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三國關羽為什麼消失了一段時間

三國關羽為什麼消失了一段時間

發布時間: 2022-08-01 08:52:03

① 《三國演義》關羽是怎麼一步步隕落的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混的是風生水起,一路是被神話到了豬腳的地步。斬華雄,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死後化為厲鬼向呂蒙索命,這樣的英雄人物怎麼會遇上對手,怎麼會敗走麥城?

一:關羽非常的傲慢,對五虎中黃忠就可以看出來。劉備在自封漢中王的時候,關羽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首,一聽說黃忠也被封為五虎上將之一。非常懊惱:「大丈夫如何與老卒為伍?」

二三:造成蜀吳聯盟的瓦解的直接導火索就是關羽的傲慢,諸葛瑾來到荊州幫孫權的兒子提親,欲促進兩國的關系共破曹操、關羽在聽完諸葛瑾的來意之後勃然大怒:」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是看著你弟弟是諸葛亮的面子上,直接斬你頭顱。「就這樣蜀國和吳國的仇就結下了,吳國仗著有著地利的優勢聯合魏國直接把荊州拿下,也直接導致了關羽人頭的落地。

四:兵力的懸殊:關羽在荊州大概有五萬人馬左右,而曹軍從動人馬十萬,孫權起傾國之兵。兩家加起來直接超過二十萬大軍前後夾擊關羽。不管關羽的個人作戰能力再強也只能在車輪戰下隕落。

五:人才將領上的缺失:關羽手邊幾乎沒有得力的戰將,唯一講得出名的或許只有關平。而曹操方面有曹仁、於禁、徐晃、龐德。吳國方面孫權親自出手、呂蒙。陸遜頂級謀士。在如此多頂尖謀士武將的共同謀劃下,關羽必死無疑。

六:荊州是蜀國最弱的一個據點。在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諸葛亮守漢中、劉備坐鎮成都。關羽守荊州。蜀國本來兵力就在三個國家中最弱的,如今分為三個據點,難免無法一一照顧到位。荊州只有關羽一人守,總比魏吳攻其它據點好吧?所以荊州是必敗的,關羽只是陪葬品。

