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封建社會時間比西方長
Ⅰ 為什麼中國的封建社會比西歐的漫長很多
首先要對一種社會經濟制度(例如封建制度)的再生產問題作出解釋。社會經濟制度的再生產是指:在一種社會經濟制度下,社會產品的再生產過程同時也就是社會經濟關系的再生產過程;也就是說,社會經濟制度的再生產是指社會產品的下一輪生產的社會條件同上一輪生產的社會條件一樣,即使社會經濟制度受到了某種沖擊,比如說,一個落後的民族征服了一個較先進的民族,或一個皇朝替代了另一個皇朝,被征服地區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新皇朝的社會生產條件不變。中國封建社會之所以能長期維持下來,需要從中國封建制度再生產規律性的角度進行考察。在廣大農村,地主土地所有制和自耕農土地所有制是並存的,一段時間內以地主土地所有制為主,自耕農土地所有制為輔,另一段時間內以自耕農土地所有制為主,地主土地所有制為輔。但無論是地主土地所有制還是自耕農所有制都是皇權賴以統治的基礎,皇權總是希望統治的基礎越鞏固越好,總是希望皇權的繼承人能穩穩當當地接班,並使統治長久維持下去。如果自耕農土地被地主大量兼並,自耕農人數銳減,被迫流離失所,皇權統治的基礎就不會鞏固。同樣的道理,如果地主對佃戶的剝削過度,迫使佃戶逃亡或起來反抗,皇權也會感到這是對自己統治的威脅。然而,皇權要維持自己的統治,必須依靠一個龐大的官僚機構來貫徹自己的統治意圖,執行自己的政策,而官僚機構中的成員大都是地主,或者原來不是地主而進入官僚機構後逐漸成為地主,或者他們本人雖然不是地主,但卻同地主有密切的聯系。這樣,皇權就必須在地主、佃戶、自耕農三者的關系處理中保持平衡。土地兼並之風過盛,自耕農大批喪失土地,影響到皇權的統治,朝廷就必須採取抑制豪強的措施,制止他們任意侵害自耕農的利益。地主剝削佃戶過度,佃戶紛紛逃亡或聚眾反抗,也影響到皇權的統治,朝廷同樣會採取措施來緩解地主同佃戶之間的矛盾,使封建租佃制不致因種種極端行為而破壞。但皇權又必須主要依靠由地主構成的或由同地主關系密切的官員們來推行這些措施,於是往往使皇權難以把制止土地兼並或制止佃戶因受過度剝削而逃亡等措施真正貫徹下去。在中國,「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個不同的對象∶第一是指中國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國從古代延續到近代的「封建社會」,久訟不已的中國何時進入封建社會與中國封建社會為何長期延續等問題即由此而來;第三是指歐洲中世紀的一種社會制度,它常被看作是各種封建社會的參照原型。我們在上一章已考察了第一種「封建」概念,下面我們將分別論列和比較中、西「封建社會」的概念。
一、「封建社會」概念在中國的由來
中國自從十九世紀中葉被敲開國門,有關中國古代封建的思想性爭論便成了絕響。不滿現狀,立意改革的人們越來越不再矚目於古代,而是效法西方,信仰「進步」,矚目未來。但是,「封建」這個詞卻並未消失,而是反而漸漸獲得了新的含義而流行於社會。
「封建時代」的概念
「封建時代」的概念是在將中國歷史與西方歷史比較中提出來的。1899年,梁啟超在《清議報》的第17冊(6月8日)和第26冊(9月5日)上,刊出了一篇名為「論中國與歐洲國體異同」的文章。梁啟超認為∶中國與歐洲國體的相同點在於∶它們都依次經歷了家族時代、酋長時代和封建時代這樣三個時代,其間中國周代國體與歐洲希臘國體的相同點最多,即同為封建時代與貴族政治、列國分立。此時政府(即貴族)的權力甚重,過於國君,就像歐洲所謂「少數共和政體」或「寡人政體」,尤其是接近於古希臘的斯巴達。又由於作為此社會中之一部分的貴族於平民也甚相親,所以也可以視這一貴族政治時代為民權稍伸時代。
