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口服乙肝抗體為什麼便宜

口服乙肝抗體為什麼便宜

發布時間: 2022-05-31 17:43:49

❶ 關於乙肝的問題

誤區一:不重視抗病毒治療

對多數患者而言,肝功能異常、ALT升高,是他們最在意的問題,總是希望通過短時間的降酶保肝的方法使肝功能恢復正常。然而萬謨彬醫生告訴記者,即便短時間內通過一些治療手段把ALT降下來了,也只是一種「揚湯止沸」的做法,不可能長久,而且會反復發作,可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只有通過「釜底抽薪」,有效地清除或抑制病毒復制,肝炎發作才會真正平息,肝功能也才會自然恢復正常。據介紹,肝炎的發作和肝功能的異常主要和兩種因素相關,即病毒活躍復制和機體免疫反應。長期病毒活躍復制可激發機體免疫反應,從而導致肝炎發作。沒有病毒復制,就沒有免疫反應,也就不會發生肝炎。

誤區二:不根據需要選葯

目前國際上公認有效的抗病毒葯物有干擾素和核苷類似物,此外還有我國自主研發的苦參素,哪種葯品療效更好呢?萬謨彬醫生表示:「它們好比是蘋果和橘子之間的關系,都是水果,但分屬於不同類別,不能簡單地說橘子營養價值高或者蘋果營養價值高。」

從抑制病毒的速度和程度上來說,核苷類似物比干擾素明顯要快而強,但需要長期服葯並容易發生耐葯性;而干擾素其效稍慢但一旦獲得療效則長久而持續,很少發生耐葯現象。苦參素中的氧化苦參鹼具有直接抗乙肝病毒和抗肝纖維化作用,誘導內源性干擾素增生,對肝細胞凋亡有阻斷作用。一般來說,針劑效果優於口服劑型。正大天晴公司最近又上市一種高濃縮苦參素肌注針劑,與先前面市的產品相比,一日只要一次肌注,方便患者長期門診使用。

誤區三:不堅持長期治療

由於乙肝抗病毒治療需要的時間較長,如干擾素的療程需6-12個月,核苷類似物則至少在1年以上,苦參素療程不低於6個月,而且也難以根治乙肝,不少患者由於心理上或經濟上的原因,對長期抗病毒治療難以接受。然而專家指出,延長療程的治療可提高長期抑制病毒的療效,而不堅持長期抗病毒治療,病情將持續進展。因此,抗病毒治療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根治,還不如說是為了長期阻止病情發展,減少和避免肝硬化或肝癌的發生。這對於乙肝患者同樣意義重大。

❷ 去醫院化驗自己有沒有乙肝抗體,要花多少錢

要看你是去做定性檢查還是定量檢查了。
定性的檢查也就是常說的乙肝兩對半,比較便宜。20~30塊就有了。(不同等級的醫院收費可能會有差別)
乙肝定量檢測比較貴,要上機子檢查,一般100~120吧。。(不同等級的醫院收費可能會有差別)

❸ 乙肝抗體問題

60-100元大概 序號 HBsAg 表面抗原 抗-HBs HBsAb 表面抗體 HBeAg E抗原 抗-HBe HBeAb E抗體 抗-HBc HBcAg 核心抗體 臨床意義 出現率
9種常見模式
1 - - - - - 過去和現在未感染過HBV。 1-30%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測出抗-HBs;(2)恢復期HBsAg已消, 抗-HBs尚未出現;(3)無症狀HBsAg攜帶著。 5-10%
3 - - - + + (1)既往感染過HBV;(2)急性HBV感染恢復期; (3)少數標本仍有傳染性。 ①HBV感染已過;②抗HBs出現前的窗口期 2-10%
4 - + - - - (1)注射過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陽性 1-6%
5 - + - + + 急性HBV感後康復。 0.5-5%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攜帶者;(3)傳染性弱。 10-15%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復期。 5-15%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HBsAg攜帶者; (3)傳染性弱。即俗稱的「小三陽」。 5-10%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復制,傳染強。 即俗稱的「大三陽」。 30-40%
16種少見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潛伏期; (2)慢性HBV攜帶者,傳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攜帶者易轉陰;(2)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攜帶者,傳染性強。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2)慢性攜帶者。
14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亞臨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亞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亞臨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復合物,新的不同亞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見於抗-HBc出現之前的 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陰性,或呈假陽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後已恢復。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亞臨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趨向恢復。
7種罕見模式
26 + + + + + ①一種亞型的HBsAg及異型的抗HBs(常見); ②血清從HBsAg轉化為抗HBs的過程(少見)。
27 - + + + -
28 - + + + +
29 - - + + -
30 + - + + -
31 + + + - -
32 + + + + -

兩對半各項指標的含義:(因來源不一樣,說法不盡相同)

