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犯困是因為什麼
1. 為什麼吃完飯就犯困
飯後易困是脾虛的典型症狀。
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運輸與消化。水谷入胃。經胃的初步消化之後,下送於脾,由脾再進一步消化與吸收。其後再由脾氣幫助使精氣上歸於肺,由肺到全身各部以滋養臟腑,器官,所以當脾氣健運時人的消化功能就好,機體表現為肌肉豐富,精力充沛等。
若脾氣虛弱,脾失健運時,脾自身的力量無法完成這項任務,就需要機體調動更多的氣血完成這項工作。
當飯後脾的工作量驟然增加,脾系統就需要更多的氣血來幫助脾完成對食物的消化、吸收、運輸營養物質,就必然導致身體的其他臟器血氣供應減少,當大腦氣血供應減少就會出現睏倦的症狀。
/iknow-pic.cdn.bcebos.com/ae51f3deb48f8c54d6ccb3c834292df5e0fe7f3d"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ae51f3deb48f8c54d6ccb3c834292df5e0fe7f3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sports-direct-international.com/img_ae51f3deb48f8c54d6ccb3c834292df5e0fe7f3d"/>
(1)吃東西犯困是因為什麼擴展閱讀:
脾虛的患者可以吃些補脾益氣、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燦米、鍋巴(焦鍋)、意米、白術、熟藕、粟子、山葯、扁豆、土豆、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1、大棗:性溫,味曾,有補脾胃、益氣血的作用。早在兩干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中就有「大棗安甲養脾」的記載。李時珍稱「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對脾虛便搪、胃弱食少、氣血不足之人,最宜經常服用大棗。
2、番薯:俗稱甘薯、山芋、紅薯。性平,味甘,有補脾和血、益氣通便的作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煮食補脾胃,益氣力,御風寒,益顏色。」《綱目拾遺》認為番薯能「補中,暖胃,肥五臟」。脾虛的人,可用番薯當主糧,常食之。
2. 為什麼吃完飯就犯困
吃飽飯會犯困和人體消化的規律有關。
飯後犯困和人體消化的規律有關,當我們攝入食物之後,胃腸道開始消化食物,血液就會集中到胃腸道來,集中力量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物質,腦部的供血就會隨之減少,所以飯後會覺得睏倦是屬於正常現象。
如果經常飯後犯困,吃完就全身疲累,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它在警告你,目前的飲食結構不夠健康,很可能會導致患糖尿病。
美國杜克大學綜合醫學研究中心營養學家貝思·里爾頓博士表示,日常飲食中,一次攝入太多的白糖、白麵粉和甜飲料等簡單碳水化合物,容易導致血糖突然升高,使得細胞胰島素受體停止接收胰島素,過量的葡萄糖堆積在血液里。
與此同時,胰腺則「努力」產生更多的胰島素。如此惡性循環,使得人體器官負擔過重,得不到休息,就會出現昏昏欲睡、疲勞透支等感覺。
因此,面對偶爾的飯後犯困無需恐慌,但如果飯後犯困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那就有必要排查一下糖尿病的可能了。
(2)吃東西犯困是因為什麼擴展閱讀
如何才能盡量減少飯後犯困的情況呢?以午飯為例,午飯時應盡量減少白米飯和饅頭這種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攝入量,更不要攝入含糖飲料,炒菜等可以不做改變。飯後不要立刻坐下休息,建議慢走20~30分鍾。
但是,如果經常飯後犯困,吃完就全身疲累,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它在警告你,目前的飲食結構不夠健康,很可能會導致患糖尿病。
美國杜克大學綜合醫學研究中心營養學家貝思·里爾頓博士表示,日常飲食中,一次攝入太多的白糖、白麵粉和甜飲料等簡單碳水化合物,容易導致血糖突然升高,使得細胞胰島素受體停止接收胰島素,過量的葡萄糖堆積在血液里。
與此同時,胰腺則「努力」產生更多的胰島素。如此惡性循環,使得人體器官負擔過重,得不到休息,就會出現昏昏欲睡、疲勞透支等感覺。
因此,面對偶爾的飯後犯困無需恐慌,但如果飯後犯困的情況越來越常見,那就有必要排查一下糖尿病的可能了。
3. 中午吃完飯之後就很困是怎麼回事啊
飯後犯困和人體消化的規律有關,當我們攝入食物之後,胃腸道開始消化食物,血液就會集中到胃腸道來,集中力量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物質,腦部的供血就會隨之減少,所以飯後會覺得睏倦是屬於正常現象。
要減少飯後犯困,午飯時應盡量減少白米飯和饅頭這種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攝入量,更不要攝入含糖飲料,炒菜等可以不做改變。飯後不要立刻坐下休息,建議慢走20~30分鍾。
