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奶時間長了為什麼會嘔吐
Ⅰ 嬰兒為什麼反復吐奶
新手媽媽們經常被小嬰兒的頻繁吐奶搞得手忙腳亂,甚至會擔心地到處問:寶寶為什麼總是吐奶?其實,吐奶是新生兒非常常見的現象,媽媽們大可不必太過擔心。那麼,寶寶到底為什麼反復吐奶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其實,媽媽們大可不必太過擔心,小寶寶吐奶是很常見的事情,而且吐完也並不像我們大人吐完一樣那麼難受,看他們淡定的表現就知道了。正常的吐奶並不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只要媽媽們好好護理,也可以相對減少小嬰兒的吐奶現象。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胃漸漸發育成熟,吐奶現象也會自然減少的。
我是林霜降,歡迎關注公眾號「空空筆記本」(ID:NQBook),獲取超實用個人成長+科學育兒資料庫。:)
Ⅱ 每次吃奶都吐奶的嬰兒,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寶寶吃奶後出現吐奶的情況是很常見的,偶爾吐一兩次,寶媽媽早習以為常了。當寶寶每次吃奶後都出現吐一兩口或是頻繁吐奶時,寶媽媽就會擔心起來,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四,嘔吐期間要以少吃多餐為主,注意環境溫度變化,以免受涼後加重症狀;
五,如果寶寶嘔吐持續超過30分鍾以上時,這需要給寶寶及時的補液的,或是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再對症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Ⅲ 小孩子喝奶為什麼會吐
引起寶寶嘔吐的原因1:餵食問題
在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個月里,寶寶出現嘔吐症狀,很可能由於不是很嚴重的餵食問題造成,例如餵食過量、不消化,或對母乳或配方奶里的蛋白質過敏。
要判斷寶寶是嘔吐還是吐奶(寶寶吐奶也是常發生的情況),你只要記住寶寶吐奶時,只會有幾勺量的奶順著寶寶的下巴流出來,而嘔吐時吐出來的液體要多得多。同時,寶寶也可能會被自己的嘔吐嚇住,很可能會哭起來。
解決辦法:餵奶後多給寶寶拍嗝,每次喂的量少一點。另外,在寶寶進食後半小時內,不要讓他劇烈活動,幫助他保持身體豎直,以幫助消化。你可以豎抱著寶寶,如果家裡有嬰兒汽車座椅或後背式嬰兒背包,也可以讓寶寶坐在裡面。
引起寶寶嘔吐的原因2:胃食管反流
如果你的寶寶在其他方面都很健康,但是吃過東西後會馬上嘔吐,或沒有原因地發生嘔吐,那麼這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造成的。如果寶寶的食管和胃之間的肌肉沒有正常發揮作用,使胃裡的食物向上反涌到咽喉處,就造成胃食管反流。
雖然寶寶不會表達,但是他也可能會感到腹部難受,或咽喉和胸部有燒灼感或不適感。這個問題很可能到寶寶周歲時,就會自動消失,因為那時候寶寶胃食管部位的肌肉已經發育得更強壯有力了。
解決辦法:對於很小的寶寶,你可以試著在寶寶進食後30分鍾內,讓他保持半直立的姿勢。你可以豎抱著寶寶,也可以把他放在嬰兒汽車座椅或後背式嬰兒背包里。
