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為什麼搞不好台灣
1. 國民黨在解放戰爭中為什麼會失敗
一、戰略認識的差距。老蔣認為,只要掌握北平、天津、上海、武漢、廣州幾個城市就等於掌握全國,只注意拉攏軍閥、財團、黑幫、地主,嚴重忽略工農,需要知道當時工農佔中國人口80%以上,國軍在城裡的力量強,但在農村地區基本空白。老毛則認為,必須團結一切力量,以農村包圍城市,得到80%人口的支持,從長遠來看,就處於不敗之地。所謂得人心者,得天下,是有道理的。
二、階級屬性的弱點。國民黨的資產階級帶有妥協性和軟弱性,貪財近利,貪圖享樂,而工農階級是激進的,不容易妥協的,長此以往,自然是國民黨失敗。
三、黨的建設。國民黨自成立之初,就殘留大量問題,官商一體,導致嚴重腐敗問題,封建殘余嚴重,導致思想落後,內部派系林立,導致經常互相扯後腿,調度不靈,互相爭功,陽奉陰違,導致指揮混亂,部署混亂,調度混亂等問題。吃空餉,虛報軍情,擅自販賣軍用物資,擾民嚴重等等,層出不窮。
四、組織性問題。很多人都習慣性忽略組織性的重要性。草原民族的游牧部落,長期忽視組織性的建設,只擅長游擊,來了就搶,搶了就跑,想盡辦法逃,更像強盜,但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之後,賦予了他們堅定的信念,嚴明了軍紀,號令分明,千夫長死,百夫長上,戰斗至一兵一卒,組織性大大提升,戰鬥力也大大提升。元末的朱元璋農民起義軍,原本也不過是一群烏合之眾,戰鬥力不強,紀律渙散,逃兵很多,但提升了組織性,確定了驅除靼虜,恢復中原的奮斗目標,民族大義大大刺激將士的戰斗意志,而且明確軍銜,職權分明,整頓軍紀,就變成了正規軍,戰鬥力大大提升。國民黨在掌權後,革命信念就逐漸崩潰了,喪失掉信仰,軍紀也逐漸渙散,加上本身派系繁多,山頭林立,經常為些雞毛蒜皮小事鬧矛盾,導致經常調度不靈,影響部署,怠誤戰機,但仗著關系,反而免責,職權不明,亂插手亂指揮的事常有,上級一投降,手下也跟著投降,死一個團長,這個團就亂了。國民黨長期忽視黨內建設和組織性建設,是導致敗亡的根本原因。而共軍最初也有山頭林立,紀律渙散的問題,逃兵很多,戰鬥力低下。後來大力整頓,確立堅定信仰,唯有共同並且堅定的信仰,才能讓將士們奮勇作戰。確定多首長領導制,上層平時團長打仗,政委負責思想政治和生活,團長死後,還有政委接替指揮,營長死,連長接著指揮,連長死接著排長指揮,戰至一兵一卒。把黨支部下到連級,黨員比例越大,逃兵越少,紀律也越好。
五、後勤問題。雖說國民黨依託城市和工廠,還有美國供應物資,後勤方面比較強大,但是忽視了中國的實際國情。美式裝備是很先進,但彈葯消耗太快,國民黨自己無法生產配套的彈葯,彈葯只能依賴美國空運,而且維護麻煩,需要很高的保障水平,才能維持正常使用。當時的中國戰場,非常遼闊,但基建非常落後,基本都是土路,卻沒有加油站,沒有油料,那些飛機、坦克、卡車都沒法動,後來由於老蔣站錯對,得罪了新總統杜魯門,杜魯門暫停援助國民黨,沒有美軍飛機空運,國軍的補給效率自然下降一大截。國軍後勤體系很混亂,各部隊裝備和服裝也不統一,武器就有美械、英械、法械、德械、蘇械、日械的,武器彈葯口徑不一,因為規格不統一,無法有效的組織運輸和及時的送上前線,而且因為彈葯不通用,造成巨大混亂,嚴重影響戰鬥力發揮,這問題在抗戰時期就暴露相當嚴重了。還有軍官穿皮鞋,士兵只有一小部分穿布鞋,大部分士兵還是穿草鞋,草鞋硌腳不耐穿,也不保暖防寒,很多國軍士兵的腳經常割出血,凍傷,走路都走不了,導致戰鬥力嚴重下滑。而共黨有群眾基礎,以前基本靠自己製作草鞋,後來發動群眾給縫制布鞋,基本都換了布鞋,雖說比不上皮鞋,但比起草鞋已經好太多了。很多農民推著小推車給共軍送糧食,打仗靠繳獲的武器彈葯,還有自己的地下兵工廠,土製手雷、地雷、大炮,雖然落後,威力不足,但好歹能用,共軍習慣走山路,而且經常是快步跑,所謂的運動戰,也基本靠兩條腿跑出來的,反而比國軍還快一些。
