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商買東西時為什麼要倒扣加價
Ⅰ 商超方面的順加和倒扣的具體區別
順加和倒扣的區別就是基數是以供貨價還是零售價的區別。一般作為供貨商都會按順加算,這樣和超市談判中讓超市感覺自己的產品毛利高。做為超市則一般是按倒扣來算。
舉個列子:A產品你供給超市1元,建議零售價1.5元,順加的演算法就是:(零售價減供貨價)/供貨價*100%也就是(1.5-1)/1*100%=50%的利潤點。倒扣的演算法就是(1-供貨價除零售價)*100%,也就是(1-1/1.5)*100%=33%的利潤點。
從三個方面來闡釋他們各自的特點:
一、計算公式不同
以毛利率20%為例。如果是「倒扣」,計算公式為:
(零售價格-供貨價格)/零售價格=20%
而「順加」的計算公式:
(零售價格-供貨價格)/供貨價格=20%
二、供應商的毛利率不同
在商品的零售價格、「倒扣」或者「順加」點數以及供應商商品成本一定的情況下,不同的價格概念,所得出供應商的供貨價格以及毛利額都是不一樣的。
註:
1、供貨價格即供應商向商超供應商品的價格。
2、商品成本即供應商生產或購入商品的價格。
3、毛利額即供應商供貨價格與商品成本的差額。
4、毛利率即毛利額與供貨價格的比率。
三、針對性不同
由表一不難看出,價格概念不同,其結果也是千差萬別。「倒扣」針對的是售價,而「順加」則針對成本。商超采購所講的價格一般都是指「倒扣」,其目的就是要在零售價格確定的情況下,保證本商超的凈收益,而作為供應商的我們則更願採用「順加」來維護我們的利益。
掌握了以上兩種價格的概念,再跟商超談定價合同時,我們就不難把握要點,折中確定讓大家共贏的商品售價了。
Ⅱ 賣場的「倒扣」和「順加」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的
順加和倒扣是商業計算毛利、成本、售價的兩種方法,現在常用的是倒扣.
要想很清楚的解釋清楚,還是舉例說明最好.
毛利=(售價-成本)/售價
某商品A,成本80元,售價100元,毛利=(100-80)100=20%
供應商甲,向零售商供應某商品A,
1、零售商倒扣20%,即毛利20%!售價定為100元,則供貨價為80元.
2、供應商甲供應商品A,以成本價供應,供貨價為80.零售商順加25%定售價,則售價=80*125%=100元.毛利仍為20%
Ⅲ 商場和供應商談活動時為什麼有時候是扣點有時候說回款2個有什麼區別
一般按照減後或者折後金額進入收銀系統的活動,商場會跟供應商按照扣點來洽談結算。回款,其實也是扣點,只不過回款是付給供應商的錢,摺合成扣點就是(1-回款)。一般在返券或滿抵等按照吊牌價(原價)金額進入收銀系統的促銷活動,因為涉及到虛增的部分收入,商場會跟供應商洽談回款比例。扣點和回款其實是一個概念,區分的關鍵是看供應商的銷售額以怎樣的方式進入商場的收銀系統。希望能夠幫到你。
Ⅳ 有哪些產品是由供應商來提高價格
原材料或者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供應商都是有可能會漲價的。這個不需要分什麼產品。
在下面的幾種情況下,供應商會提出漲價要求:1、原材料價格上漲因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商的成本上升,所以提出加價。這種提價要求是合理的,但是如果采購並不清楚對其成本影響有多大,就會出現信息不對稱,供應商加價過高現象。
2、物料供應緊張當某種物料市場資源稀缺,並有逐步減少的趨勢時,即使他們的成本並未見得增加,供應商也會提出加價。這其中有一定的不合理成分,需要采購充分發揮談判能力,與供應商進行溝通。
3、供應商利潤變低,想收縮市場甚至退出市場一般情況下會出現在夕陽企業中,供應商在此領域利潤空間越來越低,或是自身管理存在問題,導致成本高於同行業。
供應商是向企業及其競爭對手供應各種所需資源的企業和個人,包括提供原材料、設備、能源、勞務等。
Ⅳ 急!急!急!結算方式中的倒扣是什麼意思
順加和倒扣是商業計算毛利、成本、售價的兩種方法,現在常用的是倒扣。
要想很清楚的解釋清楚,還是舉例說明最好。
毛利=(售價-成本)/售價
某商品A,成本80元,售價100元,毛利=(100-80)100=20%
供應商甲,向零售商供應某商品A,
1、零售商倒扣20%,即毛利20%!售價定為100元,則供貨價為80元。