HBcAb是HBcAg對應抗體,它不是一種保護性抗體,而是反映肝細胞受到HBV侵害的一種指標,包括IgM、IgG、IgA三種類型。 HBcAb-IgM陽性是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和病毒復制活躍的指標,具有高度傳染性。HbcAb-IgM陽性還可見於慢性活動性乙型肝炎。而HB-CAb-IgG陽性高滴度是指正在感染,HbcAb-IgG低滴度則指過去感染過HBV,具有流行病學的意義。

(一)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 陽性

1,協助早期診斷 2,作為攜帶者指標

(二) HBsAb(抗-HBS) 乙肝表面抗體 (+) 陽性

1,乙肝感染是否有免疫力的檢測指標(陽性表示有免疫力)

2,判斷人群對乙肝病毒的免疫水平

(三) HBcAb (抗-HBC) 乙肝核心抗體 (+) 陽性

1, 有助於確診處於"窗戶期"(抗原消失,抗體尚為形成)的急性乙肝。

2,有助於發現HBSAg陰性的乙肝。

3,高滴度(陽性)示病毒復制,低滴度示無傳染性,低滴度抗-HBS和抗-HBS並存時,示對乙肝有免疫力。

4,有助於發現HBSAg陰性的乙肝感染者和攜帶者。

5,急性期和恢復期滴度很高,以後逐漸下降,可保持20年以上甚至終生。

6,估計病情轉歸和預後,如轉陰示乙肝治癒。

(四) HBeAg e抗原 正常值 :陰性 (-) 陽性 (+) 表示血中存在大量病毒

1,急性乙肝持續性陽性示肝組織嚴重損害,易成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傳染期較長,是病毒復制的重要指標。

2,慢性肝炎持續性陽性示病情活動。

3,陽性孕婦則新生兒九成亦是陽性。

(五) e抗體 抗-HBe 陽性 表示病毒在血中消失

1,表示病情進入恢復期,傳染性較低。

2,急性乙肝示預後良好,慢性陽性示病情靜止。

3,肝硬化陽性和甲胎蛋白升高,則預示可能為早期原發性肝癌。

4,只存在於HBcAg(+)者中,抗-HBs陽性中亦可檢出抗-HBe.

另一解釋:

1、表面抗原(HBsAg)與表面抗體(抗-HBs)

(1)HBsAg

HBsAg是乙肝病毒(HBV)的蛋白質外殼,HBsAg陽性是機體被HBV感染的標志,表明存在現症HBV感染。但HBsAg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如果S基因突變株存在,不能用常規方法檢出,可表現為HBsAg(-)的HBV攜帶者(佔3%左右)或肝炎;也有少數低濃度感染者HBsAg(-),原因是血液中HBsAg的含量在常規檢測極限之下。HBsAg本身不具有傳染性(它的出現常伴隨HBV存在,間接提示攜帶者具有傳染性),但有抗原性,能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抗-HBs。

(2)抗-HBs

抗-HBs陽性提示可能通過預防接種或過去自然感染(隱性或顯性感染)產生了對HBV的免疫力。抗-HBs是保護性抗體,陽性者可以抵禦HBV的再次侵襲。

一般而言(也並非都如此),抗HBs陰性說明對HBV易感,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2、核心抗原(HBcAg)與核心抗體(抗-HBc)

(1)HBcAg HBcAg存在於感染者的肝細胞核當中,血液中沒有游離的HBcAg,因此用常規方法在血液中檢測不到 HBcAg 。

(2)抗-HBc 抗-HBc不是保護性抗體,抗-HBc陽性在不同組合中有不同的意義。在「大三陽」組合中,它是HBV活動性復制的標志之一。

3、e抗原(HBeAg)與e抗體(抗-HBe )

(1)HBeAg HBeAg是病毒復製程度的標志,陽性時表明HBV復制活躍,提示傳染性大。

(2)抗-HBe 抗-HBe陽性在不同組合中有不同的意義。在「小三陽」組合中,抗-HBe陽性提示HBV復制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傳染性變小。

何謂「三對半」、「四對半」及「大三陽」、「小三陽」

了解乙肝病毒標志物檢測的項目和意義,對眾多的乙肝病人來說十分重要。為此,南京市第二醫院 肝病專家詹嫆娥主任醫師就人們關心的主要內容予以解答。

人體感染了乙肝病毒即產生系列免疫反應, 在血清中可檢測出相應的抗原與抗體。肝病毒感染後的標志物主要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體(抗一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體(抗一HBe)、乙肝核心抗體(抗一HBc)。人們將這5項俗稱為「兩對半」。 近年來又在乙肝表面抗原中分離出前S1抗原與相應的前S1抗體;前S2抗原與前S2抗體,通稱 「三對半」、「四對半」。

