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同手機畫面不一樣大
『壹』 手機大小不同王者榮耀顯示界面也不一樣多
確實不一樣,比如折疊屏幕,明顯視角會更大一點,對於打游戲來說更加的有利,可以看到更多的視野的,這個我我看人家的測試視頻的,應該是真的。
『貳』 為什麼安卓手機不同品牌的界面都長得不一樣,但是Windows卻都是一樣的
window界面只有微軟自己一家搞,雖說安卓是谷歌弄出來的,可是國內外廠商為了使其更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對原始安卓進行了優化,所以給你的感覺不一樣,其實本質上還是一樣的。
『叄』 為什麼同樣android系統在平板上和手機上的操作界面(UI)大不一樣呢
因為有些(如三星、聯想等)公司可以修改UI,說實話,我沒見過3.2系統的,但是我知道,每個UI界面都不一樣
『肆』 同樣是oppor15手機為什麼玩王者榮耀游戲界面大小不一樣,人物也不一樣
摘要
『伍』 手機拍視頻鏡頭里與拍出來的畫面不一樣大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05
『陸』 同一幅景色,不同手機拍出來區別竟有這么大
華為P20 Pro作為一台旗艦手機不僅擁有出色的硬體配置,同時在拍照方面也是傲視同群。華為P20 Pro率先配備了三顆攝像頭,即 4000萬像素彩色+2000萬像素黑白+800萬像素長焦的組合,同時,基於麒麟970的NPU,華為P20 Pro支持了AI場景識別,可以即時識別畫面主體,並在成像時做出針對性的風格、參數設置,改善最終的成片效果。
華為P20 Pro提供暗光拍照、手持夜景模式、ISO102400高感光度、逆光拍照、AI拍照、5倍變焦等等的拍照模式。華為P20 Pro提供的多種的拍攝模式,可以大大提升手機拍攝的效果,也提升了手機拍照的可玩性。相對於其他品牌的手機在拍照效果上華為P20 Pro究竟有什麼不同?
暗光拍照
華為P20 Pro採用1/1.7英寸的大尺寸圖像感測器,以及F1.8的大光圈,在同樣的曝光時間內,可以獲取更多的光信息,同時它還採用RAW-HDR的多幀降噪技術,來保證極暗環境的足夠亮度和低噪點。通過樣張可以看到華為P20 Pro在暗光拍攝時的細節表現更出色,畫面的整體亮度要比對比的手機高不少,而且畫面的早點控制也是非常出色,沒有出現嚴重的塗抹感。
手持夜景模式:
華為P20 Pro通過AI防抖(AIS)技術,智能識別前後幀之間物體的邊緣和位置信息,從而實現有效校正,因為手抖動而造成的畫面模糊得到了很好的解決,華為P20 Pro最長支持6秒的手持夜景拍攝。可以看到手持夜景排在華為P20 Pro並沒有出現任何的模糊,而對比的手機畫面已經無法直視,嚴重的模糊導致拍攝的照片成為廢片。
ISO102400高感光
華為P20 Pro中的高像素感應器尺寸高達1/1.7英寸(約7.76mm x 5.82mm),與iPhone X的1/2.8英寸、Galaxy S9+的1/2.55英寸相比,可以說是相當大的尺碼。大尺寸感光元件可讓更多光線進入,在低光與夜間拍攝時得到更佳的攝影效果。最高感光度可達到ISO 102400(透過HOTA更新),已經和旗艦單反相機的數值並駕齊驅。
逆光拍照:
華為P20 Pro的逆光拍照表現也是相當出色,得益於HDR技術,可以讓手機拍攝的照片暗部細節得到保留,讓照片的亮度提升的同時,保留照片的細節。 通過樣張可以看到,在逆光環境下,華為P20 Pro在保證人物亮度的同時,還將人物背後的強光壓暗,後面的天空上的白雲細節依然得到清晰呈現,而i對比的手機人物偏暗,很多細節都不能呈現。
