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高材生為什麼便宜
⑴ 產品銷量不高這篇爆款文案寫法,可以讓你的產品達到百倍曝光
如何成就一個爆款文案,標題是重中之重,曾經有著名自媒體作家是這樣說的:「我寫一篇文章要花一個小時,而想一個標題卻要花三個小時」,可見標題在一篇文案中是重中之重的。
一個好的標題,對人們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曾經uc震驚部的標題,每次都能吸引我點進去一看,看完後卻只想罵他們一頓,但無論結果如何,他們的效果達到了,讓我點進去為他們增加了流量。
回想一下,他們是這樣寫標題的,"99%的人都不知道的XXX,它竟然可以這樣?",再加點品牌或者大眾化的元素進去,你會不會有種想點進去看看的沖動。再看看你是怎麼寫標題的?是不是把產品的賣點、優惠都列出來,然後想辦法把它們提煉精簡出來?
我們見過了太多平鋪直敘的標題,這種標題你如果拿去和那些勁爆的新聞放在一起,那效果可想而知。
其實這是一套經過大量的市場檢驗的話術,有幾種類型的標題,在同類裡面表現得格外出彩,閱讀量至少比同類高30%以上。
驚喜優惠系列
現在各行各業,每逢節假日的時候都會搞活動,沒有節日都要製造節日來做促銷,我們見得最多的是優惠類促銷了,通常一般廠家的做法就是把促銷政策寫一遍,再加上幾句煽動性話語就完事了。
諸如標題是這樣寫的:某某品牌5折特惠。
可能廠家的初衷是以品牌為依託,塑造信任感,而且5折是個難得的抄底價,想要起到一個爆量的作用,結果數據反饋卻不盡如意。反響僅僅一般。
而另一廠家的做法就很聰明了,它是這樣寫標題的:
今日包郵,所有精英人群都在用的某某,限時半價,僅59元,限購一件。
你看,這樣的標題是不是吸引力就大多了,這就是經過精心構思,來引導用戶的點擊行為。
「今日包郵」看上去就像一個限時活動。
所有某某人群都在用,這么多人群都在用的,是不是表示產品真的很不錯。
僅59元,這么好的產品居然這么便宜,限購一件,則是製造一種稀缺度,你會不會想點開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
貪便宜是人的天性,但是人們並不喜歡賣不出去的產品,絕大多數都喜歡人氣旺的,當某件暢銷品牌突然有優惠時,人們更會去選擇沖動式的消費。
所以,當你寫文案標題時。
第一步,不要急著把價格直接報出來,而是要告訴用戶產品的亮點:銷量高,人氣旺盛,深受某某人群的喜愛。表明了這款產品在某個人群中認知度非常高,讓讀者有了信賴感,並想要深入了解:到底是什麼產品讓那麼多人喜歡。
第二步,直接寫出具體優惠政策,比如,半價59元,5折僅需59元。價格很低,讓人一眼就看到實惠。
第三步,製造緊張度和稀缺度,限時限量。用戶未必現在想買,或者可買可不買的,那麼就可以製造一種緊張情緒,吸引用戶點進去看看到底是什麼。
就像我們基本上都見過,某條熱鬧非凡的街道上,總有那麼一家店,掛著「最後三天,虧本清倉」的牌子,結果你半年後再去看,還是最後三天,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法子,確實為店家帶來了巨大的流量。
實用系列
」XXX給你講解這套好用的自我管理手冊」,
「她是吳曉波得力助手,帶著4歲孩子1年談下30個項目,她說她的高效人生,全靠這套自我管理術",看看這兩個標題,是不是第二個能明顯的吸引你點擊的慾望。
她是吳曉波得力助手,傍名人,蹭熱點,如果直接提她的名字,相信普羅大眾都不知道她是誰,但是和吳曉波關聯起來了,別人一看就知道,噢,是吳曉波身邊的人啊,那應該是有點水平的。
帶著4歲孩子1年談下30個項目,我們都知道,帶孩子是件勞心勞力的事情,而她卻能夠在帶孩子的同時,還談下30個項目,為後面的高效人生做了很好的鋪墊。為什麼會有這么高的效率呢,是因為有了這套自我管理術。
平等對話系列
