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為什麼身材不好
『壹』 獅和虎為什麼沒美洲豹的肌肉結實
美洲虎和美洲豹是同一種動物,美洲獅是另一種動物. 美洲虎(美洲豹): [Panthera onca] Jaguar
為貓科(Felidae)豹亞科(Pantherinae)豹屬 美洲獅 [Puma concolor] Cougar
為貓科(Felidae)貓亞科(Felinae)美洲金貓屬
------------------------------------------------------- 美洲豹
美洲豹(又稱美洲虎),貓科中的全能冠軍.它不是虎也不是豹.
外型像豹,但比豹大得多,為美洲最大的貓科動物,一般居住於熱帶雨林,可以捕食鱷魚等動物.身手十分矯健,但由於體型較小,所以一般不敢與棕熊等大型猛獸發生沖突.
美洲豹集合了貓科動物的所有優點,貓科中名副其實的全能冠軍,具有虎、獅的力量,又有豹、貓的靈敏,特別是其咬合力和犬齒在貓科中最強,使獵物斃命的效率最高,喜歡直接洞穿獵物的頭蓋骨是其一大特點.
美洲豹性情比獅虎還要兇猛,敢沖入河中捕殺南美鱷,而河裡作戰這本不是陸地猛獸的長處.
廣泛分布在南北美洲各處.最北分布至加拿大,最南分布到阿根廷的南部.體型小於虎而大於豹,與美洲獅不同屬,為貓科豹屬,是美洲最大型的貓科動物,也是最兇猛的動物.它雖然被稱為「虎」,實際上一點老虎樣也沒有,它的花紋象豹,又會爬樹,所以稱美洲豹更合適.由於整個美洲不產虎,人們也沒見過真老虎,才把它稱作「虎」.但它和金錢豹又有不同,比如,它的嘴巴比金錢豹粗大,體軀和四肢比金錢豹更粗壯,尾巴顯著地比金錢豹要短,而且愈向尾端愈尖細.身上雖同金錢豹一樣有黑斑點,但黑斑較大,環的中間多帶黑點.
美洲虎的生活環境以熱帶密林為主,也能在無樹草原灌叢、半荒漠和多石的山區生活.很善於攀緣,經常喜愛在樹上休息和生活,也善於游泳.它能在水中追逐龜、鱉、鱷魚和水蟒,捕魚更是不在話下,在陸地上捕食鹿、野豬和較小的獸類為食.連樹上的猴、鳥也難逃它的巨口,飢餓時還會竄入村莊盜食牛、馬、豬、羊等家畜,是美洲畜牧業最凶惡的敵人.
美洲虎是一種有價值的毛皮獸,由於盜獵盛行,現已屬於世界一級的瀕危動物,並列為保護動物.在我國僅北京動物園有展出.
美洲豹也被我們稱為美洲「虎」.它們的祖先在遠古時代生活在歐亞大陸上,千百萬年前或許通過白令海峽來到早先的美洲大陸.它們不斷進化以適應「新」世界的生活,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樣子,並成功地繁衍生存了下來.它們和生活在歐亞大陸上的豹在外觀上的相似性使人們時常發生混淆.不過這中文名稱中的「虎」卻讓人們在文字上產生更加奇特的誤解附(1),於是我在搜索過程中看到了這樣的信息:南美xx動物園為了讓他們的鎮園之寶美洲虎恢復活力,便引進了x只美洲豹…………
為了減少暈菜現象的發生,先簡單介紹一下如何快速區分美洲豹和豹(至於虎就算了吧……).如右圖所示,右上圖為美洲豹,下圖為豹.那麼……看出不同了么?嗯,是的,兩種豹雖然都有環狀的花紋,但美洲豹的環紋不但比豹的大,中間還會夾雜一些不規則的小黑斑點.而豹的花紋則狀如小小梅花,所以也有人把豹叫做花豹.
除了花紋上的不同外,美洲豹的身材要比豹更壯實,要知道它們可是西半球最大的貓科動物呀.美洲豹的個頭比豹大一些,也更重,它們的頭部更寬也更短,另外四肢更粗,尾巴也比豹短,總之是五大三粗~~:D
下面以雄性為例,將美洲豹、美洲獅、豹在大致體長、尾長、體重和分布區域上做個簡單對比(我不得不把美洲獅搬出來,因為盡管體型相當,但美洲豹要重不少).