如果家裡有嬰兒汽車座椅,寶寶也可以在裡面半躺著睡覺。但要記住:讓寶寶保持完全直立會給他的胃造成壓力,使他再次嘔吐。也不要在寶寶吃過東西後,立刻把他放在腿上顛,或讓寶寶太活躍。
有些寶寶趴著(俯卧)或面向左側躺在抬起30度的床上時,胃食管反流嘔吐會減少,但是嘗試這個方法之前,請先徵求醫生的意見,因為俯卧的睡姿會增加嬰兒猝死(SIDS)的風險,所以你一定要先認真考慮這個方法的利弊,然後再進行嘗試。
如果寶寶滿1歲以後,胃食管反流還沒有消退,那麼你應該帶寶寶去看兒科醫生。持續的反流嘔吐會導致寶寶體重減輕、脫水和其他健康問題,所以兒科醫生可能會建議施行手術治療。
引起寶寶嘔吐的原因3:胃腸病菌
寶寶到幾個月大的時候,胃腸病菌就是最有可能引起寶寶嘔吐的原因了,尤其如果寶寶白天去托嬰機構,或周圍有的大孩子把新的病菌帶到你家時,那就更容易出現這種情況。
你一定要堅持讓家裡所有人在上廁所後,或給寶寶換尿布之後,把手徹底洗干凈,以防止病菌的擴散傳播。同時,也要盡量保證寶寶雙手的清潔衛生。寶寶感染胃腸病菌後,除了嘔吐以外,還可能會出現腹瀉、食慾下降和發燒等症狀。
解決辦法:寶寶大量嘔吐時,會失去對身體至關重要的水分,所以你一定要及時為寶寶補充液體,以防脫水,脫水可能會給嬰兒造成很嚴重的問題。
預防寶寶脫水:
寶寶停止嘔吐2~3個小時以後,你可以開始每半小時到一小時給寶寶喝28~57毫升適合寶寶的電解質溶液。你可以到葯店購買0.9%的生理鹽水,並用水稀釋一倍成為0.45%的淡鹽水溶液。
對於嬰兒來說,電解質溶液通常要比母乳或配方奶更容易接受,不容易造成嘔吐(你應該請醫生為你推薦一種電解質液)。如果寶寶還在純母乳喂養階段,那麼你可以用滴管式喂葯器或小杯子喂寶寶喝電解質液,以防造成寶寶出現乳頭混淆現象。
如果寶寶連續4次喝下電解質液而沒有嘔吐,那麼可以再給他喂一次(30~60毫升)。30分鍾後,給寶寶喂30毫升母乳(或配方奶)和30毫升電解質溶液的混合液。
如果寶寶兩次喝下電解質和奶的混合液都沒有嘔吐,你就可以給寶寶喂純母乳或配方奶了,每3~4小時喂一次,漸漸加量,一直增加到每次85~113毫升。
一旦寶寶連續12個小時以上不嘔吐,你就可以嘗試讓寶寶恢復正常的餵食規律。
睡覺也可能幫助緩解孩子的嘔吐情況,因為胃裡的食物經常會在寶寶睡眠時騰空進入腸道,可以減輕寶寶想嘔吐的感覺。如果你的寶寶能在小床上翻身或通常喜歡趴著睡覺,那麼寶寶可能會覺得趴著比仰卧更舒服。
如果寶寶還不會翻身,那麼你應該讓寶寶仰卧睡,因為這樣能降低嬰兒猝死的風險。如果你每隔幾小時喂寶寶一次,但寶寶每次都會嘔吐,那麼你應該帶寶寶去醫院,他可能需要通過輸液來防止脫水。
引起寶寶嘔吐的原因4: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也可能引起嘔吐,因為寶寶容易被鼻涕堵塞產生惡心的感覺。
解決辦法:你應該用吸鼻器清除寶寶的鼻涕,盡量不要在寶寶鼻腔里積存黏液。你還可以問問醫生是不是能夠用治療鼻塞的葯物來減少寶寶分泌的鼻涕。嘔吐是寶寶常有的症狀,很多因素都可能會導致寶寶嘔吐,下面列出了7個最常見的引起嘔吐的原因和家長能夠採取的措施。
引起寶寶嘔吐的原因5:過度哭泣或咳嗽
時間過長的哭泣或咳嗽也可能引起寶寶作嘔的反應,造成嘔吐。
解決辦法:雖然寶寶長時間哭泣引起嘔吐,會讓你和寶寶都不好受,但事實上這對寶寶的身體並不會造成什麼傷害。如果寶寶確實因為這種情況而嘔吐,你只要盡快把寶寶清理干凈,放回床上去,就可以了。
