!!
你好!
製冷量和額定功率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是不一樣的。
製冷量是指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製冷量大的空調適用於面積比較大的房間,且製冷速度較快。以15平方米的居室面積為例,使用額定製冷量在2500w左右的空調比較合適。
民用空調的製冷量單位是「匹」,1匹=2324W;機房用的空調的製冷量一般都比較大,單位是「kW」。
額定功率: 直流電路中,額定電壓與額定電流的乘積就是電器的額定功率。在正常運行工作狀況下,動力設備的輸出功率或消耗能量的設備的輸入功率。常以「千瓦」為單位。也指工廠生產的機器在正常工作時所能達到的功率。即平常所說的某機器的功率。機器的額定功率是一定的,P=Fv,所以機器產生的力和運轉速度成反比。
❼ 為什麼空調的輸入功率和製冷量不是一樣的
因為空調的工作能效一般都遠遠大於1。
只有當空調工作能效比是1時製冷量和輸入功率兩者相等。而在大多數時候,空調所表現出來的製冷量是輸入功率的2倍以上,也就是空調能效比在2以上。
產品銘牌上標注的製冷量和輸入功率指的是在國標規定的標准工況條件下的理論值。
❽ 空調的製冷量和制熱量為什麼不是一樣大的
1、空調器製冷時,空調壓縮機由於工作消耗電能而散發出來的熱量是無用的,還要消耗掉一部分製冷資源;相反制熱時,這部分熱量就成為有用功了,故而增加了制熱能力,即制熱量=製冷量+消耗功率。
2、由於空調器的制熱效果不是很明顯,特別在氣溫很低的地方,通常要在空調器內增加電加熱裝置,進行輔助加熱。你這台空調的電加熱器的功率是600W的,故制熱量在括弧中的是2620W+600W的數值,而制熱功率是730W+600W的數值,這表示在開空調制熱的同時,打開了電加熱裝置時的制熱量和制熱功率。
3、使用這台空調,如果你的房間面積在10方以下,且房間的密封及保溫性好的話,5度的室溫,應該可能升到20度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