六、指揮問題。戰略認識的差距,也導致軍事認識的不同,指揮水平也不同。國軍太執著於一城一地的得失,每佔一城,都必分兵把守,反而導致可用於一線的兵力越來越少,逐漸陷於被動挨打,而共軍的戰略則相反,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而是盡量保留有生力量,搞運動戰,搞局部兵力優勢,慢慢蠶食鯨吞國軍,掌握戰略主動權。而且由於國軍內部派系林立,軍閥都要保存實力,之間矛盾又多,互不支援,反而經常扯後腿,有指揮不暢,調度不靈的問題,在抗日戰爭時期,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在解放戰爭中,更是暴露無遺,屢屢錯失戰機。一盤散沙,對抗一塊鐵板,最後自然是鐵板獲勝。國軍指揮體系似乎更為僵硬,很多事情都要層層上報,等上級批准,來回非常費時間,老蔣又非常喜歡亂插手前線指揮,經常強令前線必須按他的命令部署,卻不顧是否符合實際,而下面的人又不敢說啥,誰也不想當出頭鳥,負責任,導致一錯再錯,積重難返,最後必然失敗。
七、情報戰。自從戴笠死後,老蔣就等同斷了右臂,在情報戰就逐漸處於下風,而共黨有號稱紅色特工之王的李克農主持情報工作,對國民黨的情報,幾乎是了如指掌,共諜早把國民黨滲透得像個篩子了。不得不說,老蔣身邊很少有既可靠,又有能力,還非常忠心的人才,聽話的變成庸才,不聽話有本事的又不能用,最終結果往往就是無人可用。
八、人心向背是關鍵。本來抗戰結束後,老蔣的威望達到極致,國軍實力也是大增。但給蘇聯強迫簽訂了《雅爾塔協議》,承認外矇事實獨立,把日本占據晚清的庫頁島和鄰近島嶼都白送給蘇聯,大連港給強迫國際化,蘇聯擁有優先權,蘇聯無償使用旅順軍港,中東和南滿鐵路白送蘇聯一半經營權,還要保證蘇聯在滿洲的優越權,凡此種種不平等條約,跟晚清時期的屈辱無異,國民黨大失人心。老蔣任人唯親的毛病很成問題,任由宋子文把經濟搞得亂七八糟,小蔣上海打老虎失敗,導致人民徹底失望,國民黨受江浙財團控制太嚴重。而共產黨,自創立以來,反而是比較得人民同情的,有大量的知識分子傾向共黨,共黨靠土改得人心,人人都能分到土地,就擁護這個黨,而且當時共軍還沒有正規化,還沒有建立稅收制度,把國軍趕跑了,他們不用交稅,還推翻地主土豪,分得土地,農民自然擁護共黨。自從國民黨掌權以後,就基本沒有過像樣的經濟改革和土地改革,反而地方官僚極其腐敗,官商黑勾結,各種巧立名目,大力搜刮民脂民膏,苛捐雜稅超多,人民負擔很重。國民黨專政太久了,很不願意放權,而對民主黨派人士大肆打壓,有異見者不是逮捕,就是暗殺,經過媒體曝光,自然更是大失人心。尤其是上海打老虎失敗後,民主黨派人士,包括國民黨左派,都對國民黨是徹底絕望,認為國民黨已經沒有希望,就全面倒向共產黨。地方軍向來受中央軍排擠,而且老蔣想盡辦法削弱他們實力,騙他們當炮灰,然後就接收他們地盤,早就引起很多地方軍閥不滿了,解放戰爭後期,在國民黨形勢不利的情況,大量的國軍是大批大批地倒戈。即使在中央軍內部,也有相當多人對國民黨不滿,本身老蔣喜歡玩弄權術,喜歡到處安插特務,即使對嫡系都不是很信任,猜疑心很重,喜歡亂插手前線指揮,逼走很多人。國軍第一名將孫立人,論軍事才幹,毫無疑問是非常厲害的,但老蔣很猜忌他,將他投閑置散,重用聽話但庸才的杜聿明,諷刺的是,孫立人始終忠心於他,而杜聿明卻投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