/iknow-pic.cdn.bcebos.com/203fb80e7bec54e7dad7a9c5b7389b504fc26a36"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203fb80e7bec54e7dad7a9c5b7389b504fc26a3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sports-direct-international.com/img_203fb80e7bec54e7dad7a9c5b7389b504fc26a36"/>
(3)吃東西犯困是因為什麼擴展閱讀:
吃完飯以後有五件情不能做:
1、飯後不宜洗澡,飯後立馬洗澡,循環系統會重新分配血液流向,刺激內臟,導致腸胃的蠕動受到影響,引起胃痙攣、消化不良等狀況。如果水溫過高,有可能會刺激毛細血管,導致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會導致缺氧。
2、飯後不宜喝濃茶,吸煙。茶葉中含有的鞣酸和茶鹼會阻礙胃腸道的蠕動,抑制胃酸的分泌同時也會影響到豆類肉類的蛋白質吸收,有人覺得「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但是由於飯後的胃腸蠕動增快,吸收的煙霧可能也比較多,更容易導致毒素進入體內,對健康不利的。
3、飯後不宜劇烈運動,飯後進行比較劇烈的運動,就容易使血液分散到全身的肌肉,這樣子的話,胃腸道的血供就減少了,會影響胃腸道的功能,進而影響了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4、飯後不宜睡覺,剛吃完飯,胃腸道還在將剛吃進去的食物消化吸收,如果這個時候就去睡覺,胃腸道的蠕動能力減弱,會引起消化不良,對於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而且容易引起腦缺血腦中風。
5、飯後不宜吃水果,飯後吃水果,因為水果的糖分比較多,容易導致血糖升高,而且會導致出現有飽脹的症狀時間久了會導致出現有腹痛腹脹便秘等。
平時養成一個好的生活習慣,不要過飢過飽,注意適當的休息,不要做劇烈的運動吃完飯以後可以適當地按摩腹部,可以促進消化,在飯後一個小時可以適當的散步、快走等,更有助於身體健康。
4. 吃飽就想睡覺,這是每個人都存在的一點,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人在吃完飯之後都會出現犯困的情況,這種情況是非常常見的,那麼,為什麼在吃完飯之後,很多人都容易出現犯困的情況呢?這種情況是正常的嗎?在吃完飯後,我們應該立刻休息還是散步呢?
有很多人都認為吃完飯之後立刻想要睡覺,就是身體健康出現了問題,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絕大部分人在吃完飯之後都會出現想要睡覺的情況,但是一定不要迎合自己的大腦,一定要下床走一走,散散步,從而促進腸道的蠕動,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健康。
5. 為啥吃完飯就想睡覺
每天晚上吃完飯就想睡覺是飯後犯困導致的。人們飯後感到睏倦是因為血糖水平升高抑制了人腦中保持清醒和警覺的神經元。
當人吃入大量的食物以後,體內的大量血液跑到了胃腸,使大腦缺血,會犯困,此外胃腸開始工作以後通過神經系統調節也能抑制大腦活動,也會覺得犯困。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用不著特意去調整它。按時吃飯,晚上睡前少吃比較好,讓胃得以休息一會。
/iknow-pic.cdn.bcebos.com/902397dda144ad34badecef2dea20cf431ad8566"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02397dda144ad34badecef2dea20cf431ad856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www.sports-direct-international.com/img_902397dda144ad34badecef2dea20cf431ad8566"/>
(5)吃東西犯困是因為什麼擴展閱讀
克服飯後睏倦的小訣竅
1、活動肢體
當困意襲來時,可以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起身活動一下肢體,因為長時間保持某種姿勢,會使循環血量減少,使大腦及內臟器官的功能受到限制,從而產生疲勞。適時的活動可以舒筋活血,通利關節,使大腦興奮起來。
2、視覺刺激
走出室外,到郊外、湖畔、泉側、山巔,舉目眺望。如果長期在室內,也可在室內添置一些色彩艷麗並富有生機的飾物以及花草;良好的視覺刺激,有利於消除春困。
3、觸覺刺激
睏倦思睡時,用具有芳香氣味的牙膏刷牙漱口,並用冷水洗臉,提高機體神經系統的興奮度,從而達到消解春困的目的。不過您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用熱水洗臉,這樣既衛生又解困。
4、味覺刺激
瞌睡時吃點苦酸麻辣的食品,亦可泡杯濃茶或咖啡,以解困意。
5、聽覺刺激
睏倦時,常聽些曲調優美明快、有激勵振奮人心作用的音樂或歌曲,以愉悅身心,或者欣賞一些相聲、小品、笑話及喜劇影視,在獲得歡笑中,興奮神經,驅除困意。
6、嗅覺刺激