名稱體長(CM)尾長(CM)體重(KG)分布 美洲豹110-180 40-70 90-120中美、南美 美洲獅105-180 60-90 60-103南北美洲
豹95-167 60-97 30-90亞洲、非洲
美洲豹的毛發很短,底色是淺黃至紅棕色的,除了身上的大花紋,脖子、臉部、四肢、尾巴都有黑斑點,它們的腹部也是淺色的,且也有深色的斑點點綴.它們的耳朵也是又圓又小,耳背黑色,中間有著大白斑點.生活在亞馬遜盆地雨林里的美洲豹體型上要比居住在開闊地帶的親戚小不少,它們毛色也相對較深.因為濃密的南美雨林里空間狹小,光線暗淡,只有那些體型較小,毛發更深的成員才能自如穿梭於密林,且獲得更好的偽裝,它們自然也因此獲得更大的生存機會.另外,美洲豹有黑化的成員,也就是俗稱的「黑豹」(據說也有白化的個體出現過),當然,這點上花豹也有.如果一隻「黑色」的美洲豹和「黑色」的花豹站在一起,通常只有從身形上做區分,比如美洲黑豹臉寬,身壯實,亞非黑豹則相對纖細苗條許多.
還有,所謂的「黑」豹的毛色並不意味著它們一定就是純黑的.如果在強烈的陽光下觀察它們,我們常常會發現在它們那如同黑緞子的亮麗毛發上有著朦朧隱約的斑點.實際上這是由於它們體內控制毛色和斑紋的基因產生了變異,使它們的毛色變深、變黑,出現了黑化現象.黑化現象並非美洲豹或花豹獨有,在其他貓科動物中也時有發生,例如黑色的喬氏貓、獰貓、短尾貓等等等等.
美洲豹在過去居住在自北美南部起至南美最南端的廣闊空間里.當然,在這些熱衷開發新大陸的人類的作用下,它們的家園已嚴重縮水.如今,大部分美洲豹居住在南美洲的中部和北部,它們尤其喜愛亞馬遜盆地中水源豐富的熱帶雨林.此外,離水源不遠的灌木林、南美草原也是適宜的居住地點,例如巴西浩瀚的潘塔納爾濕地和位於委內瑞拉境內的拉諾斯大草原.不過海拔超過2,700米左右的高山卻鮮有美洲豹出現.
美洲豹主要以夜行為主.但由於美洲豹不像其他貓科動物那樣情願遠離難以預料的人類,它們的活動模式有時也會根據分布區域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例如那些住在人類居住區附近的美洲豹通常在夜晚活動,而另外一些區域的美洲豹則在晨昏捕食,還有某些區域的美洲豹乾脆大白天的也出來晃盪.
美洲豹簡直就是雜食動物,會吃掉一切它們能抓的到的動物.除了各種鹿、野豬、嚙齒類動物、鳥類、蛇類等等以外,它們也會捕食附近人類飼養的家畜,比如牛.另外,美洲豹也是游泳健將和爬樹專家(呃,基於體型「碩大」,爬樹的本事還是不如花豹),於是河裡的魚、龜,甚至凱門鱷,還有樹上的猴子也都是它們的盤中餐.由於會偷食家畜,它們在某些國家被視為害獸而加以捕殺.其實人類從來不想想,如果沒有持續侵佔它們的家園,它們有什麼必要非要從人類的嘴裡奪取食物呢.
美洲豹是很有領地觀念的動物,領地之間以尿液作為記號.它們自然也是獨居動物,能結伴而行的一般都是帶著孩子的母親.母豹每年不止一次發情,但沒有特別的繁殖季節,一般來說通常是在每年的12月和1月.母豹的妊娠期約有90-105天,屆時它將會產下1-4個孩子.孩子們出生的時候就有絨絨的毛發和漂亮的斑點.到了4-5個月的時候,小豹子們就會斷奶.豹媽媽一般會和兒女們一起待上個兩年,女兒們長到2-3歲的時候就將性成熟,懂得要尋找自己的心上人了.而男孩子們直到3-4歲才會有婚配概念.野外的美洲豹壽命大概有12-16年,而圈養的最高能活到22歲.
