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肺復甦時間為30分鍾
『壹』 心肺復甦的搶救過程
心肺復甦(CPR)是針對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採取的搶救關鍵措施,即胸外按壓形成暫時的人工循環並恢復的自主搏動,採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電除顫轉復心室顫動,以及盡早使用血管活性葯物來重新恢復自主循環的急救技術。心肺復甦的目的是開放氣道、重建呼吸和循環。人們只有充分了解心肺復甦的知識並接受過此方面的訓練後才可以為他人實施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 =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 胸外按壓 + 後續的專業用葯A:開放氣道
B:口對口人工呼吸
C:人工循環
A 開 放 氣 道
<拍搖患者並大聲詢問,手指甲掐壓人中穴約五秒,如無反應表示意識喪失。這時應使患者水平仰卧,解開頸部鈕扣,注意清除口腔異物,使患者仰頭抬頦,用耳貼近口鼻,如未感到有氣流或胸部無起伏,則表示已無呼吸。
B 口 對 口 人 工 呼 吸
在保持患者仰頭抬頦前提下,施救者用一手捏閉的鼻孔 (或口唇 ),然後深吸一大口氣,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內吹 氣 , 然後放鬆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鍾反復一次,直到恢復自主呼吸。
每次吹氣間隔1.5秒,在這個時間搶救者應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繼續口對口呼吸,直至專業搶救人員的到來。
C 人 工 循 環
檢查心臟是否跳動,最簡易、最可靠的是頸動脈。搶救者用2-3個手指放在患者氣管與頸部肌肉間輕輕按壓,時間不少於10秒。
如患者停止心跳,搶救者應握緊拳頭,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擊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舉有可能使患者心臟復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擊一次。
如心臟不能復跳,就要通過胸外按壓,使心臟和大血管血液產生流動。以維持心、腦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選擇胸外心臟按壓部位:先以右手的中指、示指定出肋骨下緣,而後將右手掌側放在胸骨下1/3,再將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鄰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劍突上。右手置於左手上,手指間互相交錯或伸展。按壓力量經手跟而向下,手指應抬離胸部。
·胸外心臟按壓方法:急救者兩臂位於病人胸骨的正上方,雙肘關節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壓,對中等體重的成人下壓深度為3—4厘米,而後迅速放鬆,解除壓力,讓胸廓自行復位。如此有節奏地反復進行,按壓與放鬆時間大致相等,頻率為每分鍾80—100次。
一人心肺復甦方法:當只有一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時,應是每做15次胸心臟按壓,交替行2次人工呼吸。
二人心肺復甦方法:當有兩個急救者給病人進行心肺復甦術時,首先兩個人應呈對產位置,以便於互相交換。此時,一個人做胸外心臟按壓;另一個人做人工呼吸。兩人可以數著1、2、3進行配合,每按壓心臟15次,口對口或口對鼻人工呼吸2次。)
注意事項:
1、口對口吹氣量不宜過大,一般不超過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氣時間不宜過長,過長會引起急性胃擴張、胃脹氣和嘔吐。吹氣過程要注意觀察患(傷)者氣道是否通暢,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臟按術只能在患(傷)者心臟停止跳動下才能施行。
3、口對口吹氣和胸外心臟按壓應同時進行,嚴格按吹氣和按壓的比例操作,吹氣和按壓的次數過多和過少均會影響復甦的成敗。
4、胸外心臟按壓的位置必須准確。不準確容易損傷其他臟器。按壓的力度要適宜,過大過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氣胸血胸;按壓的力度過輕,胸腔壓力小,不足以推動血液循環。
5、施行心肺復甦術時應將患(傷)者的衣扣及褲帶解松,以免引起內臟損傷。
2005年底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新版CPR急救指南,與舊版指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壓與呼吸的頻次由15:2調整為30:2.