睏倦時,可聞聞風油精、清涼油、花露水以及點燃的衛生香味道,可驅除困意,振作精神。如果能因地制宜,在居室、陽台或庭院中種養一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時令花草,對緩解乏意也有益處。
6. 吃完飯就犯困,是大腦供血不足
關於吃飽了就困,大家聽到最多的說法大概是「 」在吃完飯後,血液涌進胃部幫助消化,供應大腦的血液減少,所以會犯困想睡覺」。 但讓人震驚的是,這個說法其實只是個美麗的「 」傳說」。那什麼才是吃飽犯困的「 」元兇」呢?又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吃飽犯困呢?一起來了解一下! 飽後犯困,是怎麼回事? 經常飯後萎靡不振,很可能是體內激素在「 」作祟」: 01 膽囊收縮激素 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人體中分泌的膽囊收縮素一般在飯後兩個小時之內會明顯升高,等到兩個小時之後,這種收縮素分泌量就會減少;而相對而言,膽囊收縮素含量越高就越容易睏倦。 另外,一般脂肪含量越高,膽囊素水平會更高,睡意會更濃。 02 食慾素 人體進食後,食物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餐後血糖會升高,同時抑制體內食慾素的分泌。而食慾素含量降低人體就容易犯困、不想動彈,食慾素含量較高,人體也會較清醒且活躍。 因此,特別是進食澱粉類較易消化的食物時,血糖相對升得更快,也更容易犯困。 03 胰島素 飯後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體吸收,胰島素就會分泌出來,幫助控制血糖;胰島素會促進蛋白質合成,人體中所含的色氨酸會增多,在腦內先形成5-羥色胺,可進一步形成褪黑素,從而讓人體產生睡意。 此外,胰島素還會促進人體中鉀離子從血液中進入細胞內,若人體處於輕度低血鉀狀態,身體也會出現疲勞和困意。 如何緩解食困? 1.控制「 」量」 每頓吃「 」七分飽」;以粗糧、豆類、薯類代替精白細軟食物,建議粗雜糧佔全部主食的1/3-左右;增加綠葉蔬菜等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減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攝入。 2.中午小憩 吃完午飯後,可以小憩15分鍾左右,不僅能有效緩解犯困狀態,還能降低體內壓力激素分泌,提高下午工作效率。 另外,希臘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周午睡3次以上、每次小於30分鍾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了37%! 3.適當多喝水 《人類神經科學前沿》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喝水能夠讓你的大腦提速14%,有助於保持思維敏捷,減少睏倦感。 4.頭部 *** 用十指做梳頭動作,持續3-5分鍾,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效鬆弛頭部神經的緊張狀態,減輕疲勞。 常犯困,也可能是這些病悄悄來了 排除以上原因,在日常作息健康規律的前提下,睏倦狀態嚴重且長久沒有得到改善,就要考慮是否是身體發出的疾病信號。 01 血脂升高 犯困主要是大腦供血不足、相對缺氧所致。高血脂的人,體內血液流動相對緩慢,影響紅細胞的攜氧能力,而且高血脂會在體內動脈形成粥樣硬化斑塊,造成血管管腔狹窄,導致大腦缺血缺氧。 02 鼻炎 由於鼻子內部有炎症,導致呼吸受阻,從而引發大腦供氧不暢,導致犯困,甚至出現全身乏力、頭疼。 此外,得了鼻炎如果不及時治療,還易引發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睡眠時氧氣不足,會影響睡眠質量。 03 心臟疾病 如果血液供應不足,就會導致大腦缺氧,從而導致神經系統活躍性降低,具體的表現就是睡不醒。經常出現犯困症狀,說明心臟收縮功能可能出了問題,要進一步檢查確定病因。 04 中風 臨床資料統計,70%以上中風者在發病前5~10天會頻繁打呵欠,尤其是老人。這是因為血管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硬化,管腔變窄,大腦的血流量減少,以致腦細胞缺血缺氧,通過體內反饋機制 *** 呼吸中樞,調節呼吸的幅度與深度來補償所引起的。 05 餐後低血壓 餐後低血壓是老年人特有的一種疾病,並伴有一些頭暈、虛弱、嗜睡的表現。老年人餐後低血壓主要發生於早餐後的佔73%,中餐和晚餐亦可發生。 大多數老年人可以通過體內自身調控系統較快地恢復血壓水平,但一旦出現低血壓持續時間長,恢復慢,導致心臟和大腦缺氧缺血嚴重等情況,就需要患者前往醫院尋求更專業的醫療建議。 06 腦血管病 如腦梗塞、腦萎縮、腦血栓等腦血管疾病會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也會有犯困的表現。 07 其他慢性病 如慢性腎炎、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等,會降低新陳代謝的速率,導致其體內有毒的代謝物不能順利地排出體外,進而影響到植物神經的調節功能,也會出現整天犯困、睡不醒、多汗等症狀。 來源:廣東衛生信息、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