美洲豹數量急劇下降是在20世紀60、70年代.那時每年大約有多達一萬八千隻的美洲豹被殺.原因?看看它們身上的亮麗皮毛就知道了.後來在環保組織的壓力下,時裝界對那些皮毛的貪念終於有所抑制(消費這些皮毛的只有富人),因皮毛慘遭屠戮的悲慘日子總算告一段落.不過由於它們對人類家畜的威脅,它們在某些地區仍舊被農場主捕殺.同時由於亂砍亂伐,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日漸消失,昔日的美洲豹聚居區被逐漸切割成了孤立的小塊,這又為它們帶來了新的,影響更為深遠的威脅:獵物逐步減少、繁衍日加困難……這世上幾乎沒什麼能擋住人類的腳步(除了沃貢人以外!:P),我們最後只能寄希望於那些國家公園最終能保護住這些動物吧……
附(1):美洲豹?美洲虎?
到底該叫美洲豹還是美洲虎,這在國內的相關領域中不知是否引起過討論.據說,美洲「虎」的翻譯可能最初來自於西班牙語,在西班牙語中美洲虎和虎是同一個字——tigre,詞彙貧乏的西班牙殖民者或許將其在美洲大陸上的崇高地位與舊大陸上的虎做了比較,於是將「tigre」傳播至全世界,沒准包括當時的中國……問題是,jaguar這個名字成詞於1604年,來自葡萄牙語「jaguar」和西班牙語「yaguar」,而jaguar和yaguar又分別來自當地印第安土著——圖皮族語「jaguara」和瓜拉尼語「yaguara」.不論是jaguara還是yaguara,在當地土著語言里都沒涉及什麼具體的動物形象,jaguar包括的動物甚至很多,比如狗.這就出了一點小疑問咯,既然jaguar成詞於1604年,那麼這種大貓作為tigre在為世人,包括咱中國人所知,恐怕更多是在1604年之前.可即便如此,查詢到的幾個國家的語言中稱呼這種大貓的都是靠近美洲印第安土著的字,例如荷蘭語、法語中都是jaguar,義大利語中是giaguaro……那麼,jaguar被稱為美洲「虎」實際到底影響了幾個國家的語言呢?似乎並不那麼多吧(除了咱中國語,不知道「美洲虎」是什麼時代出現的,不會是16世紀吧),否則為什麼其他國家的語言里沒有帶有「虎」含義的字生成呢?即便是拉丁語,稱呼jaguar的也是onca,依然是個當地土著語……
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作為菜鳥的我只知道jaguar既不是豹,也不是虎.在極度遙遠的遠古,它或許和虎的祖先更為靠近些.問題是……即便靠近又有什麼意義?因為它仍然不是虎,所以,純粹作為好事菜鳥的角度來說,如果說翻譯成美洲豹不確切,那麼翻譯成美洲虎同樣也不確切.雖說動物命名有「先到先得」的規則,不過這是譯名呀……
其實說了半天,只是因為這美洲「虎」
真讓某些人認為它是虎了呢,甚至某些動物園也會拿什麼黑化的jaguar當「黑虎」說事,好像出了啥大稀奇一樣.可惜沒哪個權威中國人再去造個和虎、豹沾不上邊的名字出來……
+++++++++++++++++++++++ 美洲獅 美洲獅,最大的小貓,貓科中的攀岩冠軍.性情溫馴,不屑與人一般見識.
又稱山獅,美洲金貓.像獅,但不是獅,體大頭小,為美洲第二大貓科動物.性情溫順,不攻擊人,極易馴服.
美洲獅是最大的金貓類,甚至比一般的豹子還大,以至於被一些小朋友誤認為是獅子,它尤其擅跳躍,十餘米寬的山崖也是小菜一碟,也極擅攀岩,因此也叫山獅,為保護食物和幼崽敢和棕熊叫真.
美洲獅產於南、北美洲,是貓屬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它雖然冠以「獅」名,實際上卻只有幾處與非洲獅相似:一是耳朵背後有黑色斑,二是尾巴末端有一叢黑毛,三是幼獅身上也有暗色的斑點,四是體色與獅子相似.除此之外它與非洲獅尚有許多不同之處:體型比獅子小、細,四肢較長,沒有鬣毛.它還有爬樹的本領,這一點又與豹更相像,真正的獅虎是沒有這個本領的.因此,動物學家根據它的生態和形態特徵,多數把它列為豹類.
