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流行歌不好聽了
A. 為什麼現在的流行歌越來越難聽
我媽常這樣說,不過我覺得還好,現在的歌曲太多了,良莠不齊,加上每個人的口味又不同,所以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每個歌手都很努力,都希望自己的歌被關注,可以走紅,只是競爭力太強了。我們不能否認他們的努力,大家打拚都很不容易的。我開始對一些歌也很反感,比如周傑倫的,但有一段時間班裡一直放他的歌,聽多了感覺他還是很有才的,難怪會有那麼多人喜歡他(不要誤會哦,偶是JJ的歌迷)。
還有一個原因,一些人走紅了,就開始吃老本,今年周傑倫的專輯就很不被看好。試著聽聽新人的歌吧,沒有走紅的至少靠的是實力而不是名氣
我喜歡的有JJ和BY2的歌,另外范瑋琪《最初的夢想》很勵志。張傑的……在心情不好的時候絕對可以唱著發泄下,一些歌很歇斯底里……(張傑的歌迷不要打我啊……)
B. 現在流行歌曲為什麼不好聽了
新歌是匆匆創出來的 浮躁氣息太多 沒有太多的回味 有了經歷的人才會寫出的富有情感的歌 讓人聽了產生共鳴~ 以前的歌創作時干擾因素少一些吧,重視
C. 為什麼現在的流行音樂越來越爛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有一群無聊的研究人員一直在研究音樂的發展趨勢是如何變化的。(資料來源:thoughty2)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在2012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流行音樂越來越爛了。他們從1955年到2010年這55年間所有音樂類型中挑選了大約50萬首歌,然後通過一套復雜的演算法去測量每一首歌。
測量的三個方向是:
和聲的復雜程度(the harmonic complexity)
音色的種類(timbraldiversity)
聲音的響度(loudness)
最後發現了一個最令人震驚的結果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歌曲的音樂多樣性大大減小了。在60年代時,音色多到讓人眼花繚亂,但也從那時開始慢慢變少了。音色的設置上越來越被同質化,導致了歌曲中使用的樂器和錄音技術也越來越像了。
現在絕大多數的流行歌都是用一把木吉他、鍵盤合成器、鼓機、采樣和音樂軟體用同樣的方法製作出來的,而不是用不一樣的技術和樂器。更方便更簡單了,看起來好像是進步了,但音樂的創造性和獨特性幾乎沒了。
如果對比The Beatles百大名曲第一名《A Dayin the Life》(歌詞手寫原稿賣了120萬美元)就能很明顯發現了,這首歌用了將近40人的大編制管弦樂團,包括了小提琴、大提琴、小號、長笛等等,而且這不是古典音樂,這是流行音樂。
《A Dayin the Life》MV
再來看看國內的像馬?的《南山南》,趙雷的《成都》之類的歌曲,擼把木吉他直接就進棚,雖然這個例子稍微極端了點,但確實代表了現代流行音樂的總體趨勢。
當你打開你的歌單時,它們聽起來是不是很像,連著聽就像無縫切換一樣。
60年代以來,流行音樂的旋律、節奏甚至和聲也變得越來越像。國外的音樂博主Patrick Metzger發現了大部分流行歌手使用了完全相同的音符順序,就是在一個大調音階里循環使用五音和三音,會出現一個Wa-oh-wa-oh的套路,Metzger 把這個命名為「老梗唱法(MillennialWhoop)」,聽起來就像這樣:
wa~oh~wa~oh~來自哎呀音樂00:0000:03
比如賈斯丁逼伯的《大寶貝》,是不是就是這樣,今天幾乎每個流行歌手都至少會在一首歌里加入「老梗唱法」。
為什麼?因為too brainwashing too simple,這個套路簡單,而且很洗腦。
「鳥,來聽首新歌,太TM牛逼了」
隔壁小陳雞動的拿著滿是耳屎的耳機塞到我耳朵,然後,整整一晚我的腦子都是「我們不一樣,不一樣,不一樣,不一...」
我們的大腦很喜歡被洗,越洗越喜歡,無法自拔。在這個難以預測和及其復雜的世界裡,這使我們感到滿滿的安全感。
那歌詞方面呢?