不同的手機拍攝的效果有著不同的區別,華為P20 Pro得益於強大的三攝硬體配置以及AI演算法,大大提升了手機拍照的效果,同時提供不同的拍攝模式,可以針對不同的拍攝場景進行優化,帶來不一樣的拍攝效果,讓手機拍照更美更清晰。
『柒』 手機拍照為什麼拍出來的照片大小不一樣呢 有的幾M有的卻還不到1M這是為什麼呢
手機拍出的照片的大小與像素多少、感光度和圖片壓縮質量以及拍攝內容都是相關的,所i以照片的大小還是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捌』 屏幕解析度不同的手機顯示效果相差大
點距:指顯示屏上相鄰的兩個象素點之間的距離(即相鄰的同基色點之間的中心距離)在顯示屏幕大小一定的前提下,點距越小,則屏幕上的象素排列越緊密,圖象就越清晰細膩。用顯示區域的寬和高分別除以點距,即得到顯示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最高可以顯示的點數。以14寸,0.28mm點距顯示器為例,它在水平方向最多可以顯示1024個點,在豎直方向最多可顯示768個點,因此極限分辯率為1024*768。超過這個模式,屏幕上的相鄰象素會互相干擾,反而使圖象變動模糊不清。目前點距主要有0.39,0.31,0.28,0.26,0.24,0.22mm等幾種規格,最小的可達0.20mm。一般來講,小點距和良好的匯聚性能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顯示效果。(單位:mm)——老點的點距可以達到納米級別
點狀點距,條狀點距,柱狀點距:一個顯示器的點距是.25的Trinitron顯像管,而另一個是.28的平面直角顯像管,那麼有許多人可能會認為一定是Sony的.25的Trinitron顯像管的圖像是會更清晰吧,那當然,點距越小的不就是越清晰嗎? 那你就錯了,點距指的是兩點『同色發光熒光體』之中心點間的直線距離,並且越小就越能得到更精細的畫面。但因使用的技術不同,點狀點距與條狀點距與柱狀點距是無法精確地比較的。若粗略地計算,0.25mm的柱狀點距約只等於0.27mm的點狀點距。也就是說,0.26的點狀點距的顯像管會是比0.25mm的Trinitron/DiamondTron顯像管的解析力要強。那麼為什麼還要採用0.25mmTrinitron/DiamondTron的顯像管呢?這是因為它們的對比度很強,顯示出來的畫面更加鮮艷,奪目,很適合高端的應用。
柵距:由於SONY推出的特麗瓏顯象管採用了柵狀蔭罩,因此引入了柵距的概念。它指的是顯象管相鄰線條之間的距離,此時電子槍對顯象管屏幕的掃描是以線條為象素單位的。(單位:mm)
解析度:(Resalution)構成一個影象的象素總和,一般用水平象素個數x垂直象素個數來表示。解析度越高,圖象就越清晰,但所得的圖象或文字越小。它和刷新頻率的關系比較密切,刷新頻率為85Hz時解析度越高,則顯示器的性能也越好。可以把解析度劃分為CGA,EGA,VGA,SVGA等幾種;按照水平和垂直象素數目來區分,則可以分:320x200,640x480,800x600,1024x768,1280x1024,1600x1280等幾種。
刷新頻率:刷新頻率分為垂直刷新率和水平刷新率,垂直刷新率表示屏幕的圖象每秒種重繪多少次。也就是指每秒鍾屏幕刷新的次數,以Hz(赫茲)為單位。VESA組織於97年規定85Hz逐行掃描為無閃爍的標准場頻水平刷新率,水平刷新率又稱行頻,它表示顯示器從左到右繪制一條水平線所用的時間,以kHz為單位。水平和垂直刷新率及解析度三者是相關的,所以只要知道了顯示器及顯卡能夠提供的最高垂直刷新率,就可以算出水平刷新率的數值。所以一般提到的刷新率通常指垂直刷新率。刷新率的高低對保護眼睛很重要,當刷新率低於60Hz的時候,屏幕會有明顯的抖動,而一般要到72Hz以上才能較好的保護你的眼睛。值得一提的是,一般廠商在廣告中宣稱的最高刷新頻率指的其實是最低解析度下的情況。