注意不要小題大做的,因為如果你在寶寶嘔吐後過多地安撫他,這會讓寶寶覺得他可以通過這個方法來讓你對他百依百順。只要你的寶寶在其他方面都健康,你就不用擔心寶寶因為哭泣引起的嘔吐。
3、出現脫水症狀包括排尿減少(每天尿濕的尿布少於5~6塊)、嘴唇和口腔乾燥、哭但不流眼淚(提醒:寶寶出生2~3周後才會第一次流眼淚)、眼睛下陷、過度睏倦、以及寶寶頭部柔軟部位(前囟門)凹陷。
4、嘔吐物中有血或膽汁(綠色液體)如果嘔吐物中只有一點點血,這種情況往往不用擔心,食物回涌的沖擊力有時會使食管壁上的血管輕微撕裂,造成出血。如果寶寶在過去6小時之內吞咽了口腔傷口流出的血或流的鼻血,那麼寶寶的嘔吐物中也可能會有一點點血跡。
但是,如果寶寶的嘔吐物中不斷有血或含血量增加,你就應該帶寶寶去醫院檢查。嘔吐物中的血有可能是鮮紅色,也可能像深色的咖啡渣。醫生也許需要看一看帶血或帶膽汁的嘔吐物,所以即使很惡心,你也應該盡量保存一些寶寶的嘔吐物,以便醫生檢查。嘔吐物中的綠色膽汁可能表示腸道阻塞,這種情況需要馬上治療。
5、吃東西後半小時內劇烈、持續的嘔吐這可能是幽門狹窄造成的,這是一種很少見的疾病,最有可能在寶寶幾周大時開始發生,不過在寶寶4、5個月之前隨時都有可能出現。
出現幽門狹窄的寶寶,他們體內控制胃部與腸道連接處瓣膜的肌肉過度增厚,導致胃腸連接處開口狹窄,食物無法順利通過,造成寶寶的嘔吐。這個問題只要動個小手術就能解決,但發現後需要馬上醫治。所以如果你發現寶寶有這個問題,一定要立刻帶寶寶去看病。
6、精神不振或嚴重易怒雖然這種情況很少見,但這兩種症狀和嘔吐一起出現時可能是因為鉛中毒。醫生可以通過血液檢測確診。
7、發燒伴有搖頭或用手摸頭可能是中耳炎或腦膜炎。
應該給寶寶吃葯緩解嘔吐嗎?
不要給寶寶吃任何止吐葯(處方葯或非處方葯都不行),除非經過寶寶的醫生同意。絕對不要給寶寶吃含有阿司匹林的葯物,包括鹼式水楊酸鉍。阿司匹林可能會使寶寶患瑞氏綜合征,這種病雖然很少見,但是卻會致命。
此外,嬰兒嘔吐,在飲食調理上要給以清淡、少油、少渣、稀軟、易消化食物,如米湯、稀粥、蜂蜜蘿卜湯或蒜泥、羊肉等,並注意少量多餐。嘔吐的嬰幼兒應忌食辛辣、油膩、厚味。
嘔吐大部分是胃炎、腸炎引起的,家長要注意孩子大便的情況和形狀,及時看醫生,按照醫生的醫囑來做,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淡鹽水。如果孩子嘔吐情況比較輕,可給他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流質飲食,少量多次進食;如果孩子嘔吐情況比較嚴重則應當暫時禁食。嘔吐時讓孩子取側卧位,或者頭低下,以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
此外對於孩子的嘔吐還應該注意嘔吐的方式、次數,嘔吐物的形狀、氣味與進食的關系、精神狀態、食慾、大小便情況及嘔吐時的伴隨症狀,及時向醫生講明,有助於醫生的診斷和治療。
引起寶寶嘔吐的原因6:誤食有毒物質
寶寶也可能因為吞下了某些葯物、有毒的植物、草葯或化學物質等而嘔吐。
解決辦法:如果你懷疑你的寶寶誤食了有毒物質,你應該立刻帶寶寶去醫院,記住一定要同時帶上可疑食物或葯物、葯瓶,並告知醫生,以便醫生能夠及時確定有毒物的性質,對寶寶給予正確的處理。
引起寶寶嘔吐的原因7:感染或重病
偶爾的嘔吐可能說明寶寶的呼吸系統、尿路或者耳部發生了感染。在極少數情況下,嘔吐甚至預示著肺炎、腦膜炎或瑞氏綜合征。如果寶寶看起來病得很重,或出現了其他症狀,那麼寶寶的嘔吐就可能是某種嚴重疾病的徵兆。
解決辦法:馬上帶寶寶去看病。
怎樣判斷寶寶的嘔吐是否嚴重?
