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魚火鍋自助便宜
㈠ 為什麼現在的自助餐都那麼便宜
我曾在自助餐廳工作過,有80張台的規模。老闆告訴我:「我們店68一位,別說是人,就算拉一條狗狗來吃,只吃肉也吃不回本」。當時,我是那家店的廚師,每天采購來貨都需要經過我簽收,包括海鮮、肉類、素菜、水果、干貨等。知道了其中的一些內幕,也明白了自助餐便宜是有道理的,但便宜歸便宜,只要經營得當,還是有得賺的。
以上,就是我認為自助餐便宜的主要原因,如有不對或遺漏之處,歡迎評論留言。
另外,自助餐廳最怕的不是「大胃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吃得多,也是天天能遇到的。客人的基數越大,稀釋掉吃貨之後就能達到平衡,也賺到越多。很多自助餐廳倒閉,往往不是被吃倒閉,而是經營策劃不當,以及沒人去吃等因素而關門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不能一桿打翻所有人,也有高質量高價值的自助餐,相對而言價格不會那麼低。
㈡ 為什麼自助餐那麼便宜
自助餐,作為一種顧客自己隨意盛飯盛菜吃喝的餐飲方式,擁有非常高的自由度,因此非常受歡迎。
同時,一個人吃自助餐的費用少則十來元錢,多也不過幾十元,給人非常便宜的感覺。正因為如此自助餐就更加受歡迎了。
自助餐之所以會那麼便宜,是因為以下幾方面原因:
1,薄利多銷。
自助餐的經營模式,就是以數量取勝到薄利多銷模式。
這種經營模式之下,每位顧客在店裡用餐,餐館獲取的利潤其實並不是太高。
這樣說起來似乎餐館要虧本。……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經營自助餐的餐館,走的是以數量取勝的經營模式。……雖然單筆生意的利潤不高,但是因為顧客數量多,所以總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
2,用工成本低。
普通餐館採取的是顧客點餐,服務員送餐上桌,並且提供相關服務的模式。
這樣的經營模式,需要僱傭很多服務員,經營成本比較高。
而自助餐則是由顧客自己取餐,無需服務員提供服務。
這樣一來,餐館就可以節省下很多用工成本,增加利潤。
3,食材成本低。
因為自助餐餐館採取的是以數量取勝的經營模式,所以餐館需要采購的食材數量就非常大。
這樣一來,就可以以比較低的價格進貨,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4,營銷方式的獨特性。
自助餐是以單個顧客的消費狀態來計算其消費金額的。
這樣一來,以單個人的狀態進行計算,自助餐的費用就顯得比較低了。
比如一個人吃自助餐花二十元,會覺得很便宜。……但是如果十來個人一起出去吃飯,總共的消費就要達到二百元甚至更多了……這樣總體計算下來,你會發現大家一起的總消費數額並不是太低。
上述幾方面原因,就是自助餐給人留下價格便宜的印象的原因所在。
㈢ 為什麼自助餐那麼便宜
自助餐是很受大家歡迎的聚餐形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定要挑貴的吃,把花出去的錢吃回來。「扶牆進去,扶牆出來」是人們對於吃自助餐的方法,可是真的能吃回本嗎?隔壁的王叔叔給我們科普了一下,結果是,沒門!
