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西晉在短時間滅亡

為什麼西晉在短時間滅亡

發布時間: 2022-07-30 09:13:53

Ⅰ 西晉王朝很快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①統治集團腐朽,西晉皇族為爭奪皇位,混戰了十幾年,耗竭了西晉的國力。 ②西晉的官僚地主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激起他們的反抗。分析關於西晉滅亡的重要原因,個人認為不外乎以下三方面的直接原因:皇帝白痴、八王之亂、皇後專權。歷代王朝的滅亡首先是政治上出現問題,西晉也不例外;讓一個白痴做了皇帝,王朝中央政府的中樞神經系統出現了紊亂,這個國家想不完戲也難。

Ⅱ 司馬炎順利的建立了西晉,為何沒多久就走向了衰敗

我認為西晉王朝之所以會快速滅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司馬家族篡位奪取天下,所以失了人心;第二、司馬家族沒有統治天下的能力;第三、西晉王朝軍事實力衰弱。

三、西晉王朝軍事實力衰弱

最後,西晉王朝會早早覆滅,我認為與西晉王朝的孱弱實力也過不了關系。曹魏勢力從曹操時期開始,不管其他方面如何,軍事實力一直是在線的,所以曹魏勢力才能夠慢慢壯大,而西晉王朝並不具備這么強大的軍事實力,所以才會在動盪中被起義軍給滅掉。

Ⅲ 西晉短暫滅亡的根本原因

千年歷史風雲中,王朝更替總是繞不開的話題。無論是詩詞錦綉的盛唐,還是群雄並起的三國,終化為後人評說中的一抹別樣芳華。

在這些王朝中,西晉之亡無疑是個特殊的存在。不少人一說到西晉亡國,總是輕蔑笑道:「都怪皇帝太白痴」,絲毫不見提到其他王朝亡國時的遺憾惋惜之情。

誠然,西晉的運氣很不好,遇到了以司馬衷為代表的白痴皇帝。在這位智商欠費的皇帝帶領下,西晉的統治階層們一番神操作,讓剛剛經歷治世的西晉迅速衰敗,甚至折騰出「衣冠南渡」的慘狀,把北方變成戰亂的地獄。

然而,一個白痴皇帝,外加一群野心家,就真能造成這般嚴重的後果嗎?西晉突然崩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然而,司馬衷的智商問題至多隻是西晉崩塌的催化劑。早在司馬衷登基前,他的大晉朝,已經腐朽透頂,別說他是個白痴,就算曹操穿越來「附身」他身上,也是無力回天。與其糾結司馬衷的智商問題,倒不如看看這段風雲變幻的歷史里,那些埋葬了一個王朝的大坑。

Ⅳ 西晉迅速滅亡的原因

一、原因:
1、用人唯親的選官制度
西晉沿用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世家大族壟斷政權的工具,形成了等級性的士族門閥制度。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但由於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於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准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准,到西晉時終於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局面。使得西晉朝野上下,真正有權利的都是名門望族,而真正有能力的卻沒有權利,也不能為國家和社會真正的出到力,從人才方面動搖了西晉的統治根基。
2、清談誤國
西晉社會上彌漫著一股清談虛浮之風。談玄本是文人雅士的功課。而西晉的很多官僚為了追求所謂的「風度」,整日談玄論道,故弄玄虛,主要討論一些脫離實際抽象的東西,甚至極端放縱任性的局面。他們擔任了重要官職,卻仍然玩世不恭,導致政事荒廢。玄學本身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是無過錯的。但它影響了政府機構的運轉,使得社會風氣變為空談,不務實際之風。這對國家的統治與穩定有著極大的影響。明清之際的顧炎武也認為清談之風使「國亡於上,教淪於下」,這就是清談誤國。
3、拜金主義
在司馬炎的縱容和包庇下,整個社會的主流導向形成了有了錢就沒有辦不成的事。西晉的官僚富豪們不遺餘力地追求利益,貪婪地搜刮民財,殘酷壓迫內遷的少數民族,最終激起他們的反抗。孟子曾經說過:「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如果舉國上下的人都在爭利、逐利,國家就危險了。如果此種現象成為社會時尚,那國家肯定要出問題了。在錢的驅動下,西晉社會問題日趨嚴重,統治危機日益顯現。
4、極度腐朽的西晉統治集團
西晉統治階級的當權派,司馬氏集團中人,相互間只有一種極陰惡的殺奪關系,見利必奪,以殺助奪,愈殺愈猛烈,一直殺到發動十幾年的大混戰,耗竭了西晉的國力。殺奪與濫賞,使得統治集團中人得失急驟,生死無常,心情上表現緊張與頹廢,躁競與虛無的相反現象,生活上苟且無恥,縱情享受。
二、西晉簡介:
西晉(266年—316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國後短暫的大一統王朝之一,另與東晉合稱晉朝。傳五帝,國祚五十一年。若以滅東吳始,則僅立朝37年。為了區別於五代時的後晉,史稱西晉,又稱為司馬晉。
三國末期曹魏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二子司馬師、司馬昭都是權傾一時的權臣。司馬炎於265年取代曹魏政權而建立新政權,建國號為晉,定都於洛陽,西晉代魏後,期間發生西陵之戰,280年滅孫吳,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一。但滅吳後,西晉舉國沉浸在奢侈腐敗的氣象之中,晉武帝出身世族,其家族經過長期發展,早就形成龐大的權貴集團。因此自西晉建立,政風十分黑暗,貪贓枉法,賄賂風行。