場頻:頻指垂直掃描速度(Vertical Scan Rate),即刷新頻率,一般在60-100Hz左右 場頻也叫屏幕刷新頻率,指屏幕在每秒鍾內更新的次數。人眼睛的視覺暫留約為每秒16-24次左右,因此只要以每秒30次或更短的時間間隔來更新屏幕畫面,就可以騙過人的眼睛,讓我們以為畫面沒有變過。雖然如此,實際上每秒30次的屏幕刷新率所產生的閃爍現象我們的眼睛仍然能夠察覺從而產生疲勞的感覺。所以屏幕的場頻越高,畫面越穩定,使用者越感覺舒適。 一般屏幕刷新率場頻在每秒75次以上人眼就完全覺察不到了,所以建議場頻設定在75Hz-85Hz之間,這足以滿足一般使用者的需求了。
行頻:即水平掃描頻率,指顯示器所能達到的每秒內對水平偏轉信號的刷新次數,也就是指顯像管電子槍在每秒鍾內根據水平信號對顯示屏進行掃描的次數。如50KHz表示每秒鍾顯像管電子槍在屏幕上寫50千行點。普通14寸彩色顯示器的水平掃描頻率通常從35.5KHz到66KHz不等,而較好的大屏幕彩色顯示器則可達到120KHz的水平(單位:KHz)
掃描頻率:指顯示器的屏幕在一秒鍾之內可以進行多少次全畫面掃描。其值越高,畫面越穩定。
隔行掃描:(Interlaced)該技術最先由IBM在其8514A顯示器上推出,其原理是在對顯示屏進行掃描時,先掃描奇數行,再掃描偶數行,掃描兩遍的結果才組成一幅完整的圖象。這種掃描方式容易實現,成本較低,但是在解析度達到800×600或更高時,這種掃描方式下的圖象會有很大的閃爍感,容易使操作者眼睛疲勞。一般大屏幕彩色顯示器都不採用這種掃描方式。
逐行/隔行顯示:顯示管的電子槍掃描可分為隔行(Interlace)和逐行(non- Interlace)兩種。逐行顯示是順序顯示每一行。隔行是指每隔一行顯示一行到底後再返回顯隔行示剛才未顯示的行,顯示器在低解析度下其實也是逐行顯示的,只有在解析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才改為隔行顯示。在相同的刷新頻率下,隔行顯示的圖像會比逐行顯示閃爍和抖動的更為厲害。不過如今生產的顯示器幾乎已沒有隔行的了。
逐行掃描:(Non-Interlaced)逐行掃描針對隔行掃描方式的缺陷,後來又推出了逐行掃描方式,這種方式是按順序(不跳行)地掃描輸出,一次掃描完畢就組成一幅圖象。顯示畫面沒有閃爍的感覺,因此更適合高解析度下使用,但是對顯示器的掃描頻率和視頻率帶寬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很明顯,掃描率越高,刷新速度越快,顯示就越穩定。現在所有的大屏幕彩顯都採用的是逐行掃描方式。
過掃描:是一種新穎的顯示器控制功能,在實際顯示畫面以外的區域也載入有視頻掃描信號,只需按動一下按鍵,即可使畫面顯示區域方便地增大到全屏,擴展用戶的視野。這一功能要求顯示器具備更高的帶寬和掃描頻率。
顯示器調整功能:一般的屏幕調整功能,應該包括亮度、對比度、垂直位置、垂直顯示尺寸、水平位置、水平顯示尺寸等。另外一像5GT的高階產品更是有消磁、針墊型失真修正、平行四邊型失真修正、魔紋失真修正及色溫調教功能。對於高端的圖形應用而言,這些功能都是極其需要的。 為了減少按鈕,增加使用者的方便性,許多廠商開發了專屬的畫面調控功能,即為一般所謂的OSD(On-screen Display)視控功能。它將原本是一顆顆按鍵的所有或部分調整功能,整合到一個畫面的選單,以圖示的方式讓使用者更輕易地了解操作方式,5GT更有語言選擇功能,可惜只有英語、法語等,但就是沒有中文.