人們選擇一個品牌,就好比是交朋友,而你的文案,則是你對朋友說的話。想像一下現在你的客戶就是你的朋友,你要如何同他們聊得熱火朝天,
「沒存款,靠玩信用卡買下26套房,她是怎麼越刷越有錢的?」
當你對他們報以熱情,他們必將以更大的熱情回報於你。
反差法系列
糟糕的開局+完美的結果,
職業和學歷反差:
「北大高材生回家賣豬肉」,「初中學歷抓住風口成就千萬粉絲網紅」,「xx高管回鄉賣小龍蝦」。
年齡反差:
「高中生通過xx拿到千萬融資」,「年齡逆生長,60歲的她教你通過xx重返30」。
境遇反差:
「網癮少年成為電競傳奇,年薪百萬」,「從小作坊到年入1個億」。
每一個標題都能找出各種問題來推動你進去找尋答案,這就是標題的魅力所在。
⑵ 現在的大學生是不是和白菜一樣,普遍廉價
說真的,你在網上已經很難聽到理性客觀的聲音了,因為隨著互聯網越來越普及,尤其是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網路已經成為了最大的網路介面,在這種情況下,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雖然中國的高等教育率不斷提高,但中國網民的數字確實在急劇下降,
因為一開始上網的時候是全英文界面,只有少數高材生才有機會上網,所以你看第1代上網的人學歷都是非常高的,隨著互聯網慢慢普及越來越多的普通人,甚至是文盲,能夠利用手機發出自己的聲音,所以你就會發現網路上的聲音看起來是非常的非理智的,而且素質是非常低的,但又會出現另外一種情況,那就是涉及到特定議題的時候。
就比如說隨著大學的普及,對大學生地位的看法就非常的極端,主要牽涉到兩個人群,第1個根本沒有考上大學,甚至初中高中就已經輟學的人,對於這些呢是讓產業區猛烈抨擊的,自己得不到的肯定不是自己的問題就得毀掉另外一種,則是龐大的中產階級對於他們來說大學生是個標配,沒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感覺好像遍地都是,實際上並不如此。
他們還會拿一些個例來證明大學生是非常廉價的,但是很明顯實際上並不是這樣,今天的大學生雖然說不像20年前那樣是天之驕子,但是也絕不是遍地都是。
以前讀書讀到初中、高中都算不錯了。現在讀到大學大專都覺得不入流!至少本科或以上才上得廳堂,且受教育面比以前大大拓寬,幾乎大部分人都大學畢業,人多了,自然價值就低了,只有自己有著別人沒有的優勢,才可以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人材。
大家擴招化,市場化的結果。物以稀為貴,多了就不貴了。再說,現在的大學生不包分配,畢業即失業。所謂天之驕子早已是過去的榮耀了。
什麼時候北大的也白菜了?
不得看是哪個大學的么?
你上的垃圾大學,上三年兩年雨休,剩一年還趕上疫情在家自學了,,你覺得應該值錢么???
別侮辱白菜,百菜不如白菜,營養價值很高。
普通大學生現在的處境是『』窮嫌富不要『』,靠體力掙錢放不下身段,靠腦力掙錢拿不到想要的薪水,處在一種尷尬的境地。
這個鍋,大學不背,白菜也不背。
普遍,是因為實在太普通,沒優勢,沒特點。
大學只是提供了一個敲門磚而已,同樣的敲門磚,總有一兩個特別優異、出眾的,同樣的,沒有想法、個性、能力的人即便暫時敲開了門,以後也會發現到哪裡都吃不開。
同樣都是白菜,有的長得好,有的就長成一灘爛泥,好的白菜也不是那麼容易就長成的。
你提的這個問題,也要視情況而定,即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概而論,總之,看你有無真才實學來說話!如果你剛踏進大學校門就本著「勤高中,懶大學」的思想理念,成天不務正業,不去學真知識、真本事,靠混天過日,不學無術來混一個大學文憑,毫無真才實學,岀了 社會 以後是「文做不來相公,武做不來武松,寫個論文還是個文抄公」的這樣的大學生,當然就和白菜一樣廉價,甚至比白菜都不如!但人家樣樣懂,行行通,門門精,有真才實學的大學生,走向 社會 就大不一樣了!
