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干高原為什麼那麼多東西
1. 德干高原成為熱帶草原的景觀的原因
南部的德干高原,佔有印度半島的大部分,是一個龐大的前寒武紀的古陸塊,它是構成次大陸的核心,是岡瓦那古陸的一部分。白堊紀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規模玄武岩溢出,覆蓋面積達40萬平方公里,構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個久經侵蝕的向東北緩傾的大古老地塊,西高止山構成高原的西部邊緣,高度約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斷層崖;東高止山構成高原的東部邊緣,高度約500~600米,為低丘狀,沿海有較寬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內部多地壘和地溝的地形。總之,德干高原是一個古老的、久經侵蝕的、傾動的和被許多河川所切割的準平原殘丘狀地塊。至於斯里蘭卡島,在地質構造上與印度原為一體,後因保克海峽和馬拿爾灣的沉降,才與印度分離。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南側的一部分山地,這是喜馬拉雅運動的產物。喜馬拉雅山脈在構造上可分為三帶:北部帶,又名西藏帶或西藏喜馬拉雅帶,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紀的岩層組成;中部帶,又名雪峰喜馬拉雅帶或喜馬拉雅帶,露出岩石主要為花崗岩和片麻岩,現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帶又名外帶或山麓喜馬拉雅帶,位於印度大平原與喜馬拉雅山脈之間,主要為低矮山麓,岩層以第三紀沉積岩為主,高度約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屬於新褶皺山的前淵地帶,其前身為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東西長約3,000公里,南北寬約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南亞大部分地區位於赤道以北和北緯30°以南,除馬爾地夫群島和斯里蘭卡島南部接近赤道,屬熱帶雨林氣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季風氣候的形成,與冬夏海陸之間的熱力差異、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關系。根據季風的進退,一年之中可分涼、熱、雨三季。12~2月,從大陸吹向海洋的東北季風帶來晴朗、乾燥、涼爽的天氣,為涼季。在涼季里氣溫日較差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氣旋雨,半島東岸也有較多的降水。3~5月,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溫迅速增高,氣候炎熱乾燥,稱為熱季。德干高原中部氣溫達到35℃,塔爾沙漠的絕對最高溫度曾達50℃以上,有時出現沙暴。6~9月,由於南亞地區的持續高溫,在印度西北部產生熱低壓,強烈地吸引著由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從而使西南季風的勢力進一步加強。西南季風經過遼闊溫暖的熱帶海洋,飽含水汽,給南亞大部分地區帶來豐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於雨季。雨季來臨的時間,半島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風的晚來早退是南亞雨量變率大的一個主要原因。10~11月為雨季末期,氣溫開始逐漸降低,北部一帶的氣壓也逐漸增高,這樣海陸間的氣壓梯度也逐漸變弱,因此西南季風開始退縮,降水隨之減少,很快轉入涼季。
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佔有廣大面積,其分布與降水量有密切關系。西高止山西側,東部喜馬拉雅山的南側和阿薩姆地區以及斯里蘭卡島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為熱帶雨林區;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樹木為了減少熱季的蒸發,形成乾季落葉;德干高原內部和印度半島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間,多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爾沙漠及其周圍,雨量很少,為荒漠和半荒漠,僅生長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木。
2. 為什麼德干高原東西兩側降水較多,而內部常年高溫少雨,缺乏茂密森林,呈現一派熱帶草原景觀。
這與德干高原地形和周圍所處的自然環境有關
德干高原位於印度半島上,占據印度半島大部分地區,東西兩側均有山脈存在,氣候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因此在夏季潮濕的西南季風經過阿拉伯海進入印度半島時,受到德干高原西側山脈阻擋出現抬升,產生大量降水,而東側孟加拉灣也存在季風,同樣由於地形的阻擋抬升作用形成較多的降水,加上孟加拉灣熱帶氣旋活躍,且往往隨著高空東風向西移動,這也使得德干高原東側降水也較多,而處在兩者之間的德干高原主體,由於季風越過山脈後含水量大減,並形成局地性的下沉,因此降水量較少,不太適宜森林生長,加上熱帶季風氣候本身就具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於是形成了熱帶草原景觀
3. 德干高原地處地緯,內部卻呈現出一派熱帶草原景觀,這是為什麼
原因: ①地處背風坡,降水較少; ②緯度低,氣溫高,蒸發量大; ③為古老的侵蝕高原,地形平坦,水汽 抬升少,降水量少。
4. 德干高原自然帶成因及反映的地域分異規律
一、印度半島絕大部分及中南半島中部的熱帶草原帶。
印度半島及中南半島北部的氣候類型屬於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和氣壓帶風帶季節性移動的影響而形成。但該處的自然帶卻不是我們平時說的與熱帶季風氣候相對應的熱帶季雨林帶(也可稱熱帶雨林帶),而是絕大部分形成了熱帶草原帶。究其原因應該是受地形和山脈阻擋作用的影響。印度半島南部為德干高原,東西兩側分別是東高止山脈和西高止山脈,而中南半島東西兩側也有山脈阻擋,所以高原地形及山脈阻擋使其內部降水相對較少,而自然帶形成了熱帶草原帶。
二、印度農業生產的布局,由於國土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不盡相同,降水狀況相差尤大,故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稻穀主要分布在常年降水量為1200毫米以上的東北部和半島東西兩岸的沿海地區;小麥主要種植在國土的北部地區,那裡冬季氣溫較低,且有少量冬雨,適於小麥生長;高粱、穀子、玉米等雜糧作物則種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乾旱地區;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裡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產區;黃麻集中分布在恆河下游,這里的濕熱氣候利於黃麻生長,而充足的河水又便於浸泡麻稈,加以稠密的河網為黃麻纖維的運輸提供了方便條件,歷史上這里就是黃麻集中產區;茶園大多分布在布拉馬普特拉河兩岸氣候濕潤、排水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則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此外,印度的各種熱帶作物,如橡膠、咖啡、腰果、胡椒、豆蔻、椰子等,幾乎都集中在印度唯一的一塊熱帶雨林氣候區,即半島西南部地區。
5. 德干高原形成原因地勢特點
你好,下面我列舉了一些有關德干高原相關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德干高原形成原因
白堊紀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規模玄武岩溢出,覆蓋面積達40萬平方公里,構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巨量玄武岩是在板塊分裂過程中形成的,類似於今天東非大裂谷兩邊的玄武岩。
恐龍的滅絕
恐龍的滅絕盡管該熱點還在強烈活動,但是從其活動規模來看,似乎還不足以在德干高原上形成如此巨量的玄武岩,這是怎麼回事呢?