美洲獅常相居在山谷叢林中,尤其喜歡在樹上活動,它跳躍能力很強,一躍能達6米遠,它主要捕食鹿類和其它小型獸類,家畜也是攻擊的對象,在美洲,它是僅次於美洲虎的猛獸.但卻具有溫順的性格,在一般情況下,它並不主動襲擊人,只是當人攻擊它時,為了自衛,才會傷殺襲擊者.在美洲有的人家把小美洲獅捉來進行馴養,長大後,能夠和貓、狗和平相處,會象狗~樣地看守門戶.獲得了「人類之友」的美譽.美洲獅在動物園中是一種比較容易飼養和繁殖的動物,每胎產l-5仔,剛生下來的幼美洲獅象它的父母一樣膽小怕人,如同一個小姑娘似的,伏卧在地上,安安靜靜的,顯得非常文雅秀氣,一點也不象小虎、小豹那樣貪玩和淘氣.3歲以後它們就離開母獸,開始過獨自成家立業的小家庭生活了.
美洲獅,或被稱為山獅,有好幾個英文名:Cougar、Panther、Puma、Mountain
lion、Catamount,這些指的都是同一種動物,可表被搞暈哦~~
如其中文名所示,美洲獅生活在美洲(:P).它們在美洲大陸分布廣泛,從加拿大的西南部沿著美國西部各州向南一直擴展到南美大陸的絕大部分地區.過去在北美東部的森林也曾是美洲獅的棲息地,可目前那裡是否仍舊存有東部固有獅群的個別後代抑或只是外逃的來自其他地區的美洲獅,到現在都是個迷.而零星散布在佛羅里達、哥斯大黎加的種群也瀕臨絕種.
由於不同分布地帶氣候環境差別較大,它們的毛色、體形都會隨之變化.生活在北美和南美南部崇山峻嶺中的美洲獅毛發較長,這樣可以幫助它們抵禦北地和高山中的惡劣氣候.甚至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區的美洲獅在體形上也比它們在南美熱帶叢林中的親戚大不少.美洲獅有著勻稱健美的身體,身形與豹相當,體長約有105-180cm(不過由於雄性的美洲獅體重大約也就是60-103kg左右,所以美洲貓科動物之王的稱呼只好讓位於美洲豹了).它們的頭部較小,有一對不大的耳朵,尖端呈圓形.它們的毛色從紅棕、棕灰、淺黃到銀灰色不等,下巴、雙頰、胸部、腹部和四肢內側均為乳白色.它們有著粗長四肢和大腳爪~哦,還有一條尾尖呈深色的長尾巴.美洲獅有力的四肢和發達的肌肉使它們動作敏捷,並具有卓越的跳躍能力.它們在靜止起跳時就有4、5米遠,如果加上助跑,一次跳躍的間距可達十多米遠,並能在瞬間加速到每小時64公里.
美洲獅性情孤僻,它們也沒有固定的交配期,不過在母山獅經過82-98天的懷孕後,寶寶通常是在每年的夏季出生,每胎大概有1-6隻.小山獅們出生半個月的時候身上的胎毛會長出有深色的斑點,尾巴也被環狀斑紋所環繞.但到了6個月後,小山獅身上的斑點就逐漸消失了.小山獅們會和媽媽一起生活個1、2年,它們大約在3歲性成熟.壽命大約10-15年.
美洲獅是領地意識很強的動物,它們會在領地邊緣留下尿液,在樹上留下抓撓的痕跡以顯示自己領主的地位.美洲獅白天晚上都會活動,它們的食譜也頗廣,通常獵食包括黑尾鹿在內的野鹿、盤羊、雪兔、鳥禽等動物.由於它們體形較大,在食物缺乏的時候它們也會捕食人類的牲畜,例如豬、馬、牛等動物,當然這樣的舉動肯定會給這些倒霉的飢餓動物帶來惡名.如今人類的活動區域越來越大,於是近年來也出現過幾起美洲獅傷人事件.不過美洲獅生性害羞,除非被人類逼的走頭無路,否則它們見到人類的首要反應還是先閃再說的.