中國與歐洲國體的相異點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顯著不同是歐洲自統一的羅馬帝國崩潰以後仍為列國處在分裂狀態,而中國自兩漢以來卻永為一統。中國與歐洲的國體在春秋以前大略相同,而從春秋以後則截然相異。秦廢封建置郡縣以後,二千年循其軌而不易。雖然西漢有七國之反,晉有八王之亂,明有燕王、朱宸濠之變,但都為時不長,不構成列國之形。至於漢末的州牧,唐代的藩鎮,也都是涌亂一時。所以,中國自秦漢以來就可以說是進入了一個「統一時代」。考察其原因,一是因為儒教被定於一尊;二是因為種族的界限在中國不嚴,不同種族之間可以互相通婚,漸漸就沒有了差別。至於一統與列國孰優孰劣,則前者利於安民,後者則由於競爭而能發揚民氣。
中國與歐洲國體的第二個顯著不同是∶歐洲有分國民階級之風而中國卻沒有。與世界萬國不同,中國歷來此風不盛,至漢以後,尤絕無之。布衣卿相之局已是司空見慣。魏晉九品中正制雖然有「上品無寒門,下品無貴族」的流弊,但這並不是創立這種制度的本意。至於唐以後設科取士,下層平民更是可以「平地青雲」。雖然還有皂隸奴才不許登仕版之禁,但這些人其數甚微,不能目為一種階級。產生這一差別的原因是由於戰國時各國不能不延攬人才,敬禮處士,招致客卿,從而破除了世卿的藩籬,而孔子、墨子等聖哲,又都大倡平等之義,孔譏世卿,墨明尚賢,他們的門人弟子多出身微賤,遂使天然階級之陋習一掃而空。然而,中國無階級這一情況也是有利有弊,利在國民比較平等幸福,弊在沒有競爭,相博而不能使「民氣日昌,民智日開」,又由於「被治之民」中的潛在不滿者有渠道可以上升為「治人之人」,得到富貴,所以「民氣不聚而民心不奮」。
梁啟超認為∶盡管統一與分裂,有階級與無階級各有利弊,但如果按照文明的公理,則還是以「合邦統一」與「無階級」為優,所以說,中國的進化,實際上遠在歐洲人二千年以前。但為什麼現在拿中國與歐洲文明相比卻有了天壤之別呢?這是因為在春秋以前中西相差不遠,在這之後卻是∶初期中國驟進而歐人如舊,後期則是歐人驟進而中國如舊。比方說,西方在古希臘即有民選代議之制,而中國則從來沒有聽說過,民眾也從不自伸其權,這就是由於一統閉關和無階級而自安之故。因而初看起來,恰恰是學理上的文明阻礙了事實(物質)上的文明。但實質上,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善用此學理。梁啟超最後說∶
「此後社會上之變動,將有不可思議者,數千年之無階級,俄變為有階級矣。二千年之停滯,既不可以得進步,今日當於退步求進步,或者我中國猶有突飛之日乎?」i
這幾乎可以說是一個在上世紀末發出的對於本世紀的相當准確的預告。中國不久就進入了一個廣泛動員,進行激烈的階級斗爭和徹底的社會革命的時代,而在經歷了種種「不可思議」的「社會變動」之後,直到今天——在已經可以看到二十一世紀門檻的今天,我們也許才可以說,中國看來已經在退出這一過渡時代,而走入一個比較平靜相安,經濟發展和自然分流的時代。
Ⅱ 為什麼東方的封建社會時期持續比西方長
與統治者的思想和採取政策有很大關系,
西方人比較大膽,敢於創新,而我們中國人受儒家封建思想影響很大,不敢開拓
英國早先進行了工業革命,給西方帶來了有利的條件
Ⅲ 為什麼中國封建制度存在的時間那麼長,別的國家為什麼那麼短
一、經濟
封建社會的另一種含義是封建經濟制度,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決定的。以農為本,農業是立國的根本,這樣在中國長期存在自己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
二、政治制度
所謂封建,應該為「封土地、建諸侯」之簡稱。封建可理解為分封,即封邦建國的意思。中文文獻中,「封建」一詞經常被簡化地拆解為封土建國或封爵建藩,建國或建藩准確地說明了封建社會的實質——政權的逐級承包。
中國的西周則是周天子—諸侯—大夫三個等級。下級封臣均擁有治理權,諸侯、大夫等封臣不僅形同而且基本上就是自己領地上的國王。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始皇採納丞相李斯的建議,「廢封建,立郡縣」,由皇帝直接派出郡守,通過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網系,統治幅員遼闊的大帝國。