白菜也有價格,何況今年也漲價了,再廉價也符合普陀大眾的胃口,是餐桌上少不了的座上賓[奸笑]如果把大學生比做白菜,到是沒有貶義,說明大學生的在校所學能學以致用,畢業就能直接進入到 社會 實踐中去發光發熱,是理想中的好現象[玫瑰]事實果真如此,那是好事,說明教育的投入都是切合實際,與現實接軌,是好事情
現在大學生是很多了,但不能說是普遍廉價!畢竟就算是上民辦大學的學子也是通過12年努力學習、通過高考大門的。只不過大學水平不同,學生能力不同,更重要的是畢業生市場供大於求,突顯了部分畢業生工作難找(當然也存在畢業生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現象)畢業即失業。給大眾感覺大學無用!!!
⑶ 請問各位兄弟 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北大學子賣豬肉」事件發生在哪年要具體時間的 謝謝了啊
2006年
陳生是廣東湛江人,北京大學經濟學學士,清華EMBA。1984年畢業分配至廣州一個機關,三年後他毅然決定下海。陳生笑著說,當時進入機關的,只有他一人是學經濟學出身。有一天,他閑來無事就寫了篇名為《中國遲早要進入自由經濟》的論文,後來還發表了,但不知怎樣論文竟輾轉到了上司手中。上司看後就把他叫去辦公室「教育」了一番,認為他的觀念有問題。陳生說,他喜歡獨立地對某些東西作出決定,但在那個工作環境中,他無法按照自己的個性行事,可以說「論文事件」促使他間接作出了辭職的決定。辭職後為了生計,陳生當起了「走鬼」,開始擺地攤賣衣服。賣了數月衣服後,他賺了一點小錢。後來有一天,他去湛江農村的一位親戚家玩。正好當天他的親戚抬著自己種的100多斤蘿卜上街去賣,可是由於當時刮風下雨天氣不佳,親戚只賣出了10斤,賺了10元錢。而當天村子裡面其他農民的遭遇也相差無幾,一群農民都很生氣,坐在地上抱怨「明年再也不幹了」。當時站在一邊的陳生卻受了這句話的啟發。按照經濟學原理,供小於求時價格會上升。於是,他便用倒賣衣服賺取的一點積蓄承包了100畝菜地,自己帶著一些菜農來耕種。期間,他發現,除了供求關外,蔬菜的價格受天氣的影響最厲害。尤其是當西伯利亞寒流逼近廣州地區的前一天時,當天天氣悶熱,蔬菜的價格就特便宜。陳生就趁機將市場上能收購的蔬菜都收購了。到了降溫那天正好過節,大多數農民都沒有出來賣菜。「進價1毛錢一斤,我賣到6毛錢一斤。」陳生說,這筆倒賣讓他賺到了人生了第一桶金,一下子賺了十幾萬元。此後,他開始專做倒賣蔬菜的生意。而關於對天氣影響價格的領悟,陳生笑著說他一直守口如瓶,直到時隔8年回去和當年的菜農們閑聊時才透露出去。拿著賺到的第一桶金,1993年陳生開始投身於湛江的房地產業。只用了三年時間,他做到了湛江房地產市場的前三名。考慮到房地產業涉及的一些法律之外的不安全因素,陳生開始轉行去製造飲料。「當時我想做一種純碳酸飲料。」陳生說,正當他的純碳酸飲料研發進入最後關頭時,兩個朋友打來的電話改變了他的命運。「你不要再研發你的碳酸飲料了,這年頭大家都流行喝醋飲料啦」。原來,當年由於某國家領導人在湛江視察時選擇了雪碧勾兌醋這種新穎喝法,一時間醋飲料風靡起來。陳生跑到市面上調查了一番,發現大家都是直接用醋和雪碧在一起勾兌,卻沒有一種現成的醋飲料。隨即,他大刀闊斧拍板馬上生產醋飲料。於是,1997年中國第一家醋飲料便在陳生的手中誕生了。
陳生決定「殺豬」是他去菜場買肉時突然決定的。他發現這個行業被別人誤解了。廣州的豬肉市場一年幾十億元,為什麼沒人去做大?帶著這樣的疑問和巨大的市場的誘惑,開始投資。他解釋說,假如他是賣電腦的,他得面臨像聯想等這些幾百億上千億級的企業競爭,但是選擇賣豬肉,跟他的競爭對手相比,他還是有優勢的。他就要在這個職業裡面干出一點偉大的事,比如人家賣一頭豬、半頭豬,而他能賣到十幾頭豬,這不是北大水平嗎?2006年,陳生在湛江和廣西交接處附近打造他的土豬養殖廠,2007年開始在廣州開豬肉檔賣豬肉。在短短一年時間里,發展成為廣州乃至廣東最大的豬肉連鎖店「壹號土豬」。
陳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北大高材生,祝賀了!