美洲獅在白人踏上美洲大陸之前的生活要悠哉許多,要知道,它們在這塊大陸上已生活了50萬年.那些來新大陸尋找新生活的人類為了便於在這塊大陸上持續擴張,曾經將它們作為害獸頻繁捕殺,這種行徑最終讓某些亞種瀕臨滅絕.例如曾活躍於美國東南部的美洲獅亞種如今被趕到了佛羅里達地區,它們的數量如今已減少到50頭左右.如果不加干涉,它們將在30年內從地球徹底消失.人們雖然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但現代人類生活帶給野生動物的巨大沖擊或許並不是這些脆弱的措施所能改變的.:(
目前美洲獅佛羅里達亞種、哥斯大黎加亞種、東部亞種均被列入CITES附錄I. 目前最新最權威的貓科分類是: 貓科: 1、獵豹亞科 獵豹屬:獵豹 2、豹亞科
豹屬:虎、獅、★美洲豹★、豹 雪豹屬:雪豹 新貓屬:雲豹 石紋貓屬:雲貓 3、貓亞科 貓屬:野貓、荒漠貓、叢林貓、沙貓、黑足貓
猞猁屬: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短尾貓 豹貓屬:豹貓、扁頭豹貓、銹斑豹貓、漁貓 虎貓屬:虎貓、長尾虎貓、小斑虎貓 草原貓屬:南美草原貓、南美林貓、喬氏貓
金貓屬:金貓、婆羅洲金貓 美洲金貓屬:★美洲獅★ 非洲金貓屬:非洲金貓 兔猻屬:兔猻 獰貓屬:獰貓 藪貓屬:藪貓 細腰貓屬:細腰貓 山貓屬:山原貓
建議參看:貓科動物中文網 http://www.feline-china.com/htm/cougar.htm
http://www.feline-china.com/htm/jaguar.htm
美洲虎又稱美洲豹,廣泛分布在南北美洲各處.最北分布至加拿大,最南分布到阿根廷的南部.體型小於虎而大於豹,與美洲獅不同屬,為貓科豹屬,是美洲最大型的貓科動物,也是最兇猛的動物.它雖然被稱為「虎」,實際上一點老虎樣也沒有,它的花紋象豹,又會爬樹,所以稱美洲豹更合適.由於整個美洲不產虎,人們也沒見過真老虎,才把它稱作「虎」.但它和金錢豹又有不同,比如,它的嘴巴比金錢豹粗大,體軀和四肢比金錢豹更粗壯,尾巴顯著地比金錢豹要短,而且愈向尾端愈尖細.身上雖同金錢豹一樣有黑斑點,但黑斑較大,環的中間多帶黑點.
美洲虎的生活環境以熱帶密林為主,也能在無樹草原灌叢、半荒漠和多石的山區生活.很善於攀緣,經常喜愛在樹上休息和生活,也善於游泳.它能在水中追逐龜、鱉、鱷和水蟒,捕魚更是不在話下,在陸地上捕食鹿、野豬和較小的獸類為食.連樹上的猴、鳥也難逃它的巨口,飢餓時還會竄入村莊盜食牛、馬、豬、羊等家畜,是美洲畜牧業最凶惡的敵人.
美洲虎是一種有價值的毛皮獸,由於盜獵盛行,現已屬於世界一級的瀕危動物,並列為保護動物.在我國僅北京動物園有展出.