HBsAg是病毒感染後較早出現在血清中的抗原, HBsAg陽性有一定傳染性,若半年內不消失,即稱慢性HBsAg攜帶者。 HBsAg存在於唾液、汗液、 乳汁、精液、陰道分泌物中,密切接觸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HBeAg陽性表示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抗一HBc是一種感染性抗體,高滴度的抗一HBc陽性標志乙肝病毒正在復制,有傳染性;抗一HBe是e抗原轉陰後出現的一種非保護性抗體,陽性表示病毒復制巳緩解,沒有明顯傳染性,病情在恢復。前 S1抗原和前S2抗原和病毒入侵肝細胞有關,是人體感染乙肝病毒後最早出現在血清中的抗原,其陽性與病毒復制有關,是傳染性標志;前S1抗體、前 S2抗體陽性是病毒將被清除的標志,有保護作用。此外,抗一HBs是保護性抗體,在HBsAg轉陰後,或接種乙肝疫苗後出現,表明機體獲得了免疫力。

臨床上常將HBsAg、 HBeAg、抗一HBc三項陽性稱之為「大三陽」。這類患者病毒復制活躍,傳染性強。多見於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乙肝潛伏期、無症狀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臨床表現錯綜復雜,在每個個體中都有其固有特徵。診治需綜合判斷,採取不同措施。

HBsAg、抗一HBe和抗一HBc三項陽性就叫做「小三陽」。這類患者病毒復制已緩解,傳染性弱,臨床大多表示疾病在好轉或恢復。盡管「小三陽」患者一般無需常規治療,但也不可掉以輕心,要注意飲食、休息、不飲酒,定時復查復診,做到心中有數。不過,臨床上「小三陽」也常出現各型慢性肝炎、肝硬化者,這可能是由於體內病毒出現不斷變異,原產生的抗體不能阻止病毒復制,或感染了其它亞型的乙肝病毒,或體內劇烈免疫紊亂,對這類患者需進一步深人全面診治。

當人們感染了乙肝病毒後,應盡早到醫院去確診,一定要動態醫學觀察、求助於專業醫師共同制訂合理、適當、正規的治療措施。患者千萬不要自行亂吃葯,以免延誤病情, 使疾病
血清總蛋白 TP 60-80g/L
白蛋白 A
35-55g/L

球蛋白 G 20-30g/L
白/球比值 A/G 1.5~2.5:1
膽固醇 CHO 3.1-5.7mmol/L
甘油三酯 TG 0.23-1.24mmol/L
凝血酶原時間 PT 11-14秒
凝血酶原活動度 PTA 80-100%
肌酐 Cr 44-133μmol/L
尿素氮 BUN 1.79-7.14mmol/L
血糖 GLU 3.89-6.11mmol/L
甲胎蛋白 AFP 50μg/L
免疫球蛋白G IgG 12.87±1.35g/L
免疫球蛋白A IgA 2.35±0.34g/L
免疫 IgM 1.08±0.24g/L
補體3 C3 1.14±0.27g/L
補體4 C4 553±109mg/L
T淋巴細胞亞群 CD3 0.56-0.76%
CD4 0.38-0.52%
CD8 0.22-0.32%

麝香草酚濁度試驗(TTT):是肝臟蛋白代謝混亂的一種定性試驗。肝臟病患者的血清與麝香草酚巴比妥緩沖液試劑混合後即可出現混濁,通過混濁程度與事先備好的標准混濁試管進行比較,可測出其混濁程度。正常值為0-6馬氏單位,大於7單位為陽性。其混濁程度與肝損傷程度基本平行。急性肝炎早期即可陽性,恢復期轉為陰性;持續陽性者是向慢性轉化的指征。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變活動期均可為陽性。靜止期可下降或接近正常。

肝功能檢查都包括哪些內容

肝功能的種類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試驗已達700餘種,新的試驗還在不斷地發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類。

①反映肝細胞損傷的試驗:包括血清酶類及血清鐵等,以血清酶檢測常用,如谷丙轉氨酶( ALT)、穀草轉氨酶(AST)、鹼性磷酸酶(ACP)、γ-谷氨醯轉肽酶(γ-GT)等等。臨床表明,各種酶試驗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細胞損傷及其損傷程度,反應急性肝細胞損傷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損傷程度則AST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復期,雖然ALT正常而γ-GT 持續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續不降常提示病變活動。

②反映肝臟排泄功能的試驗:檢測肝臟對某些內源性(膽紅素、膽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葯物等)高攝取物排泄清除能力,臨床的檢測膽紅素定量的常用,總膽紅素大於17.1μmd/ L為黃疸病例,如果膽紅素進行性上升並伴ALT下降,叫做酶膽分離,提示病情加重,有轉為重症肝炎的可能。

③反映肝臟貯備功能的試驗:血漿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時間(PT)是通過檢測肝臟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貯備能力的常規試驗。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減弱,PT延長提示各種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④反映肝臟間質變化的試驗:血清蛋白電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濁反應,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評價慢性肝病的演變和預後,提示枯否氏細胞功能減退,不能清除血循環中內源性或腸源性抗原物質。此外,透明質酸、板層素、III型前膠原肽和IV型膠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臟內皮細胞、貯脂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變化,與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密切相關。

