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蟬呆在地底的時間都是質數
1. 蟬在地下可以長壽,為何在地面上僅活一個月
蟬在地下能活很多年,這屬於它們的若蟲期,這個時間內的蟬沒有敵人,且有足夠的營養,不會死亡。可是到了成蟲期就不同了,此時的蟬已經進入老年時代,主要是為了交配產卵。而且有大量的天敵,就算不自然死亡,也會被天敵吃掉。這屬於自然規律,而且蟬在地下活的時間,也完全是要看品種。
由於蟬的繁殖能力很強,人類怎麼吃也不會滅絕,而且有種蟬是17年出現一次,這就意味著大量的蟬會聚集在一起出現。這種情況在美國很常見,每隔十七年就要接受一次物種入侵。很多小樹苗承受不了,會因此而死亡。而由於數量龐大,它們的天敵也不能完全消滅它們。
2. 有一類蟬叫作周期蟬,為什麼周期都是質數
生命需要孕育,漫長的孕育過程,是漫長的高品質的必經之路。蟬在地下孵化孵化,就像人們的十月懷胎。看似漫長,實則是在為精彩的生命誕生的那一刻做准備。當蟬來到這個世界上時,它將用自己的一生來攪動整個夏天!在這個過程中,它的生命力是非常強大的。其實我們也一樣,在整個生命的長河中,很多時候像蟬一樣生活在地下,陪伴我們的,都是寒冷、黑暗和孤獨,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絢爛和輝煌,而那些孤獨的時光,正是在沉澱我們的精彩以後。
露水難飛,風聲大作。不信貴人,誰為表裡心......。雖然他們重見天日的時間很短,但從蛻變到拍打翅膀,開啟精彩的新生活,是值得贊美和褒獎的。所以它們真正的生活是在地面上! 蟬是昆蟲,其生命周期為三至四年。昆蟲的完整生命周期可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蟬在地面上從蛹轉變為成蟲,只活三四天。因此,蟬的生命周期主要在地下,而不是在地上。如果蟬只指成蟲,其生命周期主要在地面上。
3. 蟬在地下能夠活十幾年,為什麼到地面只能活幾個月
因為知了在地表之下,可以吸食樹根中的汁液為食物,所以不缺食物的情況下可以存活非常久,但是在地表之下卻無法交配,爬出地表就必須要發出聲音來吸引長鳴,但是也同樣會吸引來天敵,因為知了的天敵非常的多,一不小心就被吃了。即便不吸引來天敵,但是在交配之後,雄性知了也很快就會衰老而死去。
以交配作為生命結束的符號
但很不巧的是,大部分知了破土而出的那些天,正好就是它的天敵的繁殖期。在食物充裕的條件下,天敵會大量的繁殖,幼崽的存活率也比較高,所以知了也就比較容易被它的天敵給叼走,即便不被叼走變成食物,知了在破土而出之後就已經是走到生命的末期了。
只要完成了交配,知了們的壽命也就宣告一段落了,因為大多數雄性知了會在完成繁殖之後,身體條件極速衰敗死亡,而雌性的知了則會完成產卵之後才死亡,不同種類的蟬會有不同的出現時間,但基本上都會在11月底之前消失,越是南方結束的時間就越短,因為知了出土交配需要一定的濕度,如果環境不合適的話就還會潛伏一年。
4. 蟬在地下能夠活好多年,為什麼爬到地面只能活1個月
蟬
蟬,俗稱知了猴,在全世界一共有大約2500種蟬,廣泛分布於全球的溫帶以及熱帶地區,在我國地區也有著廣泛的分布。
蟬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一生要經歷蟬卵,若蟲和成蟲三個階段。我們經常見到的蟬,屬於若蟲的後期和成蟲期,成蟲期的蟬就是會飛的蟬。一般情況下,蟬蛻變到成蟲期後1-2個月就會死亡。
雌性聽到雄性的鳴叫聲時,會循聲趕來交配,之後會用一根細細尖尖的產卵管,插入到樹枝中產卵。等到第二年幼蟲才會孵出,孵化出的幼蟲會鑽入到泥土中,重復之前的操作。
總結
蟬屬於不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和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相比,它們缺少了「蛹」這個環節。蟬在若蟲期時一直待在土壤之下生活,但在成蟲階段,它們會飛向天空尋找配偶。
蟬的天敵有很多,但多數天敵都是捕食成蟲期的它們,它們之所以沒有滅絕,純屬是因為數量太多了。
5. 老人們說蟬要在地底埋七年才能出來叫一個夏天,那麼為什麼它的生命這么短呢
蟬有兩對膜翅,形狀基本相同,頭部寬而短,具有明顯突出的額唇視力相當良好,復眼不大,位於頭部兩側且分得很開,有3個單眼。觸角短,呈須狀。口器細長,口器內有食管與唾液管,屬於刺吸式。胸部則包括前胸、中胸及後胸,其中前胸和中胸較長。3個胸部都具有一對足,腿節粗壯發達(若蟲前腳用來挖掘,腿節膨大,帶刺)。蟬的腹部呈長錐形,總共有10個腹節,第9腹節成為尾節。雄蟬第1、第2腹節具發音器,第10腹節形成肛門;雌蟬第10腹節形成產卵管,且較為膨大。幼蟲生活在土中,末齡幼蟲多為棕色,與成蟲相似。螽蟬科有兩個種,俗稱為毛蟬。
潛伏在地下時,它被稱為「若蟲」,以吸吮植物根部汁液維持生命。「若蟲」要經過5—6次的「蛻變」,才能羽化為「成蟲」,於每年6月底破土而出,爬到樹上。每一次「蛻變」,「若蟲」都會留下一張蟬殼,它是一種中葯材。在短短3個月里,「成蟲」要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歷程:交配、產卵,然後死去。
