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尋物指南 » 為什麼爛筍窩旁找不到冬筍

為什麼爛筍窩旁找不到冬筍

發布時間: 2023-03-21 14:29:15

1. 農村每到冬天挖冬筍,冬筍藏在土裡看不見,他們是怎麼發現的

首先,選擇竹林。盡管冬筍在地下生長,但有時也會長出來。冬筍有哪些筍?冬筍分為大年和小年,只有兩年以上的竹林才能種筍,所以第一個必須到一些地方挖兩年以上。判斷的依據是看竹葉的顏色。通常,嫩竹的葉子很輕,而老竹的葉子更深,更綠。年數越長,顏色越深。建議優先選深色的竹葉。深綠色的竹林,尤其是竹林,生長良好,經常有更多的筍。

而且很容易在來年破壞竹根並影響竹子的生長。如果要挖冬筍,最好選擇茂密的竹葉,綠色的竹葉和少量的黃色葉,這樣成功率更高!

2. 小年冬筍為什麼挖不到

沿竹鞭翻土挖筍法
首先,在3—4年生的狀齡母竹中,選擇枝葉濃密、葉色深綠,並帶有幾片黃時的孕筍竹。然後,在它附近淺挖,尋找黃色或者是棕黃色的竹鞭。再是,順著這類竹鞭翻挖碼陸,發現竹鞭上須根發達時,繼續向前挖,挖到竹鞭向地下伸去的地方,大多數能找到竹筍。還有,就是竹鞭斷處的附近,一般也有冬筍,並且能找到對座筍。
竹葉濃綠帶黃點竹為孕筍竹,在其周圍表土龜裂處挖掘,即可獲筍。有人則把毛竹分為所謂的「公」 與「母」,成熟的毛竹第一節如果分枝成雙、對稱生長,則為母竹,其周圍定有竹筍;第一節若為單枝,則為公竹,無筍。找到孕筍竹後,要仔細觀察母竹頂梢下垂的方向,竹梢上露珠滴落的地方,就是竹筍生長的地方。另外,每條竹下部都有一條主竹鞭,此竹鞭走向與第一節對稱竹枝組成的平面平行,筍總是生在竹鞭的伸展方向上。
0.識別大小年:
竹子出筍分大小年,大年竹林濃密,墨綠,出筍多。小年竹林稀疏,出筍少。大小年曾次混雜,成為「桃花畈」。
1.識別公母竹:
竹子第一長杈節為雙杈的是母竹,為單杈的是公竹。母竹的冬筍多而大,公竹的冬筍少知彎而小。
2.尋孕竹:
凡是竹葉片長、細、尖且略帶幾張金黃色葉而且植株濃綠的母竹,為孕竹。長筍多,竹林邊的母竹長筍較多。其主鞭往往金黃色,有力,側芽壯碩。
3.識別陰陽面:
順竹鞭生長方向為陽面,長筍多。逆竹鞭生長方向為陰面,長筍少。
4.識別竹齡。一般兩年以上的竹長筍較多,生筍點距母竹株0.5~搭模悶1m。兩年以上的竹,竹節間白黴和節毛基本脫落,而兩年以下的竹子竹節部位還有很明顯的白黴和節毛。如竹子已達4年以上的則呈黃色,竹竿較堅硬,生筍位置距離母株1.5~2m。採挖時應選2年以上,4年以下的竹挖筍。
5.找准竹鞭走向:
應根據竹鞭方位採挖,竹鞭與立竹的彎曲方向所形成的面夾角為0~60度,;竹鞭與第一節竹杈方向基本是平行的。陽面筍較陰面多。
6.看土壤裂痕。順鞭扒開地被物,在可能生筍的位置尋找裂痕,冬筍在土壤中膨大時,迫使土壤產生以一點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狀的裂痕,淺的可以遇見嫩青、黃筍尖。用鋤頭挖時感覺鬆脆而有彈性,腳踩時松軟有彈性。
7.挖林邊筍:竹林邊陽光好,土壤肥沃,沒有或者很少有其他的竹子跟它搶地盤,出筍多而且大。
8.挖翹青鞭筍:選擇2-3年的老青鞭,順挖
9.在晴天的上午,在已全墾過的竹林地內發現有小小圓圈並呈黑色濕潤狀態的地方,多半能找到筍。
10.子鞭無力,可順挖到主鞭,其筍往往生長在分叉處。茂盛竹尤其如此。
11.挖退筍孔筍:前一年退筍孔,少數鞭重新生長出筍。
12.挖石邊筍:筍出在土層松軟,壓力小處。巨石邊,鞭沿石邊生長,往往能找到筍。
13.鞭在泥土中起伏波浪行鞭。筍出鞭下降中期,以及上升中後期。