常見肝病的主要試驗檢查結果趨勢

急性病毒性肝炎 慢性肝炎 肝硬化 原發性肝癌 膽汁淤積
典型 輕型 重型 遷延型 活動型 代償期 失代償期 肝內性 肝外性
血清總膽紅素 ↑↑ -↑ ↑↑↑ - -~↑↑ - ↑~↑↑ -~↑↑ ↑↑↑ ↑↑↑
結合膽紅素 ↑↑ -~↑ ↑↑↑ - -~↑↑ - ↑~↑↑ -~↑↑ ↑↑↑ ↑↑↑
ALT、AST ↑↑ ↑↑ ↑↑~↑↑↑ ↑ ↑↑ -~↑ -~↑↑ -~↑↑↑ ↑~↑↑ -~↑
腺苷脫氨酶 ↑ ↑ ↑↑ ↑ ↑↑ ↑↑ ↑↑ -~↑↑ -~↑ -
鹼性磷酸酶 ↑ - -~↑ - ↑~↑ - -~↑ ↑↑↑ ↑↑↑ ↑↑↑
γ谷氨醯轉肽酶 ↑ -~↑ ↑~↑↑ - -~↑ -~↑↑ -~↑↑ ↑↑↑ ↑↑↑ ↑↑↑
白蛋白 - - ↓~↓↓ - ↓ -~↓ ↓↓↓ ↓~↓↓↓ - -
γ球蛋白 ↑ - -~↑ - ↑↑ ↑ ↑↑↑ -~↑↑↑ - -
膽固醇 - - ↓ - - - ↓ -~↓ ↑↑ ↑↑↑
膽固醇酯 ↓ - ↓↓ - ↓ - ↓↓ -~↓↓ ↑ ↑↑
α脂蛋白 ↓↓ -~↓ ↓↓↓ - ↓ - ↓ -~↓ -~↑ ↑
凝血酶原時間 ↑ - ↑↑↑ - ↑↑ - ↑↑↑ -~↑↑ ↑* ↑↑*
膽汁酸 ↑↑ ↑ ↑↑ ↑ ↑↑ ↑ ↑↑ -~↑↑ ↑↑↑ ↑↑↑
氨 - - ↑ ↑ - -~↑ ↑↑↑ -~↑↑ - -

表中*胃腸外注射維生素K後恢復正常,↑表示升高的程度

單項抗-HBc陽性說明什麼?

根據1992~1995年全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在我國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體(抗-HBc)陽性率為49.8%。據此推算,我國約有6.5億人抗-HBc陽性,其中多數人為單項抗-HBc陽性。那麼,單項抗-HBc陽性說明什麼呢?

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後,血清中首先出現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 VDNA),約1個月後出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 BeAg),爾後出現抗-HBc等。隨著病情的逐漸好轉,血清中HBVDNA、 HBsAg和HBeAg先後轉為陰性,在HBsAg消失後隔一段時間,出現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抗-HBs)。此時抗-HBc與抗-HBs可同時陽性。由於抗-HBs在血清中持續存在時間較抗-HBc短,因此,經過一段時間後,抗-HBs消失,僅單項抗-HBc陽性。無論是有臨床症狀的乙型肝炎病人還是沒有臨床表現的隱性感染者,他們康復後,血清學檢查均可表現為單項抗-HBc陽性。因此,單項抗-HBc陽性,特別是抗-HB c低水平陽性,表示該人既往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現已康復,體內的乙型肝炎病毒已被清除,他們可以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和工作。

但也有一部分單項抗-HBc陽性者,特別是抗-HBc高水平陽性者,其體內仍有乙型肝炎病毒復制,但因病毒復制水平低,不易用常規方法檢出。但用敏感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擴增法檢測,可發現他們HBVD NA陽性。因此,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復制活躍,他們可再次復發乙型肝炎。國內外均有報告,一些非肝炎病人因輸入單項抗-HBc 陽性供血員的血液而發生輸血後乙型肝炎,或因移植抗-HBc陽性者提供的器官等而發生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此外,還發現一些單項抗-HBc陽性者,用免疫抑制劑治療後發生乙型肝炎急性發作。因此,單項抗-HBc陽性,特別是抗-HBc高水平陽性者,不能獻血或提供器官等,以免傳染他人。同時,他們自己也應勞逸結合,注意營養,適當鍛煉,增強體質,防止乙型肝炎再次復發。如有不適,應及時去醫院檢查和治療。

HBsAb、HBeAb陽性說明了什麼

李廣容

乙肝表面抗體HBsAb陽性(抗-HBs)

