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耗兒魚大的為什麼便宜

耗兒魚大的為什麼便宜

發布時間: 2023-01-20 20:38:58

A. 什麼時候的耗兒魚最便宜

12月至翌年3月。旺汛期12月至翌年3月耗兒魚的味道鮮美,價格便宜。耗兒魚是海魚,學名叫綠鰭馬面魨,是馬面魚的一種。

B. 耗兒魚是什麼魚

重慶娃娃魚是一種綠鰭馬面魚,又稱馬面魚或麵包魚。綠鰭馬面吻魚是一種海魚,肉質鮮嫩,主刺只有一根,大部分只有老鼠大小,所以也叫鼠魚,四川重慶一帶叫鼠魚。幼魚生活在開闊的海底,棲息在水深50-120米的海域。是正宗的海魚,遠離重慶,生長在海里。然而它出現在重慶人的飯桌上卻讓人好奇。娃娃魚之所以叫剝了皮的魚,是因為要剝了皮才能吃。

C. 藍尾耗兒魚在哪裡能吃到

耗兒魚,學名綠鰭馬面魨又稱馬面魚,暖水性中下層魚類,20世紀80年代以來是中國海洋捕撈中產量居第二位的重要經濟魚類,黑尾巴的耗兒魚是不健康的,是由於水面污染導致耗兒魚吸收後的尾巴成了黑色,因此正常健康的耗兒魚的尾巴是藍色的,肯定是藍尾好。

其實耗兒魚它主要是分布在太平洋的西部,在我國主要是在渤海,黃海以及東海,尤其是東海的產量比較大。所以相對來說市場上很多的耗兒魚都是來自於東海的,因為耗兒魚的產量比較大,所以相對來說它的價格也是比較親民的。

中國人都特別喜歡吃紅燒魚,所以耗兒魚也是可以紅燒的。紅燒的耗兒魚更加入味一些,而且耗兒魚的魚刺比較少,所以做出來的味道更加鮮美一些,吃起來口感也會更好,尤其老人和孩子可以多吃一些耗兒魚,吃起來也比較放心。

耗兒魚主要產自哪裡

2.製作魚肝油

耗兒魚的魚肝比較大,而大家平時吃的魚肝油都是用魚肝製作而成的,所以耗兒魚的魚肝也可以用它來製作成魚肝油。經常吃魚肝油對大家的身體是有非常好的調理和滋補作用的,所以用耗兒魚的魚肝製作出來的魚肝油也是非常受歡迎,而且價格也是比較低廉的。

3.燙煮火鍋

耗兒魚沒有太多的魚刺,它的骨頭比較少,而且表皮一般都是處理掉的,所以平時看到的都是沒有魚皮的耗兒魚。因此可以用它直接放在火鍋裡面燙煮起來吃,非常的好吃,而且沒有很大的腥味。

D. 耗兒魚是大的好還是小的好

大的好吃

E. 耗兒魚有好多品種

耗兒魚有大中小三種個頭,大的肉比較柴,適合紅燒,小的肉比較少,適合干燒,中耗兒魚就是湯鍋,做麻辣湯鍋的標配了,我個人喜歡吃蛙魚潭的中耗兒魚,特別好吃。 希望網路回答能幫到你

F. 耗兒魚100/200多大

耗兒魚100斜杠200是200克大。耗兒魚是一種我們經常吃的美味食物,而且實際上耗兒魚還有非常多名字,還叫做馬面魚、象皮魚、麵包魚等。同時吃耗兒魚的時候可以發現,耗兒魚是屬於一種營養非常豐富的食物。

耗兒魚介紹

耗兒魚學名綠鰭馬面魨又稱馬面魚、象皮魚、孜孜色、皮匠刀、麵包魚、燒燒魚、扒皮魚、羊魚、老鼠魚、迪仔、沙猛。暖水性中下層魚類。20世紀80年代以來是中國海洋捕撈中產量居第二位的重要經濟魚類。分布於東海、黃海及渤海,也見於朝鮮、日本海及太平洋西北部。

耗兒魚屬於是一種海魚,在我國的海洋區域也是可以捕獲上來的,除了直接烹飪之外,還可以製作成罐頭。耗兒魚也是我國出口的水產品之一。我們看到市面上的耗兒魚一般都是沒有頭的,這是因為耗兒魚的魚頭食用價值低,沒有什麼肉質,大部分都是魚刺。