3. 怎樣快速找到冬筍的位置

採挖冬筍要「四看」 一看林地條件:從竹林地形看,海拔500米以下,朝南或東南的竹林地,冬筍較多,成熟期也早,多數能成竹,不能挖。竹林地勢越高,冬筍轉化為春筍的時間越長,一般退筍較多,成竹難,可以挖。 二看冬筍形成的季節:竹農的經驗是:「九前冬筍進春爛,九渣侍後冬岩梁告筍清明出」。即粗明冬至以前形成的冬筍,只有少數能轉化為春筍,一般可挖;冬至以後形成的冬筍,大都能轉化為春筍出土成竹,不應該挖。 三看竹林結構:一般來說,地下竹鞭2-3年生的發筍率高達85%。因此,1-2年生和3-4年生的母竹各

4. 冬筍怎麼找准位置

找到能長冬筍的「大年」竹後就要看哪個地方容易長筍,可以從這3個方面判斷:

1、如果竹子長在山坡位置,上坡比下坡更容易長筍。因為上坡的竹鞭竹節短,竹鞭離地面近,新鞭多易長筍;而下坡的竹鞭竹節長,紮根較深,老鞭多不易長筍。很明顯的就是南方山區的竹子基本上都是山腳往山頂上擴散生長出去的。

竹鞭竹芽飽滿,這根竹鞭會長冬筍

2、土松的地方比土硬的地方易長筍,硬土層的含水量和含氧量較低,不易冬筍的生長。在竹林里就可以非常明顯的發現竹林旁邊一直有人走的硬土路是不長竹子的,而路邊土松卻長很多竹子。

3、竹林外層比竹林里更容易長筍,而且筍還大。由於竹林里已經長了很多竹子的,營養物質少,竹鞭也互相交錯,土質較硬,長的筍少個頭還小。而竹林周邊空間大,營養多,光線充足,竹鞭基本都往空地上生長,這樣長的筍多,個頭也大。

如何判斷冬筍的大概位置?
第一種方法:尋鞭挖冬筍

找到「大年」竹後,就要判斷冬筍的大概位置,判斷方法首先看竹子彎向哪個方向,一般竹子彎的那面長筍;然後再看竹子最下端竹枝的朝向,竹枝的朝向基本也是竹鞭的生長的方向,這樣就可以判斷出冬筍的大概范圍方位。然後就可以動手挖土,找到竹鞭後,再看竹鞭的竹芽,如果竹芽十分飽滿,說明竹鞭長筍。最後順著竹鞭的生長方向挖就可以挖到冬筍,基本冬筍生長位置距離竹子在3米的范圍內。

尋找到大年竹子,然後看竹子彎曲方向和最下邊竹枝的方向大概判斷竹鞭位置,然後在尋鞭挖冬筍

第二種方法:尋爛筍洞挖冬筍

春天春筍大面積生長,有些後期生長出來的春筍由於營養不良就會枯萎腐爛,之後就形成的爛筍洞。有爛筍的地方說明下面就有竹鞭,直接往下挖就能挖到冬筍,如沒有挖到就往爛筍洞竹鞭生長方向挖,冬筍基本就長在爛筍洞1米范圍內。

第三種方法:尋裂縫挖冬筍

這種方法是最簡單的方法,只要看到平整的地上也向上凸起的裂縫,那基本就有冬筍,因為冬筍生長是要破土而出的,所以准確率非常高。但是有個不足就是山上滿地都是落葉和雜草,尋找裂縫挖筍難度大,這種方法只適合於沒有落葉雜草的空曠地。

冬筍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在農村春節期間挖冬筍也是十分有樂趣的活動之一。春節期間年輕一輩會跟著老一輩上山挖冬筍,由於年輕一輩沒有技術,每次都是在竹林里晃悠好長時間都找不到一個長冬筍的裂縫,而老一輩卻能很輕松的找到冬筍,年輕一輩也是羨慕不已。老一輩人挖冬筍的技術也都是長期實踐總結出來的,年輕一輩也只能學個皮毛。都說「磨刀不誤砍柴工」,這句話用於形容挖冬筍再合適不過了。由於竹林地勢多變,挖冬筍也要綜合運用挖筍的方法,這樣才能高效省力的挖冬筍。

