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晚上吃肉就去拉肚子
1. 吃肉後,就會拉肚子,稀便,怎麼回事經常這樣,
因為你腸胃不太好,肥膩了,就會造成拉肚子了。
所以肉類少吃,多吃些蔬菜水果就可以了
2. 為什麼一吃肉就拉肚子吃素的一點事也沒有是胃有問題
是腸道的問題,脂肪和蛋白質主要在小腸內消化吸收,存在兩種可能,小腸虛弱,可能存在病變或者膽汁無法排到小腸內,去醫院看看吧
3. 為什麼晚上吃葷菜會拉肚子
吃葷菜也不一定會拉肚的,有可能是食物有點變質引起的。只要吞服四粒黃連素,就會治好的。
4. 吃肉就拉肚子的原因都有哪些
吃肉就拉肚子可能跟消化不良、肝膽疾病、肉類變質有關。
1、消化不良
吃肉拉肚子可能跟消化不良有關,因為肉類含有較多蛋白質和脂肪,不容易消化,未被徹底消化的食物,容易導致腸腔內的滲透壓變化,另外,這些未被徹底消化的食物在腸道內被細菌分解以後會產生比較多的氣體,就容易刺激腸道蠕動加快,出現腹瀉的情況。消化不好的人每次進食肉食的量應該要少一些,另外,盡量選擇含油量少的肉食品種。同時也可以在吃肉以後,補充一些消化酶來幫助消化。
2、肝膽疾病
吃肉拉肚子可能跟肝膽疾病有關,膽汁的主要作用,是乳化油脂類的食物,再進一步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降解為脂肪酸從而被腸粘膜細胞所吸收;當肝膽疾病發生時,肝臟分泌膽汁可能異常,或這些膽汁分泌排泄到膽道系統的過程發生異常,導致膽汁相對分泌不足,影響對脂肪類食物的乳化,以及進一步消化,就可能出現腹瀉。因此,有肝膽疾病者,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飲暴食,注意營養均衡。
3、吃肉拉肚子可能跟肉類變質有關,因為肉類變質後,微生物大量繁殖並產生代謝物,這些微生物和代謝產物會導致腸粘膜炎症,滲出增加以及腸道蠕動加快,出現腹瀉。消費者要學會識別變質肉類,避免食用變質食物;夏天肉類容易變質,最好用冰箱儲存。
5. 吃點肉類的食物就拉肚子是怎麼回事
從來沒遇到過,看看醫生吧。
腹瀉
【概述】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個別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糞便的性狀正常,每日排出糞便的平均重量為150~200g,含水分為60%~75%。腹瀉(diarrhea)是一種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
【診斷】
腹瀉的原發疾病或病因診斷主要須從病史、症狀、體征、常規化驗特別是糞便檢驗中獲得依據。許多病倒通過仔細分析病史和上述檢查的初步結果,往往可以得出正確診斷。如診斷仍不清楚,可進一步作X線鋇灌腸和鋇餐檢查,和(或)直、結腸鏡檢查。如仍無明確結論,則須根據不同情況選用超聲、CT、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ERCP)等影象診斷方法以檢查膽、胰疾病,或進行小腸吸收功能試驗、呼氣試驗、小腸粘膜活檢以檢查小腸吸收不良。高度懷疑腸結核、腸阿米巴病等有特效治療的疾病,經過努力都不能確診時,可在一定限期內進行治療試驗。
【治療措施】
腹瀉是症狀,根本治療要針對病因。認識腹瀉的發病機理有助於掌握治療原則。
(一)病因治療 不言而喻,腸道感染引起的腹瀉必需抗感染治療,以針對病原體的抗菌治療最為理想。復方新諾明、氟哌酸(諾氟沙星)、環丙氟哌酸(環丙沙星)、氟嗪酸(氧氟沙星)對菌痢,沙門菌或產毒性大腸桿菌,螺桿菌感染有效,甲硝唑對溶組織阿米巴、梨形鞭毛蟲感染有效,因此,這數種葯物常用於急性感染性腹瀉,包括預防和治療所謂旅行者腹瀉。治療乳糖不耐受症和麥膠性乳糜瀉所致的腹瀉在飲食中分別剔除乳糖或麥膠類成發。高滲性腹瀉的的治療原則是停食或停用造成高滲的食物或葯物。分泌性腹瀉易致嚴重脫水和電解質丟失,除消除病因,還應積極由口服和靜脈補充鹽類和葡萄糖溶液,糾正脫水。膽鹽重吸收障礙引起的結腸腹瀉可用消膽胺吸附膽汁酸而止瀉。治療膽汁酸缺乏所致的脂肪瀉,可用中鏈脂肪代替日常食用的長鏈脂肪,因前者不需經結合膽鹽水解和微膠粒形成等過程而直接經門靜脈系統吸收。
(二)對症治療 選擇葯物時,應避免成癮性葯物,必要時也只能短暫使用。病因治療是主要的,凡病因不明者,盡管經對症治療後症狀已有好轉,絕不可放鬆或取消應有的檢查步驟,對尚未排除惡性疾病的病例尤其如此。
1.止瀉葯 常用的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鉍、氫氧化鋁凝膠等,日服3~4次。葯效較強的復方樟腦酊(3~5ml)和可待因(0.03g),每日2~3次。因久用可成癮,故只短期適用於腹瀉過頻的病倒。復方苯乙哌酊(每片含苯乙哌啶2.5mg和阿托品0.025mg),每次1~2片,2~4/d,此葯有加強中樞抑制的作用,不宜與巴比妥類、阿片類葯物合用。氯苯哌醯胺(咯派丁胺,loperamide)的葯效較復方苯乙哌啶更強且持久,不含阿托品,較少中樞反應。初服4mg,以後調整劑量至大便次數減至1~2次/d,日量不宜超過8mg。培菲康可調節腸道功能。
