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看到的月亮位置不一樣
A. 為什麼我們看到的月亮總是在變
月亮總是在變化的現象稱為月相!
月相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月球繞地球運動,使太陽、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對位置在一個月中有規律地變動。因為月球本身不發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見發亮部分是反射太陽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陽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陽光。我們從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陽直接照射的部分,這就是月相的來源。
簡單的來說:就是月球圍繞地球做公轉,所以出現月亮有陰晴圓缺的現象!
知識補充:
月相幾個形態:
1.
朔【月球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與太陽幾乎同時出沒,故地面上無法見到,這就是朔,這一天為農歷的初一。】
2.
上弦月【月球繼續朝前旋轉,到了農歷初七、八,這時被太陽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給你看到,稱之為「上弦」。】
3.
滿月【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
4.
下弦月【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滿月虧去了一半,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5.
快到月底的時候,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開始新的循環。
月相主要有這五個變化時期,簡單來的說,古人就是根據月相的變化來制定農歷的!所以掌握了月相的變化就能大概知曉農歷的時間!教你簡單識記月相,初一和三十【看不到月亮】初一到初七八【月亮向上彎,跟一個笑臉一樣】初七八到十五六【月亮慢慢圓潤起來】十五六到三十【月亮慢慢瘦下來,月亮的兩角向下彎曲,直到瘦的沒影】
總的來說:看看月亮,你就大概猜得出農歷的日子不是蠻好玩的么!
【純屬個人經驗,希望對各位有用。謝謝!】
B. 為什麼我在每天同一個時間段(晚上9:00~9:30)在同一個地方看月亮的位置有時候會不一樣
地球圍著太陽轉,並不是南北極與太陽垂直旋轉,有一定的角度,加上地球的自轉,太陽每天同一時間都在不同的位置,月亮也一樣,位置在不停變換,當運動到地球在中間並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會出現月食,當月亮在中間並在一條直線上時,就會出現日食。
C. 為什麼月亮的位置不一樣
一般說月亮都是出現在夜晚太陽落山之後,可是有時候我們會在大白天看到淡淡的月亮掛在天上。遇到這樣的事,您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因為您只要多留意一下,會發現這實際上是常有的事。您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原來,月球繞地球轉,地球又帶著月亮一起繞太陽轉的時候,月亮和太陽的位置就不斷變化。有時候月亮和太陽位於天空中同一方面,或相隔不遠,白天太陽在天空中出現的時候,月亮就在它的旁邊,但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我們無法看到月亮。有時候月亮與太陽相差180º左右,那麼,月亮只能夜晚的天空中見到。如果遇到月亮與太陽離得不太遠也不太近,即上弦或下弦前後的那些日子裡,月亮就會在大白天與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中,有時出現在太陽的東面,有時出現在太陽的西面。
上弦(農歷初七八,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西邊的半圓,因月相如弓而得名)前後,月亮在太陽東面。這幾天月亮是在太陽升起幾個小時之後出現的,當午後太陽偏西時,月亮升得很高,已經清晰可見了。這時月亮在東,太陽在西,同時掛在天空中。因此,在農歷初四五到十一二之間,從上午到下午,只要天氣晴朗,我們就可以在太陽的東面看到一個朦朧的月亮。
下弦(農歷二十二三,在地球上可看到月球東邊的半圓,因月相如弓而得名)前後,月亮位於太陽的西面。月亮比太陽早升起幾個小時,黎明的時候,太陽還沒出來,月亮已經掛在微亮的天空中了。當黎明太陽升起的時候,月亮已經爬得老高了。此後,到月亮從西邊落下去之前,月亮和太陽一直「搭伴」在天上,光芒四射的太陽在東,黯然失色的月亮在西。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154533.html?si=4
D. 為什麼月亮在不同天的同一時間位置會不一樣
月球總以一個面對著地球.是因為月球的自傳和公轉周期是相同的.(27.32166日) 要理解這一現象,你可以做一個實驗.畫一個圓,標出正東西南北方向.你站在圓心(代表地球),再找一個朋友,站在圓上,讓他面部朝前(即不扭動脖子),沿著圓逆時針挪動,要求他在沿著圓挪動的時候,保持面部始終朝向圓心,也就是你.那麼這樣一個過程就基本模擬了月亮饒地球轉動的過程. 很明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你的朋友始終是一個面(前面)面向你.下面理解為什麼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公轉周期等於自轉周期. 你的朋友從你的正北方出發,繞著你轉動,再一次出現在正北方的時候,他就完成了一個公轉周期.(類似於月亮饒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 下面看看他的自轉時間是多少.我們不妨還設定當你的朋友在你的正北位置,面部朝向正南時的姿態為初始姿態..然後我們就可以發現當你的朋友逆時針挪動到你的正西方位置時,他的自轉姿態就發生了逆時針90度的旋轉.(如果你的朋友在過程中不"自轉"的話,那麼當他在此位置時,他面向的不是你,而仍然是朝向正南方向.而實際實驗時你的朋友在此位置卻是朝向正東方向,所以他相對與初始位置逆時針繞自己旋轉了90度. 類似地,當他走到你的正南方向時,他相對於初始姿態自傳了180度.當他走到你的正東方向時,他相對於初始姿態自傳了270度.當他再次走到你的正北方向時,他相對於初始姿態自傳了360度.也就是說他完成了一個自轉周期. 因為完成一個公轉過程就剛好完成了一個自轉過程,所以從時間上來看,這個自轉周期就等於公轉周期.因為在整個過程中,你的朋友總是以身體面部朝向你,也就是說,月亮總是以一個面朝向地球. 簡單地說,其實就是它們都在自轉與公轉,因此位置怎麼會相同呢?不知您是否滿意,若如此,請選五星--滿意!!!