所以人們在進行加工售賣的時候,便會把它的魚頭給去掉,這樣也方便人們選購,因為耗兒魚的魚頭還是有一定重量的。

耗兒魚,又被人們稱之為扒皮魚,它的體型是扁長的,因為耗兒魚的皮比較厚,所以人們在烹飪的時候,會將它的皮給扒掉。耗兒魚只有一根大刺,沒有小刺,所以用來燙火鍋是再好不過的了。

G. 四川人最喜歡的耗兒魚,原來就是海邊的剝皮魚

炭烤耗兒魚

前段時間看《人生一串》第二季,裡面講到重慶的人氣燒烤「炭烤耗兒魚」: 巴掌大的耗兒魚烤製得外焦里嫩,澆上油辣子,再撒上香蔥和炸得酥脆的黃豆,一筷子下去,雪白的魚肉翻上來,混合著油辣子的香辣、蔥的鮮香和油酥黃豆的醇香,一口下肚,香嫩嫩,辣爽爽,那叫一個「巴適」。 我吞咽著口水仔細 端 量,嗐,什麼耗兒魚啊,原來就是黃縣人說的「剝皮魚」!

剝皮魚

剝皮魚學名綠鰭馬面魨, 為 魨形目革魨科馬面魨屬魚類,屬於暖溫性近海底層魚類。 剝皮魚相貌有點怪異,嘴與眼距離很遠,有著一副冷漠的馬臉; 頭粗短,卻長了個櫻桃小口一點點,向前嘟嘟著,樣子有點獃獃的。 體色藍灰,鱗小,具絨毛狀小刺。 身體較側扁,呈長橢圓形,且第二背鰭、胸鰭和臀鰭均為綠色,故得名「綠鰭馬面魨」。 剝皮魚食性較雜,不挑食,但因為嘴小,只能攝食游泳能力弱、個體較小的橈足類、等足類和介行類等浮游甲殼動物,兼食軟體動物和珊瑚等,還會用鋒利發達的牙齒啄取底棲生活的貝類和螺類,經常可以在剝皮魚的胃裡發現黃蛤和扁玉螺等的碎殼,有時也啃食較大型的水母如海蜇等。 剝皮魚是常見魚類,俗名很多,因其皮膚厚而強韌,上海和閩浙一帶稱其為「橡皮魚」。

剝皮

有些種類還自帶磨砂效果,魚皮像砂紙般粗糙,這是因為每片鱗上都有幾枚至幾十枚不等的細長鱗棘,須將魚皮剝掉才能下鍋烹制,這也就是「剝皮魚」一名的由來,也常被叫做「扒皮魚」「扒皮狼」「皮匠魚」。 剝皮魚反應較遲鈍,游泳能力相對較弱,遇到危險時,也只能象徵性地將自己位於眼部上方粗而堅硬的第一背鰭鰭棘堅定地豎起以示抗議。 好在它皮厚粗糙不可口,讓很多想捕食它的敵人望而卻步。 正因為剝皮魚的第一背鰭鰭棘好似一根牛犄角,所以廣東人習慣稱它「剝皮牛」。

黃縣話里「扒」「剝」同音,且詞義有交叉,亦有細微差別。「扒」有從上往下扯、 脫掉之意,如扒樹皮、鞋襪一扒、扒褲兒等。而「剝」指去掉外面的皮或殼,在黃縣話里,「剝苞米」「剝長兒果兒」「剝皮刀」用的都是「剝」,評書《岳飛傳》里萬俟卨( mò qí Xiè )審問岳飛的酷刑「披麻問」「剝皮拷」用的也是這個字,所以如果單純指去皮的話,最好還是用「剝」比較貼切。黃縣話里剝皮魚還有個土名叫「沙把折兒」,在黃縣話里,「把折兒」用來形容人皮實,矯健,很「掛筋」,比如:他成天上山下河,曬嘞墨黑,就和個把折兒樣兒嘞。「把」來自「打把式」,黃縣人把跑江湖賣藝的稱為「打把式賣藝嘞」,「折」有拗折、翻轉之意,「折跟頭」就是「翻跟頭」。打把式賣藝的少不了折跟頭,這肯定給老黃縣人留下深刻印象。剝皮魚看上去一身橫練功夫,給人感覺很結實,很潑皮,故稱為「把折兒魚」。又因為剝皮魚表皮粗糙,摸上去沙沙的,故又稱「沙把折兒」,這和鯊魚原名「沙魚」是一樣的道理。得名「沙把折兒」還有另外一種原因,剝皮魚營底棲生活,喜集群生活於水深 50-120 米的沙質海底, 香港、澳門稱它「沙鯭魚」,也是與它的這一生活習性有關。潮汕地區稱其為「迪仔魚」,「迪仔」有可愛小子之義,應該是用來形容剝皮魚的呆萌。當地的迪仔魚也有好幾種,