為了在自助餐廳吃回本甚至「薅羊毛」,網上出現了各種自助餐攻略,也總結出無數自助餐經驗。
有人仔細研究各種食物的飽腹感差異,精心設計就餐時間、進食順序,甚至連餐位也仔細挑選,比如離主餐台近一些,就能在搶奪昂貴食材時佔得先機。
網上還廣為流傳一份「七步吃垮自助餐廳教程」,它提倡吃自助餐得「先水果後海鮮」、「盡量少喝飲料」,在不同類型食物中間再來點沙拉讓肚子「緩一緩」,循序漸進方能回本。
但實際上,自助餐廳靠顧客吃是吃不垮的,而你想要在自助餐廳吃回本,也沒有那麼容易
這時候就有小朋友要問了,我提前一天不吃飯我就吃龍蝦就吃牛排,什麼綠葉青菜統統一邊站著去,這回該老闆哭鼻子了把。其實要回答這個問題不難,你得先了解自助餐廳的食材以及批發成本。
不同於我們自己去菜市場買食材的價格,批發食材往往更便宜
因為自助餐廳和其他餐飲企業一樣,都可以通過批發采購的方式壓低食材價格。
零售的梭子蟹一斤就要花四五十塊錢,而餐廳進貨時15斤才花100元;1斤冷凍花蛤肉的價格接近50元,但采購價格不過13元……大量采購,往往能壓低食材的價格,而自助餐廳的食材消耗量更大,采購價格的優惠力度也更高。
而且,相比於你在專門的餐廳吃到的菜品,自助餐廳會放寬一些對食材品質的要求,來降低成本價格。
比如,一般餐廳的鮑汁撈飯使用的基本是新鮮鮑魚,一隻價格可能在20元左右,而同等或者稍低價位的自助餐廳可能會使用冷凍干鮑魚,每隻價格不過五元。
我們吃烤肉、涮肉一般都沖著牛肉、羊肉去,但是市場上這倆肉又比較貴,所以很多商販都會選擇比牛羊肉便宜很多的肉類。
比如用鴨胸肉來替代牛肉,因為鴨胸肉的批發價格相當於牛肉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取決於進貨量)。
實際上鴨胸肉在自助餐尤其是火鍋自助餐里十分常見,下圖為鴨胸肉批發中比較常見的鴨胸肉卷:
其他常見的肉類選擇還有豬肉或者雞胸肉,選擇雞胸肉的較為少見,因為雞胸肉脂肪低,而且顏色單一切出來很容易被發現,豬肉則是由於價格較高(盡管比牛肉便宜很多了)。其次在自助餐廳,往往提供給顧客的都是冷凍海鮮,成本大家可想而知。
㈣ 為什麼自助餐那麼便宜
1.自助餐廳租金、人工成本低
自助餐廳的主要成本有場地租金、人工、食材等等,通常自助餐廳面積較大,如果選在沿街一樓,租金高到令人發指,所以基本自助餐廳的選址都在二樓、三樓等地帶,如此可以大幅度降低租金成本。
其次人工成本也是重中之重,通常我們這邊一個餐廳大廚每月1萬,副廚每月7000,再加上1個收銀員,1個招待員,若干服務員,估算每月人工成本就要高達6萬左右。
自助餐廳的人員配置十分簡單,可以省去大廚副廚的錢,基本上只需要3~4名配菜員、3~4名服務員、1名招待員、1名收銀員,配菜員按照5000/月來算,其餘按照3500/月來算,預估自助餐廳人工成本在4萬左右。
不用懷疑員工的工資為什麼這么低,因為自助餐廳的員工不需要有像海底撈一樣的服務,只需要做些簡單的工作即可,有的老闆甚至還招一些臨時工、暑期工,比如我那會就是以臨時工的身份去打工,每天100,包吃,薪資一周一結,出現投訴、工作失誤就扣錢。
2.自助餐廳食材成本低
很多朋友去自助餐廳就給自己定下了「吃回本」的目標,但從我之前的打工經歷來講,吃回本的消費者只佔10%,一方面是大家食量有限,另一方面是自助餐廳的食材成本真的很低。
海鮮:自助餐廳一般都是加盟形式,總店會去場地直接批發,然後統一配送,加盟店同樣能享受「低價」的優惠,比如梭子蟹一般尺寸的要30元/斤,但總店去產地大量批發,也就3~6塊錢/斤,有可能還是病蟹或者剛死不久的。