E. 為什麼看到的月亮和別人看到的位置不同
「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看到的月亮位置肯定不同,就如同太陽位置不同是同一道理。
即使是「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看到的月亮也肯定不同。
如果是「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看到的月亮和別人看到的位置不同,那自己看到的才是正確的,要問另外那個人看到的為什麼與自己的不同。
F. 為什麼每天晚上月亮的位置都不一樣
在農歷的每月初一,當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時候,月亮以它黑暗的一面對著地球,並且與太陽同升同沒,人們無法看到它.這時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新月過後,月亮漸漸移出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區域,這時我們開始看到月亮被陽光照亮的一小部分,形如彎彎的娥眉,所以這時的月相叫「娥眉月」.這種「娥眉月」只能在傍晚的西方天空中看到.
到了農歷初八左右,從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陽以東90°角.這時我們可以看到月亮西邊明亮的半面,這時的月相叫「上弦」.上弦月只能在前半夜看到,半夜時分便沒入西方.
上弦過後,月亮一天天變得豐滿起來,我們可以看見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這時的月相叫「凸月」.
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時,月亮在天球上運行到太陽的正對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於太陽和月亮之間 ,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個光亮面對著地球,這時的月相叫「望月」或「滿月」.黃昏時滿月由東邊升
起,黎明時向西邊沉落.
滿月過後,隨著日、月位置逐漸靠近,月亮日漸「消瘦」起來.它依次經歷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幾個階段,最後,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國習慣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稱為「殘月」.
上弦月和下弦月,娥眉月和殘月的相貌差不多,但它們出現的時間、位置及亮面的朝向是不同的.娥眉月和上弦月分別出現在傍晚和前半夜的西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西的,即西半邊亮;殘月和下弦月分別出現在黎明和後半夜的東邊天空,它們的「臉」是朝東的,即東半邊亮.由於我國農歷日期是根據月相排定的,所以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有時靠它來判斷農歷日期及夜間的大致時間.
月亮從新月位置到再次回到新月位置所需時間平均為29.53天,也就是說,月相的更替變化周期平均為29.53天,稱為一個「朔望月」.
首先,月球和地球的平均距離為38.4萬公里,和地球以及月球的大小比起來,這個距離並不算太遠;
其次,關於樓主的問題.月亮在天空中運行的軌道比較復雜,雖然月球自轉軸的指向是固定的(也就是說月球公轉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是固定的),但月球和同一地點的觀測者的地平面夾角卻是每天都變化的,所以月球在一年中升起和落下的方位有很大差異,以我這里(和你的位置相差不大,北緯39度)為例,月球在夏季的時候在東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升到最高高度不高,而在冬季則在東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升起的最高高度就要高一些.而且沒有任何一張星圖會標出月球的軌道,因為太亂了,沒法標注.
G. 為什麼每夜月亮位置不同
這是由於月球繞地球的公轉引起的,月球繞地球自西向東轉,周期是一恆星月27.3217天,但由於地球本身具有的公轉,所以月球由月圓到下一次月圓的時間是一朔望月為29.5306天,正由於月球的公轉,所以每時每刻月球相對於地球的位置都在改變,月球的相位即形狀和月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也在改變,每天月球會向西移動約13°,所以推遲約50分鍾升起,所以每天同一時間看到月亮的位置不同
H. 同一時間地點,為什麼看到的月亮位置不一樣
中國農歷歷法是按照月亮的周期性變化來制定的,按照農歷來你看到的月亮才會大致上相同,如果按照陽歷那肯定是不一樣的
I. 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為什麼都不一樣
這種現象叫做月相的變化。原因:1、月球反射太陽光線才會發光。2、由於月球繞地球做圓周運動,太陽、地球、月球三者間的位置在不斷變化,導致月球的亮面不斷變化,產生月相的變化。
J. 在同一天晚上月亮的位置是怎樣變化的
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自東向西運動的。
但是由於月亮是繞地球做公轉運動,因此我們每天能看到月亮在夜空出現的位置是不同的。比如,每月初二三可以看到蛾眉月,時間是傍晚,位置是在西南天空,而到了十五我們看到的是滿月(圓月),月初時間是日落後,但是月亮是從東方升起的,至西方落下,就像太陽的東升西落。
而到了後半月,月亮則是出現的時間越來越晚,所以每月的後半月有很多時候,我們早晨起來還能看到月亮。
自轉
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個恆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這種現象我們稱「同步自轉」,或「潮汐鎖定」,幾乎是太陽系衛星世界的普遍規律。一般認為是衛星對行星長期潮汐作用的結果。天平動是一個很奇妙的現象,它使得我們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橢圓軌道的不同部分,自轉速度與公轉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與赤道的交角。
月球每小時相對背景星空移動半度,即與月面的視直徑相若。與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軌道平面較接近黃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相對於背景星空,月球圍繞地球運行(月球公轉)一周所需時間稱為一個恆星月;而新月與下一個新月(或兩個相同月相之間)所需的時間稱為一個朔望月。朔望月較恆星月長是因為地球在月球運行期間,本身也在繞日的軌道上前進了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