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為什麼不吃東西
㈠ 為什麼滿族人不吃狗肉
聞到狗肉香,神仙都來搶。用這句話來形容狗肉的美味實在是不過分,雖然中國之前有很多人都吃狗肉,但是隨著人們的意識增強,愛犬人士對犬的呵護也越來越多,如今人們基本上在有關喚衫部門的監管下基本上已經戒掉了這個陋習。除了現在的人不吃狗肉,在中國古代也有一個民族不食狗肉,而且這個民族也影響了中國兩百多年無人敢吃狗肉。
李成梁對努爾哈赤起了殺心,這一消息被與努爾哈赤關系較好的一位侍女知道了,侍女通知努爾哈赤趕緊逃命。逃跑過程中,努爾哈赤的大黃狗也一同跟了去,李成梁的追兵狂追不舍,最後努爾哈赤走投無路跑到了一個草甸子里。這時追兵想要放火燒死他,又困又累的努爾哈赤睡在了草甸子里,大黃狗見火起,拚命的叫醒努爾哈赤,並且跑到一條小水渠中把自己身子沾滿水再回來打濕努爾哈赤和周圍的草。大黃狗拚命努力了一夜終於保全了主人的性命,最後累得奄奄一息。
多年征戰後,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各郡,金國建立後,後人稱其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掌握了大權之後,念及自己愛犬的救命之恩,命令全部子民不可以食狗肉,不能穿戴狗製品。
一個與狗結下生死之交的領袖,一個靠狗放牧打獵的民族,一個愛犬護犬的國家怎麼能夠傷害我們最真誠的朋友呢,保護愛犬從不食狗肉做起。
㈡ 滿族人為何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在所有少數民族當中,滿族應該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個民族,畢竟這片土地被滿族統治了200多年,並且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存在。一說到滿族,人們能想到很多有名的人物,比如說康熙,乾隆,慈禧等等。除了有名的人物以外,其實滿族還有許多耐人尋味的民俗文化,比如說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
很多人之前應該沒有聽過滿族竟然有這樣的禁忌,但這是真實存在的風俗,至於為何滿族人對狗格外友好,主要還得從一段歷史說起。
其實這段歷史距離我們應該也不算遙遠,也就是發生在清朝的奠基者,後金的開國之君努爾哈赤身上。相傳在一次戰役中,努爾哈赤被明朝的總兵李成梁追趕,努爾氏橡哈赤為躲避追兵逃到了一片大的蘆葦叢里。追兵難於找到努爾哈赤的蹤跡,便放火燒起了蘆葦叢。火勢太大,努爾哈赤被煙熏暈了,眼看著努爾哈赤身上著火而沒有反應,他身邊的一條黃狗就跳入河中,把自己弄濕,然後在努爾哈赤身上打滾,以撲滅他身上的火。就此努爾哈赤躲過了一劫,但那條狗因為疲勞過度而過世。
這就是關於物核搜狗救駕的傳說,努爾哈赤感念狗的忠心,由此便立下了滿族人不得吃狗肉,不得戴狗皮帽子,不得鋪狗皮褥子的規定。其實這是真是假我們無從考究,但是滿族有這個習俗確實真的。
除卻這一則傳說以外,滿族人還有其它的理由,也不得不對狗友好。滿族人長期以狩獵為生,在狩獵的過程當中,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是人們的左膀右臂。如果沒有狗的幫忙,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滿族人都捕捉不到獵物,所以長期下去,滿族人便不再吃狗肉,這樣的習俗也就流傳下來了。
無論這個習俗是怎麼形成的,滿族人在不吃狗肉這一塊應該是做得很地道的。畢竟狗是我們最忠實的朋友,平常守護我們的家園,如果還被人類罩歷吃肉,那實在是太可憐了。
不過從這個習俗中我們也得注意了,以後去滿族人的家裡做客,千萬對狗友好一些,也不可戴著狗皮帽子過去。
㈢ 滿族人不吃狗肉是什麼原因有什麼典故嗎
相傳是狗救了努爾哈赤一命,所以不吃狗肉。
典故:在沈陽努爾哈赤陵對面的山上,有這樣一座特別的雕塑,威名赫赫的努爾哈赤俯卧在地上,身邊躺著一條黃狗,身上落著一群烏鴉。傳說當年努爾哈赤的黃狗曾經在濃煙滾滾中救了努爾哈赤一命,因此努爾哈赤在建國後下令,滿族人不殺狗,不戴狗皮帽子,不吃狗肉。
在各部落先民征戰的時期,滿族人會將機密的情報寫在小塊的動物皮上,然後將這塊小小的皮縫在狗狗的皮下,讓其將信息帶到需要的地方,這種方式成段余為「狗信」,滿語稱為「indahvnmejige」。因此狗狗也是滿族人不可或缺的戰友,努爾哈赤常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戰場通信和指揮。
