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鐵乘車時間要隔一段
1. 地鐵發車時間間隔與站與站間隔一樣嗎
你好,不一樣的。地鐵有其AFC系統控制,一般兩站行車時間為2分鍾不到,而行車間隔一般為4分鍾以上(其實我們是以相距公里數計算,為方面你的理解顧換算成時間),所以就算間隔短了時間不會快
2. 地鐵乘坐上車到下車中間隔時間是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3
3. 為什麼地鐵跑起來站點之間間隔只有一分多鍾,可是等地鐵要等6分鍾
地鐵跑起來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地鐵想要停下來卻很慢,所以說這才造成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都是兩個車站之間的距離比較近,但是車想要到達這個車站卻比較慢,這是各種各樣的現代交通工具所沒有辦法克服的一點。
現在交通工具一直都在去想辦法克服這一點,比如說有人就曾經提出過一個設想,能不能在高鐵上面建一個活動的,車體在高速運動的過程中直接把車體帶離車站,這樣就不需要完全的停下來,就可以完成乘客的正常,上下車交通的效率會提高很多,只不過這還是一個設想,沒有真正的實行,需要大量的實驗來保證安全才可以嘗試。
4. 坐地鐵買好票馬上有車來嗎,要等多少時間
來車頻次取決於城市,線路,乘車時段的不同。地鐵是市內交通工具,間隔不會太大。但買好票就來車是不太可能得,看運氣。個人了解,目前中國大陸地鐵班次間隔最短是北京4號線.早高峰90秒一列車。基本到站就有車。大多數城市的地鐵列車間隔都在8分鍾以內,不用怎麼等。也有特例,如上海11號線花橋支線,上海3號線,武漢4號線。這些線路間隔有時會超過12分鍾,甚至達到20分鍾以上,不過這些線路行進路段都不太繁華,估計你也不會坐到。
5. 北京地鐵為什麼末班車之後還要空駛一圈
地鐵末班車空駛一圈是為了回庫或者是回到車廠里檢修。
6. 上海地鐵,每天各個時間段,從A點到B點所用時間都是大致相同的嗎
也只能說大致相同,但絕對不可能分毫不差。比如高峰期間,上下車人流很多,車門打開的時間就會比較長,因此耽擱的會久;非高峰期間,上下車人少,車門打開的時間就短,耽擱的時間也少。地鐵的運營需要人的調節,不是完全自動的,所以A到B的時間不可能完全一樣。
7. 地鐵兩分鍾一站,為什麼等一趟地鐵要5分鍾
這是兩個概念,兩分鍾一站代表的是列車運行速度,這個速度比較恆定;
5分鍾一趟車是發車速度,或者叫做發車間隔時間,這個往往根據峰穀人流動態調整的。
8. 在地鐵行駛過程中,駕駛員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用手向前指一下,為什麼
這是手指示法。用來提醒駕駛員時刻注意前方信號狀況、線路狀況和區域限速情況。這種方法最早為日本的列車司機所使用,現在我國地鐵列車操作員也基本使用這套方法。這套方法有嚴格的手勢規定。如列車在站台准備發車時,駕駛員必須伸出手臂攤開手掌確認已收到發車信號,然後同樣手勢通過監視器確認站台情況良好,最後確認車門與屏蔽門之間沒有夾物。然後做手勢向當班站務員示意准備發車,在得到站務員確認手勢(或者旗語)後方可進入駕駛室准備發車。這種方法有助於幫助駕駛員更好的集中精力確認各種情況,以減少人為失誤導致的事故發生。
9. 地鐵為什麼要在半小時內換乘
3站點將持交通卡出站換乘 出站換乘間隔30分鍾
30分鍾時限內,上海火車站站、虹口足球場站、宜山路站這3個站點換乘,便可以實現「出站換乘」,檢票系統將克服物理換乘上的「斷層」,對其進行連續計費並按票價表扣費,這是記者從昨天召開的市人大「公交優先」專題調研上海軌道交通座談會上了解到的。地鐵部門解釋,「出站換乘」是針對暫不具備物理連接收費通道的換乘車站而增加的一種特殊換乘方式,目前上海軌道交通網路中的上海火車站(連接1、3號線)、虹口足球場站(連接3、8號線)、宜山路站(連接3、4、9號線)都屬於該類型車站。此次交通卡「出站換乘」方式在上述三個換乘站率先試點運作。另就「出站換乘」的時間間隔,地鐵部門表示,目前該時間間隔暫定為30分鍾,即持交通卡乘客在規定的30分鍾內,從上述站點出站並通過本站換乘另外一條線路,售檢票系統對其進行連續計費並按票價表扣費。需要注意的是,「出站換乘」僅限於交通卡換乘,單程票IC卡並不在其列。地鐵部門表示,由於單程票採用IC卡,製作成本較高,需循環使用並出站回收,因此目前單程票無法實施「出站換乘」。持單程票乘客出站後需另行購票換乘另外線路。記者還從會上獲悉,為配合市裡即將發放的「敬老卡」的使用,地鐵運營部門已基本完成相關軟體升級及測試工作。屆時,按市有關部門的統一安排部署,70歲以上老年人持「敬老卡」,便可在非高峰時段在地鐵內通過標有「專用通道」的閘機免費進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