Ⅳ 西晉好不容易統一天下,為何卻短命而亡

我們都知道古代國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古代不變的定律。但是我們都知道西晉卻是存在時間極短的一個朝代,從建國到滅亡短短幾十年時間。我認為這樣的原因是司馬炎選錯了繼承人,他選了「痴人皇帝」司馬衷為下一任皇帝。

我認為這一切都是因為司馬炎的小肚雞腸,即使是司馬攸想為母親守靈他都不同意,直接讓司馬攸懷恨而死。或許這也是因為他身處皇宮,也是他一生之中的悲哀吧。

Ⅵ 西晉王朝為何如此短命原因是什麼

身為西晉國君的司馬炎,對於皇位,並不像想像中那樣珍惜,他在位後,確實是“勵精圖治”開創了太康之治,但在吳國之後,司馬炎就把自己治國的目標改為了享樂。據史書記載,司馬炎多寵,平吳之後,復納吳王孫皓宮,從此便有了一場大宴,天下大亂,天下大亂,天下大亂,天下大亂,天下大亂。”後宮妃嬪宮女上萬人,侍寢靠羊來引路,羊到哪停下來,就讓妃嬪侍寢。“上行下效”,皇帝尚需時日,官吏自然變本加厲。

Ⅶ 西晉作為大一統王朝,為何如此短命

西晉,是東漢之後的又一個大一統王朝,按理來說,這樣的大一統王朝肯定會名留青史的,可是西晉沒有。西晉不僅沒有,還被牢牢地釘在了恥辱柱上。

因為西晉不僅存在時間短,還給中原的百姓帶去了一段十分黑暗的時光,史稱「五胡亂華」。

那麼,西晉為何會如此不堪呢?

這實際上就是權力的腐朽帶來的變化。司馬炎自己尚且不能以身作則,自然也不能指望他去管下面的人。

而這些士族掌握了當官的渠道以後,無論這個人才能如何,都能當官,自然也就不會盡心竭力為國家辦事。至於下面那些有才能的人看見這一幕以後,就會和士族產生沖突和矛盾。

而人才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對一個國家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

結束語

西晉滅亡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司馬衷的智力低下,亦或是賈後的干政等等,這就不一一列舉了。總而言之,西晉作為大一統王朝而言,是很失敗的。

Ⅷ 為什麼西晉會滅亡

司馬炎篡魏後,建立晉朝, 史稱西晉。但這個西晉王朝只經歷了短短的幾十年就被滅掉了。郭知熠今天來考察一下為什麼西晉會這么快就滅亡這樣一個歷史問題。

郭知熠在討論古代分封制與郡縣制究竟孰優孰劣這個問題時曾經提到過西晉的滅亡。其實,因為唐柳宗元在他那篇聞名於世但實屬平庸的文章《封建論》中,將西晉的滅亡歸結於晉武帝司馬炎所實行的所謂「分封制」。 那麼,對於西晉滅亡之原因的考察就成了郭知熠要反駁柳宗元的必經之途。

在「唐人柳宗元的《封建論》究竟錯在哪裡?」這篇文章中,郭知熠先生其實就這個問題已經完全駁倒了柳宗元。這個反駁之邏輯並不難懂,我們有必要在這里復述一下:

柳宗元認為西晉盡管實行了「分封制」,但西晉仍然短命。換句話說,柳宗元認為西晉早夭的原因在於分封制。由此,柳宗元是要推導出實行了分封制的國家其壽命也可能非常短。

郭知熠的反駁邏輯就在於,西晉根本就沒有實行真正的分封制, 它實質上所實行的是一種「偽分封」。如果西晉沒有實行真正的分封制,那麼,從西晉短命的事實就無法推出分封制的王朝也可能短命這樣一個結論。

我想這個反駁已經清楚了。至於為什麼說西晉的分封根本就不是真正的分封制, 我們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首先來看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分封制下設置諸侯國的主要目的在於拱衛京師。分封的諸侯國的國君是世襲的,這些諸侯國對中央形成一個保護層。為了能夠達到拱衛京師的目的,各個諸侯國都有自己的軍隊。這些軍隊由諸侯國君調遣。