『貳』 豹子的生活習性
豹的種類很多,獵豹是豹的一種,有分布極廣的金錢豹,還有生活在熱帶、亞熱帶高山叢林,體型較小的雲豹,也有深居在海拔幾千米高的雪山中的雪豹。
◆獵豹Acinonyx jubatus
英文名:cheetah,這個詞是來自於北印度語Chita,Cheetah就是有斑點的意思。
所在分類:屬脊索動物門、哺乳綱、食肉目、貓科、獵豹屬、獵豹種。獵豹有兩個亞種,一個是非洲亞種,一個是亞洲亞種。非洲亞種比較多,還有九千到一萬二千頭。亞洲亞種比較少,它主要生活在伊朗,現在還有三百頭左右。
食肉目貓科的獵豹屬的單型種。外形似豹,但身材比豹瘦削,四肢細長,趾爪較直,不象貓科動物那樣能將爪全部縮進。頭小而圓;全身無色淡黃並雜有許多小黑點(見圖)。現分布於非洲。
獵豹雖兇猛好鬥,但易於馴養,古代曾用它助獵。獵豹曾有較廣泛的分布區,從非洲大陸到亞洲南部各國都有棲息,由於人類長期的濫獵,目前印度、蘇聯中亞等地已絕滅,在非洲西南部各地很稀有。
◆美洲豹
美洲豹是美洲大陸上僅有的大型貓科動物。在南美洲各處都可以發現它們的蹤影,連極南邊的巴塔哥尼亞高原也不例外。至於北美洲,不久前美國南部各州還能發現美洲豹,但現在已經絕跡。雖然,美洲豹現在已是受保護的動物,但仍面臨絕種危機。這主要是因為人們不斷開發森林,破壞了棲息環境,再加上它們帶斑點的美麗毛皮具有高度的經濟價值,使得數以千計的美洲豹遭到人們屠殺。美洲豹長得和豹很像,還過體形較大、沒有豹那麼柔軟靈活。美洲豹是獨來獨往的獵食性動物,會獵食貘、樹懶、烏龜和其他小動物。它們也會爬樹,但技術不太高明;它們比較喜歡在陸地上或水裡狩獵。美洲豹需要的領域范圍,由5平方千米到500平方千米不等,主要依照范圍內的獵物多寡來決定。
◆雲豹
別 名 龜紋豹、荷葉豹、柳葉豹、樟豹
學 名 Neofelis nebulosa
英文名 clouded leopard
貓 科 Felidae
分 布 長江以南各省及陝西、甘肅、台灣
雲豹的體格大小介於豹和較小型的貓科動物之間,從頭部到臀部僅僅90多厘米,尾巴長75厘米左右;體重一般也只有20多公斤,最大的也不過30公斤。它的個兒比金錢豹和雪豹都要小。雲豹全身淡灰褐色,身體兩側約有6個雲狀的暗色斑紋,這也是它之所以叫雲豹的原因。 雲豹身體兩側的深色的雲紋正是很好的偽裝。因此,它們在叢林里生活,很不容易被人發現。平時雲豹非常安靜,即使當你從它們蜷伏的樹枝下走過時,你也不知道你的頭頂就有雲豹。它們個子雖然短小,但卻具有猛獸的兇殘性格和矯健的身體。雲豹白天休息,夜間活動,它爬樹的本領非常強,喜歡在樹枝上守候獵物,待小型動物臨近時,能從樹上躍下捕食。它既能上樹獵食猴子和小鳥、又能下地捕捉鼠、野兔、小鹿等小哺乳動物,有時還偷吃雞、鴨等家禽、但不敢傷害野豬、牛、馬,也不會攻擊人。 雲豹多在冬季發情,發情周期為20一26天,孕期86—93天,一般在春夏季產仔,每胎2—4仔,大多一胎產2仔。剛出生的幼豹體重140——170g,出生後12天睜眼;哺乳期2個月左右,約一歲半性成熟,壽命可達17歲
『叄』 介紹豹子
豹,別名金錢豹、花豹、豹虎,拉丁文名Leopard.是貓科豹屬的一種動物,在四種大型貓科動物中體積最小。豹的顏色鮮艷,有許多斑點和金黃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錢豹或花豹。豹可以說是敏捷的獵手,身材矯健,動作靈活,奔跑速度快,平均時速在65公里左右。
豹體形高大,線條優美,性猛力強,動作敏捷,是威嚴和力量的象徵。豹的頭小而圓,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黃色,基部也是黃色,並具有稀疏的小黑點。虹膜為黃色,在強光照射下瞳孔收縮為圓形,在黑夜則發出閃耀的磷光。犬齒發達,舌頭的表面長著許多角質化的倒生小刺。嘴的側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須。額部、眼睛之間和下方以及頰部都布滿了黑色的小斑點。
豹身體的毛色鮮艷,體背為杏黃色,頸下、胸、腹和四肢內側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塊顯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滿了黑色的斑點,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又頗似古代的銅錢,所以又有「金錢豹」之稱。世界上每一隻豹都有自己獨特的斑點圖案,就像人的指紋各不相同一樣。