1、寶寶嘔吐了,次數有幾次?情緒怎麼樣?是否碰了頭部後出現嘔吐?此外,嘔吐物的內容也是線索之一。如果感到不對勁,不妨帶著嘔吐物請醫生檢查一下。
2、反復劇烈的嘔吐或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的嘔吐如果你的寶寶經常劇烈嘔吐,但是沒有伴隨出現其他症狀,這可能是癲癇的信號。如果寶寶見到某些人或在某些地方(如醫院或日托機構)就會嘔吐,這說明這些人或地方給寶寶造成了壓力,導致嘔吐的發生。
Ⅳ 寶寶吃奶後經常會嘔吐,請問是什麼原因
吐奶是嬰兒時期十分常見的症狀。有些寶寶經常吐奶,甚至剛吃完奶就全部吐出,人也漸漸消瘦。孩子出現這種現象,可能患有醫學上所稱的胃食管返流症。 正常情況下,食管下端括約肌保持一定的張力,形成一個高壓帶,將胃和食管分隔開來,阻止胃內容物返流入食管,而且食管的蠕動波還能將返流物推回胃中。剛出生不久的嬰兒食管下端括約肌還未發育完善,張力較低,待到5~7個星期後才能建立起有效的抗返流屏障,並隨年齡增長逐漸完善。此外,嬰兒的食管下端括約肌到咽部的距離相對成人為短,卧位時間又較長,哭鬧時腹壓大升高。如果喂養不當,吞氣過多,引起胃擴張,就容易發生胃食管返流。 嬰兒胃食管返流症有四大症狀,即吐奶、體重不增、出血和肺部症狀,其中以吐奶最常見。據統計,幾乎有2/3的病孩出生後不久即出現反復嘔吐,隨年齡增大而加重,發展到後來,甚至每次餵奶後都嘔吐。嘔吐多不費力,非噴射性,但也有部分病孩為噴射性嘔吐,平卧位和噯氣時更容易發生。有的孩子不餵奶時也常吐奶。 反復吐奶,會引起營養不量,體重不增或下降。由於胃食管返流,胃酸等腐蝕食管黏膜,還可造成食管炎,甚至引起食管黏膜血管破損、出血。此外,胃食管返流時,若胃內容物誤入氣管則可引起肺部反復感染,嚴重危害孩子的健康。因此,應根據嬰兒胃食管返流的不同程度採取相應措施。 ◆飲食控制 飲食宜少量多次,選擇質地柔軟而熱量豐富的食物。避免吃過熱或過冷的食物。少吃或不吃脂肪類、巧克力、大蒜、洋蔥、薄荷、檸檬汁和番茄汁等食物。由於胃食管返流與胃的充盈度關系較大,所以,食品應做得稠厚些,以減少容量。 ◆體位療法 對輕、中度的胃食管返流嬰兒,餵奶時應將嬰兒抱在半直立位,餵奶後維持半卧位1小時左右,睡眠時床頭抬高20~30厘米,保持頭高腳低位。通常在2星期內就可使嘔吐減輕。重度患兒應24小時持續維持體位治療,可讓患兒睡在傾斜30°的床板上(頭高腳低),取俯卧位(趴著睡),以背帶固定,或抬高床頭20~30厘米。 ◆葯物療法 目前用於胃食管返流的葯物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抗酸劑,不僅能中和胃酸,還可促進幽門竇胃泌素的產生,升高血清胃泌素的濃度,從而增加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壓力;另一類是H2受體拮抗劑,如西咪替丁,其機理是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酸返流如食管,從而減輕症狀。 ◆手術 據統計,新生兒、嬰兒胃食管返流經內科治療絕大部分數月後可明顯改善。若經上述治療6個月後仍有吐奶或其他症狀是,可考慮手術治療。