心肺復甦有效的體征和終止搶救的指征
(1)觀察頸動脈搏動,有效時每次按壓後就可觸到一次搏動。若停止按壓後搏動停止,表明應繼續進行按壓。如停止按壓後搏動繼續存在,說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復,可以停止胸外心臟按壓。
(2)若無自主呼吸,人工呼吸應繼續進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時仍應堅持人工呼吸。
(3)復甦有效時,可見病人有眼球活動,口唇、甲床轉紅,甚至腳可動;觀察瞳孔時,可由大變小,並有對光反射。
(4)當有下列情況可考慮終止復甦:
①心肺復甦持續30分鍾以上,仍無心搏及自主呼吸,現場又無進一步救治和送治條件,可考慮終止復甦;
②腦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將病人頭向兩側轉動,眼球原來位置不變等,如無進一步救治和送治條件,現場可考慮停止復甦;
③當現場危險威脅到搶救人員安全(如雪崩、山洪爆發)以及醫學專業人員認為病人死亡,無救治指征時。
學會心肺復甦對於每個人都會很有用,生活中有很多意外,很難保證我們是時時安全的。為了能夠有危急時刻挽救生命,建議大家一定要學會初步的心肺復甦方法!
『貳』 心肺復甦一般做多長時間
心肺復甦的搶救時間通常為半個小時,如半小時後患者仍未恢復生命體征一般就沒有繼續搶救的意義了,除非是溺水、低溫所致的心臟驟停,因可能存在低體溫保護神經系統故可略延長搶救時間。另一方面,對每一位搶救者實施心肺復甦的時間建議為2分鍾(5個循環)輪替一次,以減少體力消耗,提高按壓效果。
『叄』 人工呼吸至少做多少個小時
心肺復甦一般做30分鍾,這個時間不能恢復,就沒有希望了。
昏迷患者或心跳停止患者在排除氣道異物,採用徒手方法使呼吸道暢通後,如無自主呼吸,應立即予以人工呼吸,以保證不間斷地向患者供氧,防止重要器官因缺氧造成不可逆性損傷。正常空氣中氧濃度約為21%,經呼吸吸入肺後人體大約可利用3%~5%。
也就是說,呼出氣中仍含有16%~18%的氧濃度,只要我們在進行人工呼吸時給患者的氣量稍大於正常,使氧含量的絕對值並不少於自主呼吸,這樣就完全可以保證身體重要器官的氧供應,不至於由於缺氧而導致重要生命器官的損害。
根據患者的病情選擇打開氣道的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搶救者一手放在患者前額,並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孔,另一手握住頦部使頭盡量後仰,保持氣道開放狀態,然後深吸一口氣,張開口以封閉患者的嘴周圍(嬰幼兒可連同鼻一塊包住)。
向患者口內連續吹氣2次,每次吹氣時間為1~1.5秒,吹氣量1000毫升左右,直到胸廓抬起,停止吹氣,松開貼緊患者的嘴,並放鬆捏住鼻孔的手,將臉轉向一旁,用耳聽有否氣流呼出,再深吸一口新鮮空氣為第二次吹氣做准備,當患者呼氣完畢,即開始下一次同樣的吹氣。
如患者仍未恢復自主呼吸,則要進行持續吹氣,成人吹氣頻率為12次/分鍾,兒童15次/分鍾,嬰兒20次/分鍾,但是要注意,吹氣時吹氣容量相對於吹氣頻率更為重要,開始的兩次吹氣,每次要持續1~2秒鍾,讓氣體完全排出後再重新吹氣。
一分鍾內檢查頸動脈搏動及瞳孔、皮膚顏色,直至患者恢復復甦成功,或死亡,或准備好做氣管插管。
人工呼吸法,用人工方法,使空氣有節律地進入和排出肺臟,達到維持呼吸,解除組織缺氧的目的。常用方法有口對口人工呼吸法、仰卧壓胸法、仰卧壓背法等。進行人工呼吸前,應先解開傷員領扣,緊身衣服、褲帶,清除口腔的泥土、雜草、血塊、分泌物或嘔吐物等。
有假牙者應取出,保持呼吸道通暢。口對口人工呼吸的方法是:將傷員下頜托起,捏住鼻孔,急救者深吸氣後,緊貼對准傷員的口,用力將氣吹入,看到傷員胸壁擴張後停止吹氣,之後迅速離開嘴,如此反復進行,每分鍾約20次。如果傷員的口腔緊閉不能撬開時,也可用口對鼻吹氣法。
『肆』 心肺復甦是什麼原理
原理:通過在口對口呼吸的同時進行胸外按壓,以維持心搏停止患者的血液循環。主要包括現場心臟復甦和口對口吹氣。
現場心肺復甦主要是徒手操作,在許多場合下這是唯一實用有效的辦法。傷者或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後,會因為肌肉鬆弛而阻塞咽部,可採取頭後仰,抬舉下巴或下頜,從而使舌根向上提起,呼吸道通暢。