5. 找冬筍技巧與方法如何找冬筍

1、全面翻土法,平時找冬筍的時候可以採用全面挖土法,這種方法適合結合竹林冬季鬆土和施肥一起進行,可以把朱琳細致的深翻一次,深度應該在三十到四十厘米之間,在深翻的過程中就能看到大量冬筍,可以直接把它們採收干凈。
2、沿著竹鞭找冬筍,沿著周邊找冬筍時,應該在3到4年生的母竹附乎晌亮近,而且要選擇那些枝葉濃密,葉色深綠瓶帶有黃葉的孕筍竹,可以在它們的附近淺挖,當尋找到黃色或者棕黃色的竹鞭以後,再順著它繼續挖,當發現竹鞭上須根發達歲寬時再挖一會就能找到冬筍。
3、開穴挖筍法,找冬筍也可以用開穴挖法,在進入竹林以後先看地面,如果發現表面泥土松動或者出現謹擾了開裂,那麼就要以這個裂縫為中心,向四周延伸,用腳踩踏一下,如果發現土壤松軟,就可以深挖一下,這種情況說明地下肯定有冬筍存在。
4、尋找孕竹找冬筍,平時找冬筍時首先要學會識別竹子中的孕竹,因為只有孕竹才會長筍多,找到它以後挖出冬筍的機率就會特別高,平時發現那些葉片長而細而且尖上略帶金黃色,植株看上去濃綠而健壯的竹子就是孕竹,它們的竹鞭附近多有冬筍存在。

6. 土裡如何找竹筍 怎麼找冬筍

1、像毛竹這類莖部紮根在土地深處的竹筍,可在冬季期間給植株做好標記。這類竹筍的筍芽一般都在土地內部,土地凸出來的部位就是竹筍的位置。竹筍在萌發前,可以根據土地的凹凸情況找竹筍。竹筍生長在地底,植株在萌發之前,地面會凸起來,在凸出的部位做好標記,後期竹筍破土而出,可以進行採收。
2、想要挖到更多更壯的冬筍,要會區分竹子公母。方法很簡單,老農民說法:如果竹子的第一個分枝是一條的旅逗頌話那是公的,如果竹子的第一分枝是2條的話那就是母的。找筍的時候應該選擇那些枝葉濃密處的周邊找冬筍,應該在3到4年生的母竹附近,可以在它們的附近淺挖,當尋找到黃色或者棕黃色的竹鞭以後再順著它繼續挖,如果發現竹鞭上須根發達時再挖一會就能找到筍了。
3、如果發現表面泥土松動或者出現了指橘開裂,我們在進入竹林以後先看地面然後就要以這個裂縫為中心向四周延伸,用腳踩踏一下如果發現土壤松軟就可以深挖一下。
4、看竹子的朝向也可以找拆鄭到竹筍。一般竹子頭朝哪邊,哪邊就有筍子,我們可以判斷一下哪邊的樹葉相對比較密集一點。

7. 如何才能准確的找出地下的冬筍

挖冬筍,是黃坳、茨坪、長坪、下七一帶客籍山區農民所喜愛的一項採集活動。農歷十一月以後,冬筍即灶槐開始生長,客籍人們便身背背簍,手握鋤頭進山挖筍。迸山後,選擇「當年」母竹 (「背年前辯纖」竹筍少),沿竹梢方向尋找稍微隆起或已爆拆開裂的地面慧仿,清除表面落葉,再試著挖。有的即可見到筍尖,挖出竹筍;有的則只能看到竹根,還要順根再挖。如竹根長毛(裹有若衣),表示竹齡較幼,此根無筍;如竹根鮮活橙黃,則會長冬筍。挖到筍後,還可沿竹根走向,繼續尋挖。
挖冬筍者多選擇「走邊竹」尋挖,此種竹生筍較多,有「橫三豎七」的說法,即筍從竹根橫向伸出,意味著該竹根生筍不多;如冬筍生長方向與竹根平行,則生筍較多,甚至一窩可挖到幾個冬筍。

8. 怎樣找冬筍

進入12月份以後,是挖冬筍的好時節,一般有楠竹的地方都有冬筍。不少人也有誤區,認為竹林大的才有冬筍,一些小竹林就沒有冬筍。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越是小的竹子反而都容易長冬竹筍。而要想挖冬筍,首先就要學會找冬筍。因為它不像春筍會長出地面,是長在地裡面的。所以就要根據裂紋和一些跡象來尋找冬筍。有經驗的農民都會先根據竹葉的顏色來判斷有無冬筍。一般竹子的葉子顏色比較深的,這樣的竹子附近基本都會有冬筍。相反如果竹子的葉子枯黃,這樣的竹子長勢不好,地下也一般少有冬筍。另外一年生的竹子也不會長冬筍,只有老竹子才喜歡長冬筍的。