Ⅳ 寶寶在吃奶時會吐奶,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肌肉還不是很發達,再加上寶寶的胃在體內多處於橫位。這樣一來,吃進胃中的奶汁在嬰兒用力時或者打嗝時就會很容易從胃中返回到食道,並通過口腔反吐出來。嬰兒的消化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所致。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食管的蠕動比較慢,吃奶後容易暫時在食管下段淤積;同時嬰兒的胃呈現水平位,胃和食管相連的部位賁門肌肉發育不完善。
感染性腸胃炎是目前嬰兒、兒童和青少年嘔吐最常見的病因,通常有病毒引起。其他可導致嘔吐的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消化性潰瘍病,腸梗阻(阻塞),循環性嘔吐綜合征,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等。為小寶寶自己不是很能控制進食,若寶媽一直餵奶,寶寶吃多了就會吐出來。通常一個月內的嬰兒每次的奶量在50到80毫升,一次不可喂養過多。
Ⅵ 寶寶喝奶之後發生吐奶,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寶寶喝奶之後發生吐奶,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小嬰兒吐奶吐出來的像豆腐渣似的,是什麼原因?小寶寶在特別小的時候,2-3個月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吐奶的現象,其實也是生理現象,像豆腐渣是因為已經吞咽到胃裡以後在胃裡頭的胃液,尤其是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奶里的蛋白質已經部分進行了消化,會發現孩子吐出來豆腐渣還呈現一種酸性,就是因為胃液里頭還有很多的胃酸,所以吐出來的奶既有喝進去還有經過胃蛋白酶部分消化的,還有一些胃酸。
c
大月齡的孩子基本上不吐奶或者吐的很少,逐漸會越來越少。如果小孩已經不吐了,又出現頻繁嘔吐,提示有疾病的可能,需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Ⅶ 寶寶吃奶吃了好久還會吐,而且沒動都吐出來好多,為什麼呢
你好,寶寶吐奶是因為寶寶的胃是水平的,噴門鬆弛,寶寶吃奶時吃的過急或過飽,都容易出現吐奶的情況,建議寶寶吃完奶後把寶寶豎起來抱抱,適當的拍拍後背。
Ⅷ 寶貝吃奶老是吐怎麼回事
怎樣幫助吐奶的寶寶?
新生兒發生吐奶,不僅僅是因為吃奶後改變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嬰兒生理上的特點。首先,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嬰兒的胃部構造以及他們吃奶方式上的特點
新生兒容易吐奶的原因在於他們的胃部和喉部還沒有發育成熟
新生兒的胃部,從正面看是橫躺著的,呈不穩定狀態,同時賁門部位(胃部入口)還比較松。也就是說,大人吃飯時,當食物進入胃部後,賁門會通過收縮來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於嬰兒的胃賁門部位還不能很好地進行收縮,從而導致進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從而導致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當孩子打嗝或身體晃動時,吃進去的奶也就比較容易被吐出來了。
吃奶瓶的寶寶
如何避免孩子吐奶?吐奶後又該如何護理呢?