⑷ 北大高材生賣豬肉,被嘲笑20年,後來怎樣
如果說一個北大學子畢業後開創公司,全國20多家連鎖門店,年銷售額超18億,為母校累計捐款9億,相信沒有人會質疑。
可無論是說一位屠夫開公司有了這樣的成就,還是一個北大學子畢業操起殺豬刀,都會讓人大跌眼鏡。
說起陸步軒,可能少有人知道,不過「北大屠夫」的稱號,卻是伴隨著「讀書無用論」甚囂塵上。二十年前,北大畢業生出來當街賣豬肉引發了群眾的不滿和質疑,北大學歷難道真的這么無用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陸步軒現在的人生,是怎麼高開低走又峰迴路轉的。
小結:
「廟堂無作為,肉案寫春秋」,他喜歡用這句話形容自己的一生,陸步軒筆耕不斷,一直嘗試著寫有關「屠夫」的書。而他在北大所學的「自由與平等」已經深深地烙在他的骨子裡,他堅信"讀書一定改變思維",反擊那些以他「做榜樣」的讀書無用論。
正如後來北大老校長許智宏在為此演講致辭時說的那樣「北大學生可以做科學家,也可以賣豬肉。」北大文憑的背書從來都不是一張上流社會的「入門券」,它只是在北大校園里學習過的證明,而所學所想,其實早就深深地改變了人的精神和思維模式,是無需證明的。
它也憑借著這些北大授予的能力,以「壹號土豬」的牌子,正在做大做強,成為豬肉行業的頂尖。
⑸ 北大高材生,畢業後為什麼去賣豬肉
古代的時候都說讀書是窮人的唯一出路,而事實上,放在現如今,雖然說如今社會上的工作機會很多,但是如果能夠讀書,就會得到更多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進入高等學校接受高等教育,也能夠對一個人造成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也要明白,學歷不是代表全部,不是說學歷高的人就一定會在高職位工作,這與自身的能力也是有很大的關系的。
況且「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工作就是要做自己喜歡的,這樣才會有意義。
⑹ 北大研究生學費為什麼那麼貴
跟其他學校差不多一樣的, 個別專業會高一些。
據國家有關規定,北京大學2016年碩士研究生均須繳納學費。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每生每學年為8000元,專業學位和特殊招生項目的研究生按照各類招生簡章規定繳納學費。
學習工商管理專業!學費基本上都是統一的! 其實,說因為學生是外校的就提高門檻,是一句實在話,因為每一個學校針對於外省的考生都是不同的分數錄取線和每一個省的錄取人數都是不一樣的。
有些省時錄取分數線低,名額少,有些事錄取分數高,名額高,還有些都是說不定的!詳細的情況都是本校制定的,你要報考哪個學校你可以打電話去問問!