專制主義的皇帝則待官員如奴隸,所謂「君令臣死,臣不得不死」,官員不但沒有自主的治理權,甚至喪失了生命的權利。
三、文化思想
在中國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講究"仁愛"、"君為輕"、"民為邦本",講究"王道"和"德治",而"天下為家"、"天下為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等都是儒家重要思想。
這些提法在當時世界范圍內看來絕對是非常先進的"思想體系",所以中國的封建社會就沒有象歐洲"黑暗的中世紀"的提法,反而還能出現象"科舉制"這樣的亮點,這在中世紀的歐洲是難以想像的。
(3)為什麼封建社會時間比西方長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的封建社會,中學教材講從戰國時期的商秧變法起始到清朝宣統帝退位結束,共兩千多年都屬於封建社會。
在史學界封建社會的起始就有三種說法:
1、從西周開始
西周後期王室漸衰,奴隸制經濟開始出現瓦解的跡象,帶封建形式的經濟形態開始出現,之後就是為封建社會到來起到鋪墊作用的秦漢。
2、秦漢論
3、魏晉論
「漢代限奴,西晉限客,清楚說明兩種不同的社會形態」。因為「奴」是奴隸,「客」是佃農,這是從生產關系的角度來談論的。這些觀點雖然在起始時間上看法不一致,但都是認為中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時代。
Ⅳ 我國的封建社會時間為什麼比西方的長!!!
歐洲文明源自地中海文明,此文明是以商業為依託的,多具擴張性;而中國則是以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為依託,多具封閉性。
西歐的王權集中後對資本主義的起源發展起了促進作用,而中國皇權集中的結果卻是扼殺資本主義因素。可見,西歐封建制度是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因為關稅等原因),而在中國,封建制的確阻礙了經濟,但皇權制卻是有意扼殺經濟的發展。
資料
http://..com/question/41776351.html?si=5
在中國盛行分封制的時期應該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權之前的時期,尤其是西周時期,周武王滅商以後,周天子分封天下,那時諸侯小國林立,一個面積幾平方公里的小城邦,其統治者被周天子分封為君主,以「國」自居,這個時期的社會形態被奇怪地稱為「奴隸社會」(馬克思政治經濟學中所常用到的一種稱謂),到東周時期,諸侯小國逐步被兼並成諸侯大國,直到戰國末期,秦國並吞六國,建立起郡縣制的中央集權制國家,這時的社會不應該叫做封建社會,因為在當時大一統的中國,已經廢置了封土建國的分封制,沒有王侯可以受封而自行建國,自立為君主是不被允許的,所謂的皇帝只有能有一個,因此,自秦始皇開始至辛亥革命的這段中國歷史時期,最合適的名稱應該是:(中央集權的)宗法專制社會。而同時期的歐洲經歷的黑暗的中世紀才是真正意義的封建社會,那時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統治,大大小小的君主受到分封後各自為政,建立屬於自己的城邦,是一個真正封土地而後建國的封建社會。也可以說,中國在農業社會時期的社會形態發展是領先於歐洲社會形態的發展的,中國的「宗法專制社會」比同時期的歐洲的「封建社會」更加進步,而且兩種社會形態有著很明顯的區別。
但是為什麼中國的「宗法專制社會」被我們稱為「封建社會」,而真正意義上的「封建社會」卻被我們稱為「奴隸社會」呢?