奶嘴孔如果過小,孩子就要用力吸吮,從而導致空氣與奶汁被一起吸了進去,也容易引起吐奶;但如果奶嘴孔過大,孩子吸吮時就容易被嗆著而引起劇烈的咳嗽。所以,在選擇奶嘴時,我們要考慮到奶嘴孔大小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註:如果每次吃奶後孩子都要吐奶的話,就需要我們對每次餵奶的數量以及間隔進行適當的調整了。也就是說,餵奶最好做到少而勤,並且每次餵奶後最好能幫助孩子拍嗝。
防止吐奶的最好辦法就是幫助孩子拍嗝
孩子在3-4個月大之後,不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賁門的收縮功能也已發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數也就會明顯減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餵奶後我們最好還是要幫助孩子拍嗝。
幫助孩子拍嗝的方法:
豎著抱起孩子,輕輕拍打後背
豎著抱起孩子後輕輕拍打後背5分鍾以上,是幫助孩子拍嗝的基本方法。如果孩子還是不能打嗝的話,也可以試試用手掌按摩孩子的後背。
支起孩子的下巴,讓孩子坐起來
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腿上,然後再輕拍後背的方法也可以。因為孩子坐著的時候,胃部入口是朝上的,因此打嗝也就比較容易了。
打不出嗝的時候
吸入胃中的空氣,有時會夾在前後吸入的奶汁中,此時如果將孩子上身直立起來,將有利於胃中空氣的排出。因此,媽媽可以將孩子豎著抱起來,或者可以給孩子墊高後背使上身保持傾斜30分鍾左右。
如果孩子吐奶了,上身保持抬高的姿勢
一旦嘔吐物進入氣管會導致窒息。因此在讓孩子躺下時,最好將浴巾墊在孩子身體下面並要保持上身抬高。如果孩子躺著時發生吐奶,我們可以把孩子臉側向一邊。
吐奶後,要多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在孩子躺著時要把孩子頭部墊高,或者索性把孩子豎著抱起來。吐奶後,孩子的臉色可能會不好,但只要稍後能恢復過來就沒有問題。另外,根據情況可以適當地給孩子補充些水分。
補充水分要在嘔吐後30分鍾進行
孩子吐奶後,如果馬上給孩子補充水分,可能會再次引起嘔吐。因此,最好在吐後30分鍾左右用勺先一點點地試著給孩子喂些白水。
吐奶後,每次餵奶數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
在寶寶精神恢復過來,又想吃奶的時候,我們可以再給寶寶喂些奶。但每次餵奶量要減少到平時的一半左右,不過餵奶次數可以增加。在寶寶持續嘔吐期間,我們只能給寶寶餵奶,而不能喂其他食物,包括輔食。
母乳喂養的寶寶
吐奶在新生兒是正常現象,大多數嬰兒在出生後頭幾個月基本上每天都要吐幾次奶。西爾斯醫生勸告新手媽媽們說,這倒不是醫療問題,而更是衣服問題,而且它並不困擾孩子,反而只是大人覺得這是件麻煩事,因為要收拾洗涮。所以餵奶時最好穿花一點兒,別穿深顏色,以免被吐奶染臟了,看著太明顯。
新生兒的賁門很松,胃裡的內容比較容易返回來。有時是因為他吃得太多,身體以嘔吐的方式來扔掉多餘的奶;有時是因為他吃奶時吞咽進空氣,沒有打出嗝來,胃一旦收縮,就會漾奶。待到孩子長大一些,賁門長結實一些,自己會坐立會打嗝時,吐奶現象就會自然消失。
防止的手段有幾條:
一、是注意不要讓寶寶吃的太急,如果奶脹、噴射出來,會讓孩子感到不舒服;
二、是餵奶中以及吃飽後注意拍嗝;
三、是餵奶後最好讓寶寶豎立20到30分鍾,也別急著忽悠寶寶玩兒。
吃母奶的孩子在這方面要優於吃奶瓶的孩子,吃奶瓶會吞咽大量空氣,吃母乳則不會,因為寶寶的嘴和媽媽的乳頭形成一個真空吸附,空氣不容易侵入。至於吐奶量,只是看上去很多,其實大部分是胃液,孩子不會因此而餓肚子。只要寶寶沒有表現出不適,也沒有減少體重,或者出現大量頻繁嘔吐、顏色發綠、哭鬧咳嗽等等異常現象,就不必看醫生。
以上資料是網上找到的。我女兒剛出生11天,也這樣!我也剛好在查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