另一項研究「Lyric Intelligence」考察了近十年來一百多首Billboard榜冠軍歌曲,分析了歌詞的理解難度和藝術性,發現整體平均下降了一個檔次,歌詞越來越短,詞彙量也越來越少,我們已經在Bob Dylan、Leonard Cohen、Jim Morrison那些充滿詩意的歌詞世界裡走丟了。
How many times must a man look up
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
Before he can see the sky
才能見蒼穹
――Bob Dylan 《blowing in the wind》
跟著我左手右手
一個慢動作
右手左手慢動作重播
這首歌給你快樂
你有沒有愛上我
――TFboys 《青春修煉手冊》
流行音樂基本掌控在幾個頂尖的製作人上,但你很難發現你現在聽到的歌都是他們這幾人做的。
一首歌最洗腦的地方,在現在的流行歌曲里越來越早出現了,就像還沒開始前戲就直奔主題,而且次數也是越來越多,因為當我們在聽歌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很難集中(那些上班聽歌的都在耍流氓),不直奔主題的話,直接就切歌了。
小時候我們想聽歌,除了偶爾在電視上能聽到,大部分我們都會去買盜版磁帶、CD,然後日日夜夜都播放著這張磁帶,雖然是想用隨身聽裝X,但一旦是你花錢獲得的東西你就是比免費得到的東西會更珍惜,慢慢的,這張磁帶里所有歌曲它們之間那些很小的差別你都能聽出來。
然後,MP3出來了。我們能聽的歌一下子變得太多了,多到不知道怎麼去選擇,更別提去發現每首歌里那些微妙獨特的細節。唱片公司和音樂人都不蠢,什麼音樂才會在現在流行?洗腦啊,越多越好。
唱片公司和音樂人越來越聰明了,光洗腦還不夠,開始打音量的主意。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開始了一場「音量暴走大戰」,製作人們都在做比對方還要大聲的音樂,只有更大沒有最大。
但是音量再大,我們聽的時候還是可以調小聲啊?
所以,聰明的製作人開始使用壓縮效果。
你可能已經聽說過動態范圍壓縮,它是把歌曲最安靜部分的音量提高接近最響亮的部分的過程,減少了最大聲部分和最小聲部分之間的那種差別層次感。
這使得整首歌曲聽起來比沒有壓縮的版本要大聲得多,無論我們設定了多少音量,我們沒辦法在把音量調大的同時而不降低音質,壓縮使得一首歌最具真摯情感的動態被消磨掉了,沒有活力,而音色更是爛,壓縮就像流水線機器,把歌曲規規整整的批量打磨出來。
為什麼他們做音樂的時候,還是要用這些重復性地旋律、傻X一樣的歌詞、爛到掉渣的音色?