圓迪

圓 迪 ,指的是絲背細鱗魨;

斑點迪

斑點 迪 ,指的是密斑馬面魨;

薄皮迪

薄皮 迪 ,指的是絨紋線鱗魨;

梅花迪

梅花 迪 ,指的是中華 單 棘魨;

大迪婆

大迪婆,指的是單角 革 魨;

綠鰭馬面魨

黃鰭馬面魨

長 迪 ,指的才是綠鰭或黃鰭馬面魨(多產於南海,北方沒有)。 重慶人稱之為「耗兒魚」,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剝皮魚的皮呈藍灰色,還有點毛茸茸的,有點像老鼠(川渝地區稱為「耗兒」)皮,

耗兒魚

另一個原因或許是指剝皮魚剝去魚皮看起來像「耗兒」,故得此名。

早些年,剝皮魚不受待見,那時好魚都吃不迭,剝皮魚要剝了皮吃,比較麻煩,而且長相怪異,容易讓人聯想到牛頭馬面(過去老黃縣人吃魚對顏值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像梁魚、辮兒魚、疥巴兒魚因為長相丑惡,是不能上席的),所以價錢便宜得很,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才賣五到七分錢一斤。吃不了的就製成魚粉,或是用來漚腥肥。據說當年浙江的黃岩蜜橘之所以好吃,就是因為橘農在每棵橘樹下都埋上一兩條剝皮魚。後來黃渤海一帶黃花魚、帶魚等資源衰退,剝皮魚的地位得到提升。剝皮魚每年四月由濟州島至對馬漁場一帶的越冬場向山東近海洄遊,五月中旬到達海洋島、萊州灣等漁場,十一二月才游返越冬場,逗留時間長達半年以上。而且剝皮魚性較遲鈍,游泳速度慢,喜群大集,用底拖網或對網捕撈,常有驚人的漁獲量。每年九到十月,特別是刮大風之後,海里全是剝皮魚,碼頭上堆的成堆成嶺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黃渤海海域剝皮魚年產量最高曾達三十多萬噸,僅次於帶魚。但也正因為它容易捕撈,容易被一網打盡,所以到了九十年代,剝皮魚的產量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如今在漁港碼頭上看到條剝皮魚,大家都像看稀罕兒一樣。現在一條夠斤的剝皮魚差不多要四五十一斤,價格比以前翻了幾百倍。不過好在如今威海和煙台都開展了剝皮魚人工繁育和養殖項目,剝皮魚皮實好養,生長速度快,飼料成本低,是很有前途的近海養殖品種。

剝皮魚魚肉緊實細密,雪白如蟹肉,紅燒、醬燜、香煎、油炸均可,不過新鮮的剝皮魚最好的吃法還是殺生。我有一個朋友,以前在漁船上干過,他說每年到了收船停工的時候,老闆娘要准備一桌「煞桌菜」,剝皮魚殺生是必備的主菜,一大早老闆娘就開始切生魚片了,這是很考較刀工的活兒,魚片越薄越好,有時薄得就和層窗戶紙似的,那真是「運肘風生看斫鱠,隨刀雪落驚飛縷」。切好的魚片用白醋「咬一咬」,蘸辣根吃,魚肉細膩有彈性,鮮美中帶著辛辣,辛辣里藏著回甘,用來下酒最是清爽不過。剝皮魚也可以做魚罐頭,還可以送烤魚片廠加工成烤魚片,它和鱈魚一樣都是白肉魚,但肌肉紋理要比鱈魚緊致,吃起來更有嚼頭。

剝皮魚還有一個重要的去處,就是凍成冰盤發往內地。剝皮魚的頭差不多佔身體的三分之一,頭部肉少,可食性差,第一背鰭還有一根粗大鰭棘,搞不好就會扎著人,再加上要剝皮吃,頭、內臟和皮等沒有食用價值的部分能佔到體重的一半左右,所以為了降低運輸、冷凍及人工等成本,運到內地的剝皮魚都是剝皮去頭的,這樣成本會降一半。因此,川渝兩地的人見到的耗兒魚通常都是將魚頭等部位剔除掉的,也就是去皮、去頭、去內臟,俗稱「三去耗兒魚」。