心搏驟停一旦發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時地搶救復甦,4~6min後會造成患者腦和其他人體重要器官組織的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心搏驟停後的心肺復甦必須在現場立即進行,為進一步搶救直至挽回心搏驟停傷病員的生命而贏得最寶貴的時間。
(4)為什麼心肺復甦時間為30分鍾擴展閱讀:
在臨床上,心跳呼吸驟停是很嚴重的一種狀況,救治不當病人就撒手人環。心肺復甦術就是針對心博驟停病人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搶救技術,通過心肺復甦術使病人立即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心搏、呼吸突然停止後,體內循環也跟著停止。
腦細胞就會缺氧,一般能支撐4分鍾,超過這個時間,大腦就發生可逆損傷,因此實施心肺復甦要爭分奪秒。為避免病人發生不可逆腦損傷,一旦病人出現心跳呼吸停止,要馬上做心肺復甦。越早實施心肺復甦,病人搶救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伍』 為什麼每30分鍾左右要做一次人工呼吸
個人懷疑你理解錯了心肺復甦中30:2的意思,這里的30不是指30分鍾,而是指30次胸外按壓後要吹氣2次。之所以既要按壓又要吹氣是為了保證能有外力輔助血液流動也能同時有氧氣供應。另外之所以要把兩次吹氣放在一起是為了節省時間以減少切換動作導致按壓的中斷時間過長。
『陸』 心肺復甦施救一般多少時間
一般來說,心肺復甦實施滿30分鍾就可以判定是否能夠復甦成功,若此時患者仍沒有出現自主循環的恢復,那麼其最終復甦成功的可能性已下降到1%以下,即使通過長時間搶救最終恢復自主循環最後很可能還是會死於臟器功能衰竭或處於植物狀態(伴有嚴重的神經系統損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溺水、低溫等原因引起心搏停止的患者可以適當延長搶救的時間,因為這類患者在心搏停止發生的同時常伴有低體溫,這可以較好地保護患者的神經系統,為搶救贏得時間。
因此一般只要心肺復甦滿30分鍾即可終止復甦宣布死亡,若復甦中患者出現自主循環體征也可以停止復甦,但需注意觀察患者情況,以防再次發生心搏停止。
回答僅供參考
『柒』 一個心肺復甦循環是多少時間
看不同的疾病和患者狀況,一般15至30分鍾即可,但是溺水、觸電等要無時間限制持續,直到恢復或者出現屍斑。
心肺復甦的注意事項:
實施人員應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迅速判斷病人有無反應、呼吸及循環體征,評價時間不要超過10秒;
操作順序變化:由A-B-C→→C-A-B 即:C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
保證胸外按壓的頻率和深度:頻率≥100次/分,胸骨下陷≥5cm,嬰幼兒按壓深度為胸部前後徑尺寸的1/3,約4-5 cm;
最大限度地減少中斷:將中斷時間控制在10秒內;
保證CPR效果:在條件允許情況下,醫護人員每2分鍾輪換施行者;
在條件許可下,要立即給予電除顫,在電擊前後要盡量避免中斷胸部按壓,每次電擊後立即以按壓重新開始CPR;
『捌』 心肺復甦搶救為什麼要持續30分鍾後才宣布死亡腦死亡含義
患者在經正規心肺復甦搶救達30分鍾而無任何自主循環恢復征像的情況下就可以宣布死亡,除外溺水,低溫導致的心跳呼吸停止,可以適當延長搶救時間,因為這兩種情況下可以同時存在低體溫,這可以保護神經系統遭受缺氧損傷。但是還有一類情況是不用心肺復甦就可以宣布死亡的,那就是發現時已經出現屍斑屍僵等明確死亡征像的。
『玖』 心肺復甦急救進行多長時間後可以進行效果判定
按照最新版國際標准化徒手心肺復甦指南,實施心肺復甦搶救30分鍾,患者仍未蘇醒,即可停止救治。也就是說,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經30分鍾搶救仍未恢復,就可宣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