這一切都跟風險有關。
在以前,唱片公司都會收到大量的DEMO,少數的頂尖的音樂人才也能順利簽約,而且營銷推廣的費用也不貴,如果有市場那就發了,如果沒人喜歡,那這些音樂人就會消失,對唱片公司來說是無關緊要的,掉不了幾根毛。
在那個年代,聽眾是用耳朵去決定什麼樣的音樂能夠誕生的。
然而,今天要推廣新的音樂人比之前任何時候都要燒錢。據國際唱片協會(IFPI)寶島,現在的成本在50萬美元到300萬之間,所以如果是你,你敢賭嗎?唱片公司已經已經不在乎做真正的音樂的了,一個選秀節目,一個小鮮肉,然後幾首洗腦神曲,就夠了。
當你的朋友在聽這首歌時,你也有很大的可能性也會聽到,聽過幾次以後,我們的大腦會釋放出多巴胺,每次聽到的效果都會變得更強。如果這是一首很棒的歌,那不會有這個過程的,你聽一次就會喜歡。
這些並不只是我一個人這么覺得,還有一些人認為流行音樂爛主要是――
「我真的希望AutoTune被禁止或什麼的,沒有它也可以唱歌,沒有它也不會傷害你的肺部或任何東西。」
「我發現我聽到的大多數流行音樂都是關於愛情的。我不喜歡寫這種類型的音樂。」
「那是因為現代人太無知,不去尋找一些真實的,真正的音樂。」
「大多數流行歌星都是假的,假胸部,假屁股,假鼻子,假一切..」
「這是事實。你有沒有遇到一個白痴是不聽愚蠢的說唱或流行音樂?沒有?不要再讓我驚訝了...」
現在絕對也有好的音樂人,但是在這個行業里,他們很難被發現,因為風險太高,而且他們不適用於唱片公司的套路,他們是不同的。
但是,不同是重要的。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正在消失,幾乎已經被娛樂取代了,它只是一次性的商品,能掙錢才是重要的。
D. 為什麼感覺現在歌曲普遍沒有以前的好聽了
我認為,是因為以前的經典歌曲沒有現在的流行歌曲那麼花哨。以前的歌曲,是一種經典,是一種回憶,是一種傳承。以前的經典歌曲,都是真材實料,真刀真槍上陣,也不像現在的流行歌曲能夠藉助那麼多高科技的東西,如電音或變聲等等。它們已把最本真的聲音都掩蓋在各種高科技下邊,讓音樂變得更加的酷炫,更加的有節奏感,也更加符合快節奏生活。這些變化不能說不好,因為它符合現在社會的流行文化。現在是「快餐」時代,生活節奏很快,人變得越來越浮躁,所以,現在大多數的歌曲風格也越來越浮躁。為了應對現代潮流,為了商業活動的推廣,也為了滿足粉絲蠻目追求。還有,網路時代的到來,加上生活質量越來越好,媒體也越來越大眾化,人人都可以唱歌,能進入這個領域的要求越來越低。歌曲就會有各種粗造濫造。因此,現在歌曲中充滿著很多贗品歌曲或者低俗歌曲等,有現在歌曲沒有以前歌曲好聽的感覺就不會讓人覺得很奇怪了。
E. 為什麼現在的流行音樂很爛
昨晚上,孩子問 :媽媽,現在流行什麼歌曲 ?我愣了好久,只能如實說我不知道 。
之所以不知道,一方面也許真的沒有什麼歌曲在流行了 ;另一方面,也許有流行歌曲,但是我聽歌的時間沒有原來那麼寬裕 ,所以不知道流行什麼。
但是,即便現在有流行歌曲,也感覺不像原先那樣的好聽,甚至,很多時候,還感覺到音樂挺爛的。
我想,這和時代發展有密切的關系,正如音樂元老李宗盛所說: 音樂是一個時代的反映,什麼樣的時代對應著什麼樣的音樂 。
現在,我們正處於高速的,快節奏的,快餐的時代 ,一切似乎都稍縱即逝 ,每個人都很匆忙,每個人都不能停下腳步歇一歇,用心感受自然花草音樂。
於是,音樂也發展的很快,很容易,也稍縱即逝。
各種眼花繚亂的音樂app,讓聽音樂容易多了。很多人聽一遍歌曲,不入耳,就打入冷宮,再重新換一首 ,反正還有那麼多的歌曲沒有聽過。
於是創作者為了流行,為了傳唱,就盡辦法迎合聽眾的口味, 必須一上來就得打動你。
這樣的口水歌,就更容易走紅。浮於表面的東西,當然沒有那麼打動人心。那麼唱歌的人越來越多,可是唱歌的好歌卻越來越少,感覺只有《中國好聲音》,少有《中國好歌曲》。
似乎好多的事兒都是一個道理,得來的容易,品質就不能保證