2.解痙止痛劑 可選用阿托品、普魯本辛、山莨菪鹼、普魯卡因等葯。
3.鎮靜葯 可選用安定、利眠寧、苯巴比妥類葯物。
4.調節腸道植物神經紊亂葯 可選植物神調膠囊等葯物。
【病因學】
(一)急性腹瀉 病程多不超過3星期,其最常見原因是感染。
1.食物中毒 由於食物被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胞桿菌、產氣夾膜梭狀芽胞桿菌、肉毒桿菌等的毒素污染,多表現為非炎症性水瀉。
2.腸道感染
(1)病毒感染:輪狀病毒、Norwalk病毒、腸腺病毒感染時,可發生小腸非炎症非腹瀉。
(2)細菌感染:霍亂弧菌和產毒性大腸桿菌可致小腸非炎症性水瀉。沙門菌屬、志賀菌屬、彎曲桿菌屬、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Yersinia entcrocolitica)、侵入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難辨性梭狀芽胞菌可致結腸炎,產生膿血腹瀉。
(3)寄生蟲感染:梨形鞭毛蟲、隱孢子蟲感染可致小腸非炎症性水瀉。溶組織腸阿米巴侵犯結腸時引起炎症、潰瘍和膿血腹瀉。
(4)旅行者腹瀉:是旅途中或旅行後發生的腹瀉。多數為感染所致,病原體常為產毒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梨形鞭毛蟲、溶組織阿米巴等。
(5)葯物引起的腹瀉:瀉葯、高滲性葯、擬膽鹼能葯、抗菌葯和某些降壓或抗心律失常葯,在服葯期內不致腹瀉。
(二)慢性腹瀉 慢性腹瀉的病期在2個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復雜,因此診斷和治療有時很困難,是本章討論的重點。
1. 腸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細菌性疾病;③腸結核;④梨形鞭毛蟲病、血吸蟲病;⑤腸道念珠菌病。
2.腸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腸病(克隆病和潰瘍性結腸炎);②放射性腸炎;③缺血性結腸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腸炎。
3.腫瘤 ①大腸癌;②結腸腺瘤病(息肉);③小腸惡性淋巴瘤;④胺前體攝取脫羧細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類癌、腸血管活性腸肽瘤(VIPoma)等。
4.小腸吸收不良
(1)原發性小腸吸收不良。
(2)繼發性小腸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瘺等;②雙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膽汁排出受阻和結合膽鹽不足,如肝外膽道梗阻,肝內膽汁瘀積,小腸細菌過長(盲袢綜合征)等。
2)小腸吸收面減少:①小腸切除過多(短腸綜合征);②近段小腸-結腸吻合或瘺道等。
3)小腸浸潤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鏈病、系統性硬化症等。
5.運動性腹瀉 腸蠕動紊亂(多數為加速)引起,如腸易激綜合征、胃大部切除術後,迷走神經切斷後、部分性腸梗阻、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
6.葯源性腹瀉 ①瀉葯如酚酞、番瀉葉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黴素、氯林可黴素、新黴素等;③降壓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腦病用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
6. 我平常吃素,為什麼我一吃肉就拉肚子
我有個朋友,一吃肉就鬧肚子,所以他就不吃肉。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適合吃什麼也不同。
所以要多改善,你可以多吃些健脾胃的食物。雞內金、山楂等,都是健脾胃的。生薑也很不錯。脾胃病都經常用它。
還有建議你最好去看看中醫,畢竟中醫是辨證施治嘛,可以通過中葯來調節你的不適。
其實平時就吃蔬菜也能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古人認為,肉是補精氣的,老的時候可以吃點。
《黃帝內經》雲: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7. 為什麼中午吃肉都沒有拉肚子,晚上吃了卻拉肚子
從營養學角度來分析:吃肉以後就會進行消化,其中化學消化需要大量的生物催化劑~「酶」。中午吃肉你還有足夠的消化酶分解食物。由於一些原因晚上吃肉的時候你的消化酶不夠了,吃的肉就不能消化了。這樣就會出現消化不良導致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