(3)努爾哈赤為什麼不吃東西擴展閱讀:
其它不吃狗肉的名族——
1、瑤族
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分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瑤語支、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在瑤族社會發展握行滾過程中形成了圖騰崇拜。盤瑤、山子瑤、坳瑤崇拜盤帶冊瓠圖騰,禁吃狗肉。
2、蒙古
蒙古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群;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方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
3、回族
根據伊斯蘭教的規定,回族禁食豬、馬、驢、騾、狗和一切自死的動物、動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惡的飛禽走獸,無論牛、羊、駱駝及雞禽,均需經阿訇或做禮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後屠宰,否則不能食用。
㈣ 努爾哈赤與滿族人為什麼不吃狗肉
關於滿族不吃狗肉一般有三種說法:x0dx0a一是義犬救罕王說。此說源於滿族的民間故事,便說法亦不相同,一說努爾哈赤腳上有紅痣,被明遼東總兵李成梁所忌,欲殺之。努爾哈赤在李成梁小妾的幫助下騎青馬帶犬逃出,明兵隨後追來,先射殺青馬,努爾哈赤逃入河邊蘆葦中,因過度疲勞而睡去明兵找不到努爾哈赤,就放火燒荒,那狗見罕王不醒,就跳到河中浸透全身,再跑到他身邊,把葦草淋濕,狗反復這樣做,罕王得救,而狗累死。罕王發誓,再不食狗肉。閆崇年《努爾哈赤傳》採用了這個說法。而春風文藝出版社的《滿族民間故事選》第二集中《義犬的故事》卻說:薩爾滸大捷後,罕王努爾哈赤大宴群臣將士,其叔龍敦早有篡權野心,乘機將罕王灌醉後送回大帳,龍敦見罕王大醉,而周圍又無人,拔鋼刀欲殺之,此時,罕王養的一條大黃狗,忽然竄到帳內,先咬醒罕王,再向龍敦撲去,咬傷龍敦後,被龍敦所殺,但罕王已醒,很快殺死了龍敦,平定了叛亂。於是老罕王厚葬了黃狗,並下令不準再吃狗肉、穿戴狗皮。應該說,這兩個傳說後面的歷史真實性都是不可靠的。努爾哈赤不僅沒有一個叫龍敦的叔叔,而且其被李成梁哺養過,只因腳長紅痣,險些被害,多虧成梁小妾和義犬相救的故事亦屬附會。再說努爾哈赤如果曾正式下令不許食狗肉,《滿文老檔》應該有記載。因此,一個晚出的故事能影響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風俗的說法,其真實性本身就是值得懷疑中帆段的。x0dx0a二是源於滿族先人的風俗說。趙宏《略談滿族文化之飲食習俗》認為:「考諸史籍,實因滿族先人在古代長期的漁獵生活中,狗對人們的經濟生活起到過重要的幫手作用,後來人們不忍心殺食其肉,逐漸形成了忌食狗肉的習俗。」此說看似有道理,因為風俗是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的。按著這一說法,滿族的先人就已經不食狗肉了。我們知道滿族的先人是女真人。如果女真人不食狗肉,此說就成立了,然而,事實不是這樣的。南宋馬護《茅齋自敘》一書中寫到了「金初女真風俗」,書中說:「遇阿骨打與諸酋共食,則於炕上用矮檯子或木盤相接,人置稗飯一碗,加匕其上,列齏韭、野蒜、長爪,皆鹽漬者,別以木碟盛豬,羊??犬??蝦蟆等肉,或燔,或烹,或生臠??」阿骨打是完顏部女真人,是大金國的創建者。在他們宴桌上有狗肉,在吃法是即可以燔烤,又可以烹煮,還可以生吃。這顯然否定了滿族的先人——女真族人已經有了不食狗肉風俗的說法。x0dx0a三是圖騰崇拜說。孫文良主編的《滿族大辭典》中提到了此說:「狗是滿族氏族制時期圖騰崇拜之動物,故部人不得服其皮,食其肉。」我們知道,滿族之稱始於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此時,滿洲八旗已經佔有了遼東,其社會性質已經基本上進入了封建社會,已經不存在原始的氏族制度。如果說滿族的忌食狗肉的風俗源於氏族時期的圖騰崇拜的話,那不應該始於滿族,而應該始於滿族的祖先,按現在通行的說法,肅慎、勿吉、挹婁、女真分別是滿族的祖先在不同時代轎悶的稱呼。女真之後改稱為滿洲(滿族)。前面已經證明女真人至少在阿骨打時期是食狗肉的。就是說,要麼滿族的早期先人沒有狗圖騰崇拜之說,要麼就是雖有此說但到金太祖阿骨打時已經廢止了。不管怎樣,將滿族忌食狗肉跟他們祖先的圖騰崇拜聯系起來的說法,還缺乏根據。x0dx0a相傳,滿族始祖老罕王努爾哈赤在一次戰斗中,他帶著幾個人與敵軍遭遇。眾多的敵兵眼看就把他們給包圍了,萬般無奈,老罕王努爾哈赤只好讓賣譽所有的人都躺在地上裝死,這時正好有一些烏鴉和喜鵲飛了過來,並落在了他們的身上。敵兵上來後一看,有許多烏鴉、喜鵲落在他們身上,就誤認為這些人都死了。這樣就騙過了敵兵,老罕王努爾哈赤他們死裡逃生。
