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好為人師
① 「人之忌,在好為人師」,如何理解呢
“好為人師”是孟子師道觀中的一項重要議題。“為人師”本是善舉,用“好”字加以修飾,“好為人師”在倫理與價值觀層面就會體現出一種需要加以否定的涵義。而在某些特殊情景中,“好為人師”也會被賦予些許積極或肯定的含義。比較而言,孟子對於“好為人師”,主要持一種否定的態度。其中兩個關鍵詞“患”與“好”,關乎整句話的價值導向。
第三、好為人師者:為名? 為利?——為何要“好為人師”的關鍵問題所在
【說明:為名? 為利?具有特殊的歷史背景,整個戰國時期,“”名“和利”字在士人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為何要“好為人師”? 這是解決孟子為何會否定“好為人師”的關鍵問題。
② 為什麼人討厭好為人師的人
有的人討厭好為人師的人,因為她們通常比較強勢,讓人接受的方式態度對方無法理解。
③ 不要好為人師,不要輕易評判別人。為什麼會有產生這種感覺
因為輕易評判別人會讓人反感,一個經常輕易評判別人的人,會給別人一種高高在上,自我感覺良好的感覺。一般品德好的人會在心裡銘記這句話,不要好為人師,不要輕易評判別人,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④ 好為人師怎麼理解啊為什麼有人說不好呢
孟子的話:「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指出人的毛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有些人一看這句話,就批評孟子自相矛盾,自己,為人師表卻又指責當老師的人,名實不副。難道是孟子忙中有錯?不!這是因為那些人誤會了孟子的說話,既欠深思,又欠熟慮。其實,孟子指的老師,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心態---- 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處處教導別人。
喜歡教導別人的人,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有學問,自以為正確,一副高高在上的氣魄。「自信方能自強」不錯!人必須有自信,但過份自信就會成了自大,而忘記了學習,忘記了謹慎,忘記了奮斗。「驕兵必敗」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作為別人的老師,眾人的模範,很多人都不自知地出了錯,又不以為錯,所以不能改正過來。例如一個有潔癖的人,就算滿身污泥,心理上也總覺得自己比別人乾凈;一個學識高的人,就算本質只是沽名釣譽,也覺得自己比別人優勝高尚。有些人喜歡教導別人,自然處處留意別人的行事和為人,結果只看到別人的錯處,不知道甚至不認為自己犯了錯。
另一種人,為了顧全作為別人榜樣的面子,即使出錯也不承認,更莫道改過了!人若教導、改正別人,就會受人贊頌。但他們有多少人,卻被虛榮心蒙蔽著,犯了錯,不知改,更將宜相本末倒置。例如孔乙己的故事中,孔乙己偷書,卻強稱自己是竊書,是讀書人的事,並不算偷。喜歡教導別人的人,總以為自己有與生俱來的清高、優越,為了面子,可謂不惜一切。
自以為是教導別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的本性,也扭曲了別人的本性,成了所謂我「屈人從己」。所以我們應該抱著互相學習的精神去提醒別人,而不應一心為自己名聲去嚴斥別人。
⑤ 為什麼說不該好為人師
因為謙虛是一種美德
好為人師,謂不謙虛,不知求教而喜歡以教導者自居。《孟子·離婁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一:「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自以為是』和『好為人師』那樣狂妄的態度是決不能解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