② 有誰知道三國時,關羽為什麼會丟掉荊州為什麼會死

劉備進軍西蜀,把關羽留在荊州鎮守,沒過幾年,關羽就把荊州丟了。這個號稱時代英雄和後來的武聖大帝的將軍,最後的下場是很悲慘的。但歷史沒有為關羽的千古遺恨尋找恰如其分的理由。無論是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三國志》都把「荊州之失」歸因於關羽個人的性格和秉性,大家一致認為,「因為關羽『恃才傲物,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致使手下人糜芳、士仁等將領投降叛敵,招致慘敗。」但實際上,關羽的個人性格上的缺點被無限擴大了,劉備和劉備集團作為領導人和組織對關羽的失敗幾乎不用負任何責任,哪怕是名義上,這有點不公平。在三國鼎足的過程中,劉備的個人才學和文韜武略與曹操、孫權相比,確實不能稱之為上等,特別是在劉備集團組建過程中,終其一生而沒有建立起一個強大的組織機構。曹操打著「唯才是舉」的旗號,建立了完備的人才庫,「挾太子以令諸侯」,占據著北方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以正統的地位網路了大量的精英人才;東吳歷經三代,家族式管理以親緣地域為紐帶也招徠了一些能夠稱之為當世英才的人物。這些劉備都是所沒有的,他好像除了一個「劉皇叔」的虛名和滿腔的熱情外,一手創建的劉備集團幾乎就像狂風中的一葉舟,大部分的時光是在奔波流離和惶惶不可終日中度過的。由於他的集團是如此之弱小,所以當一下子吃下荊州這個龐然大物,幾乎是難以消化的,人才使用上也就更加捉襟見肘了。此時,西蜀的劉璋是當時有名的「草包太守」,卻占據著富庶的天府之國,在沒有完全消化荊州的時候,劉備集團卻迫不及待地上馬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第二步,直取西蜀。西蜀當然要取,問題是:荊州怎麼守?從當時的戰略地位看,即使劉備集團的主要幹部都留在荊州,守住它也絕非易事。北有曹操集團的虎視眈眈,南有孫權集團的隱隱窺視。從兵法上講,荊州(今天的湖北、湖南地區)是「爭地」,易攻不易守。換句話講,荊州無論歸曹操還是孫權,都能夠守住,因為雙方都有後方的支撐。惟獨劉備集團要守住荊州簡直太難了。而這樣一個遭受兩線作戰的「爭地」卻歷史性地交給了關羽。無論關羽多麼勇猛和無敵,這時候的情形簡直「如在火上烤」,關羽手中並沒有多少王牌可打。劉備給關羽留下的是剛從赤壁之戰中走過的滿目創痍的荊州,經濟急待恢復。劉氏集團從公元200年逃難至此,一直在荊州西北一個叫新野的窮鄉弊壤呆著,一呆就是7年。荊州的老百姓根本沒有對劉氏集團有什麼特別的感情,這里的人心也並不牢固,所以後來孫權一旦偷襲荊州得手、把關羽的一些將士的家屬抓起來後,士卒們很快就作鳥獸散,忠義的很少。最為關鍵的是,諸葛亮應劉備之命趕赴西蜀時,留給關羽的人馬清一色的是關羽周圍的步從,周倉、關平、廖化等人在劉備集團內勉強可以算是可用之才,但放到整個天下這樣的人才能行嗎?劉備把千斤重擔交給了關羽但是卻沒有給予他應有的組織上的支持,帶走了自己內部的幾乎所有的人才,使本來僅精通「打仗」專業的關羽卻身兼「太守」和「將軍」兩個職責,被迫成為全能的職業經理人。不能說劉備沒有考慮到對荊州進行必要的援助和支持,比如在入川之初,把諸葛亮留在荊州,努力搞好基礎建設;還堅決要求劉封、孟達要及時策援荊州,與荊州形成戰略上互援之勢等。但是劉備集團實在是在組織構建上缺乏科學化、規范化,劉備集團基本上是建立在以哥們弟兄和親親我我的「義氣」管理模式的,組織鬆散,內部缺乏制度上牢固的聯系,因而,除了難以網路大量的當世之才外,大家在一起很難形成強有力的集體合力,團隊力量被極度弱化,最致命的是內部中層領導之間的合作幾乎不存在,充滿矛盾。比如:關羽聽說馬超投降過來,馬上投書諸葛亮,說「超人才可比誰類」,隱含的意思是,「馬超是厲害還是我厲害」?諸葛亮說「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指關羽)絕倫逸群也」。「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劉備集團內部彌漫著爭風吃醋的風氣;劉封、孟達留守上庸(荊州西北部),算作是劉備對關羽留守工作的支持,但是這二人見死不救,眼睜睜地看著關羽被殺、荊州淪陷。本來高度組織化的集團應該是一個十個指頭攥緊、勁往一處使的,但是在劉備集團根本不存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一直持續到劉備東征孫權,諸葛亮、趙雲等一批有見識的將領,都以比較消極的態度默認了劉備的一意孤行,東征失敗給了本來就先天不良、體質虛弱的劉備集團予以致命的一擊。劉備寄予關羽極大的信任,把責任和權力交給了他,但是留給他的是充滿危機四伏的凶地,等到了危難來,卻讓他一個人去扛。所以說,丟掉荊州的最大責任不在關羽,即使他不驕傲無人,即使他不大意,荊州還是要丟的。在美國西點軍校,一個士兵遇到軍官問話,只能有四種回答:「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借口」。「沒有任何借口」現在成為一本書的名字,並且正在熱賣中,被許多組織看成經典口號,加以傳播。實際上,要求屬下沒有借口,首先必須要做到組織沒有借口。因此,一個成功的集團應該使自己團隊里每一個人都能各司其責(職),團隊能夠給予每一個人予以及時而周到的支持和幫助,形成一種團隊無處不在的氛圍,團隊給予了每個人發揮才乾的平台,團隊也會在使每個人發揮聰明才智的同時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等到失誤來臨,看著自己的人才凋零而束手無策。只有團隊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支持力,這時要求每個成員沒有借口的完成本職工作,才能理直氣壯、擲地有聲。因此,當荊州易主時,劉備真應該問問自己,究竟是自己的錯還是孫權的禍,導致了荊州戰役的慘敗。可惜劉備沒有認真反思。當關羽被殺後,劉備糾集起並不強大的武裝,和孫權火拚起來。這時對於那個因後來非常著名的「荊州之失」而命喪黃泉的關羽和劉備集團的未來發展,還有多大裨益呢?

