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脾不好
⑴ 為什麼會脾不好
身體虛弱的人,稍微吃一點補品,就會口舌生瘡,徹夜不眠,腹脹屙瀉,這叫虛不受補。虛不受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補不得法,有的因補不得時令,有的卻因素來體虛,不能承受峻補之品。往往先由消化不良,進一步影響吸收機能低落,身體缺乏營養,形成氣虛血弱。氣虛血弱反過來影響消化吸收機能,於是吃一些補品就引起不良反應。虛不受補的人應怎樣調理呢?根本之法是調理脾胃。
情感因素對食慾、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響。因此保養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緒。據研究,不良情緒可導致食慾下降、腹部脹滿、暖氣、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緒則有益於胃腸系統的正常活動。
飲食調理是保養脾胃的關鍵。因此,飲食應有規律,三餐定時、定量、不暴飲暴食。素食為主、葷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滿足機體需求和保持大便通暢。少吃有刺激性和難於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盡量少吃。
注意冷暖。俗話說「十個胃病九個寒」。這確是經驗之談。因此注意冷暖十分重要。在春秋氣候變化無常時,有虛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虛泄瀉的,可在臍中貼暖臍膏葯,同時還應少吃生冷瓜果等,如感到胃部發冷,可及時服用生薑茶。
要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活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做氣功等。適當的體育鍛煉能增加人體的胃腸功能,使胃腸蠕動加強,消化液分泌增加,促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成分的吸收,並能改善胃腸道本身的血液循環,促進其新陳代謝,推遲消化系統的老化。還可在晚間睡覺之前,躺在床上用兩手按摩上下腹部,來回往復約40遍,可以助脾運,去積滯,通穢氣,對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治療胃病首先應該在日常生活當中注意飲食盡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對於有胃潰瘍患者,除了進行積極治療、按時服葯外,在飲食調理上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少吃多餐,避免過飽或過飢。胃潰瘍病人如果吃得過飽,就會使胃竇部過度擴張,胃酸增強,加重病情;反之也是一樣。因此,應根據個人的病情和條件,除每日三餐外,可再加2~3次含糖分較少的糕點或饅頭干,尤其可多吃烤饅頭干。因為饅頭干經過烘烤後,水分幾乎全部蒸發,饅頭中的澱粉也變成易消化的糊精,經口腔充分咀嚼後,進入胃裡可中和胃酸,減輕胃酸對潰瘍面的刺激和腐蝕作用,這樣不但能減輕或消除疼痛,而且還有利於潰瘍面的癒合。
二、吃易消化的、含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稀飯、細面條、牛奶、軟米飯、豆漿、菜葉等。症狀基本消失的患者,可正常進餐,但仍要避免吃油煎過的食物以及含粗纖維多的芹菜、韭菜、豆芽、火腿、臘肉、魚乾等。同時不應吃生、冷、硬的食物,特別不應吃過熱的食物,以免使血管擴張引起胃出血。
三、胃潰瘍病人宜多吃無渣食物,為避免大便乾燥,還需常吃些瓊脂、香蕉、蜂蜜等能潤腸的食物。
四、禁吃一切對潰瘍面有刺激性的過酸和過甜的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濃縮果汁、咖啡、酒、濃茶等。另外,胃潰瘍病人還應戒煙,因為煙草中的尼古丁能改變胃液的酸鹼度,擾亂胃幽門正常活動,誘發或加重潰瘍病。
五、平時飲食要清淡,避免辛辣油膩或生冷硬的食物。此外,平時一定要注意睡眠和飲食要有規律。平時注意鍛煉,水不能和的太多,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秋天晚睡早起,冬天晚睡晚起。憂思傷脾,不要太擔心,以平常心去對待身邊發生的每件事。
健康小貼士:胃病飲食11原則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煙,因為吸煙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⑵ 請問脾為什麼會不好呢
意見建議:還是與您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系的,建議您平時可以多食用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薏米、粟子、牛雞肉、紅棗、胡蘿卜等。忌食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芹菜、柿子、香蕉、梨、西瓜、豆腐等。
⑶ 脾不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你好,導致脾不好的原因多為日常生活的不注意,如飲食、起居等。飲食上若經常食用或多食生冷食物(水果等),便會傷脾破氣,導致脾不好。辛辣食物也可傷脾,若經常喜愛吃辣,脾也會不好。並且暴飲暴食、晚飯多吃都會傷脾。
⑷ 好好的為啥會脾胃不好呢
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氣血之源。內經講,「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水和五穀入胃,消化後由脾運化變成氣血津液來養護五臟六腑、四肢百骸。
脾胃受傷多為飲食所致。我們的飲食習慣,有很多都會傷害脾胃,所以腸炎、胃炎、胃脹、胃痛、反酸等等問題非常普遍。
1.冰鎮食品傷脾胃。很多人喜歡吃冰凍的食物,經常吃冰凍食物會讓寒氣凝滯胃中,胃漸漸虛弱,不能正常消化和傳導食物,導致胃涼、口吐清水、胃脹、胃劇痛等等。
2.吃太多傷脾胃。黃帝內經講,「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胃總是超負荷運轉,大量分泌胃液,日久破壞胃黏膜,誘發胃炎、糜爛性胃炎、胃潰瘍等各種胃部疾病。
3.心情對脾胃健康影響大。憂思傷脾,思則氣結。肝氣犯胃,人易煩易怒,胃痛、灼熱、反酸、口乾口苦、便秘等等。
4.陽虛久了也會導致脾胃虛。人沒有食慾、吃了不消化、吃完感覺食物頂著胸口、大便稀溏,有時口吐清水、身體本能喜歡喝熱的不能喝涼的、大便不成形等等。
5.另外,胃病久了會導致血淤。氣血瘀滯的部位會像被針刺一樣疼痛、而且胃總是感覺飽脹感覺食物頂著胸口,看舌頭會發現舌頭發紫,這就是明顯的血瘀特徵。
如何養護脾胃的健康呢?脾胃問題三分靠治七分靠養。養護脾胃,最好的方法是食療。
葯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里講,「夫為醫者,當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葯。」
食療不愈然後才用葯。內經講,「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越是猛葯,因為其寒熱偏性越大,對身體的傷害就越大,而食療則和吃飯一樣安全,對身體完全沒有傷害,並且可以達到治癒的效果。
除食療以外,還可以同時配合健康的日常飲食和運動習慣,加上按摩穴位,可以更好地幫助脾胃恢復健康。每次吃飯7分飽,飯後散步半小時,沒事的時候可以經常按摩公孫穴、足三里穴、內關穴、上脘穴等穴位,可以幫助脾胃更好地恢復。
⑸ 為什麼脾不好
原因很多,但多是不注意飲食或亂用葯物所致,脾不好胃通常也不好,反之亦然。
因為脾升胃降的生理功能。胃屬陽明燥土,喜潤而惡燥;脾為太陰陰土,喜燥而惡濕,
如:以涼潤葯清胃熱,則脾不喜而難運;以溫燥葯暖脾土,則胃惡之而不納。
所以中醫上常將脾胃合而論之,治療上很是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