在豹屬的四種大型貓科動物(其餘三種為獅、虎及美洲豹)中體積最小。肩高約0.9米,體長約0.9至1.9米,健康體重為60至100公斤。僅尾長就60厘米。豹的顏色鮮艷,密布許多圓形或橢圓形黑褐色斑點或斑環和金黃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錢豹;腹面白色,雜有黑色斑點。
(3)豹子為什麼身材不好擴展閱讀:
分布范圍
豹廣泛產於中國,也廣泛產於亞洲、美洲,因此有中國豹,有亞洲豹,也有美洲豹;它也廣泛產於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歐洲就不產豹,澳洲(有袋類動物的老家)也不產豹。中國有3亞種:華南豹、(P.pars fusea)、華北豹、(P.p.fontanieri)和遠東豹、(P.p.orientalis)。
最早出現
中國豹最早從漸新世中期即已出現,這表明這種動物至少已生存過50萬年了。此豹也被廣泛稱為金錢豹和花豹。
『肆』 關於豹子的資料
豹體形高大,線條優美,性猛力捷,是威嚴和力量的象徵。
外貌 :
豹的頭小而圓,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黃色,基部也是黃色,並具有稀疏的小黑點。虹膜為黃色,在強光照射下瞳孔收縮為圓形,在黑夜則發出閃耀的磷光。犬齒發達,舌頭的表面長著許多角質化的倒生小刺。嘴的側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須。額部、眼睛之間和下方以及頰部都布滿了黑色的小斑點。身體的毛色鮮艷,體背為杏黃色,頸下、胸、腹和四肢內側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塊顯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滿了黑色的斑點,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的梅花狀圖案,又頗似古代的銅錢,所以又有「金錢豹」之稱。世界上每一隻豹都有自己獨特的斑點圖案,就像人的指紋各不相同一樣。
種類:
豹子的種類分為新種貓屬和豹屬,新貓屬的成員中暫時只有雲豹。豹屬的人丁相對興旺,分為五種:虎、獅子、花豹、美洲豹、雪豹。 它們可以都發出吼聲,統稱大型貓科動物(不會發出吼叫聲的美洲獅雖然體型不比豹子小多少,但仍然被列為小型貓科動物)。
生活環境:豹子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范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游盪數十公里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分布非常廣泛,跨越亞洲、非洲的許多地區,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撒哈拉大沙漠都有存在。
生活環境:
棲息於有叢林或疏林的乾燥地區,平時獨居,僅在交配季節成對,也有由母豹帶領4~5隻幼豹的群體。獵豹是奔跑最快的哺乳動物,每小時可達120公里。以羚羊等中、小型動物為食。除以高速追擊的方式進行捕食外,也採取伏擊方法,隱匿在草叢或灌木叢中,待獵物接近時突然竄出獵取。母豹1胎產2~5仔。壽命約 15年。 獵豹雖兇猛好鬥,但易於馴養,古代曾用它助獵。獵豹曾有較廣泛的分布區,從非洲大陸到亞洲南部各國都有棲息,由於人類長期的濫獵,目前印度、蘇聯中亞等地已絕滅,在非洲西南部各地很稀有。
生活:
獵豹的生活比較有規律,通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般是早晨五點鍾前後開始外出覓食,它行走的時候比較警覺,不時停下來東張西望,看看有沒有可以捕食的獵物。另外一點的話,它也防止其他的猛獸捕食它。它一般是午間休息,午睡的時候,它每隔6分鍾起來,就要起來查看一下,
看看周圍有什麼危險。
一般來說的話,
每一天行走的距離就是大概五公里、最多多走十公里。雖然它善跑,但是它行走距離並不遠。