6. 蟬4年就能出來,北美洲的蟬為啥願意在土裡呆17年呢
7. 蟬的一生四年在地下度過,出來七天就死,真的是這樣嗎
我覺得其實挺簡單的。不同的蟬有不同的使用壽命,但基本上所有蟬的成蟲期都很短,最長只有2個月左右。這是因為蟬在成年階段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交配。事實上,當蟬在地表下時,它們的天敵很少。況且仙階段的蟬會從泥土下的根部吸取汁液來維持生計,也就是說它們並不缺食物,只是不能在地表下交配。蟬在爬出地面後實際上可以在地表生活一個月左右。
雌蟲聽到雄蟲的唧唧聲,就會來和噪音交配,然後把一根又細又尖的稻草插到樹上產卵。幼蟲要到2022年才能孵化出來,孵化出來的成蟲會鑽到土裡,重復之前的實際操作。蟬的一生是這樣度過的:懷孕的雌蟬用尾部的產卵器在樹枝上鑽一個洞,穿過木質部,到達髓心。每隻小孔產幾個蛋。小孔,有幾十個,蛋的總數一般是300到400個,最多600個。和自然界其他弱小生物一樣,大部分都活不到成年。卵自行孵化後,幼蟲鑽出小孔,第一次在樹枝上蛻皮。幾個小時後,角質層變得角質和堅硬,然後它們落到地上,用前爪挖掘,鑽進泥里,在黑暗中度過很長時間,靠吮吸根部的汁液生存。蟬的幼蟲大部分時間都在地下度過。夏天陽光明媚,氣候溫暖的時候,幼小的蟬就會破土而出,爬上枝頭。
8. 蟬的一生大概有多久它在土裡待多久
蟬在土裡待兩三年到十七年,出土後還能再活一到兩年,一生大概有十幾年到二十年。
每年的6~7月會從蛹變成成蟲然後在短短的數日內產卵,從卵開始,到若蟲在地底生活的過程,一直到最後一次脫殼變成成蟲,在樹上大鳴大放,這段時間通常有一到兩年。
雄蟬會發出聲音吸引雌蟬來跟他交配,它在用它那根尖尖的產卵管,插近樹中產卵,直到第二年幼蟲才會孵出,再在土中生活兩三年到十七年後才能破土而出,在漫長的生活中它們要經歷很多次的脫殼後一次脫殼也是它成為成蟲的時候。
(8)為什麼蟬呆在地底的時間都是質數擴展閱讀:
幼蟬在地下要呆這么久,一是本身發育慢,二是要等待時機,在最合適的時候才會破土而出。不同種的蟬會選擇它們出生後的第三年、第五年、第七年、第十一年、第十三年或者第十七年之後出土。
蟬挑這些年份出土是因為這些年份都是質數,即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沒有別的約數的數。蟬在天敵面前幾乎沒有防禦力,如果在同一年出生的蟬太多,它們不但會競爭養分,如果遇到天敵還容易全軍覆沒,所以它們選擇在質數的年份出生,這樣可以保證在同一年出土的蟬不會太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蟬
9. 蟬的生命周期為什麼往往是極為精確的質數
為了避免跟具有偶數(這是可以預測的)繁殖周期的天敵相遇。蟬會在一個晚上的時間內一下子就孵化出億萬只,而且孵化的具體時間無法預料,這樣就實實在在地以極大的數量突然出現在那些對它們狼吞虎咽的天敵面前,使它們無法應付,從而保證蟬的種群數量不受損害。每次總共有30批蟬,每一批孵化出來的時間都不一樣。13年蟬和17年蟬的周期每221年才能碰上一次。
10. 為什麼說蟬在地下等了17年
說蟬在地下等了17年的原因:
部分品種的蟬一生經過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階段。進入夏天,早年產下的受精卵會孵化成幼蟲,他們會鑽入土壤中,以植物根莖的汁液為食。幼蟲成熟後,爬到地面,脫去自己金燦燦的外骨骼,羽化為我們常見的長有雙翼的成蟲。雖然成年的蟬僅能存活幾個月,但是幼蟲階段能夠在土壤中存活好多年,例如18年壽命的蟬,其幼蟲階段就佔了一生中的17年。
通常會在土中待上幾年甚至十幾年,如3年、5年,還會有17年,這些數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質數。這是因為質數的因數很少,在鑽出泥土時可以防止和別的蟬類一起鑽出,爭奪領土、食物。將要羽化時,於黃昏及夜間鑽出土表,爬到樹上,然後抓緊樹皮,蛻皮羽化。
蟬(學名:Cicadidae;英文名:Cicada、Cicala 或 Cicale)是昆蟲綱半翅目頸喙亞目的其中一科,俗稱知了(蛭蟟)或借落子。因各地方言不同,別稱也有相應的變化,更多請查看基本信息欄中的別稱。生活於世界溫帶至熱帶地區(已紀錄約 2000 余種蟬)。一些分布於沙漠地區的種類,當體溫過熱時,會從背板(tergum)排出多餘的水分,進而達到冷卻及散熱的效果。雄蟬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雌蟬不發聲,但腹部有發音器。幼蟲生活在地下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液。蟬屬不完全變態(不完全變態發育)類,由卵、幼蟲(若蟲),經過一次蛻皮,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為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