收益方面:舉個例子,這兩年清華北大畢業生被深圳中學引進當老師的新聞大家都有所耳聞吧,他們的年收入估計在50萬左右吧,還有人才引進房,各種福利加持,有梧桐樹,他們為啥不去深圳呢。再舉個例子,看看上海的落戶政策,對北大清華的學生是有人才引進優惠加分的。
拋開那些功利的東西不說,光說未名湖湖畔的仙氣就足以吸引你去。況且學術氛圍,良好的校友資源,足以讓人心動。所以趕趕緊掙錢找學費去。
⑺ 從北大高材生淪為農村低保戶,18年閉門不出,到底發生了什麼
智商和情商哪個更重要?高智商是否意味著高情商?我們來看看下面的故事,也許就會有點更深的理解。故事的主人公叫做張進生,出生於湖南常德的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家境雖說不富裕,但家庭和睦,尤其是張進生自小便表現出過人的學習能力,不管是生澀的古文,還是抽象的數學,他都能學得非常好,這讓張進生的父母深以為傲。
現實生活中的芸芸眾生,大多沒有這樣的高學歷,都在做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享受著衣食豐足的生活。反觀張進生,雖有碩士、博士的高學歷,卻只能悶在家裡窮困潦倒。究竟是高學歷重要還是高情商重要?也許已經不言自明。
⑻ 為什麼說清華毀一生,北大窮三代
「讀清華毀一生,讀北大窮三代」的傳言是偶在網上偶然所碰見的一句話,但是卻深刻擊中了當前清華北大中大部分貧二代的現狀。通過過年回家的案例實證,清華北大研究生高學歷的風光早已成為歷史,名校製造屌絲而非精英也成為現實。
凡是在清華北大就讀的研究生大部分都不願意離開北京這座城市,而據調查,名校研究生大部分家庭均出自工薪家庭,與二代系無任何瓜葛。二代們相反大部分在較為普通的省市高校就讀,比如黑龍江大學就是黑龍江的官二代居多,這些三類學校聚集了最多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名校超高的分數線使得只有寒門子弟才具備這種拼搏的鬥志,當然清華北大的二代也有不少,但是大部分以在職研究生等形式,而且與普通的屌絲完全隔離開來,所以不具有代表性。前些年,清華北大這種高校,幾乎以清一色的農家子弟為主,農家子弟出人才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富有戲劇性的歷史。今天是寒門子弟,明天卻是天子門生,掌控極大的社會財富!成為主宰龐大帝國的統治階層,角色的變化使得學而優則仕成為了所有中國寒門家庭的夢想!
然而如今的清華北大研究生剛畢業就要面臨高房價的困擾,300萬以上的超高房價使得名校精英們一畢業即成為「負翁」,高負債與低收入形成巨大的反差,因此名校屌絲階層開始形成,這是一群農村中的龍鳳,然而當他們魚躍龍門之後,面臨的處境甚至比在農村更為艱辛,高負債使得他們的理想與現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從一種貧困走向另外一種貧困。由於清華北大學生天生高貴的精神品質,也使得他們不願意屈就,無論是職業還是擇偶,所以很多名校屌絲最終鬱郁寡歡而不得志。相反一些小學畢業生,很早混社會,本身就沒有什麼期望所賦予的壓力,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滾大眾卻獲利豐厚。開賓士寶馬,有漂亮老婆兒子,曾今他們的偶像的高材生卻不得不拮據得租房過日,如今誰又是誰的偶像?
財富的流向使得工薪階層依靠工資收入改變命運成為童話,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命運格局似乎說明了這個世界變化太快,我們總是跟不上???
身邊實例論證:
1、某某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在北上廣城市月收入雖然過萬,但是依舊是屌絲一枚。在租的小房子裡面生活,擠地鐵擠公交。
2、某某清華大學畢業之後出國攻讀博士,年近40,未婚,在國外爭取拿綠卡中。年收入雖然可以足夠溫飽,因不屑於和難民做朋友,平日主要和自己對話,至今未有進入當地的主流社會,經常不由地感嘆「蒼天啊、大地啊,怎麼來到這塊土地上了啊」。
3、某某清華北大畢業在某體制內單位任職,月薪不到5000,雖掛著體制內的名譽,但終究不能當飯吃!只能每天對於民生社會大發感慨,然後去動物園批發市場或者淘寶網購些日用品。
4、相形之下,大部分大專甚至中專的學生在中小城市,曾經被老師批評的最沒有前途,班級裡面最後一排的學生,現在活得至少有模有樣,有吃有喝有完整家庭。
⑼ 北大畢業又如何