在乙肝五項血清標志物中,抗原是病毒本身的成分,而抗體是機體免疫應答的產物,其臨床意義不同。表面抗體(抗-HBs)是一種保護性抗體,常在感染恢復後期出現陽性,此時表面抗原(HBsAg)轉陰至少已1個月以上。抗-HBs於6-12月達高峰,以後逐漸下降,10年內轉陰(有時轉陰很快)。其臨床意義如下: 1、單項抗-HBs陽性 (1)接種乙肝疫苗成功的標志; (2)單項低效價抗-HBs陽性有時為非特異性反應。 2、與抗-HBc、抗-HBe同時陽性 機體自然感染(包括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乙肝病毒(HBV)以後發生免疫應答,病毒被清除,機體獲得抵禦 HBV再次侵襲的特異性免疫力。 3、與HBsAg同時陽性 非常少見,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感染了不同的HBV亞型; (2)感染了S基因變異的HBV; (3)免疫功能低下,抗-HBs不能清除HBsAg; (4)正處於抗原-抗體動態平衡階段。

乙肝e抗體HBeAb(抗-HBe)陽性說明了什麼?

血清中e抗體(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之後出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1、急性感染 抗-HBe 在急性自限性感染的恢復期出現,最終可能呈現抗-HBs、抗-HBc和抗-HBe 同時陽性,「三抗體」陽性標志著體內的乙肝病毒(HBV)已被清除,並且具有免疫力。

2、與HBsAg、抗-HBc同時出現的慢性持續性感染 這就是所謂「小三陽」,見於無症狀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也見於慢性乙肝患者,表明體內病毒復制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傳染性降低,病情可能趨於穩定。發生病毒變異者病情並不減輕或穩定。

3、有人報告極少數抗-HBe陽性並伴有其它抗體陽性者HBV-DNA仍陽性,具有一定傳染性。

4、近期有關研究者比較關注「小三陽」人群肝癌的發病率問題。

5、抗-HBe陽轉後仍有可能逆轉為HBeAg陽性。

6、注射乙肝疫苗成功後僅表現抗-HBs 陽性,不會同時伴有抗-HBe陽性(也不伴有抗-HBc陽性)。

肝纖維化四項檢查指標:

血清肝纖維化標志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1. PCIII(III型前膠原):反映肝內III型膠原合成,血清含量與肝纖程度一致,並與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顯相關。正常值<120ug/L。

2. IV-C(IV型膠原):為構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膠原的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較靈敏反映出肝纖過程,是肝纖的早期標志之一。正常值<75ug/L。

3. LN(層粘連蛋白):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膠原性結構蛋白,與肝纖維化活動程度及門靜脈壓力呈正相關。正常值<130ug/ml。

4. HA(透明質酸酶):為基質成分之一,由間質細胞合成,可較准確靈敏地反映肝內已生成的纖維量及肝細胞受損狀況,有認為本指標較之肝活檢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正常值<110mg/L。

5. PLD(脯肽酶)系膠原蛋白降解的關鍵酶,與肝內膠原纖維增生活躍程度一致,是反映肝纖維進展的良好指標。正常值1107±19.5u/L[5][6]。

上述血清肝纖維化指標中,臨床達成共識的常用組合為:PCIII+PCIV+HA+LN,稱為肝纖維化四項檢查。

HBV—DNA定量檢測的臨床意義

目前檢查乙肝病人最常用的方法是化驗「兩對半」,即乙肝病毒抗原和抗體的測定。但它檢查的只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人體對這些抗原的免疫反應,並不能代表病毒本身,無法知道體內病毒的多少。

另一方法是聚合酶鏈反應,即PCR法,多年的臨床實驗證明,常規PCR法假陽性、假陰性率較高,重復性差,且不能定量。

近年,新研製成功的熒光定量PCR的出現為乙肝病毒的檢測診斷提供了新手段,大量臨床標本測定結果證明,其特異性為100%,靈敏度可達0.01fg(10—12mg),相當於2.5個乙肝病毒顆粒。熒光定量PCR對下列情況更具有獨特的診斷價值:

1.治療前進行病毒定量檢測,可以指導選擇對症葯品,避免盲目用葯。

2.治療後定量PCR可直接准確地測定體內病毒數量,有助於療效的判斷。

3.懷孕前進行定量PCR測定,有助於選擇有利的懷孕時機。乙肝孕婦進行定量PCR檢查,有助於使部分病人得到及時、正確的診斷。

所以說HBV—DNA定量檢測指標降低在乙肝治療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是乙肝轉陰的前奏,也是康復最為關鍵的一步,只有體內的HBV—DNA定量指標降低,病毒的復制繁殖才會停止,乙肝的徹底治癒才有希望。

一般以定量檢測103copies/ml以下為陰性,以上為陽性。陽性提示體內病毒復制活躍,血液中含量高,傳染性較強;陰性則相反,病毒復制已得到抑制,血液中含量底,傳染性弱。