剝皮魚就這樣坐著冷藏車來到幾千里之外的巴蜀之國,可以說,除沿海城市外,川渝地區是剝皮魚的最大消費地,紅燒耗兒魚、干鍋耗兒魚、水煮耗兒魚、干燒耗兒魚、雙椒耗兒魚,當然還少不了拿來涮麻辣火鍋或是街頭炭烤,反正川渝大廚們把用來對付淡水魚的招術都轉嫁到剝皮魚的身上了。剝皮魚有著淡水魚少有的緊致彈牙的口感,川菜的麻辣重味也可掩蓋凍鮮的些微異味,二者的相逢,稱得上是金風遇到玉露,乾柴碰上烈火,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補記:日本人稱潮汕人口中的「圓迪」(絲背細鱗魨,魨形目單棘魨科冠鱗單棘魨屬,與剝皮魚是遠親)為「皮剝」。

皮剝刺身

皮剝壽司

夏季皮剝產卵過後回復體力,二次復出,正適合吃魚肉,做刺身、壽司都好,風味清雅;

皮剝的肝

秋冬季節皮剝魚肝豐腴肥美,與鮟鱇魚肝同稱為「海中鵝肝」,可酒蒸,可燉煮,能更好地體現其口感的細膩與口味的濃郁。

部分圖片引自網路,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H. 耗兒魚是不是越大越貴

耗兒魚,就是耗子魚,也叫老鼠魚,應該是綠鰭馬面魨,是一種海水魚,營養豐富,除鮮食外,經深加工製成美味烤魚片暢銷國內外,是出口的水產品之一。

I. 耗兒魚為什麼買不到活的

耗兒魚買不到活的是因為耗兒魚長期生存在幾千米下的深海中,是一種深海魚,它們被漁民打撈上岸後,因海里和海面巨大強壓的差距,而直接暴斃身亡,漁民只能將耗兒魚直接冷藏保鮮,所以耗兒魚買不到活的。

J. 耗兒魚是什麼魚

耗兒魚,學名綠鰭馬面魨,又稱馬面魚、象皮魚、孜孜色、皮匠刀、麵包魚、燒燒魚、扒皮魚、羊魚、老鼠魚、迪仔、沙猛。

耗兒魚是暖水性中下層的魚類。20世紀80年代以來是中國海洋捕撈中產量居第二位的重要經濟魚類。分布於東海、黃海及渤海,也見於朝鮮、日本海及太平洋西北部。

分布於太平洋西部。我國主要產於東海及黃、渤海,東海產量較大。其主要漁場和漁期如下:在溫台外海、對馬海峽和閩東漁場,旺汛期為12月至翌年3月。釣魚島漁場旺汛期為3至5月;舟山漁場和舟外漁場的盛漁期為5至6月;在黃海中北部及渤海南部漁期為4至10月。

漁業利用

黃、渤海的主要漁場在黃海中、北部及渤海南部,密集區主要有海州灣、乳山漁場、煙威漁場、萊州灣漁場、遼東灣漁場和海洋島漁場。其中以乳山漁場和海洋島漁場的漁獲量最大,漁期在5~6月上、中旬。

為我國重要的海產經濟魚類之一,其年產量僅次於帶魚。營養價值甚高,蛋白質約與大黃魚、銀鯧相等,肝可制肝油。除鮮食外,還製成罐頭、冷凍魚片、魚糜食品,是出口的水產品之一。

熱點內容
淘寶退貨為什麼選擇不了退貨方式 發布:2025-08-24 21:17:05 瀏覽:461
金魚顏色變紅是為什麼 發布:2025-08-24 21:01:13 瀏覽:983
為什麼晚上睡覺被人踢醒 發布:2025-08-24 20:47:28 瀏覽:415
喝中葯後為什麼有黑色東西 發布:2025-08-24 20:31:23 瀏覽:816
為什麼淘寶變成了灰白色 發布:2025-08-24 20:26:33 瀏覽:447
為什麼不同時間段照鏡子臉不同 發布:2025-08-24 20:13:03 瀏覽:710
清朝為什麼分東西兩個陵墓 發布:2025-08-24 20:11:48 瀏覽:858
微信文件為什麼顯示釘釘 發布:2025-08-24 20:11:40 瀏覽:131
女生內膜為什麼快播 發布:2025-08-24 20:05:34 瀏覽:371
為什麼臉上的蘋果肌兩邊不一樣大 發布:2025-08-24 20:03:05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