像記得我們那個時候 ,生活節奏沒有這么快 ,條件也沒有這么好,一首歌,不但大街小巷傳唱,婦孺皆知,甚至八十歲的老頭兒也能哼上幾句。
我們買一盤磁帶要考慮來考慮去 ,買來之後,愛不釋手,一遍一遍的,反復的聽 。
記得我當時喜歡台灣的一個歌女孟庭葦。省吃儉用 ,買到她的磁帶,雖然不知道是不是正版,但是總是聽得津津有味。
《風中中有朵雨做的雲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冬季到台北來看雨 》……許多歌曲,仍然記憶猶新, 她的聲音清澈動聽,歌詞充滿故事 ,你每次聽來,總是令人感同身受,感慨萬千 。
除此之外,還有劉德華 ,刀郎等,好多的歌曲伴隨著我們的青春年華,感覺那個時候窮的很富有。
現在一切都講究效率,人人都那麼匆忙。很難聽到大街小巷在放同一首歌 ,很難聽到大家共同傳唱某一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不會不久的將來,社會多元化到很爛流行歌曲都沒有了吧。 這樣看來,很爛的流行音樂,也且聽且珍惜吧。
F.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流行歌曲越來越不好聽了
之所以說現在的流行歌曲越來越不好聽了,那是因為你沒有找到適合你心情的歌曲來聽,所以你覺得越來越不好聽。
G. 為什麼感覺現在的歌沒以前好聽了
之所以老歌好聽,首先是因為老歌的歌詞耐人尋味,很有內涵。
首先是因為老歌的歌詞耐人尋味,很有內涵。當初的香港歌壇誕生了一批非常優秀的作詞人和作曲人。他們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傑出音樂才華,歌詞朗朗上口,所以很快就流行起來。
需知:
有內涵的歌詞,才能夠直抵人的內心深處,觸碰內心最柔軟的琴弦,形成情感的共鳴,撫摸情傷,曲調或是激情澎湃,或是婉轉低吟,或是高亢嘹亮,無論什麼樣的曲調都是詞與曲的完美結合。
其次,早期的歌壇有許多優秀的歌手,他們唱功了得,唱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嗓音,對歌唱也是非常專注,歌曲經過他們的吟唱有了自己獨特的味道,給歌迷留下了深深的回憶。
反觀現在的流行歌曲,數量雖多,更新頻率也很快,歌手也是層出不窮,可是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歌手和歌曲卻不多。因為為了追求流量和曝光率他們都是身兼數職,影視,綜藝哪個也不放棄,當然在歌唱上用的精力就少了。
H. 為什麼近年來華語流行音樂沒有好聽的歌了
我認為時代在發展,我們不能總是要求新生代天天都唱一些「夏天夏天悄悄過去留下小秘密」。華語樂壇雖是空盪了幾年,但我們不能因為舊時代的舊品味來否定時代發展的成果,我們的眼光必須要長遠,為什麼中國有5000多年的歷史,因為歷史是人類發展的見證,如果2500年的時候再看2019,就不會對新生代有那麼大的質疑了。我認為近幾年華語樂壇已經出現了許多新面孔,並且都很有實力,就比如說華晨宇花花,再比如女歌手鄧紫棋,他們都是原創歌手,並且歌曲的傳唱度也在慢慢提升,基本95後都會唱個一兩首,而現在對華語樂壇發出質疑的只有70,80後左右的了。所以不要再總是提出關於華語樂壇衰落的問題了,時代在發展,華語樂壇的整體樂風的微改變也是正常的。既然人類無法阻止時間的流逝,就請適應吧。而且國外的朋友聽花花的歌也是覺得很好聽的呢,直接大呼「我喜歡他,我喜歡他!」
以上均為個人看法,謝謝你的閱讀。😁😁😁
I. 為什麼么現在都流行音樂好聽的越來越少
現在的流行音樂好聽的越來越少,是因為現在的很多音樂人為了網路時代的需求,為了更多的利益,沒有去精心的寫詞作曲,歌曲上市很多但好聽的少。同時,歌曲每個人的審美不同,對於流行歌曲,肯定是有一部分人喜歡才能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