關於HBVDNA,另請參考:下面的 HBVDNA的檢驗方法及指標、單位換算

凝血像(APTT.PT等)檢測的中英文名稱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英文 縮寫 中文全稱 正常 參考值 臨床意義
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 30-54秒 延長:1.因子Ⅷ.Ⅸ.Ⅺ血漿水平減低,如血友病等;因子Ⅷ減少還見於部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2.因子Ⅱ.Ⅴ.Ⅹ和纖維蛋白原嚴重缺乏,如肝臟疾病,阻塞性原發性黃疸,腸道滅菌吸收不良綜合征,口服肝素等抗凝劑及底(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等.3.纖溶活力增加,如繼發性願發性纖溶及血循環中有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如抗FⅧ或FⅨ抗體及SLB等. 縮短:1.高凝狀態,如DIC的高凝期,促凝物質進入血流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2.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穩定性心絞痛,腦血管病變,糖尿病伴血管病變,肺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壓和腎病綜合征等.
PT 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 12-18秒 延長:1.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DIC,原發性纖溶症,維生素K缺乏症,肝臟疾病,血循環中有肝素.FDP,以及其它口服抗凝劑. 縮短:先天性因子V增多症,口服避孕葯,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等.
PA 凝血酶原活度 80-120% PA為PT的相對值指標,其臨床意義基本同PT.
PTR 凝血酶原時間比值 0.95-1.24 PTR為病人測定值與正常對照值之比,臨床上較常用.
INR 國際標准化比值 0.8-1.5 意義:用來報告PT時作為監測病人口服抗凝葯物的一個指標,INR可以直接反映最合適的抗凝葯物使用劑量,也就是說既可防止血栓形成,又不至於引起出血.最近一項研究表明,INR值在2.5-3.5時為抗凝葯的最合適劑量.
D-Fbg 纖維蛋白原 2.0-4.0 增高:糖尿病及酸中毒,動脈粥樣硬化,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深靜脈血栓形成,急性傳染病,急性腎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種術後及輕度肝炎等. 減低:DIC,原發性纖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症等.

肝促凝血活酶試驗

Hepatoplastin test

HPT

靜脈血2ml,以109mmol/L的枸櫞酸鈉抗凝

HPT活動度能較正確地反映血漿因子Ⅶ、Ⅱ、Ⅹ的活性變化,特別是當肝細胞損傷或肝功能異常時,Ⅶ因子最先減少,因子Ⅱ、Ⅹ的減少次之,故本試驗對肝臟疾病的嚴重程度和預後較PT敏感。

【正常參考值】 67.2 ~ 133.6%

【異常結果分析】 活動度降低:見於口服雙香豆素類抗凝葯物、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慢性肝損害、阻塞性黃疽,其嚴重程度與這些因子呈正相關。此法作為華法林類抗凝治療的實驗監測指標優於PT試驗。

(部分摘自健康123、三九健康網及消化疾病網)

2003-7-15更新

HBVDNA的檢驗方法及指標、單位換算

目前檢驗病毒的方法,除去血清培養基方法(HIV, CMV, HBV等病毒很難在培養基中分離檢驗),大致有三種::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或RT-PCR等),最常用的方法,很敏感,但誤差大,價錢比較貴,通常單位用 copies/ml of plasma;

bDNA (branched chain DNA assay), 也是目前常用的方法,敏感,常規化,結果比較穩定,價錢比較便宜,通常單位用 units/ml of plasma (pg/ml, fg/ml);

NASBA (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不常用,很敏感,誤差大,工時長,價錢最貴,通常單位用 units/ml of plasma (pg/ml, fg/ml);

就HBVDNA而論,目前測驗HBV DNA時通常要達到兩個目的。一個是定性(qualitative),另外一個是定量(quantitative) 。

HBVDNA定性的測驗注重於HBVDNA的存在,它通常可以測到低於100copies/ml的病毒存在。當然還有更精確的方法,通常用於科研實驗室中,可以測到更低的含量。 一般臨床用的都可以測到1000-2000 copies/ml以上的精度。定性通常只給陰性、陽性的結果。

另外一方面,定量的測定著重於HBV DNA量存在的多少。通常用於定量的極限在0.1-5 pg/ml (1 pg/ml = 283,000 copies/ml)之間。同樣,更精確的儀器可以測到0.001-0.005 pg/ml的精度。國外常用 fg/ml 為單位。copies/ml 比 fg/ml, pg/ml 單位更小。fg/ml, pg/ml 顯示定量比 (?) X 10?易懂不容易錯。

關於 copies/ml, pg/ml, fg/ml的換算大致如下:

Picogram: 1 pg = 10-12 g= 10-9 mg= 10-6 mg= 10-3 ng= 103 fg

Femtogram: 1 fg= 10-15 g= 10-12 mg= 10-9 mg= 10-6 ng= 10-3 pg

1 pg/ml = 283,000 copies/ml

HBVDNA正常指標

HBVDNA的正常指標或標准可以說是"不能100%設定的。"