再比如生蚝,產地真的很便宜,自助餐廳就算拿貨,也不會拿個頭大的,基本都是中小型,壓根就沒幾個錢,至於其他的海產品都是如此。
肉類:很多朋友特別喜歡吃牛肉、羊肉,覺得吃一斤就不虛此行了,我們這邊生牛肉40/斤,燉煮後還會縮水,所以自助餐廳不太可能真的擺出大量的牛肉羊肉,很多都是用鴨肉雞肉混合在一起,再用特製香精模仿牛羊肉的味道,比如羊膻粉。
而且這些肉的質量也不如我們菜場買的這么好,因為養殖場有一種名叫「自助餐專供肉」,如果遇到更加黑心的老闆,裡面還會添加一些更垃圾的肉,其他的腦補一下吧。
蔬菜:蔬菜的質量其實還行,沒什麼大問題,餐廳跟農戶直接采購,價格也是相當低的。
飲品:很多朋友覺得喝幾杯「鮮榨果汁」,也能回不少本,其實這些所謂的果汁基本都是果粉兌的,為了增加口感,還會添加一些粘稠劑,試圖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㈤ 為什麼自助餐比去普通飯館吃一頓還便宜
很多平價自助餐廳比去飯館吃一頓還便宜,主要是因為自助餐廳的經營模式,以及食材選擇。
四、人工成本低。自助餐廳和其他飯館不同,傳統的餐廳的後廚需要請很多工作人員:主廚、白案、配菜、二廚、服務員等,且大廚的工資一般要的也都非常高,怎麼也得一萬+,所以規模大點的餐廳光人工成本可能都要七八萬。而自助餐廳就不同了,燒烤涮的東西都是現成的,顧客自己動手,餐廳只需要聘請幾個廚師和幾個服務員就可以包攬全部,且廚師不必擁有多麼高的廚藝,工資相對較低。
最重要的就是,無論自助餐價格多少,人的胃口就那麼多,除了真正的「大胃王」,普通人進去基本上吃點肉和熟食就飽了,飯館的菜吃不完能打包而自助餐廳不能,換算下來其實並不便宜。
㈥ 自助餐為什麼這么便宜
很多人閑著沒事的時候都喜歡去吃自助餐,因為自助餐不僅隨意性很強,關鍵是便宜啊!扶著牆進去扶著牆出來也只收你那麼點錢,但是,很多人會疑惑啦:為什麼自助餐會那麼便宜呢?如果有大胃王,那不是分分倒閉嗎?是不是店裡的牛羊肉都是假的或者以次充好?當然,我們不排除某些自助餐店有這種情況,但是大多數做大的自助餐店是不可能出現。既然貨真價實那他們能賺回本來嗎?其實,你要明白那麼一個道理:經商的頭腦永遠比消費者高那麼一點,下面我總結出了幾點和大家一起分享下。
1、自助靠的是人流量
和許多餐飲形式不同,其實自助的利潤不是很高,但是抵擋不住消費者如火如荼的消費熱情!很多大型自助餐廳一天的客流量就能達到2000人左右!多麼恐怖的一個數字,就算每個人掙你一元,一天的收入也相當可觀了。
2、抓住了消費者的心態
作為一個消費者,大部分人去吃自助之前都會綠著眼睛進去,然後爬著出來。這樣消費者就會覺得自己把「本兒」給吃了回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當一個人餓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進食的速度會比以前快好多倍!這樣會更快的達到飽腹的狀態。
3、食物位置的擺放
這個我想大部分人都不會注意到吧,一般在離餐桌近的地方都是一些壽司,甜點,水果之類的,而且都看著非常有食慾,中間位置一般都是酒水飲料,遠的地方呢就是成本最貴的一些炒菜和肉類了,很多人被最近的一些容易飽腹的東西吸引,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了一大堆,又不好意思扔掉,只能忍著把那些東西吃完,可是吃完發現自己已經吃不動那些成本較高的肉類了,這是你再想到自助的套路,就已經晚了。