由此其憤怒地感慨:「我再不怎樣也是中國最好學府的畢業生啊,我就納悶了:這年頭北大畢業的怎麼啦」?為此,這個北大高材生要以一元人民幣的低價,出讓北大文憑。不管其人是否北大高材生,不管其人有何動機,作為一個北大畢業生的家長,我想對這個年輕人說:北大畢業的又當如何?我單位的同事學歷都比較高,而且畢業的院校也都很好,不是排名前20的畢業生根本進不了這個門,但從整體發展來看,北大畢業的相對較差。是什麼原因影響了北大畢業生的發展呢?就我身邊的同事而言,主要問題在於比較自以為是。北大人的特點,聰明、善於思考,思想活躍,但缺乏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有時候還有些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當時讓兒子選擇報北大,主要是看重北大全國第一的理科排名和無人能及的人文環境,但是,對於北大學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我們是非常警惕的。從兒子一考上北大開始,我們就時常提醒他,你考上了北大,只說明你這次高考是成功的,它與你未來的成功沒有任何關系。如果你不能腳踏實地從基礎做起,同樣會一事無成。為了讓兒子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在他大三的時候,我和大學同系不同班後來改行做了律師的同學商定,讓他到我同學的律師事務所做一段時間最沒有技術含量,最枯燥乏味的文案工作,而且怎麼麻煩怎麼做。我的這個同學非常成功,改行後不僅在律師界站住了腳,而且還成為京城著名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年薪過百萬。家裡僅小車就有五輛,最便宜的是奧迪A8。在律師事務所沒有一個人知道他是北大的學生,都以為他就是一個普通的打工者。飲水機沒水了有人叫他去換水,來了快遞有人叫他去簽收。在那裡,誰都可以使喚他。真正讓大家感覺到他有些特別是因為事務所的網路出了問題,專門負責技術保障的幾個人折騰了半天也搞不定,因為影響了事務所的工作,我同學才叫我兒子去幫助看看。解決問題以後,大家才開始關注他,揣測他,覺得他不應該是個普通人。一個北大的理科生,天天整理律師事務所的文檔,分類、立卷、裝訂,需要什麼樣的意志力和定力?但我兒子就是堅持下來了。與此同時,他還時常替我同學跑腿,到處送法律文書。律師事務所的工作條件是很好的,但我和同學事先約定,不能太過於遷就,一定要讓他明白,將來他走入社會以後,任何崗位都是如此的平凡和千篇一律。生活不是小說,沒有那麼多的浪漫色彩。你想有個好的生活,先要學會從平平凡凡的工作做起。他幫助送文件,從海淀到東城,從朝陽到豐台,不允許打車,只能擠公共汽車或者乘地鐵,其實,我家自己就有兩輛車。到政府機構,感受衙門作風和白眼;到企業,感受客戶就是上帝的經濟定律,每次完成工作後最高獎勵就是一聽冰鎮可樂。在律師事務所的幾個月,使他受益匪淺。還有另外一個收獲,就是要珍惜自由和生命。在案卷中,他看到了一幕幕人生悲劇,他真正懂得了年輕人做事要有擔當,要三思而後行,沖動是魔鬼。離開律師事務所的時候專門為他搞了一個非常隆重的歡送會,大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你真不像北大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他是北大學理科的,為什麼不去科研機構或者公司,偏要去律師事務所。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他去科研機構或者公司,乾的還是他的本行,他很難跳出那個大圈考慮問題,更不可能發現自己在這個社會中是多麼無知和渺小。律師事務所對於他而言是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任何一個人都比他強,他會看到山外有山,高手如雲。實事求是的說,北大的文憑是很好使的,無論是求職還是出國留學,最起碼在出國留學的時候獲得獎學金的幾率比別的學校高,而且入學成績也可以比別的學校低。人們常說文憑是求職的敲門磚,與其他大學相比,北大的文憑是金磚。不可否認的是,北大的這個敲門磚只是在你求職入門的時候是好使的,一旦你入了門,文憑帶給你的光環將失去光澤,能夠使你真正出彩的是自身的能力了。如果在職場經歷了那麼多的溝溝坎坎始終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真正該抱怨的不是北大的文憑是否有用,而是應該檢討自己究竟缺失了哪些職場中最重要的品質和素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掌握好抑和揚的度。沒有節制的過度張揚,在遭遇挫折時是很難有良好的心態去應對的。過度的抑會使孩子缺乏自信,個性得不到充分地展示。律師事務所最浪費時間、最沒有創造性、最乏味的工作,將使他受用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