定性測量的陽性通常說明病毒容易傳染給他人, 陰性說明不容易傳給他人。 一般講血中測到少於1000copies/ml一下可為陰性。

定量測驗, 因為結果是數字的, 而不是"高低," "陰陽," "正常/不正常," 也就比較麻煩。確定正常值指標一定要知道所做實驗的 "參考范圍" (reference range)。 參考范圍是因測驗的儀器,方法,試劑,病人年齡,性別,條件等而定的。 如,目前一般生產應用的Ultra Sensitive Quantitative PCR (高靈敏度定量PCR) 法的測驗參考范圍是在:

Less than 0.001 pg/mL

Less than 2.3 log copies/mL

Less than 200 copies/mL

Note: The reportable range is 0.001 to approximately 700 pg/mL, which is approximately equivalent to 2.3-8.3 log copies/mL (200 to 200,000,000 copies/ml)。

就是說這種方法可以測到參考范圍是在0.001 到 700 pg/ml間, 約合在2.3-8.3 log 拷貝/毫升(200-200,000,000 拷貝/毫升)間;但是不同方法,儀器,批量這個范圍不同而正常值(對照)也就不同。 現在技術先進,人們可以在大量生產時人為地把這個范圍弄穩定/固定。

❹ 乙肝抗體多少錢一針

病情分析:
你好朋友!選擇正規的專科肝病醫院打,但打之前需要查下乙肝兩對半檢查,如果有抗體且抗體的滴度值夠的話,是不需要打的。
乙肝疫苗品種不同,價格也就不同。進口的一般在50元以上,產生的抗體可維持8-10年左右,國產的一般10-30塊錢,產生的抗體可維持3-5年左右。
地區不同,不同的醫院,價格是不一樣的,需要到正規的專科肝病醫院檢查治療,祝健康。

❺ 關於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接種預防已被列入計劃免疫項目,但是其接種普及率並不高,許多人對於接種乙肝疫苗的接種方法和注意事項並不清楚,非常有必要在這里簡要介紹一下。

一、為何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預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兒一出生就接種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確保將來不得乙肝。

現有的肝硬化、肝癌多從乙肝發展而來,成功地預防乙肝,實際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針。目前乙肝疫苗較便宜,每支幾元錢,民眾都能接受。

二、選用怎樣的乙肝疫苗?

目前使用的多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昔日使用的血源性疫苗已基本淘汰(原因是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和浪費大量的血漿)。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是利用現代基因工程技術,構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組質粒,它可以用於預防所有已知亞型的乙肝病毒感染。現在用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為乙肝重組脫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和重組牛痘病毒疫苗,劑量為每支5微克。

三、乙肝疫苗的正確使用方法是什麼?

(1)如果新生兒的父母均沒有乙肝,該新生兒在出生後應盡快(8小時內)給予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支肌肉注射,注射部位為上臂三角肌(兒童、成人都一樣),1個月後,再打1支,6個月後再打1支,一共3針,此方案稱為0、1、6方案;兒童和成人打疫苗前需先進行化驗,如果乙肝三系統檢查均為陰性,轉氨酶正常,可以按0、1、6方案進行乙肝疫苗接種。免疫成功率為90%以上,免疫成功的標志是乙肝表面抗體轉為陽性,保護時間一般為2年以上,接種者可定期復查乙肝三系統,只要表面抗體依然存在,證明免疫能力依舊。(2)對於母親一方為單純表面抗原陽性的新生兒,單用乙肝疫苗就可取得比較滿意的效果,乙肝疫苗的使用方法依然是0、1、6方案,有報導認為第一針可打2支(10微克/l毫升)效果更好。(3)對於母親一方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e抗原雙陽性的新生兒最好是聯合應用高效價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具體方法是新生兒採用注射2次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出生後立即及出生後1個月各注射1支,每支200國際單位)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0微克,生後2、3、5月各注射1次);也有採取出生後立即注射1支高效價乙肝免疫球蛋白,及3次乙肝疫苗(每次15微克,生後立即及1月、6月各注射1次),2個方案保護的成功率都在90%以上。

四、接種疫苗後不產生抗體該怎麼辦?

(1)有些人抗體產生較晚,被稱為應答遲緩。對此可加註1~2針,或者重新接種疫苗,並且適當增加劑量。(2)可採用0、1、2、12個月的免疫程序。(3)在接種乙肝疫苗同時,合用小劑量的白細胞介素-2。(4)卡介苗或牛痘苗能增加對乙肝疫苗的免疫應答,可配合使用。

五、接種疫苗後,多長時間需要再次接種?

乙肝疫苗接種後產生的抗體水平隨時間逐漸下降。一般接種疫苗,注射3針後1個月97%的人都可測到表面抗體;第2年仍保持在這一水平;第3年降到74%左右,抗體滴度也下降。是否需要再次接種疫苗,主要是要在測定乙肝表面抗體的滴度後,決定何時再打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體滴度小於或者等於10國際單位/毫升者,應在半年內接種。抗體滴度大於10國際單位/毫升可在6年內復種。我國的多數學者建議免疫後3年內加強1次為好。

六、乙肝疫苗能和其他疫苗同時使用嗎?

