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側肩胛棘不一樣大為什麼
❶ 孩子兩肩不一樣高怎麼辦
有人對照鏡子發現自己的兩肩不在用一直線上,一邊高一邊低。其實造成這種兩肩不在同一直線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先天的,就是父母遺傳的。另一種是後天養成的,由於工作原因或者日常生活習慣所造成,比如經常背單肩包等。不過這兩種情況都可以通過鍛煉肌肉來進行對肩膀的矯正。 先分析一下通過鍛煉對肩膀進行矯正的原理。兩肩不在同一直線上,就造成斜肩,嚴重的情況會造成脊柱輕度側彎,使得兩肩的重心向低側肩膀處傾斜。這就表明低側肩膀比較弱,高側肩膀比較強,而造成肩膀的強弱主要有附著在肩膀骨骼上的肌肉所決定。所以加強弱側肩膀周圍肌肉是矯正肩膀不一樣高的關鍵,讓兩肩達到受力均衡。 具體鍛煉弱側肩膀的斜方肌、三角肌、背闊肌。練習方法看以下動作圖解(動作圖解採用雙手的練習)以及文字解釋。 三角肌: 單側啞鈴前平舉 身體保持直立,挺胸收緊腰腹,弱側肩膀的手臂握住啞鈴放於體前,保持肘關節微屈。然後將啞鈴從體前舉起至與肩平行位置,稍停,再慢慢還原到起始位置。 單側啞鈴側平舉 身體保持直立,挺胸收緊腰腹,弱側肩膀的手臂握住啞鈴放於體側,保持肘關節微屈。然後將啞鈴從體側舉起至與肩平行位置,稍停,再慢慢還原到起始位置。 單側啞鈴俯立側平舉 身體俯立,弱側肩膀的手臂握住啞鈴放於體側,保持肘關節微屈。然後將啞鈴從體側舉起至與肩平行位置,稍停,再慢慢還原到起始位置。 斜方肌: 單側啞鈴負重聳肩 身體保持直立,挺胸收緊腰腹,弱側肩膀的手臂握住啞鈴放於體側,保持手臂伸直。然後集中頸部一側斜方肌的力量將肩聳起盡量讓肩靠近耳朵,稍停,再慢慢還原到起始位置。 背闊肌: 單側拉背 身體坐於器械上,挺胸收緊腰腹,弱側肩膀的手臂握住器械臂,保持手臂伸直。然後集中背部肌群的力量將器械臂下拉,讓背部肩胛骨盡量向中間靠攏,稍停,再慢慢還原到起始位置。 以上鍛煉動作採用中等重量,多組數多次數進行練習。如果沒有鍛煉的器械,也可以進行徒手練習。 按上述方法循序漸進地練習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兩肩會慢慢的矯正過來,直到兩肩一樣高。編輯推薦:如何練手臂肌肉在家怎樣練肌肉力量練習對減肥的好處不按時吃飯更容易引起肥胖
❷ 粒突鱗鯒形態特徵
粒突鱗鯒是一種魚類,其形態特徵相當獨特。以下是對其主要特徵的詳細描述:
體形方面,粒突鱗鯒體長是體高的7.5倍,體寬則是4.4倍,頭長則是2.8倍。頭部寬闊且扁平,沒有顆粒狀突起,棱和棘發育良好。鼻棱上細小的鋸齒狀棘和較大的鼻棘是其顯著特徵。頂骨有多條輻射狀細棱,頂項棱細長並帶有小鋸齒。中篩棱和眶上棱具有鋸齒狀小棘,眶前棱較窄且顯著,眶前棘較大,而眶後棘不太明顯。蝶耳棱、翼耳棱和後顳棱都有小鋸齒,後顥棘有2個,肩胛棘1個。吻部中等長度,卵圓形,扁平,略大於眼徑。
眼睛位置較高,上側位,沒有皮瓣。眶前骨有輻射狀棱,眶下棱發達,具小鋸齒,下方有一低平縱行棱。眼間隔狹小且凹陷,約為眼徑的1/3。鼻孔每側有兩個,前鼻孔有小鼻瓣,後鼻孔有短管狀皮突。口部寬大,位置靠前,下頜突出,上頜骨伸展至眼前緣下方,末端呈叉狀,下支較長。口腔內,上下頜、犁骨和齶骨有絨毛狀牙群,犁骨牙分為兩縱列。舌頭寬薄,前端呈截形,鰓孔較大。
鱗片覆蓋全身,但吻部無鱗,側線斜直並延伸至尾鰭基部。背鰭有兩個,第一背鰭起點在腹鰭上方,鰭棘中,第三鰭棘最長。臀鰭位於第二背鰭下方,鰭條末端可達尾鰭基。胸鰭短而斜圓,下側位,腹鰭亞胸位,遠離兩側,內側鰭條較長。尾鰭呈圓形,鰭長約為體高的1.3倍。
整體顏色為褐黃色,背側有3個暗色寬橫斑紋,腹鰭色較淡。第一背鰭和第二背鰭上有點列斑紋,胸鰭和腹鰭則有橫紋,尾鰭隱約可見橫紋,而臀鰭則無斑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