其次是選地,這樣就進一步縮小了范圍。選好目標竹子之後,就選擇挖冬筍的地點。冬筍喜歡生長在背陽的地方,在山上找冬筍的時候,可以選擇陰涼、背陽、潮濕的山窩採挖,尤其是有竹鞭露出地面的地方。在附近查看地面是否有裂縫,如果有就表示地下基本有冬筍。在挖冬筍的時候還要注意觀察竹鞭,如果竹鞭是金黃色的,並且較為乾燥,那表示附近有筍可挖,可以追著竹鞭挖。如果竹鞭是嫩鞭,水分多的鞭那附近也沒多少筍可挖,沒有繼續採挖下去的必要了。老輩人的經驗是,竹鞭的節上須根多的可追;須根少的不追。同時鞭淺的地方先挖,而鞭深的地方可以過段時間再挖,因為鞭深的地方冬筍個頭還不大。至於竹鞭的深淺,可從竹根據蔸節的疏密來判定,節疏的為深鞭,節密就是淺鞭。

最後一點就是要掌握挖筍的技巧。挖筍的時候,就算是找到了冬筍,如果不掌握方法,那挖出來的冬筍要麼爛了,賣不上價格。要麼挖的筍不多,浪費力氣。 挖筍的時候中間可以重鋤,而兩邊要輕鋤,這樣做就是為了避免傷筍;如果側卧,則筍結在中間,還要注意結在下側的「翻鞭筍」。另外還需要注意,挖筍的時候不要挖到一個就離開了。因為在民間還有著「豎一橫二卧三四」的說法,意思是說冬筍並不是單獨生長的,少則兩三個,多的能挖到一窩,在附近挖到八九個也不足為奇。
採挖冬筍也要盡量小心,不要傷到其他的小筍芽和竹根,挖完之後記得要用原土把它再覆蓋上。

9. 怎樣快速找冬筍

在挖冬筍時,不管你技術多嫻熟,都只能是大概判斷冬筍可能出現的位置。沒有誰有把握說,看了這根竹孑,我就能把筍定位了。小編老家會挖冬筍的行家很多,但是真正有準確判斷每一根竹子筍的位置的人,暫時還真沒有見過。但運褲鍵是通過觀察竹子,測算大致方位,竹鞭走向,還是可以的,下面介紹點挖冬筍基本知識?

①尋找裂縫筍,一般的冬筍,到現在這個時候好多都會在泥里頂出裂縫了,在我們當地叫挖裂縫筍,就是專找凸起部有裂縫的地方下鋤頭,這個收獲往往旁巧會比較大,也是最輕松的一種方式。

②根據當地的地形,尋找比較濕潤,土質比肥,比較較松的地方尋找露在泥土外的竹鞭,一般這些地方都是孕育大筍的地方,杌會會比其他地方多。

③根據竹子的年齡判定筍的大致方位,這個一般都是二至三年的竹子比較好找,一般二年的竹子,筍一般不會離竹子太遠,大概在二米范圍內,三年的竹子筍比較遠一些,有時會長在裸露在外竹鞭快出土的地方,有的則純歷長在竹鞭分叉處。至於上了四到五年以上的竹子,那個純粹是撞運氣了,是最難找的。

總之,要去哪個地方挖冬筍之先,我們主要的就是要先觀察這片竹林,竹葉的茂密程度,竹葉很密且中間帶有半黃的葉子的竹林,筍是最多的。一般經常乾旱、缺水的地方,不要去挖,就是有筍也不會太大。

10. 怎麼找冬筍技巧絕招

看竹林,想要挖到冬筍,一定要找竹葉茂盛的竹林,竹葉顏色呈暗深綠色最佳。
看土壤,竹林里有裂縫或者竹鞭攔穗分叉的地方,一般是有冬筍的。
看竹子在進入竹林以後,判斷冬筍位置的方法還有一個,那就是看竹子。竹葉濃綠且帶有少量黃葉的竹子,其附近枯鍵肯定有冬筍。一般年數較長的老母竹子會比較粗,且帶有少量的黃葉,簡敗卜竹筍就會長在這些竹子竹鞭母枝上和母竹的前方。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一吃鹹的東西就頭疼偏頭痛 發布:2025-07-16 23:09:49 瀏覽:569
淘寶旗艦店為什麼假貨這么多 發布:2025-07-16 23:00:36 瀏覽:831
發酵粉發的面為什麼蒸不好 發布:2025-07-16 22:59:24 瀏覽:451
手機為什麼不裝x射線 發布:2025-07-16 22:53:39 瀏覽:172
為什麼印度女人耳環那麼大 發布:2025-07-16 22:53:34 瀏覽:957
為什麼撞牆眼睛會冒白光 發布:2025-07-16 22:52:34 瀏覽:595
雷軍為什麼要費力將小米沖擊高端 發布:2025-07-16 22:36:35 瀏覽:885
小米為什麼沒有淘寶有貨 發布:2025-07-16 22:31:01 瀏覽:863
放小放進眼睛為什麼媽媽 發布:2025-07-16 22:28:39 瀏覽:981
為什麼吃炸的東西嘴裡會起泡 發布:2025-07-16 22:27:21 瀏覽: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