2、供應商甲供應商品A,以成本價供應,供貨價為80。零售商順加25%定售價,則售價=80*125%=100元。毛利仍為20%
Ⅵ 超市的順扣與倒扣 的關系怎樣計算
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是價格的順加,一個是價格的倒扣。
演算法:
順加:進價*(1+加價率)
倒扣:進價/(1-加價率)或:進價*倒扣系數
例如:
毛利=(售價-成本)/售價
某商品A,成本80元,售價100元,毛利=(100-80)100=20%供應商甲,向零售商供應某商品A:
1、零售商倒扣20%,即毛利20%!售價定為100元,則供貨價為80元。
2、供應商甲供應商品A,以成本價供應,供貨價為80。零售商順加25%定售價,則售價=80*125%=100元。毛利仍為20%
(6)供應商買東西時為什麼要倒扣加價擴展閱讀:
二者的區別
一、計算公式不同
以毛利率20%為例。如果是「倒扣」,計算公式為:
(零售價格-供貨價格)/零售價格=20%
而「順加」的計算公式:
(零售價格-供貨價格)/供貨價格=20%
二、供應商的毛利率不同
在商品的零售價格、「倒扣」或者「順加」點數以及供應商商品成本一定的情況下,不同的價格概念,所得出供應商的供貨價格以及毛利額都是不一樣的。
三、針對性不同
由表一不難看出,價格概念不同,其結果也是千差萬別。「倒扣」針對的是售價,而「順加」則針對成本。商超采購所講的價格一般都是指「倒扣」,其目的就是要在零售價格確定的情況下,保證本商超的凈收益,而作為供應商的我們則更願採用「順加」來維護我們的利益。
Ⅶ 倒扣,順加是怎麼計算的有什麼不同
順加和倒扣是商業計算毛利、成本、售價的兩種方法,現在常用的是倒扣。
毛利率=(售價-成本)/售價
舉例說明如下:
供應商甲,向零售商供應某商品A
1、零售商倒扣20%,即毛利20%!售價定為100元,則供貨價為80元。
2、供應商甲供應商品A,以成本價供應,供貨價為80。零售商順加25%定售價,則售價=80*125%=100元,毛利仍為20%。
毛利率的概念是建立在「毛利」概念的基礎之上的。毛利是「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是商品銷售收入減去商品進價後的余額。
(7)供應商買東西時為什麼要倒扣加價擴展閱讀:
二者的區別
一、 計算公式不同
以毛利率20%為例。如果是「倒扣」,計算公式為:
(零售價格-供貨價格)/零售價格=20%
而「順加」的計算公式:
(零售價格-供貨價格)/供貨價格=20%
二、 供應商的毛利率不同
在商品的零售價格、「倒扣」或者「順加」點數以及供應商商品成本一定的情況下,不同的價格概念,所得出供應商的供貨價格以及毛利額都是不一樣的。
三、針對性不同
由表一不難看出,價格概念不同,其結果也是千差萬別。「倒扣」針對的是售價,而「順加」則針對成本。商超采購所講的價格一般都是指「倒扣」,其目的就是要在零售價格確定的情況下,保證本商超的凈收益,而作為供應商的我們則更願採用「順加」來維護我們的利益。
Ⅷ 求順加倒扣問題!!!!
順加和倒扣是商業計算毛利、成本、售價的兩種方法,現在常用的是倒扣。
要想很清楚的解釋清楚,還是舉例說明最好。
毛利=(售價-成本)/售價
某商品A,成本0.80元,售價1.00元,毛利=(1-0.8)/100=20%
供應商甲,向零售商供應某商品A,
1、零售商倒扣20%,即毛利20%!售價定為1.00元,則供貨價為0.8元。
2、供應商甲供應商品A,以成本價供應,供貨價為0.8。零售商順加25%定售價,則售價=0.8*125%=1 元。毛利仍為20%
Ⅸ 例如:產品進價為95元,要進入賣場,商超方面要保證25個點的倒扣利潤.倒扣和順加會相差多少
順加:進價*〈1+加價率〉
倒扣:進價/〈1-加價率〉
價格中的兩個概念,一個是價格的順加,一個是價格的倒扣。可能理論上我不能做很好的說明,只能簡單介紹。
采購講的價格都是指倒扣,比如,采購說,這個商品的市場售價必須是2元,我要20個點的毛利。也就是說你提供的成本價應該是1.6元。因為(2-1.6)/2=20%,這就叫倒扣。順加則是(2-1.6)/1.6=25%。其實也就是分母不同而已。很多供應商習慣用順加,因為如果同樣要求20%的毛利率,則兩者的毛利額差別很大。以上面的2元為例,倒扣20%的毛利為4毛,而順加20%的毛利才3毛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