其實,對於中國歷史上社會形式的劃分,應該這樣對應地改稱為:
傳統稱謂: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
修正稱謂: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宗法專制社會---社會主義社會
這是引用歐洲歷史學劃分方法到中國後引起的水土不符的結果,宗法專制社會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形態。
關於封建的含義人們爭論很多。
在中國,「封建」的概念可以意指三個不同的對象∶第一是指中國古代的封建,如西周的「封建親戚,以蕃屏周」;第二是指中國從古代延續到近代的「封建社會」,久訟不已的中國何時進入封建社會與中國封建社會為何長期延續等問題即由此而來;第三是指歐洲中世紀的一種社會制度,它常被看作是各種封建社會的參照原型
馬克思用做研究對象的西歐封建制度,是指王權集中以前的領主各自為政的狀態。顯然,這種狀態不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生和發展。當王權集中後,在經濟上則有利於資本主義萌芽。
我國固有的封建含義類似,即分封建國。秦朝以後基本就不是主流了,盡管漢初明初有過反復。
但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用的「封建」二字,似乎與這兩者都沒相似之處。我們的歷史書上認為「封建制度」的起源時期就很奇怪。
西歐的王權集中後對資本主義的起源發展起了促進作用,而中國皇權集中的結果卻是扼殺資本主義因素。可見,西歐封建制度是阻礙經濟發展的因素之一(因為關稅等原因),而在中國,封建制的確阻礙了經濟,但皇權制卻是有意扼殺經濟的發展。
關於中國何時進入封建社會,有三種觀點,我們課本上的——西周開始進入封建社會,還有兩種是秦漢論(秦漢時期進入封建社會)、魏晉論(兩晉時期進入封建社會)。
Ⅳ 為什麼中國封建思想比歐洲的持續時間長
是的。中國的封建社會高度成熟,政治、思想、文化都達到最高層次,以至於封建制度遲遲難以推翻,阻礙了新思想意識、新社會制度的出現。至今人們思想意識中仍然有許多封建的東西存在。
Ⅵ 與外國比,中國的封建社會為什麼那麼漫長
封建社會是國王把土地分給貴族,讓貴族擁有土地,軍隊,有自主的權利,所以整個國家的力量不強大,對人民的控制力也不夠。中國不是封建社會,中國是個中央集權式的國家,皇家對人民的控制力度是非常強大的,有了強大的軍隊做王權的保證,然後再把土地分給農民,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同時抑制商業,整個社會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方面利於統治者統治、社會穩定的同時,也相應的極大的禁錮了思想,造就了中華民族的奴性思想。反觀西方,率先興起了反對統治階級思想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在思想方面為新社會制度的建立掃清了障礙,資本主義革命是產生在西方,而不是東方,
Ⅶ 歷史問題
相比較而言,中國封建社會的時間比西方封建社會的時間要長太多了,封建觀念已經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了,如果要採用改良的方法,最終的結果就是只能導致整個社會的思想等各方面變得一片混亂,再加上當時中國的國力和外部環境也無法支持緩慢的進行改良,任何一個西方國家都不願意看到一個改良後的強大的中國出現,那將嚴重的影響甚至摧毀西方世界花費幾個世紀才建立起來的殖民體系!戊戌變法,百日維新等改良行動的失敗都證明這些!要想在當時的中國終結封建社會所能走的唯一途徑就是自上而下的進行革命,用手中的武器摧毀一切封建勢力!選擇革命來推翻封建制度這可以說是當時中國的唯一選擇,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Ⅷ 為什麼東方封建社會時間比西方封建社會長
因為人們接受一個新鮮事物來代替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很難的,東方的歷史是唯一沒有中斷的,他一直延續發展著,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延緩了東方的進步
Ⅸ 為什麼中國的封建社會會那麼長時間
1、中國的封建社會為什麼持續2000多年的時間。
中國的封建社會起源於戰國時期,秦朝建立後正式形成相應的封建制度。此後各代相繼沿襲。
2、從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到1500年左右的歐洲歷史,被西方史學家稱為「中世紀」,其中從十世紀開始到十四世紀為止約四百年被看作是嚴格意義上的封建社會。它是古代希臘羅馬文明與近代資本主義社會之間的一段過渡式的歷史。習慣上稱之為西歐封建社會。
3、中國一直常年處於戰爭中,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道理。中國是經過2000多年戰爭的洗禮才能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而西方出現幾個帝國文化,通過戰爭,舊的帝國滅亡,新的帝國的出現,在加上西方出現多次的文化革命,這也促使了西方封建王朝迅速的消亡。這也是我覺得中國封建社會要長於西方的主要原因。
Ⅹ 與西方相比,為什麼中國奴隸制社會短,而封建制社會時間長
這是因為中國有個春秋戰國時期,大混亂戰爭頻繁,而戰爭時期才是社會政治生產力科技大發展的黃金時期,外國的封建社會短,你看一下近五百年歐洲的戰亂和中國的戰亂就知道啦。
順便說一下,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就是戰爭頻繁,人口減少,為了鼓勵農業發展才解放的奴隸。跟孔子關系不大,他只是一個學者,況且當時他的學術也沒有人看,有人關注他,是在他死後500年的事情了。