③ 三國中關羽為什麼會丟失荊州劉備的用人出了哪些問題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一年後(公元209年),劉備南征荊南四郡,而周瑜奪取富饒的南郡(江陵)。公元210年,周瑜病逝,劉備向孫權借來南郡(江陵),進一步鞏固了聯盟,同時也為日後荊州(南郡)的歸屬帶來了爭議。

此時,劉備占據南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五郡,成為荊州最大的贏家。公元211年,劉備應益州牧劉璋之邀,帶領數萬精兵入川,又於213年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率軍入蜀,圍攻劉璋。關羽成為了荊州留守主帥,肩負起守衛荊州的重任。


結語

劉備對關羽是非常信任的,將荊州交給其打理。但是出於本能,不能將荊州徹底交給關羽的嫡系,而是安排了自己的二舅哥糜芳為荊州二把手。而關羽認為糜芳是靠著裙帶關繫上位的,沒有真才實學,對他非常輕慢,關系越來越僵。最後釀成了大禍,糜芳和士仁在東吳呂蒙誘降時,想起關羽平時對自己的傲慢,沒有經受得住誘惑,開城歸降了東吳。他們兩人的叛敵,導致關羽前方戰事不利時,退無可退,敗走麥城,臨沮被擒殺。

劉備出於“帝王心術”,在荊州留守人事安排上,採取“制衡之術”,安排與關羽不和睦的糜芳為南郡太守,作為關羽的副手,坐鎮荊州,是一大敗筆。他的這一敗筆,為關羽丟失荊州埋下了隱患。關羽在前線浴血奮戰,後方卻失火,焉能不敗,荊州焉能不失。

④ 三國後期第一武將關羽為什麼最後成為孤軍並敗亡了

一、關羽軍的初始目標


二、武帝紀:“(建安二十三年)夏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等叛,遣鄢陵侯(曹)彰討破之。”

三、武帝紀:“(建安二十四年)九月,相國鍾繇坐西曹掾魏諷反免。”

注引世語:“諷字子京,沛人,有惑眾才,傾動鄴都,鍾繇由是辟焉。大軍未反,諷潛結徒黨,又與長樂衛尉陳禕謀襲鄴。未及期,禕懼,告之太子,誅諷,坐死者數十人。王昶家誡曰:“濟陰魏諷”,而此雲沛人,未詳。”參與作亂的有張綉子泉(見張綉傳)、劉廙弟偉(見劉廙傳)、王粲二子(見王粲傳)、宋忠子(見尹默傳)

其中直接與劉備、關羽有聯系見記載的有三批,勢力波及豫、荊、幽、冀、司隸五州。可見其時曹魏內憂外患,一齊襲至。

⑤ 為什麼《三國演義》中的關羽沒了之後我就不想看了呢

關羽的死代表了「破滅」。三國演義尊蜀,劉關張三人顛沛半世,總算在關羽水淹七軍的情況下做到了頂峰。蜀中三國劉備進位漢中王,荊州市關羽威震華夏。小說集里的故事情節都怎麼寫得?此後狂掃中華,生擒渣權,三兄弟走上成功之路啊。承繼漢朝大統,造就千古佳話啊。

實際

關羽死得悲痛,然以後趙雲死得軟弱無能,再然以後三國劉備死得凄然。連黃忠也中了冷箭跟隨走,關平也是一筆帶過病亡蜀中。不對呀,台本不可以那麼寫啊,男主角男配黃金軍團如何一個個就那麼死了。這小故事也要不必演下來啊。小故事然後發展趨勢就索然無味了,諸葛丞相無能為力。七擒孟獲有什麼作用?雞蛋里挑骨頭的,火烤藤甲軍把自己的壽年都燒燃了。六齣祁山有什麼作用?

