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春為什麼魚不好釣
Ⅰ 為什麼春季夜釣,釣不到魚
昨天下午3點半到達釣點,已經有六七位釣友,問了下,魚獲都不好,二三條小鯽魚而已,只有一位早上來的早的釣友釣了七八尾,個頭稍大。普遍反映從十一點到現在一直沒有口。當天溫度最高20多度,大太陽。五米四手竿,面餌開釣,一直到6點,一口沒有。6點半的時候,其他幾個釣友都走了,我不甘心空軍,又堅持了一會,對面有二位釣友准備夜釣,我想有人做伴,就多玩會吧。
天馬上黑了,但是突然浮漂有了動作,提竿中魚,上兩的鯽魚一尾。馬上有了精神,然後,接連中魚,個頭都不錯。換上夜光漂,明顯一個頓口,提竿感覺有點力道,大板鯽一尾。對面的釣魚也上魚了。8點半左右,魚口漸停,直到9點多點,又是一口沒有。收拾回家,收獲鯽魚十尾。
分析下,早春夜釣不是沒口,而是要把握時機。6點至8點是時間段,往後,溫度下降,魚也就停口了。早春溫差很大,天氣忽熱忽涼,人都感覺不適應,魚更會感覺不舒服,肯定口不好了。早春釣魚,要選擇早晚,最好是陰天下雨天。夜釣還是少釣吧。
釣不到魚的原因不外呼這么幾個,首先最重要的是自然條件(包括氣溫水溫及溫差變化),其次釣位及窩料,再就是釣餌及釣技釣法。這些都沒問題還釣不上魚,那就只能怪老天爺或者怪你「人品」有問題了。
再說說我的一點經驗吧。天氣方面,選擇白天十度以上夜晚五度以上微風四級以下,最好是東風或東北風,選東岸或北岸,水深一米以上兩米以內,選擇有雜草或雜草旁邊,窩料如果來不及打隔天也要起碼提前四五個小時,即便夜釣也不要等天完全黑了再去,最好四五點鍾傍晚之前就開釣。天黑之前可專用蟲鉺,但天黑之後最好配點面鉺,肉夾饃或者一鉤面鉺一鉤蟲鉺,我呢有時鉤上掛蟲鉺,在鉤柄尖和魚線處捏點面鉺效果也不錯。調漂方面,我用的是兩克左右細尾(1.0 1.2)夜光漂,掛蟲鉺調平水,釣兩目左右,切記夜釣魚口較輕一般都是慢慢黑漂或徐徐頂漂,提竿不用太急,等它一兩秒再提。
總之釣魚沒有常勝將軍,誰都有空軍的時候,如果開釣兩個小時都沒有魚口,甚至魚漂一點動靜都沒有,那就果斷收桿,留待來日再戰。
1、晝夜溫差變大。很多地方晝夜溫差都在15度以上,造成魚忙著適應水溫,在深淺水之間尋找合適的棲息場所,不開口。
2、白天溫度高,各種浮游生物開始活躍、繁衍,數量增多,魚白天的時候餌料開始充足。
3、各種浮游生物在太陽落山後依然要活躍一段時間,但是很多水草還沒發芽生長,造成水底缺氧(釣過一次通宵,後半夜到天亮,魚在魚護一直頭朝上,尾巴向下,想游出水面),然後對氧氣需求量大的魚會到含氧量豐富的地方,度過夜晚。
根據兩次釣通宵的經驗,晝夜溫差超過15度,晚上11點之後就可以回去了,11點到12點有零星口,後面就看運氣了,祝大鯽大鯉,早日爆護!
溫度升高促使魚離窩,找適合溫度的水層,活動范圍也擴大了,但並不固定位置。所以要多打幾個窩,才有好的收獲!不管什麼季節夜釣,首先要考慮溫差!夏天需要考慮的更多如雷雨,風向,氣壓等!春天更多考慮的是溫差和前後3-5天的溫度變化!
你好,春季,溫度不是很高,白天溫度還行,到了晚上氣溫降低,魚不開口,自然就釣不到魚了。
春釣灘,夏釣潭!春季淺灘溫度比較高,浮游生物多,魚類多數愛活動,深水溫度低,魚的活動慾望不強,進食慾不強。晚上的時候,溫度較低,浮游生物都不怎麼活動了,魚類更是回到半冬眠的程度,當然沒那麼好上魚了!