乙肝疫苗可以和流腦疫苗、卡介苗、白百破、脊髓灰質疫苗、乙腦疫苗同時接種,接種程序按照計劃免疫所要求的順序進行。但是乙肝疫苗最好不要和麻疹疫苗同時使用。

七、意外接觸乙肝病毒者如何打乙肝疫苗?

(1)對未接種過疫苗的接觸者,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4小時內),然後接種乙肝疫苗(打完乙肝免疫球蛋白後1周)。(2)如果接觸者已接種過疫苗,但未經全程免疫,應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後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補上全程免疫。(3)接種過疫苗,並已產生乙肝表面抗體的接觸者,應根據其抗體水平而定。如果乙肝表面抗體水平足夠可不必處理;水平不夠應加強注射1針疫苗;如果初次免疫無應答者應盡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各1針。

八、接種乙肝疫苗會不會傳染上其他傳染病?

接種肝炎疫苗不會引起其他肝炎發生,也不會被傳染上其他疾病。乙肝疫苗在生產過程中有嚴格的質量標准,其中許多工序都能殺死血液中包括愛滋病病毒在內的病原微生物,經過臨床觀察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提出的是,使用不合格產品如注射破損、變質疫苗,或注射過程不按無菌要求操作,共用注射器或針頭,可染上肝炎或其他傳染病。還有一部分人原來是隱性傳染者,病毒呈低水平復制狀態,「兩對半」檢查正常,需要用核糖核酸增殖法檢出病毒(HBVDNA陽性),這種人注射疫苗後不會有表面抗體形成。

九、如果在邊遠地區,尚無法做到乙肝疫苗的普種怎麼辦?

至少要對以下處於乙肝病毒高度危險狀態的易感人群進行乙肝疫苗接種:全部新生兒和幼兒園的孩子;危險職業的工作人員(傳染病、口腔科、血液透析室、血站、保育員等等);使用血液製品者;新入伍的軍人;器官移植前的患者;需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家人、性接觸者。

十、乙肝患者有沒有必要打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對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攜帶者都無預防效果,無論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會產生相應的保護性抗體——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只是浪費疫苗和經費而已。對由於以往感染乙肝病毒而現在已經自然獲得有效的保護性抗體者(乙肝「二對半」檢查表面抗體呈陽性),更沒有必要再接種疫苗,不過接種後也不會產生不良副反應,其乙肝表面抗體水平可能會有所增高。如果是急性乙肝患者,經積極治療後完全治癒並康復,檢查乙肝病毒「二對半」表面抗原已陰轉,只剩下核心抗體為陽性,而保護性的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又始終不能自己產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促使表面抗體產生,使自己以後不再得乙肝。

❻ 打一支乙肝抗體要多少錢

指導意見:
乙肝疫苗就10-20元一支。如果你說的是乙肝免疫球蛋白可能需要200左右。

❼ 乙肝核心抗體為什麼低,

根據你的描述屬於身體虛弱有關,需要增加營養補充維生素微量元素,易消化易吸收飲食,保持心情舒暢注意休息,可以服用護肝顆粒

❽ 乙肝加強抗體針一針要多少錢

首先醫院會要讓你進行乙肝五項的檢查,確認你沒有抗體或者抗體滴度不夠的情況下才會給你注射疫苗的,一般檢查加疫苗60塊錢吧,如果你有乙肝抗體,現在一般不建議打加強針了。

❾ 乙肝抗體

你好,正規的醫院都可以的。檢查乙肝兩對半就可以,表面抗體陽性就證明有抗體,可以預防乙肝感染,抽血就可以,這個沒有要求。費用是20左右,不同醫院收費標准不同。祝你健康!

熱點內容
為什麼就是找不到滿意的id 發布:2025-05-25 12:14:35 瀏覽:770
為什麼微信運動和實際不符 發布:2025-05-25 12:13:11 瀏覽:514
男生為什麼比女孩子困 發布:2025-05-25 12:13:03 瀏覽:360
為什麼輕薄筆記本電腦這么貴 發布:2025-05-25 11:39:42 瀏覽:37
聯通校園網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25 11:39:12 瀏覽:296
川貝和川貝粉用量為什麼不一樣 發布:2025-05-25 11:31:02 瀏覽:244
為什麼臉到了晚上會很白 發布:2025-05-25 11:21:52 瀏覽:818
做鼻中隔偏曲手術為什麼眼睛脹疼 發布:2025-05-25 11:21:18 瀏覽:910
運動完為什麼特別想吃東西 發布:2025-05-25 11:21:16 瀏覽:385
威廉為什麼要扔自己的孩子 發布:2025-05-25 11:17:19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