4、自助餐服務人員少
因為是自助餐,所以相比較那些飯店或者賓館來說,自助餐內部的服務員是不多的,一般也就那麼幾個人,看著哪樣少了補充一下貨,然後吃完的收拾一下等,服務員人數要少很多,所以店裡的開支在這方面也是節省的。
5、進貨成本低
對於每行每業來說,進貨成本都是一個大問題,尤其是有著海鮮類的自助餐行業,但是,你錯了,因為自助餐行業很多都是全國連鎖的,所以為了能夠爭取到這個門路,很多供應商基本都是搶破頭皮,價格上也是一壓再壓,雖然單公斤的利潤低了,但是全國范圍內量大啊,所以也是掙錢的。而作為自助餐老闆,進貨價格低,所以可以和其它同行進行價格競爭。
6.沒有明顯的優勢即是優勢
自助餐不像其它飯店一樣,有某某招牌菜、拿手菜,顧客都是被這些名菜吸引去的,自助餐消費者吃的就是實惠與衛生,只要你在這兩個方面有保證就足夠了。即便你的某樣菜沒有了也沒有關系,顧客下次依然會去你家,因為他的消費目的不在這一點上。同其它餐飲類競爭自助餐看起來沒有特點沒有優勢,但正是因為這樣才是他最大的優勢。
盡管自助餐廳在吸引客流量及削減成本方面有門道,但也不代表他們就不怕大胃王。有一則舊聞,在2012年,英國兩名男子因為太能吃,被一家自助餐廳永久封殺。這說明,你如果胃口好,不僅能吃回本,興許還有得賺。
當然,在我們老家也有這樣的故事,說縣城裡開了個自助餐館,於是幾個農民工每次下了班就去那兒,每個人光啤酒就喝7,8瓶,然後海鮮、羊肉的胡吃海塞好,最後老闆實在受不了了沒人給他們10塊錢,說自己這兒45一個人,對面老王家也是自助餐,55一個人,明天呢們去他們家吃吧,我每人每天補貼你們10塊錢,這樣你們也不吃虧,他們家花樣比我們多,哥幾個肯定吃得更開心。看吧,他們也是有成本價的好不好,不怕你吃得多,就怕你吃得超過了他們的預期。
㈦ 街邊價格低的自助火鍋店是如何掙錢的如今還適合開自助火鍋店嗎
街邊的自助火鍋店掙錢依靠以下幾點:
01.食材成本極低
18元的自助火鍋店,其實只是換了一個名字的麻辣燙,裡面的食材,大都以蔬菜,面條,粉條,豆製品為主,又或者是一些丸子,魚豆腐之類的。水果很少,有也是一些市面上比較便宜的打折水果放上去,水果小的,如聖女果,冬棗之類的會直接轉盤放上去。其他的,如蘋果之類的,會直接切成小塊了放在上面。
現如今還適合開自助火鍋店嗎?
對此,我個人的建議是,現在的市場,不再適合做這一類的生意,首先,那時候這種小火鍋的興起,還是之前的事情,如今不管是火鍋店還是自助火鍋店都已經很多了。當時的人們圖個新鮮和便宜,都會來嘗試。
但根據我的觀察,很多朋友吃完一次以後,就再也不想吃第二次了,所以現在大家都不喜歡吃了,很難再有新的消費者。第二是,現如今餐飲業,各種各樣的新店,都是想著各種法子來吸引客戶。就現在的年輕人而言,要麼大家一起AA吃頓好的,要麼也是個人選擇吃個其他快餐,很少有人單獨吃這一類火鍋的。
最後總結:
每一個行業都有他的生存之道,小小的火鍋店,也會有他自己獨特的經營模式。最後還要補充一點的是,小火鍋的食材可能不太高級,口感也不太好,但食品安全的問題還是可以保障的,因此大家也可以放心。
㈧ 為什麼自助餐那麼便宜
原因一:
大部分的肉類、海鮮是冷凍貨
38元一位的烤肉自助,68元一位的海鮮自助,這類幾十塊錢的廉價自助餐,不能說全部,只能說大部分的肉類、海鮮是「凍貨」。畢竟自助餐開門做生意,是為了賺錢,不是做慈善家,如果全部是新鮮的,還賣這么便宜,是賺不了錢的!