司馬炎在晉初分封同姓王時,共封了二十七個同姓王。 但這些同姓王所屬的諸侯國卻只能有極少的軍隊。按照規定,大國的軍隊只能有五千人,次國的軍隊只能有三千人,而小國的軍隊就更少,只能有一千五百人。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些軍隊對於自己的諸侯國都無法保護,更談不上什麼拱衛京師了。因此,這就是為什麼郭知熠說西晉的分封是「偽分封」的原因。

這個分封是完全名不副實的。而且各個同姓王根本就不「就國」,他們有些呆在京師,在京中任職。有些統領軍事,「如汝南王亮,武帝時為大都督,督豫州諸軍事,鎮許昌;楚王瑋,太康末,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將軍;趙王倫,元康初遷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關中;齊王冏,是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鎮許昌;成都王穎;惠帝時為鎮北大將軍,鎮鄴;河間王顒,為平西將軍,鎮關中」(《中國通史》第五卷「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有些同姓王甚至以回到諸侯國為恥辱。這些都是發生「八王之亂」的根本原因。

我想讀者諸君已經清楚了為什麼說西晉的分封根本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分封,而是徹頭徹尾的「偽分封」。

郭知熠在下面還要說明:這個「偽分封」體制不僅不如真正的分封制,甚至不如郡縣制。從本質的意義上說,它還是郡縣制,而且是最壞的郡縣制。

首先,這個體制從根本的意義上還是郡縣制, 是中央集權制。諸侯國是名存實亡的。既沒有軍隊,又沒有財政權,說到底,這些諸侯國根本就沒有絲毫的獨立性。所以,除了名義上的分封及諸侯國外,這是不折不扣的中央集權。

但這個意義上的中央集權比郡縣制更壞。這是因為朝中大權完全由司馬家族所牢牢地控制住。不僅治理國家的能臣無法產生,帶領軍隊的能將也無法產生。而且,這樣一來,每個同姓王都以為自己有資格來作皇帝,或者來控制皇帝,從而造成天下大亂。所謂的「八王之亂」就是如此產生的。

而如果是分封制, 不僅朝中的大臣可以任用賢才,而且各個諸侯國的大臣也可以任用賢才。即使是郡縣制,朝中的大臣也可以選用賢才。而在西晉的體制中,朝中的主要大臣和軍隊中的主要將領只能是司馬家族中的成員,這個可選擇的范圍是如此地窄小,難怪西晉被弄得烏煙瘴氣了。

為什麼司馬炎要採用這個非常奇怪的體制呢?

這是因為魏國滅亡的教訓。魏國的滅亡,在司馬炎看來,是因為曹魏的皇族的力量太小的緣故。我們知道,曹魏也大封同姓王。由此,我們看出曹魏的分封制更加不著邊際, 更加不是真正的分封制。據說,曹魏的分封王甚至沒有基本的自由,他們的活動都受到種種的限制,以至於他們羨慕平民的生活。

所以,司馬炎要大大地加強皇族的力量。郭知熠認為,他的努力方向是正確的,但方法卻是完全錯誤的。他應該實行真正的分封制,讓各個諸侯國擁有軍隊,讓各個諸侯國有相對的獨立性,讓各個同姓諸侯王「就國」。 而不是讓他們控制中央的行政權,控制中央的武裝力量, 以至於最後亂國。

綜上所述,西晉王朝早夭的原因根本不是什麼分封制,而是司馬炎所實施的「偽分封制」, 這個「偽分封制」在本質上是中央集權制,而且是最壞的中央集權制。

是被劉淵所建立的漢所滅。 當時漢主劉聰派中山王劉耀出兵攻打關中,晉憨帝司馬業派大將去抵禦,大敗而回。而漢軍卻步步緊逼長安。而四方守將都坐以待斃,不去支援長安。當攻打長安的時候,長安城中糧食匱乏,憨帝聽從索琳等人的勸諫,憨帝唯有忍辱投降,西晉就這樣滅亡了

熱點內容
保利芳園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484
硬的東西吃下去胃會痛為什麼 發布:2025-05-18 03:35:03 瀏覽:88
為什麼喝酒很長時間後會吐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661
抖音直播的tb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3:34:19 瀏覽:92
為什麼說用電腦交作業更方便 發布:2025-05-18 03:29:31 瀏覽:941
為什麼軟體都用不了網 發布:2025-05-18 03:25:47 瀏覽:577
父子之間為什麼搞不好關系呢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717
手機為什麼不能代替對講機 發布:2025-05-18 02:56:09 瀏覽:138
為什麼小米門鎖開門時故障 發布:2025-05-18 02:44:22 瀏覽:566
為什麼微信聽語音手機會關機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