調節方式:調節方式從早期的模擬式到現在的數碼式調節可以說是越來越方便,功能也越來越強大了。數碼式調節與模擬式調節相比,對圖像的控制更加精確,操作更加簡便,界面也友好得多。另外可以讓你存儲多個應用程序的屏幕參數也是十分體貼用戶的設計。因此它已經取代了模擬式調節而成為調節方式的主流。數碼式調節按調節界面分主要有三種:普通數碼式、屏幕菜單式和飛梭單鍵式。各有特色,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了解了以上幾項基本的指標後,我想各位對如何選擇顯示器大致有個底了。再看看廠商的產品說明書就可以簡單比較比較了。但買顯示器光靠枯燥的數據對比肯定不行,主觀的感受更加重要。
像素:顯示器一般採用光柵掃描方式,即電子束從左向右,自上向下作水平掃描和垂直掃描,電子束撞擊顯示屏上的眾多的熒光粉點而使其發光,每個發光點就是一個像素。解析度是指屏幕上有多少個象素點,解析度越高,屏幕上的像素越多,圖像也就越清晰。在最高解析度下,一個發光點對應一個像素。如果設置低於最高解析度則一個像素可能覆蓋多個發光點。 電子槍:位於顯象管內部,處於工作狀態時不斷射出電子束,激發屏幕上的磷光點發光的裝置。
顯示器的帶寬:所謂帶寬是顯示器視頻放大器通頻帶寬度的簡稱,一個電路的帶寬實際上是反映該電路對輸入信號的響應速度。帶寬越寬,慣性越小,響應速度越快,允許通過的信號頻率越高,信號失真越小,它反映了顯示器的解像能力。以MHz(兆赫茲)為單位,它比行頻更具綜合性。從表面上看,只需用行頻乘以水平解析度就可以得到帶寬。但實際上,電子槍在掃描時掃過水平方向上的像素點數與垂直方向上的像素點數均高於理論值,這樣才能避免信號在掃描邊緣衰減,使圖像四周同樣清晰。水平解析度大約為實際掃描值的80%,垂直解析度大約為實際掃描值的93%,所以帶寬的計算公式為:帶寬=水平解析度/0.8×垂直解析度/0.93×場頻。或帶寬=水平解析度×垂直解析度×場頻×1.344。例如:在1024×768@85Hz的模式下,帶寬為1024×768×85×1.344=89.84199868MHz。 帶寬的值越大,顯示器性能越好。
屏幕可視區域:指的是我們可以看到的屏幕,平常說的17寸、15寸實際上指顯像管的尺寸,一般可通過量取屏幕左下角到右上角的距離得到。由於顯像管都是安裝在塑膠外殼內,且由於屏幕的四個邊都有黑框無法顯示,因此許多人量顯示器屏幕的對角線時,根本沒有廠家所說的那種尺寸,所以就算是最好的顯示器也不能做到可視面積等於顯像管面積,只能盡量做到接近與顯像管面積,這是評定一個顯示器好壞的標准之一,相同的顯像管,不同的公司的產品,它的可視面積就不一定會一樣,所以我們在購買顯示器時要注意盡量買可視面積最接近於顯像管面積的顯示器.一般14寸的顯示器可視范圍往往只有12寸;15英寸顯示器的可視面積在13.6英英寸到14.2英寸之間,而17英寸顯示器的可視面積在15.6英寸到16.2英寸之間。
特麗瓏:(trinitron)它是SONY公司的一種獨特的顯象管技術,採用柵狀遮罩,及單槍三束專利技術,能產生比較亮麗、鮮艷的畫質。
鑽石瓏:(diamondtron)三菱公司研製的顯象管技術,繼承了特麗瓏的優點,採用超純黑屏幕和四倍動態聚焦電子槍,畫質出眾。
