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鴨苗進不到便宜貨
Ⅰ 鴨苗前期怎麼管理
春季鴨苗補欄已經進入尾聲,這一階段鴨苗生長發育迅速,但是調節體溫的機能弱,難以適應環境;以及消化器官未完善,消化能力弱,因此做好雛鴨的管理是保證後期收益的關鍵。
育雛前的准備
將育雛室、飼養用具和其他需要的設施配備齊全,用具用2%的燒鹼水進行消毒,曬干後沖洗干凈;育雛室蒸熏消毒。其次,備足優質、新鮮的全價飼料。
先飲水再開食
開食過早,雛鴨器官未完全,容易遭受損傷;開食過遲,營養跟不上,影響發育。在雛鴨出殼後24小時左右,絨毛已干,並且開始活動時進行飲水開食。飲水中可加入適量葡萄糖或維生素C,能促進腸胃蠕動,加速吸收剩餘卵黃,增進食慾,增強體質。另外,還在飲水中加入1‰的高錳酸鉀,起到腸胃消毒作用。
做好保溫通風
春季氣溫變化大,過冷會使雛鴨扎堆取暖,往往造成壓傷或窒息;過高雛鴨張口喘氣,消耗量增加。因此需要保持適宜的溫度,才能減少雛鴨的消耗,促進生長發育,提高成活率。一般來說,雛鴨適宜溫度如下:1-3日齡32-34℃,4-6日齡28-30℃,7-10日齡24-26℃,11-13日齡20-22℃,且每天溫度變化不超過2℃。
雛鴨新陳代謝旺盛,排除的二氧化碳和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濃度過高,會影響群體健康和身體發育,甚至造成中毒死亡。因此,需要加強通風換氣,保持育雛室的空氣流通,促進鴨群健康生長。
做好飼喂管理
雛鴨的消化機能不健全,因此要採用勤添料、少喂料的方式,每次餵食量不宜過高,以六七分飽為宜,每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雛鴨的消化吸收。
隨著雛鴨的生長,要對飼養密度進行管理。一般來說,1-7日齡25-30隻/平方米,8-14日齡15-25隻/平方米,15-21日齡10-15隻/平方米,22-28日齡8-10隻/平方米為宜。除此之外,還要對雛鴨按照200-300隻進行分群飼養。
疫病防疫工作
首先,要對育雛室、飼養用具進行消毒,選擇不同的消毒劑交替使用,以免細菌產生抗葯性;其次,要對鴨瘟、鴨病毒性肝炎、鴨傳染性漿膜炎、禽流感進行疫苗免疫;最後,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支原體病進行葯物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