㈤ 滿族為什麼不吃狗肉 滿族人不吃狗肉的原因
導讀:滿族也算是大民族,因為滿族人民是清朝時期統治者所屬的少數民族,看了那麼多年文化禮儀習俗,大家對滿族都不陌生,但是關於滿族的禁忌,很多人還是不清楚,比如禁忌中就有一項不吃狗肉的習俗。那麼,滿族為什麼不吃狗肉?滿族人不吃狗肉的原因是什麼呢?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關於滿族不吃狗肉一般有三種說法:
一是義犬救罕王說。
滿族英雄努爾哈赤年輕時逃亡在外,昏迷時被大火困住。隨行的大黃狗急忙跳到水泡子里蘸濕全身,然後用濕漉漉的狗毛壓倒四周茅草,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努爾哈赤,也救出了大清朝的開國君主。
稱王後的努爾哈赤為了報答「義犬救主」之恩,特下詔令:滿族人從此不準穿狗皮吃狗肉。
這一說法看似有些來由,但是因為沒有確鑿的詔令等史料記載,實在是站不住腳。
二是源於滿族先人的風俗說。
滿族先人女真人在長期的漁獵生活中,與狗為友,不忍心殺狗吃肉,他們因生活習俗而忌食狗肉。女真族後人延續了祖先的生活習俗。
但很多史書中都提到過,女真族不僅吃狗肉而且吃法多樣。
這樣一來,風俗說就顯得自相矛盾了。
三是圖騰崇拜說。
依據來源於《滿族大辭典》,這本書曾說道:「狗是滿族氏族制時期圖騰崇拜之動物,故部人不得服其皮,食其肉。」
不難想像的是,滿族的氏族制時期理所應當的應該始於滿族的祖先,按照前面所說的,滿族先人女真族一直在大吃狗肉,又怎麼可能將它立為民族圖騰中崇拜的動物呢?所以這種說法也不攻自破。
滿族禁忌習俗
滿族的進餐習俗和飲食禮儀很多。如祭祀用過的神糕、神肉,路人可以分享,但一般不能帶去,吃完後不允許擦嘴;家中人就餐,長輩不動筷,晚輩人絕不動筷;過年殺年豬時,有把親友、鄰里請來同吃白肉血腸的習慣。
滿族忌殺狗、吃狗肉和用狗皮,不戴狗皮帽子。因為滿族長期從事獰獵,狗乃不可缺少的「助手」,冬季還用狗拉爬犁,掘檔成為重要的工具。因此滿族有敬犬之俗,平時對狗精心豢養,狗死埋葬,他們不打狗殺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外族人戴狗皮帽迸滿族家,主人會不高興。
許多人對烏鴉沒什麼好印象,甚至有厭惡之感。但滿族人例外,他們非但不哄打烏鴉,反而對其倍加珍愛。在滿族聚居的地區,許多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個高高的木桿子,這個桿子就是為了喂烏鴉、喜鵲而立的,在這個木桿子上面有一個斗,在斗里裝有豬肉、豬下水以及米等食物,以此來喂烏鴉和喜鵲。
滿族將西牆作為供奉祖先的神聖部位,不準在此掛衣物,張貼年畫;西判手亂炕俗稱「佛爺炕」,供有「祖宗板子」。忌諱人們尤其是女人隨便坐卧。通常客人也不得在西炕休息,更不許將狗皮帽子薯逗或鞭子放在這里。忌打狗、殺狗和忌食狗肉;不戴狗皮帽、不鋪狗皮褥,忌諱戴狗皮帽或狗皮套袖的客人。
不許從鍋灶、火塘的三腳架上越過,不能用腳蹬踏或者隨便坐在鍋灶上或火塘邊;不準在鍋灶口或塘上烤腳、襪子、鞋靴;禁止將吃剩下的食物、骨頭、魚刺等扔進鍋灶或火塘里。
㈥ 滿族人不打烏鴉,不食狗肉,與什麼原因相關
滿族人有不打烏鴉、也有不吃狗肉和不戴狗皮帽子的傳統,其原因就是滿族人在很久以前除了放牧之外,還活躍於山林中進行打獵活動,而當時的狗主要就尺帆是滿族人的獵犬幫助人們狩獵、保護家宅和財產,滿人感恩於獵犬的忠心和貢獻,所以主動不吃狗肉;而滿人不獵殺烏鴉等鳥類,則是因為古時候他們崇拜鳳凰圖騰,包括神鴉也是他們的崇拜對象之一,所以他們也不捕獵烏鴉。
蘆葦盪被燒干凈之後,許多士兵進來查看,努爾哈赤本來無處逃避,卻沒想到天上飛下來一大群烏鴉落在身上蓋住了他,士兵們看到努爾哈赤身上站滿了烏鴉,還以為他已經死了正被烏鴉啄食屍體,於是就回去了。努爾哈赤因此活了下來,所以他為了報恩再度發誓,讓滿族人以後再也不得捕獵烏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