新鮮的牛肉,一斤就要60多塊錢,鮮羊肉也要50多。普通人一餐食量在1斤左右(不算酒水),假設全吃牛羊肉,或者皮皮蝦、蟹類,光吃一斤凈重的情況下,自助餐廳必然是虧了。但哪有虧本的買賣呢,所以得降低食材的成本。
特別是雞翅、小雞腿、雞胸肉等凍品,拿貨價很便宜。
比如雞胸肉在凍貨市場,一斤也就5塊錢左右;一箱羊肉串裡面有300串,價格在250塊錢左右,平均一串1.2元。
可能有的人想說,吃羊肉串能回本,據我所知有很多自助餐廳的羊肉串是限量供應的。
其中有的凍貨是從國外進口的,尤其是在南美洲那邊,雞爪、鴨腳、牧畜內臟等很少有人吃,價格必然就低。原因二:
用鴨肉冒充牛羊肉,顧客很難分辨
這類真肉凍貨還算好的,有的店家為了提高利潤,用的牛羊肉是「混合肉」。比如說牛排,38一位的烤肉自助,還想吃到貨真價實的牛排,恐怕想多了。
這種牛排用到原料是鴨胸肉為主,加入了香辛料,澱粉、色素等製作而成的,完全沒有一點牛肉的成分。從外觀上看,挺像牛排的,不過好歹鴨胸肉也是真肉,鴨胸肉比例超過70%,剩下的是澱粉、調料等。就怕那種更次的,有些鴨胸肉只有50%,和30%而已。
羊肉串也能用鴨胸肉「代替」,鴨肉加羊脂肪,加澱粉、香料等製作而成,不仔細吃還真辨別不出真假。
原因三:
各種肉丸類很便宜,別想著是純肉製作
這類自助除了肉類、肉串,還有一類就是各種肉丸,不過這些肉丸你就不要想著是純肉製作了。
比如說海鮮丸子(包括蟹柳、魚丸、魚餅、魚卷等),原料上大致一樣,無非就是用魚糜,什麼是魚糜?簡單的說就是魚蝦雜魚邊角料攪爛成糜,然後加以玉米澱粉、 大豆蛋白,彈力素等做的。
還有更次的海鮮丸子,不用魚糜,只要澱粉、大豆蛋白、肉味香精、復合磷酸鹽、卡拉膠等十來種食品添加劑就能做成。這種可謂是真正的高利潤,而且口感更佳、Q強爽滑,味道香濃。
水分更大的是牛肉丸,真正的牛肉丸可不便宜,一斤普遍不少60塊,像那種廉價的自助火鍋里的牛肉丸,試想是真的嗎?那些都是由雞鴨肉,或豬肉糜為原料,加香精,澱粉、焦糖色、牛肉味「骨髓浸膏」等食品添加劑做的。
原因四:
海鮮不鮮,不敢保證全部是鮮活的海鮮
只要是肉眼可見鮮活的海鮮,當然是沒有問題的,可要知道「一分錢一分貨」,廉價型自助餐,不敢保證全是鮮活的。
我當時工作的那家店,由於鍋底要額外加收25塊錢,酒水也是要收費的,所以利潤尚可觀。海鮮品種雖然不多,好在大部分是新鮮的,蟶子、花甲、蝦蟹(個頭偏小),水龍魚、黃臘丁、小黃魚、鯧魚都是從海鮮農貿市場采購的,品相都不錯,魚鰍端上桌還能蹦起來。
有段時間花甲漲價很快,一斤升到二十幾塊錢,根本賺不少,於是買了凍貨,一斤6塊錢。還有像冷凍八爪魚,20斤才4百塊錢左右,凍花螺一斤9塊錢,冷凍梭子蟹一斤不到10塊錢。
原因五:
「飽腹產品」會優先擺放在顯眼的位置
一般自助餐廳都會把「飽腹產品」擺放在顯眼的位置,這里指的是糕點、甜點、壽司、油炸等高能量的食品。通過視覺上的豐盛感和美感,先飽消費者的眼福,再飽消費者口福。
這類食品的飽腹感很強,但不值幾個錢,一旦客人稍微吃一些,尤其是蛋撻等糕點,吃幾個就容易口乾,無意中多喝了飲料,那麼高價的食品就吃不了多少了。
可樂、雪碧、芬達等,很多是有勾兌的,尤其是酸梅湯,當時用的是酸梅膏,兌25倍的冰水製作而成。如果是罐裝的,拿貨價確實不低。
水果也是「飽腹產品」,香蕉和柚子實惠,飽腹感強,吃西瓜,水分大,一會別的吃不下。
此外,現在大部分自助餐廳用餐時間規定為120分鍾,而價格、新鮮、稀有的食物,一般都要排隊且限量,有時就連生蚝都排隊,還每人3個限量。
㈨ 為什麼便宜的自助餐都有三文魚和鯛魚刺身。為什麼
便宜的自助餐都有三文魚和鯛魚刺身因為這種一般都是人工養殖,價格也比較便宜。
有業內人士透露,市場上許多自助餐店用蝦紅素染色的虹鱒上桌冒充挪威三文魚了。對外叫價40元一斤,如果以批發價供應給小飯店,那麼一盤三文魚刺身的價格也不過六七元。
而鯛魚便宜,可能是用不新鮮的鯛魚製作而成的鯛魚片,也有可能是用其它的魚片當做鯛魚片來售賣,所以價格比較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