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東西的時候為什麼用成本價
『壹』 為什麼視同銷售裡面,貸方有時是銷售價有時是成本價
一、非貨幣性福利,這是將企業商品給員工,商品流入企業外部,是視同銷售。
所以: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主營業務收入(銷售價)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同時結轉庫存商品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二、用於在建工程,這是企業內部商品流轉,將應納增值稅的商品用於非增值稅應稅項目,此時,用成本價入賬: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成本價)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為外購商品時)
或:
借:在建工程
貸:庫存商品(成本價)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為自產商品時)
『貳』 為什麼有人總是報成本價
為了防止大家砍價或是為了取得顧客信任,更好的銷售商品。
砍價是許多人購物的基本操作和習慣,但報成本價就是相當於把自己的底交代出去,所以這種情況一般人不會砍價。
成本價是指企業取得存貨的入賬價值,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存貨應當以其成本入賬,存貨的取得主要通過外購和自製兩種途徑。從理論上講,企業無論從何種途徑取得存貨,凡與取得存貨有關的支出,均應計入存貨的歷史成本或實際成本之中。
『叄』 成本價和進價代表什麼意思
1、成本價就是商品取得的價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2、進價(buying price):通常是指「含稅進價」,進價決定的因素包括:「采購及銷售人員的素質與談判技巧,買賣雙方的實力,供需的狀況,付款條件,其他交易的條件與要求,供應商的地區性營銷策略,供應商的獲利狀況,及買方的市場定位,或進貨數量,原材料價格,匯率」等等。「含稅進價」在電腦系統上是指扣除「折扣」後的進貨價格。
應答時間:2021-01-0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肆』 賣東西怎麼算成本
兩種演算法:一,就是進貨價格,10元。二、每批衣服的運輸成本除以數量,車費50/100=0.5元,10+0.5=10.5,這就是每件衣服的單位成本。
此外,企業的情況錯綜復雜,要全面考慮具體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生產步驟,根據企業的規模和水平,科學合理地安排成本計算程序和方法,把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結合運用,達到最佳的成本計算和最優的成本控制。
常見計算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逐步結轉分步法;平行結轉分步法;作業成本法;分類法。
輔助方法有:標准成本法;定額法;責任成本核算;聯產品、副產品和等級品成本的計算。
(4)賣東西的時候為什麼用成本價擴展閱讀:
1、成本計算公式:
生產成本計算公式,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費用。
銷售成本計算公式,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費用,銷售費用包括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
2、主營業務成本計算公式:
主營業務成本是全部銷售的商品數量(加工產品數量)×成本價格(加工費價格)之和。
公式:∑銷售(加工)數量×成本價格(加工費價格)。
成本價格=庫存商品某明細帳余額/本明細帳科目庫存商品數量。
『伍』 視同銷售,為什麼庫存商品是成本價不應該是售價嗎
庫存商品是按成本價結轉,只是視同銷售的銷項稅額按售價計算。
『陸』 成本價是什麼意思
成本價就是商品取得的價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柒』 什麼叫成本價
成本價便是商品獲得的價值。如果是個人生產的產品,其成本價包含遷移到產品里的原材料、員工工資、需要計提折舊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用等。如果是購入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入價值,一些情況下也稱出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