上方谷一場雨澆熄最終的執著。上燈復活有什麼作用?這燈終究是要被熄滅的,魏延可憐擔了個罪行而已。暗淡了腥風血雨,漸行漸遠了鼓角錚鳴。宰相在五丈原軍營生活,想到關雲長威震華夏時那差一點點就能完成的先主盛業,內心會是啥味道。再之後呢,姜維窮兵黷武,費盡心機,偏是他死得最激烈,死無全屍。最終安樂公在晉帝眼前笑著說,此中樂,不思蜀。他還會想起,這天地差一點點就是他的?那樣的小說集終究是要上惡意差評榜的啊。給一個理想,在最宏偉的情況下硬生生弄碎,創作者你代表什麼意思?

關羽去世後,曹操痛楚,無法控制自己,他往往懷戀關羽,其實也是在懷戀過去的自身,以往的那一個時期。閱讀者此時的情緒應當也和曹操相近。事業有成後,曹操必須關羽來均衡自身心裡的一些缺少。在關羽的身上,曹操能看見自己年青時的理想化人格特質,這種幸福的特性,由於影響力真實身份的持續變動,動盪不安雄霸九州的眾多迫不得已,或切除,或異化理論了。曹操最艷羨的,是關羽的身上一以貫之的信念,豪放不羈的隨意。他在關羽的身上投影的,是他想變成而由於主觀因素標准而沒法變成的自身。

愛關羽,其實是在自身慰藉,把關羽作為心裡的一個並未崩壞三的圖騰圖片——雖然曹操沒法「變成關羽」,但尊敬關羽,會變成曹操的道德底線,變成他對往日爛漫時期的追念,變成他沒有徹底背馳理想化的證實。賞析關羽,是曹操精神世界的重獲新生。

⑥ 新三國45後關羽怎麼不見了

關羽在守備荊州,45集以後是劉備諸葛亮趙雲張飛去奪益州去了。需要留以上將守備荊州,所以把關羽留在荊州了。往下看馬上就到關羽失荊州走麥城了。

⑦ 《三國志》關羽為什麼會失荊州

今天每當人們想要形容一個人粗心大意、驕傲輕敵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時都會想到這樣一句話:「大意失荊州」

這句耳熟能詳的俗語,歷史出處來源於:東漢末年,荊州在赤壁之戰後被曹、孫、劉三家瓜分。劉備入蜀後,委派大將關羽留守荊州根據地。在取得益州之後,雖然劉備集團用割讓長沙、桂陽兩郡的方式換取了聯盟的維系,但此舉並沒有滿足江東集團對荊州覬覦野心。於是在關羽發動北伐的襄樊之戰時,孫權派大都督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得手。關羽也因為腹背受敵而被孫權俘虜殺害。

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也對這一段歷史也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改編,比如:水淹七軍、白衣渡江、敗走麥城等等。

古往今來人們每當看到這段故事無不痛恨江東孫吳的兩面三刀背信棄義;也為關羽疏忽大意沒能察覺敵人的狼子野心而扼腕嘆息。

巧合的是,三家在荊州范圍內的戰略優勢和他們打勢力強弱居然驚人的巧合,曹操占據荊州的治所襄陽,孫權佔有戰略要地江夏,後來又從劉備手中拿到了南方得長沙、桂陽,而劉備占據的南郡的江陵則是從孫權手中「借來的」,零陵和武陵雖然地大,確實荊州七郡之中最窮的兩個郡,戰略意義和曹、孫之地不可同日而語。

熱點內容
保利芳園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4:11:20 瀏覽:483
硬的東西吃下去胃會痛為什麼 發布:2025-05-18 03:35:03 瀏覽:87
為什麼喝酒很長時間後會吐 發布:2025-05-18 03:34:22 瀏覽:660
抖音直播的tb為什麼那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3:34:19 瀏覽:90
為什麼說用電腦交作業更方便 發布:2025-05-18 03:29:31 瀏覽:940
為什麼軟體都用不了網 發布:2025-05-18 03:25:47 瀏覽:576
父子之間為什麼搞不好關系呢 發布:2025-05-18 03:23:43 瀏覽:716
手機為什麼不能代替對講機 發布:2025-05-18 02:56:09 瀏覽:137
為什麼小米門鎖開門時故障 發布:2025-05-18 02:44:22 瀏覽:564
為什麼微信聽語音手機會關機 發布:2025-05-18 02:37:55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