DYNAFLAT:平面顯示器有兩種形式,即物理平和光學平。由三星公司開發出的DYNAFLAT(動態平面)技術。它使用的顯示器外厚玻璃的外表面是純平的,但沒有使用純平的內表面,而是使用了球面(向用戶方向略微突出),它的曲率是根據SNELL公式計算出來的。其原因就在於經過這樣的處理後,內面發光點射出的光再經過厚玻璃的折射後進入人眼成像,光路反向沿長線形成的虛光點組成的圖像則是真正的平面。簡單地說DYNAFLAT技術就是利用非物理平面的厚玻璃(略微突出)的內表面製造出光學平面的圖像。
物理平:是指從物理上的各個表面都是純平面,特別是顯示器最外面的一層厚玻璃的內外兩面從物理上看都是絕對平面,但這種絕對平面反而造成用戶在面對顯示器的時候看到的不是平面圖像,而是略有些凹陷。其原因就在於如果把人眼看成是屏幕前的兩個點,越大屏幕的顯示器從邊緣部分發的光經過厚厚的玻璃折射後進入人眼成像,由於人眼對折射的不敏感性,光路返回後在實際發光點前形成一個虛擬的發光點,即人眼誤以為虛擬的發光點是真正的發光點。這種情況在顯示器的中心部位還不太嚴重,但越到屏幕邊緣虛點和實際發光點相差越大,具體來講就是虛點越靠前,就如同人眼看插在玻璃杯里的筷子是折斷的一樣。把這些虛點連起來就會發現整個圖像向內(遠離用戶方向)凹陷。所以說物理平並不一定就恰好能產生出純平的圖像。
CRT顯像管(CathodeTube陰極射線管):主要由電子槍、偏轉線圈、蔭罩、熒光粉層(Phosphor)和玻璃外殼五大部分組成,其原理是利用顯像管內的電子槍,將光束射出,穿過蔭罩上的小孔,打在一個內層玻璃塗滿了無數三原色的熒光粉層上,電子束會使得這些熒光粉發光,最終就形成了你所看到的畫面了。而CRT尺寸就是顯像管實際尺寸,也是通常所說的顯示器尺寸,其單位為英寸(1英寸=25.4mm)
球面顯象管:顯象管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是曲面。它的製造工藝較成熟,價格較低,但圖象顯示失真,實際顯示面積較小,反光現象嚴重。 柱面顯象管:採用垂直柵條設計,顯象管在垂直方向完全筆直,水平方向略有弧度。光透性好,圖象更清晰 平面直角顯象管:屏幕彎曲更小,更接近「平面」,增強了畫面的真實感,這種顯象管的屏幕反光較小 色溫:描述光源色彩的參數。光源發光時產生一組光譜,用純黑色產生同樣的光譜所需達到的溫度既為該光源的色溫。
柱面顯像管:主要是以SONY的Trinitron(特麗瓏)和三菱的DiamondTron(鑽石瓏)它的表面就好像是一個罐頭的側面,左右有弧度但上下沒有,具有防止上下畫面扭曲及反光的作用。
阻尼線(有人叫防偽線):Trinitron顯像管的一個最大的特徵是在顯視屏上會有15吋一條,17吋有兩條的不很明顯的黑線,它的名稱叫做阻尼線,是用來將陰罩掛定的,可能會造成在應用中有點影響。
平面直角顯像管:平面直角顯像管是指整個直角和「近似」平面的顯示屏。它對於反光以及畫面的變形的免疫力最高。
聚焦性能:指顯象管中電子槍發射電子束後通過其調節功能而顯示出清晰圖象的能力,反映出對電子束掃描偏差的糾錯能力。 匯聚性能:紅綠藍(R.G.B)三原色電子束在屏幕中的正確聚焦能力,反映出顯象管偏轉線圈產生的電磁場對電子束運行軌跡的控制能力。
內部塗層:廠家生產顯象管時在熒光粉背面塗上反射層以提高發光效率,同時降低象素間的串色,是顯象管的重大技術差別之一。 外部鍍膜:顯象管的外部鍍膜,可阻擋有害射線、消除靜電、降低屏幕反光。不同廠家的鍍膜材料和技術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