睡覺 :
獵豹的睡姿是可以隨所處的環境改變的應該,比如側著睡,趴著睡,形式應該都是多樣的。豹子的睡眠時間是很少的,等每天的時間加起來不會超過七個小時。
吃食:
體型大的獵豹最喜歡吃羚羊。在草原上,體型大的獵豹最喜歡去追趕羚羊,那些跑得慢的、反應遲鈍的羚羊就很容易被吃掉。體型大的獵豹還喜歡吃鹿。鹿和羚羊都是獵豹的攻擊對象,在沒有發現羚羊的草原上,獵豹就會把視線轉移到鹿身上。體型小的獵豹喜歡吃鴕鳥。年幼的獵豹,還沒有足夠的力氣和功力去吃羚羊和鹿,只能在草原上追趕著小的鴕鳥吃。體型小的獵豹也喜歡吃兔子。在食物匱乏的草原上,獵豹是喜歡吃肉的,體型小的獵豹連肚子也喜歡吃。
壽命:
研究人員利用無線電頸圈發現,野外獵豹的壽命一般是15年。但是在人工圈養狀態下,獵豹可能生存18年。
繁殖:
雄性獵豹一般也會爭奪配偶。它不是一夫一妻制,它在野外是自由競爭。懷孕期是91到95天,一隻雌性獵豹它一胎可以生1-6幼崽,通常來說是2-4隻。產崽的雌性獵豹,將它的巢建在那些草比較密的,或者是叢林的深處,或者是沼澤地,一些其他動物到不了的地方,因為有可能一些猛獸可能會捕食這些小獵豹。
一般小獵豹長到1歲以後,它們才會開始獨立地捕食。小獵豹體重一般是240-300克,要生下來2-3天之後才會爬,4-14天以後眼睛才會睜開,21-28天之後才開始取食,兩個月以後開始斷奶。9-1
『伍』 豹子為什麼跑的快身體結構哪裡特殊呢
這和豹的身體構造有關系,它在長期的進化中形成了自己的生存方式。
以陸地上跑的最快的動物獵豹為例,它精瘦而流線的造型為了速度而生,極富彈性的脊椎讓獵豹的腿可以擺動到最大弧度,後退前邁時已經超越了前腿……這就是它的速度關鍵所在。
『陸』 同等身材的豹子和老虎誰更厲害一些為什麼
肯定不行,別說豹子,即便獅子對上老虎也是輸多贏少。因為老虎善於搏鬥,屬於一招斃命的頂級殺手。豹子除了速度略優於老虎之外,沒什麼技能比得上老虎,當然有些豹子會上樹,但上樹的豹子連狼都怕,更別說遇上老虎了。估計老虎一個照面就能幹掉豹子,當遇見老虎的時候,豹子只有溜的份。這個可以參考非洲大草原,那裡的豹子就經常碰見獅子,從未見過豹子敢與獅子單挑的,遠遠看到獅子就逃命了。遇上老虎也是同樣的道理。
豹用纏斗方式可以避免被對方拍擊到,但纏斗的傷殺力卻有限,對於皮膚鬆弛的貓科動物來講,纏斗只能造成皮外傷,可是拍擊造成的傷害卻很大。所以豹不可能戰勝同等身材的虎。
『柒』 豹的特性
豹是獨居動物,具有很強的領地性。不同地區的豹因為獵物密度不同擁有大小不一的領地范圍,通常認為領地內豹的數量和獵物的數量比應該在1:90到1:300之間。
調查顯示卡拉哈里沙漠地區的豹擁有大於別的地區的豹的地盤,公豹的巡視區域可以達到800平方公里左右,相比之下辛巴威的豹領地大小為10到19平方公里,塞倫蓋提草原的豹的領地在13平方公里左右。 公豹領地常和幾只母豹的領地重合。同性豹之間會盡量避免相遇。
豹是獨行性動物,可以說是敏捷的獵手,身材矯健,動作靈活,奔跑速度快。奔跑時速可達58公里/小時。
既會游泳,又會爬樹。性情機敏,嗅覺聽覺視覺都很好,智力超常,隱蔽性強,這些是老虎獅子所及不上的,它亦是少數可適應不同環境的貓科動物。長長的尾巴在奔跑時可以幫助豹保持平衡。
和其他貓科動物一樣,豹會在密林的掩護下,潛近獵物並且突然襲擊,攻擊獵物的頸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有時豹會埋伏在樹上等樹下獵物經過時直接從天而降將其制伏,這種捕獵方式也是在別的貓科動物中鮮有的。
(7)豹子為什麼身材不好擴展閱讀:
相比別的野生貓科動物豹的分布范圍最為廣泛,從非洲南部到中亞,東亞,北到中國東北再到東南亞等都有它們的身影。在非洲和印度半島的豹數量相對穩定。中亞和西亞的種群被分割在幾個零星的區域中,而在俄羅斯東南和中國東北的遠東豹(Amur leopard)已經瀕臨滅絕。
從18世紀的林奈開始,直到20世紀初的波科克,過去動物學家根據形態學而命名的豹亞種多達27個。然而,直到近年的分子遺傳學研究,1996年Miththapala等人確立了其中8個亞種為有效,2001年Uphyrina等人又進一步添加了一個(阿拉伯豹)總共9個有效亞種。
『捌』 豹子的特點是什麼
豹子的特點:豹是敏捷的獵手,身材矯健,動作靈活,奔跑速度快。平均時速在65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