這短時間白天釣魚都沒魚口,晚上冷更加不好釣啊。我覺得還是天氣原因,再就是釣點的問題,水質肥的地方,魚兒不怎麼開口。魚塘的魚餓了幾天沒吃飯,明顯魚口多。
春季夜釣釣不到魚是因為現在冬季剛過,屬於早春,溫差還特別大。魚兒還是比較喜歡氣溫衡定的地方,合適它們生長的溫度的。在我們南方,白天氣溫可達二十幾度,而晚上只有十幾度。魚對水溫的變化極為敏感,氣溫超過5度的快速變化會令魚兒不適應,所以魚會根據氣溫的變化而引起的水溫變化不斷遷移。白天氣溫升高,魚會隨著淺水岸邊水溫升高到淺灘岸邊覓食,比較活躍,所以白天較好釣。而到了晚上,由於氣溫的快速下降,岸邊及淺灘處水淺,水溫快速變化,魚兒不適應,會遷移到更深水的中部遠處,所以晚上不易有口,除非你選的釣點本就是深水區,因深水處不易受溫差的影響,但魚兒也不會有白天氣溫高時那麼活躍。所以早春還是白天魚好釣,晚上不行。到了春夏交替時節,就可以開始夜釣了,能釣到初冬,有好資源一定會爆護的。
春季是魚發情,產卵季節,魚散了不聚群,一公一母咬槳,找產卵窩點,所以夜釣很少上魚:白天上魚也不高,夜釣節氣應在8月以後為最好。
昨天晚上才釣的,可以釣魚呀而且還是不錯的嘛。
Ⅱ 為什麼暮春的魚不好釣
首先,5月仍然是魚甩籽的時間,尤其是鯉魚,大家比較認同的說法是鯉魚在甩籽的前後半個月是不咬鉤的,主釣魚種如此也就難怪魚難釣了。
其次,5月氣溫回升快,容易造成水層溫差,這個時間的魚還是逐暖的,因此魚上浮常有發生,大家都習慣釣底,即便釣浮也沒有好得策略,因此魚難釣。
綜上所述,我們在5月釣魚的時候應該選擇鯽魚等甩籽早、甩籽期間仍然咬鉤的魚種作為目標魚種,其次選擇水草邊和淺灘,這段時間鯽魚鯉魚紛紛洄遊到岸邊的水草、蘆葦、水花生草叢中覓食和尋找「產床」,這里既是魚甩籽的地方,又因為水淺,各水層溫差不大不容易發生魚上浮的情形。這段時期要勇於釣近釣淺,往往大魚就出沒在淺灘近岸。
5月釣魚技巧的關鍵在於選擇下鉤點,至於釣餌講究不多,不必再像早春那樣強調葷餌,也不必像夏季酷暑時節那樣強調清淡,可謂可葷可素,相對隨意。
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人養殖的水庫和魚塘,5月是大量餵食施肥的時間,這也是這些地方5月魚難釣的一個原因。出於保護生態的目的,5月是禁漁期,即便江河自然水域也是如此,釣友們勿貿然下鉤為好,這段時間最好不要玩海竿了。
晚春是一年之中最難釣魚的時候,這是因為晚春的水情和氣候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致。水是魚類賴以生存的源泉,水情發生了變化,魚情也跟著變化是必然的現象;晚春是農民灌溉用水的主要季節,水位下降,水勢向著不利於,據水底地形選擇釣點的方法是:要選擇水底有溝、坎、斜坡、面積在一平方米以上的凹陷處等,特別是在大面積淺灘中找到到灘中凹和溝是最理想。又是北京上庄水庫釣大鯽的好時機。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飢腸轆轆的魚兒開始蠢蠢欲動,紛紛由深水區轉向淺水區覓食。但由於上庄水庫東西狹長,水質也不是很好,深水與淺水區別不很明顯,多是漫坡和緩坡,岸邊水草較少, 多是葦根一類。
Ⅲ 為什麼春天的黃翅魚難釣
因為春天黃翅魚還在產卵,數量會比較少,而且比較隱蔽。所以不好釣到。
農歷二、三月份黃翅魚會到水淺的淡水出海口地方產卵,而且是成群結隊的。農歷八、九、十月份為了過冬,黃翅會大量覓食儲存能量,所以特別活躍,這些都是我們垂釣的最佳季節。垂釣最好選擇晴天,氣溫越高越活躍。
黃翅魚在廈門很受大家的歡迎。最重要的一道代表菜餚是醬油水黃翅魚。著名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里就有長達5分鍾醬油水黃翅魚的製作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