具體地說,就是導致印度板塊從岡瓦納古陸分離出來的那次板塊分裂運動,在德干高原上留下了這些玄武岩。大洋中脊、大陸裂谷都是從一些熱點首先裂開的,那麼,導致印度板塊從岡瓦納古陸分裂的那個大裂谷,是由哪個熱點開始的呢?現在已經查明,這個熱點是一個仍然在強烈活動的熱點,就是現在的西南印度洋上留尼汪島的熱點。
原來,在距今6850-6650萬年這一段時間內,這個熱點出現了一次超強活動,它劇烈的活動導致了印度板塊的快速分裂和大量玄武岩溢出。
關於這次劇烈活動的原因現在仍然沒有定論。目前有假說認為恐龍的滅絕和這次劇烈運動有關,其中一種說法是,正是這次劇烈運動中,大量的有毒物質噴出導致了恐龍滅絕(不但噴出有毒氣體,也噴出大量的銥,從而使得這一時期全球地層中都富含銥,人們正是通過這一特徵確定了德干高原的玄武岩來自留尼汪島熱點);另一種說法是,墜落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那顆巨型隕石導致了留尼汪島熱點的猛烈噴發,理由是該熱點正好是隕石墜落點的對拓點,某種動力機制導致了在對拓點的強烈岩漿上升活動,而隕石墜落對恐龍造成巨大打擊之後,巨型火山活動噴出的有毒物質則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不過以上兩種說法都是假說,沒有得到更多的證明,留尼汪島熱點突然劇烈活動的謎,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如果說德干高原的玄武岩熔岩是6600萬年前從地殼中噴發出來的,那麼這個時間恰與中生代白堊紀(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約開始於1.37億年前,結束於6700萬年前)和新生代第三(地質年代第五個代,也是最新的一個,從6700萬年前至今,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的交替時間相吻合,而恐龍等巨型爬行動物就是在這一時期滅絕的。
二、德干高原地質特點
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個久經侵蝕的向東北緩傾的大古老地塊,西高止山構成高原的西部邊緣,高度約1,000~1,500米,其西斜面成斷層崖;東高止山構成高原的東部邊緣,高度約500~600米,為低丘狀,沿海有較寬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內部多地壘和地溝的地形。
德干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是一個龐大的前寒武紀的古陸塊,它是構成次大陸的核心,是岡瓦那古陸的一部分。形成應該在喜瑪拉雅山之前,喜馬拉雅山是新生代的,德干高原是在中生代的(印支、燕山造山帶)。總之德干高原是一個古老的、久經侵蝕的、傾動的和被許多河川所切割的準平原殘丘狀地塊。
德干高原,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600~800m,高原東西兩側為高度不大的東高止山和西高止山,兩山之間的高原面久經侵蝕,支離破碎,多殘丘、地壘和地溝。高原地質年代古老,是寒武紀古陸塊。
德干高原地質年代古老,是寒武紀古陸塊,在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時,被抬升為一些斷塊台地、谷地和丘陵經過長期的風化剝蝕作用,地勢比較平坦。平均海拔450-900米。西高東低,發源於高原上的各大河流,東流入孟加拉灣,把高原切割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東西走向的丘陵山地、河谷平原和盆地。
希望能夠採納!
6. 說明德干高原為棉花產區原因
棉花喜光、耐旱、要求土壤透氣性好,生產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部,由於受高原西側的西高止山的阻擋,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小;所以降水少、氣候乾燥,雲量少、光照強,肥沃的黑土,十分適合棉花的生長。是一個古老的高原,地表土壤深厚肥沃,地勢平坦,光照充足。 降水少,光照強,熱量充足,土壤肥沃,透氣性好,水源充足,有利於棉花的生長。棉花喜光、耐旱、要求土壤透氣性好,生產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部,由於受高原西側的西高止山的阻擋,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小;所以降水少、氣候乾燥,雲量少、光照強,肥沃的黑土,十分適合棉花的生長。 究其原因應該是受地形和山脈阻擋作用的影響。印度半島南部為德干高原,東西適宜種植棉,又稱為黑棉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產區。在中南部地區,降水較少
7. 德干高原為什麼會呈現出一派熱帶草原的景觀
德干高原是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吹東北信風。德干高原是熱帶季風型氣候,因為其處於蒙古高氣壓帶的影響范圍內。
總的來說德干高原有熱帶草原氣候的特徵,但其成因是季風。
8. 德干高原為主要棉花產區的原因
德干高原因古代有大規模的玄武岩噴發,經過風化形肥沃的黑土,適宜種植棉,又稱為黑棉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產區。 黑棉土 是印度德干高原西北部的黑色火山土,是大量種植棉花的地區。這種土持水力很強,在雨停以後還能把雨水保持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